惟民魂是最宝贵的(上)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dd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能深刻自省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我们对发生在120年前中日甲午战争的垂注,不仅在于风云激荡的2014正值两个甲子之年,更重要的是要从中真正获得刻骨铭心的历史启迪。
  这一段历史实在是太惨痛了,这一次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关于甲午战争的败因,人们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制度、战略、战术等方面进行的层剖缕析,足以构成振聋发聩的启示长卷,但其深层原因还应从“人”——近代中国人的国民性视角做深入的探究。
  因为战争的核心是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的崛起,更是人的崛起;一支军队的强大,首先是人的强大。当前,在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刻,通过甲午战争之败的国民性沉思,锻造强大国民,砥砺民族精神,凝聚国家力量,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镜鉴意义。
  关键词:国民意识
  彻底祛除“奴性”“看客”的国民劣根性,才能真正摆脱落后衰败的民族命运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更重要。”
  “国民性”,顾名思义,即一国民众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性格,包括社会心理、精神特质和行为方式等,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
  很多日本学者在总结日清战争的经验时认为,日本人的国民意识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最大法宝。
  一个现代国家,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觉醒。
  十九世纪中叶,同在落后国家行列挣扎的中国和日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甚至比日本还略早些起跑——洋务运动比明治维新早8年。但在“立人”的较量上,日本远胜中国一筹。
  在向西方学习时,日本不像大清王朝停留在器物层面,而是提出“和魂洋才”的口号,致力“去旧更张”,打造现代国民,抓住了变革的精髓,从而后来居上,成为夷中之强。
  明治维新其实质是一场政治变革,是“人”的革命。短短30多年,通过建西学、改兵役、撤藩置县、清田亩、鼓励民间资本和开展“自由民权”运动等一系列措施,日本奠定了国民国家的基本国家模式。人们逐步有了“清醒的个性意义上的权利意识”,在政治上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在经济上有财富支配权,从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民,萌发了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
  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国民的步调是一致的,没什么左翼、右翼之分,都认为他们打的是“国运相赌”的国家战争,从上到下像吃了激素一样处在极度亢奋之中。日本天皇自勒腰带,带头每天减少一顿饭,每年从内库中拨给海军30万日元。广大民众竞相仿效,解囊捐助,就连社会底层最卑微的妓女也慷慨拿出卖身钱支援前线。当时到日本去的中国人带回这些见闻,在京城茶楼酒肆居然被传为笑谈。
  甲午前夜,沉睡的中华民族尚未睁开惺忪的眼。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大国。自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称帝起专制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严酷的皇权专制制度严重扼杀了国人的思想自由和自主意识。看看那些清朝的宫廷剧,口口声声“奴才、奴才”。无论是皇亲国戚、高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无不自称“奴才”。一个“奴”字,把中国人的“奴性”人格或曰“臣民”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家天下”的政治架构下,人们一直在“做稳了奴隶”和“求做奴隶而不得”的一治一乱中挣扎。天长日久,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奴性”与“看客”心态发展成为民族性格中的突出特征。因此,当国家遇到危难时,老百姓自然都将自己当作“局外人”,国事任由肉食者谋之。
  在和日本作战的整个过程中,居然只有李鸿章的淮军在参战。皇帝下了几道诏书,调遣南方的部队和军舰都调而不动。当日军攻到山东时,守土抗敌的清政府招募新军竟然招不到,而日本计划增兵20万,但因报名踊跃实际招了24万多。
  甲午战后,一位日本官员在湖北沙市吃惊地发现,在这座长江中游港口城市,民众根本就不曾听说刚刚打过的战争。很显然,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官员盘剥太深,民众早已离心,国事任由肉食者谋之。
  尤其令人惊愕和耻笑的是,北洋舰队船只被围在威海卫港向日军投降时,鱼雷巡洋舰“广丙”号管带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只是参加海上会操才来到威海,此时“应予放行南返”。在其心目中,好像不是自己的国家而只是北洋水师同日本进入了战争状态。
  这样的历史细节是多么耐人寻味!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与清朝的对决,是一个现代国家与老旧帝国的对决。朝野上下普遍缺乏国民意识,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与日本在近代转型中的最大差距。拨开历史迷雾,这才是甲午战争惨败的“命门”。
