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构建研究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素养是当前信息时代个体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要推动个体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除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完善信息设备外,更应在信息技术素养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该文以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为切入点,尝试构建了操作性定义,对重庆市1464名被试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了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五个维度,即信息知识(X1)、“互联网 ”思维(X2)、信息伦理(X3)、信息意识(X4)、信息技能(X5),在国内首次构建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Y=0.27X1 0.21X2 0.18X3 0.18X4 0.16X5,经验证并得到专家认可。与此同时,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所构建的测评模型拟合度良好。此外,该测评模型为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指标。由此可见,该测评模型具有较好的测量学性能,可用于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监测和督导。
  关键词: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全球信息时代加速发展,大数据、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革新,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新世纪以来,我国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为此专门制定《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应用驱动与机制创新的根本方针。可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势在必行。初中是人生个体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故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当前乃至未来社会都至关重要。
  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多数学者对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概念内涵认识比较模糊,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缺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实证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鉴于此,本研究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尝试构建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以此为进一步构建常模、建立定量监测体系奠定基础,也为推动中学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数据支持。
  一、文献综述
  素养培养已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素养在诸多素养中备受关注。近年来,学界对信息技术素养的探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信息技术素养;第二,从哪些维度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如何用量化方式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关于信息技术素养内涵的研究
  国外对信息技术素养内涵的研究源于1974年Paul Zurkowski所提出的信息素养概念,其内涵随时代发展日趋完善。进入90年代后,信息素养的概念日益多元化,不同研究者从不从视角和立场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概念。其中,有研究者从教育学视角提出了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即个体能自信地、批判性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达成学习目标、娱乐目标和交际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素养研究始于信息素养研究,但两者并非同一概念。其中,信息素养多为情报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议题,信息技术素养则更关注教育领域的问题,尤其是面向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教材及教法等。有学者认为后者更注重对现代新媒体和网络的运用。
  国内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多始于翻译、评价国外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王吉庆认为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及信息能力多方面,钟志贤认为它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三要素构成。进入21世纪后,我国也有学者从理性思辨的视角探究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但究竟何谓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仍然莫衷一是,缺乏科学、可靠的内涵表述。
  (二)关于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指标的研究
  国外关于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指标的研究历史较长,英、美等国已建立了较成熟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理论研究主要从题项类型、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国家等)层面进行概述并比较三者间的异同。实证研究主要使用量化或质与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典型案例制定具体指标并进行应用分析。
  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从2000年出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到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虽提及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但总体来说仍未形成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学界研究多限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实证研究缺乏,定量研究更显不足。
  (三)关于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研究
  国外关于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研究已基于实证研究逐渐构建出较成熟的测评模型,研究方法也较为多样,主要有四类:第一,使用文献法、专家法构建理论模型;第二,基于已有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模型;第三,基于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探明信息技术素养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第四,构建数学模型,得出相应的算式和常模。
  国内研究相对国外研究仍显不足。已有研究中,范玉慧基于模糊理论,设计多角色对个体评价的模糊评价模型;张铁墨借鉴绩效考评理念,建立初中生信息素养模糊—绩效评价方法的数学模型。纵观已有研究多为理论研究,未基于实地调查构建测评模型,可操作性有待检验。且多为计算机或数学领域的研究,未从教育领域进行探讨。
  (四)关于信息技术素养已有研究的述评
  回顾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国内以思辨研究为主,多介绍国外信息技术素養的内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实证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推进,学者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关注逐渐从理论构建转向实证研究,开始探讨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影响因素等。   以上国内外已有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纵观已有研究,在以下三方面仍有待改进:第一,内涵研究有待完善,未实现从“直观感受”到“实证检验”的过渡;第二,研究方法仍需改进,较少经实地调查构建测评模型,可操作性与有效性有待检验;第三,研究对象多为教师、高校学生等群体,较少针对中小学生。