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借鉴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结构的弊端,基于科研项目的高校运行与学科发展的需要,提出构建基于矩阵制结构的高校科研组织结构。
关键词:科研组织 组织结构 矩阵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一流大学的号召,越来越多高校注重自身科研实力的提高。科研实力的差距反映着体制的差异,为了提高科研实力,使科研项目更有效地实施,就要更深层次上从科研组织结构上进行学习与创新。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虽然在科研项目上取得巨大进步,但是在科研组织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典型的直线职能制科研组织结构在科研项目实施中逐渐显示出弊端。调整高校科研组织的结构,对于实现跨学科发展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研项目高效实施,提高科研组织的工作效率,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提升科研创新实力,有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
关于组织结构的类型,有几种是在组织结构设计中最被广泛采用的: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网络型组织结构等,本文主要介绍与高校科研管理相关的直线职能制与矩阵制。
1.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是将直线制和职能制相结合的一种组织结构,现在在各类组织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直线职能制结构,也即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制结构只有各级行政主管才具有对下级进行指挥和下达命令的权力,只对负责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职能主管的权限进行了严格限定,职能机构只是作为行政负责人的参谋发挥作用,只有出谋划策的建议权,而无直接向直线系统下级人员发布指示命令的指挥权。直线职能制既有利于保证集中统一的指挥,能减轻行政管理人员的负担又可充分发挥组织内各类专家的专业管理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直线职能制的缺点是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的横向信息沟通,并且如果职能部门被授予的权力过大过宽会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同时,可能弹性不足,对环境反应迟钝,这种组织结构还不利于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
2.矩阵制。矩阵制组织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指挥链的基础上,再增设一种横向指挥链系统,形成具有双重职权关系的组织矩阵,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为了完成某一项目(如新产品的研发),从各职能部门(如研发部门、生产部门)抽取该项目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项目组,然后配备项目经理来领导该项目的工作。这些被抽调来的人员,在行政关系上仍属于原来的部门,但在执行该项目时需要接受该项目经理的领导指挥,因此这些人员有两个上级。项目完成之后就解散,各类人员回到原来归属部门。这种组织常被称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矩阵制结构的优点是加强了横向联系,克服了职能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专业人员随用随调,机动灵活,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同时容易培养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矩阵制结构的缺点是容易引起多头指挥,成员工作位置不固定,责任不清,员工容易产生临时观念,不易树立责任心,并且需要员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
二、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结构现状
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结构目前大多数采用的是校行政管理部门—学院/系—研究所(项目组、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这种金字塔式的科研组织结构保持了直线的统一指挥,保证命令能够直接下达,并且设立了承担具体职能的行政管理部门,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其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职能管理部门(例如财务部门)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责是向上级主管人员提供参谋。这种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在学科发展上等方面存在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有效实施。这种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科研管理组织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阻碍学科及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在直线职能制结构下,高效是以院系开展科研项目,项目组或者研究所内的人员都是来自同一院系的学科,很少或者没有其他学科的人员,这种组织结构会限制学科之间的沟通,跨学科的发展受到阻碍,无法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科研资源共享。现在的科研项目往往涵盖了多种专业知识和多个研究视角,这种组织结构也不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综合型科研人才。
2.科研项目人员自主性差,不利于学术创新。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式科研组织结构层级过多,信息从学校管理部门传向院系,再由院系传到研究所,这种信息的层层传递往往会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且科研项目决策权和信息大多数掌握在学校管理部门,真正实施科研项目的研究所只是被动地接受科研项目信息和命令,科研项目人员自主性较差,学术权力被行政权力牵制,学术自由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人员的创造性,不利于推动学术创新。
三、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矩阵制结构构建
