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超声-CT/MR融合成像技术的初步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的超声-CT/MR融合成像技术的可行性与简便性。

方法

采用Philips Epiq 7的PercuNav融合成像系统对22例增强CT或MR发现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CT/MR融合成像检查。分别采用系统内置的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和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作配准融合,对比两种方法的配准成功率、初步配准所需时间、初步配准误差、微调配准次数、微调配准时间及配准所需总时间。

结果

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和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的配准成功率分别为72.73%和95.45%,初步配准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16.5 s(10~30 s)和13 s(8~24 s),初步配准中位误差分别为3 mm(1~14 mm)和14 mm(2~43 mm),微调配准中位次数分别为0次(0~2次)和1次(0~3次),微调配准中位时间分别为0 s(0~46 s)和30 s(0~88 s),配准所需总中位时间分别为20 s(12~61 s)和42 s(9~102 s)。其中,两种方法的配准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初步配准所需时间优于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P<0.05);而在初步配准误差、微调配准次数、微调配准时间及配准所需总时间等项目,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结果优于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P<0.05)。

结论

基于肝血管树智能对位方法的超声-CT/MR融合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相对于常规的内定标对位方法,其操作更为简便高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雌激素联合球囊子宫支架对重度子宫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再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重度子宫粘连宫腔镜术后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均使用球囊子宫支架,根据术后应用雌激素剂量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32例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3 mg/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后10 d加黄体酮胶囊200 mg/天,1次/d。B组31例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2 mg/次,3次/d,连续
目的探讨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4例小儿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米克气雾剂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但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结合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对大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8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照组97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施护;快速康复组85例,在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
手术机器人具有高精度、高灵活度、高重复性等优点并与微创手术相融合,解决了传统微创手术的弊端,逐渐进入医学各个领域。国外学者对医疗手术机器人有广泛的研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为成熟的手术机器人系统。中国的手术机器人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成功自主研发了角膜移植手术机器人、妙手A、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等一系列医疗手术机器人系统。目前,医疗手术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同时应用于
经巩膜给药因其创伤性小,吸收面积大,靶向传递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治疗眼后段疾病的给药方式。但在治疗眼后段疾病时,其临床有效性不及玻璃体腔给药,其原因在于药物经巩膜进入眼内的生物利用度不仅受到巩膜、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等解剖屏障的影响,还受到眼压及眼内液体向外作用力和脉络膜血流的影响。同时所用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半径、脂溶性等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对药物传递到视网膜的效率也有
青光眼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或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GCC包括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GCIPL则只包括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2层。TD-OCT只能测量黄斑区全层厚度,而事实上视网膜一些层面在青光眼进展中未被累及,导致了
角膜基质是角膜的主要组成部分。角膜基质透明性的维持包括角膜基质内胶原薄板的整齐排列及角膜基质细胞外基质(ECM)具有合适的蛋白聚糖。角膜发育中,神经嵴细胞和Keratoblasts分化成角膜基质细胞,合成高水平的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的产生与组装需要一系列细胞内外成分的参与。组装而成的胶原纤维沉积于ECM,合成小的纤维束,之后再形成特殊组织中更大的结构。角膜损伤修复过程是由多种细胞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