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小练笔具有任务明、节奏快、费时少、负担轻、效果好的特点。小练笔随机进行,可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也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这些年来,我始终紧扣在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这条线上,保证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多年来,每一次练笔,都收获着惊喜。
一、课文仿写,提高表达能力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那些丰富的词汇、整齐的句式以及优美的段落为学生练笔搭建了优秀的平台。每篇课文通过老师的生动讲解,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懂得了文章不仅要写得通顺还要写得生动形象,这样表达的效果更好。这对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是有很大益处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进行仿句练笔的训练。
例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这是四年级上册《秋天》一文中的两节。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对仗的句式,把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表达出来了。课堂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到了秋天的童趣,秋天的诗意。特别是对仗的句式,学生琅琅上口。在此基础上,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描写出其他季节的特色。结果学生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有一位学生这样描写:“迎春嚷着春天来了,要穿黄纱;桃花嚷着春天来了,要披红裳。 草儿露出脑袋乐了,忘掉了一个冬天的憋闷;竹笋绿着脸儿笑了,一切梦想都在绿色里实现……”这样的仿写练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节延伸,深化人物形象
《天游峰的扫路人》主要通过“我”与扫路人的交谈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但对老人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扫天游峰石阶,没有具体描写。因此,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节一节地扫上去,又一节一节地扫下来……”这一情节的空白,创设情景,进行练笔:
晨光微曦,老人_________
日落西山,老人_________
狂风暴雨,老人_________
大雪纷飞,老人_________
学生展开想象,仿佛身临其境。有的学生写道:“晨光微曦,当别人还沉睡在甜甜的梦乡时,‘唰……唰……唰……’扫地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老人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似乎有些累,想停下来休息一下,朝霞映红了他黝黑的脸,老人看看这好山好水笑了。他——天游峰的扫路人,更是天游峰的守护人……”这样的小练笔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点燃了他们创作的火花,出现了不曾预约的精彩,不仅体现了创作的个性,更自行解读了文本,在想象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形象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三、结尾续写,激发丰富想象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例如:《狼和小羊》一文结尾写道:“说完,狼就向小羊扑去。”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小羊到底有没有被狼吃掉?”我知道这时的学生心里多么不希望羊被狼吃掉呀,他们恨不得自己跑去解救那只小羊,让那只凶恶的狼受到惩罚。我趁机让学生为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结尾,看看谁的想象最合理。学生联系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故事写了各种各样的结局,每一个都各有特色,有的还非常精彩,那种平时写作时的恐惧感荡然无存。
四、联系生活,激起情感共鸣
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在学生的习作中往往叙事比较清楚,但是缺乏真情实感,读起来犹如白开水,淡而无味。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课文中感人肺腑、情文并茂的动情点,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写出的文章一定感人至深。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却流下两行热泪。当学生们为母亲的泪水而感动时,我相机引导学生:“作者仅仅抱过母亲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孩子们,你们是否留意过那抱过我们无数次的母亲呢?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一想那无微不至关怀着我们的母亲吧!(生闭眼回忆)那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说什么?最想对自己说什么呢?拿出你们的笔写下来。”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孩子们表达、倾吐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母爱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有的孩子写到:“当我难过时,是谁在我身边安慰我,是我的妈妈;当我生病时,是谁在我身边守护我,也是妈妈;当我遇到挫折时,又是谁在我身边鼓励我,都是妈妈……从小到大,妈妈给予我无尽的爱。我想对我那亲爱的妈妈说一声:感谢您,我亲爱的妈妈。”还有的写到“妈妈,我想对您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会让您失望的,长大了做社会的栋梁之才,这也是我送你最好的礼物。”……真挚的感情在孩子们的表达中得以体现,在孩子们的文字中流淌!这种练笔让学生在领悟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情感得以宣泄,将课堂推向高潮。