  国家、民族、主权这些近代政治概念,是19世纪末才引进中国的。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严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建立君主立宪的现代国家制度;梁启超倡导“新民说”——“欲维新我国,当维新吾民”;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将“国民心理建设”放在首位;李大钊提出要对国家与国民进行“物心两面的改造”;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有感于电影短片中中国人被砍头时围观同胞麻木不仁的“看客”心理,愤然弃医从文,拿起了“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手术刀”。
  甲午战争的惨败终于激起了国民意识的觉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自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兴起,北伐及大革命时代成长,七七事变之后的全民抗战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抗美援朝时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高涨之时。倘若甲午战争时,国人便有这样的觉醒,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有可能重写。
  正如恩格斯深刻指出的:“国家一旦成了对社会来说是独立的力量,马上就变为第一个支配人的精神力量出现在我们面前。”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塑造了全新的国民意识、国民精神。在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中国从五千年王朝之“天下”,成为亿万人民之“国家”,由此演绎了波澜壮阔的现代转型,造就了震古烁今的历史传奇。   国民意识的培塑,国民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的。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因此,人的现代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的副产品,而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没有人本身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必将陷入困境;而人的现代化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国民意识,并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正是今天重新触摸甲午战争的历史伤痕,我们应当从中获得的深刻启迪。
  关键词:信仰
  一个国家、民族的强大,不能没有共同的精神支柱
  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对取胜“天朝上国”并无多大把握,最终下定开战的决心,有一份情报起了重要作用。
  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在中国潜伏10年的基础上,向天皇提交了一份详尽的奏章《中国大势之倾向》,直指大清国的“软肋”——“人心腐败”。奏章分析认为,中国的腐败并非只是官场独有,而是全民丧失信仰,“朝野滔滔,拜金风靡”“人心腐败已达极点。”“察一国,如同察一人,先洞察其心腹,然后其形体……近清国之外形虽日新月异,实是一虚肿之人,元气萎靡,不堪一击。”这位王牌间谍还引用孟子的话为中国下了断语:“上下交征利,则国危。”
  小太郎此论分析之透彻、认识之深刻,可谓切中要害,放到今日,仍发人深省。
  谈到旧中国的国民性,人们常讥之为“一盘散沙”。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社会生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共同的社会信仰、统一的国家意志,缺乏凝聚全民族的精神支撑,人们各为其主,各谋其私,各争其利。
  甲午战败,某种程度上同样败在一个“散”字。在权力中枢,有帝党和后党之争,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两派为最高统治权明争暗斗;在朝廷内部,有主战与主和之争,朝中大臣从各自既得利益出发,偏执一词,导致清廷对日决策忽东忽西,朝令夕改。
  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是湘淮党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两党,不顾外敌压境,在“窝里斗”方面不遗余力,乃至衍生出卫汝贵、叶志超等无能之辈去前敌“挑大梁”,而绿营、炼军等派系军事力量作壁上观。
  国内外学者将甲午之战称为“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是颇有见地的。这就好比一麻袋土豆,看起来是整体,但内部却是各自分离的,凝聚不起国民的意志和力量,怎么能够打赢一场攸关国家命运的战争?
  据载,甲午海战后期,北洋海军在威海一带形成防御,日军一时无法攻击,给了当地乡民一点儿钱,只为区区蝇头小利,乡民竟把敌人自引家园。在东北沦陷区,日本只是施以小恩小惠,就成功地笼络了沦陷区的人心。
  甲午平壤之战结束后,日军在清理清军遗弃物品时,发现前方将领卫汝贵妻子给其的信:“君起家戎行,致位统帅,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且年事已高,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卫汝贵正是将家室安逸置于国家安危之上,开赴前线之前已将23万两饷银运回家中,战争打响之后便和叶志超弃城狂逃五百里而“勿当前敌”。此信后来竟被日本作为败军亡国的反面教材警戒其国人。
  在取得甲午之战和日俄战争的胜利之后,当时的日本天皇说,最想感谢的就是小学教师。为什么呢?因为日本士兵大多受过小学教育,文化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而中国士兵和俄国士兵则多是文盲,当兵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句名言:“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把“信仰”与“国土”联系在一起,看来大有深意存焉。如果国人多唯金钱、好处是瞻,甚至不惜当汉奸也无所谓,我们民族利益还有保障吗?我们国家还有真正的边界吗?