鉴于此,本研究以初中生为调研对象,拟基于实地调查构建测评模型,并通过群体与个体应用来验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尝试对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构建操作性定义,即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与信息思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如下页图所示,本研究经文献梳理和政策分析,借鉴了小学教科书难易度测评模型、课业负担测评模型、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模型的研究思路,首先尝试构建了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操作性定义;然后在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并施测,构建出符合测量学要求的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及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其中,在问卷编制方面,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等方法形成自编问卷,于初测后再次调试,整合相似题项并修改语言,使其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最终形成符合测量学要求的正式问卷《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调查问卷》;在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验证与应用方面,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验证性因素分析法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团队成员于2016年11月选取重庆市北碚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具有代表性的7所城乡学校的初中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共发放1624份问卷,有效回收1464份,有效率为90.1%。其中,732名被试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732名被试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等方法编制问卷,并利用SPSS22.0、AMOS21.0进行数据分析。
  三、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一)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假设
  根据前文的研究设计,本研究提出3条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假设:
  假设一:信息技术素养是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及其心理体验的综合体现。
  在研究信息技术素养时,不能仅局限于考察学生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互联网 ”思维、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等内在方面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在构建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时,从学生信息知识、“互联网 ”思维等因素进行考量。
  假设二:信息技术素养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影响。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来说,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增加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因此,本研究在构建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时,考虑了学生的成绩、道德素养、创新能力等。
  假设三: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客观数值服从正态分布及零膨胀泊松分布。
  教育统计学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呈正态分布,所以本研究假设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连续型变量(如上网时间)服从正态分布,而离散型变量(如学生成绩、信息技术课程节数)服从零膨胀泊松分布。
  (二)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76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913,数据符合标准,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旋转抽取公共维度,以特征根大于等于1为因子抽取原则,参照碎石图确定题项抽取因子的有效数目。判断是否保留某个指标的标准:(1)该指标在某一维度上的负荷超过0.50;(2)该指标不存在交叉负荷,即不在两个维度上都有超过0.35的负荷。
  首先,删除校标题,基于主成分矩阵表删除权值相关不明显的题项。正交旋转后,先后剔除具有共载性的题项(载荷低于0.5),之后进行第二次主成分分析。同时,各题项对其对应因子的权值在0.553至0.846之间,表明题项在因子上载荷分配较理想,符合定义公共因子有效指标标准。其次,陡阶检验辅助说明在第六个因子趋于平缓,累计可解释59.21%的方差,保证筛选题项的科学性。通过以上筛选题项步骤及维度确定、各维度相关题项具体内容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维度定义,形成正式问卷(如表2所示)。
  最后,通过因素分析中因子得分,以五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出五个因子的权数是27.20%(信息知识)、20.86%(“互联网 ”思维)、18.37%(信息伦理)、17.46%(信息意识)、16.11%(信息技能),分别通过5个一级维度综合反映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状况。
  即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为:
  结果表明,该测评模型由五个维度构成,贡献率依次为:信息知识>“互联网 ”思维>信息伦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五个维度与信息技术素养总分显著相关,测评模型拟合指数均符合要求,这一结论具有理论意义。其中,信息知识的解释率最高,这可能是因信息知识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即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是其信息技术素养最集中、最显著的体现。
  (三)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验证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本研究经结构方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互联网 ”思维、信息伦理和信息意识作为潜变量进行验证,最终得到各题项的标准负荷值均在0.500以上,达到测量学要求(如表3所示)。
  经过计算参数,结构方程有关理论表明,以下参数能反映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中CFI为0.945,一般认為CFT≥0.9模型拟合较好;TLI为0.935,如果TLI≥0.8,则认为模型拟合较好;RESEA为0.048,一般认为RESEA<0.05,表示模型拟合非常好(如表4所示)。   (四)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信效度检验与专家评价
  1.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运用SPSS对5个一级指标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出问卷各部分Cronbach’sα系数均高于0.7且总表的α系数为0.873(如表5所示),表明总量表与分量表信度良好,符合信度检验标准。
  其后,因已有研究表明具备高信息技术素养对学生成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同时测量了学生的语文、数学及英语成绩,将它们作为测量校标,以检验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各维度的外部效度,数据表明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与学生成绩呈中低程度的正相关。最后,对5个维度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如表6所示),维度与信息技术素养相关系数为0.272~0.766,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104~0.513。因子间相关系数均小于总相关值,且总分与各因素间相关值均大于0.3湿著性<0.01),说明各因子有较好的独立性,相互影响性较小且各维度与总分之间存在强相关性,符合效度检验标准,故问卷效度检验合格。
  2.专家评价
  为确保测评模型的科学性,本研究编制了“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认同度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记分方式,邀请30名专家(包括中学校长8名、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教研员6名、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长达6年以上的教师8名、高校教育学教授4名、高校计算机科学教授4名)对本研究构建的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如表7所示),专家对各维度能有效反应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认同度为93%~100%,对所构建的测评模型的认同度为85%。因此,专家们认为本研究构建的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能对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进行有效测评。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既通过了信效度检验,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获得了相关专家的认可,可以对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进行有效测评。
  四、结束语