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来应对复杂的外界环境变化,需要建立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的一种柔性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要求以解决问题和项目为导向,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同时,随着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科研项目越来越复杂,科技项目需要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去完成,跨学科或者跨部门的组织结构的建立就非常有必要。而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基于以项目为导向,将具有不同专长的人员聚集到一个项目,充分发挥各类人员技能和业务水平,项目完成后各个部门人员重新回到原来部门。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矩阵式结构是将不同学科或者不同院系与科研项目交叉结合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来开展跨院系、跨学科和跨部门的研究,然后由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供项目的物力、财力等,满足项目研究的需求。科研项目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中的人员可能是来自一个学院或者研究所,也可能是来自多个不同的院系或者研究所,也有可能来自不同学校组织的人员,包括企业、政府人员。高校矩阵制科研组织结构横向是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和服务。行政部门为各个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研究项目搭建科研平台。纵向为科研项目,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按项目实施管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跨学科的合作,可以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不仅是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矩阵制结构在科研项目组织的应用可以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并且同时能与校外的企业和政府进行合作,使项目来源与资金来源得到保障;还可以加强院系、学科及部门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项目参与人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矩阵制结构在科研项目组织中的运用也会有很多局限性。由于科研项目中的人员可能来自于不同院系及学科,在权利及责任方面可能不好平衡,项目成果分配可能存在矛盾;科研项目人员既要接受项目负责人的领导,还要接受院系及行政部门的领导,存在多层领导的问题。为了克服科研组织矩阵式结构的局限性,应该加强科研项目人员凝聚力的建设,建立利益保障制度保证科研项目人员的利益,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矩阵制结构横向行政管理负责人和纵向的项目负责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沟通和共享。
四、结语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直线职能制结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科研组织矩阵制结构,并阐述了矩阵制科研结构的优势与局限及克服局限的方法。本文认为,跨院系、跨学科、跨部门及与政府企业合作的矩阵制组织能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保证科研项目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珠梅,李斌鹏.矩阵型组织在高校重大科研项目中的构建与运营[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1):140-145.
[2]钟卫.过程管理方法在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论坛.2013.(4):62-63.
[3]刘国新,闫俊周,李霞.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与行为模式研究[M].人民出版社.20l2.
[4]王小勇,赵有余.科研企业矩阵型组织结构管理探析[J].人力资源.2011(1):68.
[5]范露元,董雄报.矩阵型组织结构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1(5):187-189.
作者簡介:张海燕(1992—),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科研组织 组织结构 矩阵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一流大学的号召,越来越多高校注重自身科研实力的提高。科研实力的差距反映着体制的差异,为了提高科研实力,使科研项目更有效地实施,就要更深层次上从科研组织结构上进行学习与创新。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虽然在科研项目上取得巨大进步,但是在科研组织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典型的直线职能制科研组织结构在科研项目实施中逐渐显示出弊端。调整高校科研组织的结构,对于实现跨学科发展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研项目高效实施,提高科研组织的工作效率,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提升科研创新实力,有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
关于组织结构的类型,有几种是在组织结构设计中最被广泛采用的: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网络型组织结构等,本文主要介绍与高校科研管理相关的直线职能制与矩阵制。
1.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是将直线制和职能制相结合的一种组织结构,现在在各类组织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直线职能制结构,也即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制结构只有各级行政主管才具有对下级进行指挥和下达命令的权力,只对负责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职能主管的权限进行了严格限定,职能机构只是作为行政负责人的参谋发挥作用,只有出谋划策的建议权,而无直接向直线系统下级人员发布指示命令的指挥权。直线职能制既有利于保证集中统一的指挥,能减轻行政管理人员的负担又可充分发挥组织内各类专家的专业管理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直线职能制的缺点是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的横向信息沟通,并且如果职能部门被授予的权力过大过宽会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同时,可能弹性不足,对环境反应迟钝,这种组织结构还不利于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
2.矩阵制。矩阵制组织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指挥链的基础上,再增设一种横向指挥链系统,形成具有双重职权关系的组织矩阵,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为了完成某一项目(如新产品的研发),从各职能部门(如研发部门、生产部门)抽取该项目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项目组,然后配备项目经理来领导该项目的工作。这些被抽调来的人员,在行政关系上仍属于原来的部门,但在执行该项目时需要接受该项目经理的领导指挥,因此这些人员有两个上级。项目完成之后就解散,各类人员回到原来归属部门。这种组织常被称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矩阵制结构的优点是加强了横向联系,克服了职能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专业人员随用随调,机动灵活,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同时容易培养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矩阵制结构的缺点是容易引起多头指挥,成员工作位置不固定,责任不清,员工容易产生临时观念,不易树立责任心,并且需要员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