  一个人不能缺失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等于没有灵魂;一个国家不能丢弃信仰,没有信仰的国家不会自主强大;一支军队不能淡化信仰,没有信仰的军队就会一击即溃。
  从亚历山大帝国到罗马帝国,从阿拉伯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波斯帝国到蒙古帝国,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精神和信念的激励,而从兴盛到衰落,也无不是从精神萎靡、信念失落开始的。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从意识形态层面而言,最大的贡献是建立起了信仰,最不可忽视的是凝聚起了力量。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高度的自觉肩负起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使命,并将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信仰化作顽强的精神信念。正是为信仰而战,为正义而战,为民族解放而战,使我军将士有了崇高的思想觉悟,从而书写了战争史上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
  回望百年中国史,几代共产党人的革命和探索,其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了救亡图存、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更在于它用“信仰”的力量将中华民族空前地组织起来,为之后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然而,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历史的伤痕刚刚结痂,今天社会的某些领域、某些人就出现了精神“缺钙”现象,甚至以追求金钱为时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缺失了理想信仰,跌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只有铸牢国家和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甲午战争失败悲剧的重演。(未完,转下期)
其他文献
去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河智能时,充分肯定了山河智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山河智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三高四新”战略要求,围绕“2年200亿,5年再翻番,全球20强”目标,以山河工业城三期项目为抓手,深化“一点三线”战略布局,持续做强主业、做优新业、做大企业,着力打造高端裝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山河智能样板。  着力在“智能化”上引领示范。按国际
期刊
华自科技创建于1993年,持续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是为能源、环保、工控、水利等领域用户提供核心软硬件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的多能物联技术领航企业,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超13亿元。公司将主动融入湖南、长沙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努力打造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标杆企业。  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全力攀登新高峰。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用好国家企
期刊
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把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全省发改系统的“一号工程”,谋划提出了今年的计划。在方向内容上,按照聚焦“三高四新”、突出质量效益、依托主导产业、尽快投产见效的总原则,筛选提出了计划推进的项目351个,总投资约4843亿元。其中,围绕做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以十大产业项目为核心,拟实施112个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围绕核心技术创新、重大平台建设和
期刊
湖南是伟人故里、革命摇篮,是诞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最为集中的省份,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热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人民十分关心,对湖南工作十分重视,先后于2013年11月、2018年4月、2020年9月亲临湖南考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事关湖南长远发展的重要思想观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居于统领地位的是总书记20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考察湖南时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抓好红色教育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着力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   坚持深学笃行,增强政治思想自觉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带动学。省委常委会班子带头示范,先后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重要
期刊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慷慨赋诗,抒发豪情、寄寓理想。50多年后,伟人夙愿一一达成。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如期完成。岁月峥嵘,玉汝于成。几代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接续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许多湖湘儿女奋战在航天战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杨孟飞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期刊
九月的三湘大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湖南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
期刊
近年来,浏阳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加快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以“党建+微网格”为主要抓手,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引领工程、基层治理基础工程、脱贫攻坚留守工程,努力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浏阳路径”。2020年,浏阳市通过微网格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873条,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
期刊
捧着油墨芬芳的《新湘评论》2014年第8期,细细读来,当读到《接爸妈回家》一文,心酸泪流。文章述说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了我。对比当今一些社会现象,我感到故事离现实并不遥远,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警醒意义。  故事中的妻子通过化名与丈夫QQ聊天,得知参加过他们婚宴的残疾“堂叔”“堂婶”,就是自己的公、婆时,毅然决定只身一人前往丈夫的家乡,将公、婆二老接回城里居住,共同生活,赡养老人,使老人有了依靠。然而
期刊
今天的亚太,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世界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始终是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亚太地区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各大力量战略关注聚焦亚太,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领土主权争议有所升温,恐怖主义依然猖獗,防扩散形势仍较严峻,地区安全合作缺失亟待弥合,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安全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亚太大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谋民富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