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传《来自父亲的梦想》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写道:“在纽约,我爱过一名女子。她是白人,深色头发,双眸浅绿,声音犹如风铃一般。”对于这位他曾经深爱过的女子,奥巴马从未透露过姓名。她究竟是谁?
1983年12月,吉纳维芙去纽约东村参加朋友举办的圣诞晚会。当时,她是银行街学院一名研究生。晚会上,除了主人,吉纳维芙一个都不认识。她百无聊赖地溜进小厨房,想拿瓶酒喝。厨房里有一个小伙子,穿着蓝色牛仔裤、T恤衫和深色皮夹克,他叫贝拉克·奥巴马。两人在客厅一角落座开始闲聊,这一聊不打紧,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就这样,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半年的奥巴马开始了“年轻时代最深刻的一次罗曼蒂克”,那一年,他22岁,吉纳维芙25岁。
当时的奥巴马还是一个“宅男”,做着一份不太喜欢的工作,吉纳维芙的出现令他的生活有了色彩。吉纳维芙出身名门,但她极少谈及自己的身世,并觉得自己与那个世界格格不入。在奥巴马身上,吉纳维芙找到一个类似的灵魂:身处夹缝之中,备受煎熬。这种心灵的同感,既让她感到庆幸,又有一种莫名的疏远和警惕。当她对奥巴马说“我爱你”时,得到的回应不是“我也爱你”,而是“谢谢”,好像感激有人爱他。
奥巴马给吉纳维芙的感觉一直是谨慎、克制。“他有那么多东西深藏不露,让我无法触及。”奥巴马的谨慎、克制不仅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也契合他当时的思想变化。奥巴马在商业国际工作,那家公司旨在为各大企业编辑、更新简报和参考资料。奥巴马是最底层雇员,负责做研究、寫报告,这显然承载不了他的鸿鹄之志。吉纳维芙隐约感到,他心中有一个宏伟的未来,他想飞,但还没有做好起飞准备。
吉纳维芙和奥巴马经常探讨种族问题,那是奥巴马寻找归属感的内在需要。吉纳维芙觉得,如果说自己是一个局外人,那么奥巴马就是一个跨种族、跨文化的“双重局外人”。他看起来是黑人,但内心却是一个白人。吉纳维芙深切地感受到,他“非常非常需要变成一个黑人”。
奥巴马曾向吉纳维芙描述过“他懵懂少年时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为了找到她,“他不惜一切代价与身边的女人谈情说爱”。吉纳维芙无数次在脑海里想象这个“理想女性”,显然不是自己。
奥巴马在回忆录中写了一次经历,暴露出他和吉纳维芙之间的文化差异。1984年深秋的一个周末,吉纳维芙说服他去拜访位于康涅狄格州西北部的父母家。房子十分古老,是吉纳维芙祖父的祖父留下的房产。藏书室里摆满了古旧书籍,还有吉纳维芙祖父与诸多名人的合影,包括总统、外交官、企业家等。奥巴马在回忆录中写道:“站在藏书室里,我感到我们身处两个世界,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我将最终进入她的世界。我俩之间,我是那个知道如何作为局外人生存的人。”
多年之后,当吉纳维芙读到奥巴马的自传时,最令其震惊的是那间藏书室给奥巴马带来的压力,以及他对两人间唯有他知道如何作为局外人生存的断言。事实上,最终是奥巴马,而非吉纳维芙,更接近总统、外交官、企业家那个世界,成为一个“局内人”。吉纳维芙说:“颇具讽刺的是,他更加自如地穿过权力的走廊,远比我更适应那里的环境。”
1984年底,奥巴马从商业国际辞职,暂时住在吉纳维芙处。这段短暂的同居生活并不愉快,两人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彼此情绪低落。1985年5月中旬,两人结束恋情。不久,奥巴马前往芝加哥郊区做社区工作。数年后,他在芝加哥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里遇到米歇尔,她“坚强、正直、爱笑、精明能干,是一个斗士”,关键是她是黑人。1992年,奥巴马与这位“懵懂少年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步入婚姻殿堂。
