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is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知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其他文献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在每一单元末都设置了活动课,目的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们的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历史活动课的重要性,下面我谈谈对历史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一、辨清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的区别  活动课程的思想,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杜威提出来的。杜威的目的是以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打破传统的学校课程单一化的倾向。我
期刊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其课程主要内容的学习对象是人体实物标本。解剖学不仅名词繁多,内容多,而且知识点间的关联性不强,逻辑推理少;面对模型和尸体标本,既要把它联想成生动的、有趣味的活体,又要建立立体感、层次感、透视感,难度很大,更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传统教学有难以克服的缺陷:解剖教师上课时往往需要携带幻灯片、投影片、挂图、教学模具和各种文字图表资料等,教学过程繁
期刊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
期刊
摘 要:阅读既是英语学习的手段,也是重要的能力,因为学生英语信息获取的最主要源头是听与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扎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落实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训练;意义;方法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生活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英语在全球化交往中越来越重要。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课程的学习提到了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发思维、增强人文素养的崭新
期刊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有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才是自主的。很明显,这三方面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加引导与维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使之内化为良好的学
期刊
摘 要: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在课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意义;方法     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就必须对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彻底改革,创立起崭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创新学习的课堂
期刊
技校计算机类课程大多是一些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性非常强,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外,Office办公软件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现就技校计算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深刻认识教学对象  技校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这些学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总体来讲,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适用教学手段、精炼教学语言、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全面评价,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
期刊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体现“探究”理念,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训练,真正把学生的发展目标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生物科学教育的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想借此一角,略谈个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探究性教学  日常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在课堂中真正有效地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学已成为初中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应对计算机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与运用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要达此目的,我们就应努力对计算机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进行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