二、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结构现状
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结构目前大多数采用的是校行政管理部门—学院/系—研究所(项目组、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这种金字塔式的科研组织结构保持了直线的统一指挥,保证命令能够直接下达,并且设立了承担具体职能的行政管理部门,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其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职能管理部门(例如财务部门)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责是向上级主管人员提供参谋。这种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在学科发展上等方面存在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有效实施。这种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科研管理组织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阻碍学科及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在直线职能制结构下,高效是以院系开展科研项目,项目组或者研究所内的人员都是来自同一院系的学科,很少或者没有其他学科的人员,这种组织结构会限制学科之间的沟通,跨学科的发展受到阻碍,无法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科研资源共享。现在的科研项目往往涵盖了多种专业知识和多个研究视角,这种组织结构也不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综合型科研人才。
2.科研项目人员自主性差,不利于学术创新。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式科研组织结构层级过多,信息从学校管理部门传向院系,再由院系传到研究所,这种信息的层层传递往往会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且科研项目决策权和信息大多数掌握在学校管理部门,真正实施科研项目的研究所只是被动地接受科研项目信息和命令,科研项目人员自主性较差,学术权力被行政权力牵制,学术自由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人员的创造性,不利于推动学术创新。
三、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矩阵制结构构建
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来应对复杂的外界环境变化,需要建立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的一种柔性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要求以解决问题和项目为导向,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同时,随着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科研项目越来越复杂,科技项目需要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去完成,跨学科或者跨部门的组织结构的建立就非常有必要。而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基于以项目为导向,将具有不同专长的人员聚集到一个项目,充分发挥各类人员技能和业务水平,项目完成后各个部门人员重新回到原来部门。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矩阵式结构是将不同学科或者不同院系与科研项目交叉结合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来开展跨院系、跨学科和跨部门的研究,然后由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供项目的物力、财力等,满足项目研究的需求。科研项目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中的人员可能是来自一个学院或者研究所,也可能是来自多个不同的院系或者研究所,也有可能来自不同学校组织的人员,包括企业、政府人员。高校矩阵制科研组织结构横向是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和服务。行政部门为各个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研究项目搭建科研平台。纵向为科研项目,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按项目实施管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跨学科的合作,可以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不仅是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矩阵制结构在科研项目组织的应用可以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并且同时能与校外的企业和政府进行合作,使项目来源与资金来源得到保障;还可以加强院系、学科及部门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项目参与人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矩阵制结构在科研项目组织中的运用也会有很多局限性。由于科研项目中的人员可能来自于不同院系及学科,在权利及责任方面可能不好平衡,项目成果分配可能存在矛盾;科研项目人员既要接受项目负责人的领导,还要接受院系及行政部门的领导,存在多层领导的问题。为了克服科研组织矩阵式结构的局限性,应该加强科研项目人员凝聚力的建设,建立利益保障制度保证科研项目人员的利益,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矩阵制结构横向行政管理负责人和纵向的项目负责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沟通和共享。
四、结语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直线职能制结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科研组织矩阵制结构,并阐述了矩阵制科研结构的优势与局限及克服局限的方法。本文认为,跨院系、跨学科、跨部门及与政府企业合作的矩阵制组织能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保证科研项目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珠梅,李斌鹏.矩阵型组织在高校重大科研项目中的构建与运营[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1):140-145.
[2]钟卫.过程管理方法在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论坛.2013.(4):62-63.
[3]刘国新,闫俊周,李霞.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与行为模式研究[M].人民出版社.20l2.
[4]王小勇,赵有余.科研企业矩阵型组织结构管理探析[J].人力资源.2011(1):68.
[5]范露元,董雄报.矩阵型组织结构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1(5):187-189.
作者簡介:张海燕(1992—),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