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常常用“生态”一词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丽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心智的培育都起着潜移默化的、而又深刻有力的影响。
[关键词]校园;生态;校园环境
近些年来,几乎所有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加强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娱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创建美丽的校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绿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校园绿化不同于社会绿化,校园绿化更强调文化色彩,讲究文化品位,这也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品位,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和品位,关系到对外的形象和魅力。校园文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它体现在每一个建筑的设计风格上,体现在师生员工的言谈举止上,也体现在见证学校成长的一草一木上。而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就是校园生态环境。
一、校园环境所具有的基本职能
校园环境是师生从事教学科研、生活的物质载体,是师生休闲娱乐的憩息地。校园建筑的作用以满足人的生活、生存等为基本需要,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相互交流、师生生活等物质需要为基本职能。校园环境是师生参与、交流和聚会的场所,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紧张教学之余师生来讲十分重要,这也是让每个人获得认同并以之为归属的场所。校园环境是因人的需要而建设,是为人服务。因此校园环境建设理所当然要体现人文关怀,以方便、舒适、安全为最基本的要求。
二、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校园生态环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它可以通过教育者的精心组织和利用,产生对受教育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生态环境就好比是他们的活动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
校园生态环境对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良好的学校生态环境能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如投影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太阳低下树影的变化来进行了解,在实践中我还惊喜的发现,学生不仅对投影的知识更具体外,还能合理利用。他们可以结合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利用勾股定理、相似定理等求相关的知识;
(二)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有着各自的校风,有些学校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些学校注重对知识的获取,更有一些学生注重对兴趣的培养爱好。但无论怎么,一所好的学校不仅注重校风,更关注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影响着师生的内心,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益智功能。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除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几大需要方面:
(一)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需要。校园中常常见到的一些绿色植物上悬挂的标识牌,牌面用各种文字标注植物特征,使学子们能经常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研究植物。
(二)满足学生学习生活方便的需要。在中心地带设置校园分布图,在建筑物上标注其名称、在交叉路口设置路牌等标识,方便来访者找寻。在机动车不能通过的路段,预先设立指示牌。种植耐践踏的草种,把绿化带拐角改成弧形,将踏出的小路变成真正的小路,方便行人。校园的车行道和步行道系统,既是校园各区域的交通联系纽带,也是人员疏散流动的重要场所。要坚持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原则,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保护步行者的安全。应采取限制车速,禁止某些车辆通过等交通措施。
(三)满足学生追求美的需要,发挥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营造一些具有艺术价值或象征意义的经典景观。布置的景点、植物造型、小品,力求精美,以形悦心,以文悦目;校园建筑要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统一。追求陶冶师生情操的建筑美;植物分布、绿地要讲求自然美、协调美。
(四)满足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校园的建筑、雕塑艺术、园林绿化景点是一个个文化符号,它传达着教育者的理念,蕴涵着大学的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理性的启迪。精心打造人文景观,名人警句、名人雕塑等不仅是对校园的美化,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美观、优雅和文化内涵丰富的环境中生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个体思想品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达到“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教育效果。
(五)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是多方面
的,在空间设置上,应满足师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的需要。人们既需要有高大宏伟的景观展示人类的伟大的力量和理想,满足“瞭望”的要。也需要有婉转私密的空间,给浪漫的情人一个含蓄追逐的场所,或是给思考者一个回忆和想象的空间,以满足受到“庇护”的愿望。人们既需要有宽阔的场所表现自我,满足当“演员”的要求。也需要在林荫边缘地的“歇脚”,以满足成为一名观众的愿望。人们既需要有方便快捷人流通道,以满足快节奏学习生活的需要,也需要曲折迂回的小径,以满足课余散步休闲的要求。“应具有一定的供师生交往、聚会、健身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具备一定的供个人学习、休息、观赏等不受外人干扰的安静角落;具备供三五成群的小团体集聚高谈之地。”
三、如何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
对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部门的职责,更广大师生义务,要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要做到: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从而在较高的层次上对学生实施正确、高效的环境教育。正确处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自觉地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插入或渗透有关环境教育内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绿色班级活动,使素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社会实践中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爱惜生命,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校内外绿色行动;发动学生及家长支持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利用寒假,每个学生学种一株植物或培育一个盆景。开学带回学校,装点每班教室阳台,形成室内花坛或绿色角,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美化、净化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的绿化面积;利用植树节、地球日及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植树、育花活动,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使校容校貌在今年夏、秋有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校园;生态;校园环境