1983年12月,吉纳维芙去纽约东村参加朋友举办的圣诞晚会。当时,她是银行街学院一名研究生。晚会上,除了主人,吉纳维芙一个都不认识。她百无聊赖地溜进小厨房,想拿瓶酒喝。厨房里有一个小伙子,穿着蓝色牛仔裤、T恤衫和深色皮夹克,他叫贝拉克·奥巴马。两人在客厅一角落座开始闲聊,这一聊不打紧,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就这样,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半年的奥巴马开始了“年轻时代最深刻的一次罗曼蒂克”,那一年,他22岁,吉纳维芙25岁。
当时的奥巴马还是一个“宅男”,做着一份不太喜欢的工作,吉纳维芙的出现令他的生活有了色彩。吉纳维芙出身名门,但她极少谈及自己的身世,并觉得自己与那个世界格格不入。在奥巴马身上,吉纳维芙找到一个类似的灵魂:身处夹缝之中,备受煎熬。这种心灵的同感,既让她感到庆幸,又有一种莫名的疏远和警惕。当她对奥巴马说“我爱你”时,得到的回应不是“我也爱你”,而是“谢谢”,好像感激有人爱他。
奥巴马给吉纳维芙的感觉一直是谨慎、克制。“他有那么多东西深藏不露,让我无法触及。”奥巴马的谨慎、克制不仅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也契合他当时的思想变化。奥巴马在商业国际工作,那家公司旨在为各大企业编辑、更新简报和参考资料。奥巴马是最底层雇员,负责做研究、寫报告,这显然承载不了他的鸿鹄之志。吉纳维芙隐约感到,他心中有一个宏伟的未来,他想飞,但还没有做好起飞准备。
吉纳维芙和奥巴马经常探讨种族问题,那是奥巴马寻找归属感的内在需要。吉纳维芙觉得,如果说自己是一个局外人,那么奥巴马就是一个跨种族、跨文化的“双重局外人”。他看起来是黑人,但内心却是一个白人。吉纳维芙深切地感受到,他“非常非常需要变成一个黑人”。
奥巴马曾向吉纳维芙描述过“他懵懂少年时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为了找到她,“他不惜一切代价与身边的女人谈情说爱”。吉纳维芙无数次在脑海里想象这个“理想女性”,显然不是自己。
奥巴马在回忆录中写了一次经历,暴露出他和吉纳维芙之间的文化差异。1984年深秋的一个周末,吉纳维芙说服他去拜访位于康涅狄格州西北部的父母家。房子十分古老,是吉纳维芙祖父的祖父留下的房产。藏书室里摆满了古旧书籍,还有吉纳维芙祖父与诸多名人的合影,包括总统、外交官、企业家等。奥巴马在回忆录中写道:“站在藏书室里,我感到我们身处两个世界,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我将最终进入她的世界。我俩之间,我是那个知道如何作为局外人生存的人。”
多年之后,当吉纳维芙读到奥巴马的自传时,最令其震惊的是那间藏书室给奥巴马带来的压力,以及他对两人间唯有他知道如何作为局外人生存的断言。事实上,最终是奥巴马,而非吉纳维芙,更接近总统、外交官、企业家那个世界,成为一个“局内人”。吉纳维芙说:“颇具讽刺的是,他更加自如地穿过权力的走廊,远比我更适应那里的环境。”
1984年底,奥巴马从商业国际辞职,暂时住在吉纳维芙处。这段短暂的同居生活并不愉快,两人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彼此情绪低落。1985年5月中旬,两人结束恋情。不久,奥巴马前往芝加哥郊区做社区工作。数年后,他在芝加哥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里遇到米歇尔,她“坚强、正直、爱笑、精明能干,是一个斗士”,关键是她是黑人。1992年,奥巴马与这位“懵懂少年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步入婚姻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