  本研究首次构建了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操作性定义,并大胆尝试构建出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经小试验证该模型可操作并有效,为评价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提供了比较科学的测量工具,即通过测评模型得出反映信息技术素养的综合指数和若干分类指数,据此判断和预测信息技术素养。比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信息技术素养”“从哪些维度评价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如何计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等问题。将以上问题的答案汇总,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本研究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重理论创新(测评模型构建)也重实践应用。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政策分析、专家咨询与实地调查等方式选取指标,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并初步构建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并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测评模型进行验证,严格遵循教育统计的基本过程,确保测评模型的内在效度及科学性。最后,为验证该测评模型的外部效度与实用性,本研究后续还运用该模型对重庆市13所城乡学校及4名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实地测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客观、可操作的工具来测评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有关部门常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常感到有心无力。“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构建”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与关注,认为该成果是一项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素养评估的科学化,对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乃至教育管理部门等都有潜在的实践应用价值。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在“互联网 ”时代更是如此。由于自身能力及时间、地区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所建构模型仍需进一步完善。后续研究有待基于测评工具的使用,在诊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同时发掘潜在的问题,为形成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学校、家庭、个人三方协同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此外,进一步从大数据调研出发构建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常模,乃至为国家测评标准的编制提供参考,是我们后续努力的方向。相信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关于信息技术素養的评价与培养问题必将得到更好地解决,教育亦会乘着信息化的东风,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评教是高校普遍实行的一项管理制度,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即评教的质量受到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的高度关注。该文利用语义分析技术对学生留言进行情感挖掘,建立基于知网的情感词库,并设置词的极性权重;以3GWS工具进行分词与词性标注;对留言的情感褒贬程度进行计算,形成教师的评价摘要。以烟台大学评教数据为实验数据,验证该方法科学、有效。  关键词:学生评教;情感分析;学生留言;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为充分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精准聚焦、系统破解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建立教育资源标准体系和办学条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该研究采用总量人口增长方程,综合使用地方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全国六普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预测M地区2019-2035年城区、镇区和乡村小学学龄人口分布状态,并结合国家与省级小学教育教师、学校用地面积与建筑面积、经费等标准,测算小学教育脱贫
摘要:以“智慧教室”为标志的智慧教育学习环境研究,推动了从数字化学习环境向智能化学习环境的根本转变。该文从某使用智慧教室系统的高中学校选取454个一年级学生样本,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测查智慧教室使用现状、对物理学习转变深度等,同时基于时间和空间两维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以测查对不同层次、不同性别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物理学习成绩影响。结果显示,智慧教室系统总体使用频率和时间较高,具体功能使用频
“教学能手评选”是各地培养和选拔优秀教师的一种做法.作为评委,笔者参与了省级教学能手(高中数学组)的评比过程.本次活动规定教师依据所抽取课题在只提供教材的前提下利用90分钟的时间备课,利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说课答辩,利用20分钟的时间上一节完整的微型课.这是一次很好的活动,是参赛教师解读、展现课程与教学理念的活动,对教师开拓教育视野、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技能等方面作用显著.赛课的案例也是教师开展
【摘 要】 全國高考改革浙江省试点,数学考试文理合卷,考试内容作了调整,考试要求进行了新的定位,从试卷我们可以看出,文理合卷后为了能使全体考生都能有正常的发挥,并能形成合理有效的区分,试题从知识点、能力要求、题型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整,也为高三数学复习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 文理;合卷;复习  全国高考改革浙江省试点,数学考试进行了文理合卷,考试内容作了调整,考试要求进行了新的定位,经过
摘要:思维能力已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思维发展型课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中小学教师对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内涵、目标及要素并不明晰,在设计思维发展型课堂时也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该文旨在综合已有研究和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思维发展型课堂进行理论建构。该文认为,思维发展型课堂是以促进高级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新型课堂形态,担负着活化知识与发展思维的双重使命;问
“你有多久没去KTV了?”当我看到这条微博热搜时,转身问了下我的麦霸同事。  他回忆了一下,“疫情前……两年吧。”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连多久都记不清了。  KTV,曾经年轻人的聚会首选,如今提起仿佛在20世纪。  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KTV数量呈断崖式下跌,2015年顶峰时期有12万家,2020年仅剩6万家。  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落寞。  KTV的常驻人群也换了一茬。央视财经数据显示,受疫情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的重点之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4个核心素养以及相应的水平层级,并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和评价工作。该文着重阐述了如何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实施基于核心素养分级水平的测评方式,提出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试题命制和评分标准方法,并简要分析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将对学科教学、学生学习、教材编写等所产生的一系列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信
【摘 要】 数学教学要在核心素养指导、引领下实现学科育人根本任务.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中,聚焦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设置三个学习任务、设计课堂提问和学习活动等手段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凸显了概念形成过程,实现了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知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方程的根;函數的零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摘要:该文以“农远工程”的开展为背景,在对七省百校五年“农远工程”发展绩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农远工程”的突出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照顾地区差异、改进培训措施、保障硬件设施更新与维护、丰富教育资源库和完善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农远工程”的深入推进和“后农远”项目的持续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农远工程;“后农远”项目;绩效评价;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