近些年来,几乎所有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加强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娱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创建美丽的校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绿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校园绿化不同于社会绿化,校园绿化更强调文化色彩,讲究文化品位,这也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品位,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和品位,关系到对外的形象和魅力。校园文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它体现在每一个建筑的设计风格上,体现在师生员工的言谈举止上,也体现在见证学校成长的一草一木上。而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就是校园生态环境。
一、校园环境所具有的基本职能
校园环境是师生从事教学科研、生活的物质载体,是师生休闲娱乐的憩息地。校园建筑的作用以满足人的生活、生存等为基本需要,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相互交流、师生生活等物质需要为基本职能。校园环境是师生参与、交流和聚会的场所,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紧张教学之余师生来讲十分重要,这也是让每个人获得认同并以之为归属的场所。校园环境是因人的需要而建设,是为人服务。因此校园环境建设理所当然要体现人文关怀,以方便、舒适、安全为最基本的要求。
二、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校园生态环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它可以通过教育者的精心组织和利用,产生对受教育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生态环境就好比是他们的活动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
校园生态环境对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良好的学校生态环境能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如投影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太阳低下树影的变化来进行了解,在实践中我还惊喜的发现,学生不仅对投影的知识更具体外,还能合理利用。他们可以结合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利用勾股定理、相似定理等求相关的知识;
(二)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有着各自的校风,有些学校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些学校注重对知识的获取,更有一些学生注重对兴趣的培养爱好。但无论怎么,一所好的学校不仅注重校风,更关注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影响着师生的内心,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益智功能。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除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几大需要方面:
(一)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需要。校园中常常见到的一些绿色植物上悬挂的标识牌,牌面用各种文字标注植物特征,使学子们能经常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研究植物。
(二)满足学生学习生活方便的需要。在中心地带设置校园分布图,在建筑物上标注其名称、在交叉路口设置路牌等标识,方便来访者找寻。在机动车不能通过的路段,预先设立指示牌。种植耐践踏的草种,把绿化带拐角改成弧形,将踏出的小路变成真正的小路,方便行人。校园的车行道和步行道系统,既是校园各区域的交通联系纽带,也是人员疏散流动的重要场所。要坚持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原则,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保护步行者的安全。应采取限制车速,禁止某些车辆通过等交通措施。
(三)满足学生追求美的需要,发挥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营造一些具有艺术价值或象征意义的经典景观。布置的景点、植物造型、小品,力求精美,以形悦心,以文悦目;校园建筑要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统一。追求陶冶师生情操的建筑美;植物分布、绿地要讲求自然美、协调美。
(四)满足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校园的建筑、雕塑艺术、园林绿化景点是一个个文化符号,它传达着教育者的理念,蕴涵着大学的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理性的启迪。精心打造人文景观,名人警句、名人雕塑等不仅是对校园的美化,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美观、优雅和文化内涵丰富的环境中生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个体思想品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达到“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教育效果。
(五)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是多方面
的,在空间设置上,应满足师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的需要。人们既需要有高大宏伟的景观展示人类的伟大的力量和理想,满足“瞭望”的要。也需要有婉转私密的空间,给浪漫的情人一个含蓄追逐的场所,或是给思考者一个回忆和想象的空间,以满足受到“庇护”的愿望。人们既需要有宽阔的场所表现自我,满足当“演员”的要求。也需要在林荫边缘地的“歇脚”,以满足成为一名观众的愿望。人们既需要有方便快捷人流通道,以满足快节奏学习生活的需要,也需要曲折迂回的小径,以满足课余散步休闲的要求。“应具有一定的供师生交往、聚会、健身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具备一定的供个人学习、休息、观赏等不受外人干扰的安静角落;具备供三五成群的小团体集聚高谈之地。”
三、如何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
对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部门的职责,更广大师生义务,要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要做到: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从而在较高的层次上对学生实施正确、高效的环境教育。正确处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自觉地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插入或渗透有关环境教育内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绿色班级活动,使素质教育、行为习惯培养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社会实践中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爱惜生命,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校内外绿色行动;发动学生及家长支持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利用寒假,每个学生学种一株植物或培育一个盆景。开学带回学校,装点每班教室阳台,形成室内花坛或绿色角,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美化、净化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的绿化面积;利用植树节、地球日及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植树、育花活动,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使校容校貌在今年夏、秋有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