从课文中挖掘小练笔的“泉眼”,让学生“袒露童心”“体验童趣”“释放童真”。如此,在不断磨练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习作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样,思想感情真挚。正所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练笔,终有大收获。
一、课文仿写,提高表达能力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那些丰富的词汇、整齐的句式以及优美的段落为学生练笔搭建了优秀的平台。每篇课文通过老师的生动讲解,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懂得了文章不仅要写得通顺还要写得生动形象,这样表达的效果更好。这对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是有很大益处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进行仿句练笔的训练。
例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这是四年级上册《秋天》一文中的两节。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对仗的句式,把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表达出来了。课堂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到了秋天的童趣,秋天的诗意。特别是对仗的句式,学生琅琅上口。在此基础上,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描写出其他季节的特色。结果学生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有一位学生这样描写:“迎春嚷着春天来了,要穿黄纱;桃花嚷着春天来了,要披红裳。 草儿露出脑袋乐了,忘掉了一个冬天的憋闷;竹笋绿着脸儿笑了,一切梦想都在绿色里实现……”这样的仿写练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节延伸,深化人物形象
《天游峰的扫路人》主要通过“我”与扫路人的交谈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但对老人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扫天游峰石阶,没有具体描写。因此,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节一节地扫上去,又一节一节地扫下来……”这一情节的空白,创设情景,进行练笔:
晨光微曦,老人_________
日落西山,老人_________
狂风暴雨,老人_________
大雪纷飞,老人_________
学生展开想象,仿佛身临其境。有的学生写道:“晨光微曦,当别人还沉睡在甜甜的梦乡时,‘唰……唰……唰……’扫地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老人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似乎有些累,想停下来休息一下,朝霞映红了他黝黑的脸,老人看看这好山好水笑了。他——天游峰的扫路人,更是天游峰的守护人……”这样的小练笔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点燃了他们创作的火花,出现了不曾预约的精彩,不仅体现了创作的个性,更自行解读了文本,在想象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形象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三、结尾续写,激发丰富想象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例如:《狼和小羊》一文结尾写道:“说完,狼就向小羊扑去。”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小羊到底有没有被狼吃掉?”我知道这时的学生心里多么不希望羊被狼吃掉呀,他们恨不得自己跑去解救那只小羊,让那只凶恶的狼受到惩罚。我趁机让学生为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结尾,看看谁的想象最合理。学生联系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故事写了各种各样的结局,每一个都各有特色,有的还非常精彩,那种平时写作时的恐惧感荡然无存。
四、联系生活,激起情感共鸣
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在学生的习作中往往叙事比较清楚,但是缺乏真情实感,读起来犹如白开水,淡而无味。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课文中感人肺腑、情文并茂的动情点,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写出的文章一定感人至深。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却流下两行热泪。当学生们为母亲的泪水而感动时,我相机引导学生:“作者仅仅抱过母亲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孩子们,你们是否留意过那抱过我们无数次的母亲呢?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一想那无微不至关怀着我们的母亲吧!(生闭眼回忆)那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说什么?最想对自己说什么呢?拿出你们的笔写下来。”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孩子们表达、倾吐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母爱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有的孩子写到:“当我难过时,是谁在我身边安慰我,是我的妈妈;当我生病时,是谁在我身边守护我,也是妈妈;当我遇到挫折时,又是谁在我身边鼓励我,都是妈妈……从小到大,妈妈给予我无尽的爱。我想对我那亲爱的妈妈说一声:感谢您,我亲爱的妈妈。”还有的写到“妈妈,我想对您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会让您失望的,长大了做社会的栋梁之才,这也是我送你最好的礼物。”……真挚的感情在孩子们的表达中得以体现,在孩子们的文字中流淌!这种练笔让学生在领悟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情感得以宣泄,将课堂推向高潮。
从课文中挖掘小练笔的“泉眼”,让学生“袒露童心”“体验童趣”“释放童真”。如此,在不断磨练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习作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样,思想感情真挚。正所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练笔,终有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