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使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直是财政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完善财政支农体系的有效措施,包括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监管机制等等,对于农业生产的扩大,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政支农 资金投入 监管机制
一、财政支农及相关概念的涵义
财政政策,就是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为了处理和解决在财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协调财政之间的关系而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定的方针和政策。而财政支出呢,顾名思义,就是花费在财政方面的各项支出,比如政府部门将财政资金用于各地方经济建设和其他方面建设,来满足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按照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以划分为两种: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财政支农就是政府部门对于农业经济方面的帮扶和支持,用来支援农村事业的发展,帮助农民一步步脱贫。简单来说,就是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具体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村事业费和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补贴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而财政支农资金,就是国家为了帮扶农业,在财政支出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那部分资金,具体包括农村基础设施支出,农村科技支出,农林水利气象支出和一些补贴性支出等等。政府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公共产品领域,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农业也有着类似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我国财政及政府部门应当农业承担起保护和帮扶责任。
二、政府财政支农现状分析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较小。农业一直都是我国的弱势产业,更加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护和支持。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扩大农业投入政策的具体体现,能够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升农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切切实实为农民谋福利。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我国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影响仍然不可忽视,需要更大规模的资金来支持农业的发展。财政部门对农业的投入速度大大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与一些发达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农投入水平相对较低,投入规模不大,对农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还远远不够。
2.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各部门使用资金分散,交叉重复现象屡禁不止,大大削弱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根据部门之间的相关职责不同,财政支农资金归属于不同的部门监管和使用。目前来讲,我国还没有一部法律针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做出具体的界定和明确的划分,这样就容易导致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对于财政支农项目的进行情况进行互相推脱,导致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时,一些财政部门对支农资金进行滞留,迟迟不发,不能够对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农业项目及时拨付,或者是项目的审批不够规范,项目的范围也不够合理,
造成财政支农资金的损失(苏明,2008)。一般来说。政府相关财政部门事务繁多,很少对农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只要沒有超出预算,都会予以批复,这样造成支农项目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不能够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最大效益。
3.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机制不完善。首先,财权与事权界定不明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农村和农村发展的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明确,责任相互交叉。对于财政支农项目哪些应该由中央政府投资,哪些由地方政府投资,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旦发生问题,又分不清责任,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过于简单和交叉重叠的事权划分,尚不明确的责任构成,都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职能错位现象。农业一般来说经济效益比较低,而地方政府财力相对紧张,有时候会进行大量举债,因此往往会减少对农业的投入。其次,在财政支农资金监管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现象,虽然我国的支农资金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但正是由于这样多头监管,权力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了各部门之间不协调,资金设置存在交叉重复,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不合理,资金管理成本偏高,而又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
三、关于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
1.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规模。首先要确保支农资金总量呈持续增长状态 ,对农业经济重视起来,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农在各地区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规模,要认真执行和贯彻《农业法》的相关政策,确保财政资金在农业方面的投资稳定增长。在资金投入方面,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财政补贴,扩大补贴力度,使农民切实体会到发展成果。要注重对农业生产的基础性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对农业结构的帮扶性投入,引领农民发展农副产品和加工企业;突出农业经济的推动性投入,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民的农业生产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要尽最大可能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引领农业经济朝着稳固的方向发展,同时吸收社会的闲置资金,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2.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相关财政部门应该改进当前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对适用范围进行具体的界定,同时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政府人员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认清楚现阶段三农问题的现状,合理利用财政资金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的事权,政企分开,各级政府事权明确是市场经济和分税制正常运行的基础。只有界定了财政部门在农业经济中的职责范围,进行合理权责分配,才能够保证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利用。要加强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充分考虑地方各级政府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相应的农业建设项目。同时,进行资金整合,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降低支农项目中间成本,规范资金走向。
3.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体制。针对当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相关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因此要把财政支农项目与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把财政支农项目的具体效益与绩效考核体系结合起来,把官员的个人利益与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关联起来,使之更好的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建立支农项目的事后评价制度,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对支农项目做出具体评价,提高项目效益。要合理确定财政支农资金的具体投入范围,激励相关管理人员自觉监督管理,有效利用政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农业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来服务广大农民。
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地各县乡政府相关资源,明确他们的在财政支农资金方面的监管责任。当地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源头出发,积极参与国家支农项目的调查研究,评价估量以及如何有效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并给予相关支持。同时,也要对支农项目的具体开展进行监督检查。要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利用透明公开,无体制内操作,防止资金的挪用问题,确保支农资金一步步落到实处,使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好处。同时,基层财政部门应该与上一级财政部门做好沟通和交流,形成更加合理和完善的支农资金管理格局。
4.合理安排支农投入结构,界定支农投入重点。虽然我们要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其稳定发展,但是支农资金总量用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要合理安排支农资金的投入结构,使其效益最大化。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比如饮水,出行等。同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比如教育、医疗、环境综合治理等。其次,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支农资金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例如可以对一些研发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为农民谋福利。最后,在财政支农中要控制好农林气象等部门的投入,适当减小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要明确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李玉萍,2010)。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农业利益悬殊,使地区发展农业的热情逐渐减弱。但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农业的重要作用无法替代。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固发展,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规模,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使农业迅速增长,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明. 完善国家财政支农政策[J]. 农村工作通讯,2008,(15):28-30.
[2]李玉萍.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途径[J]. 现代农业,2010,(05):113-115.
作者简介:武亚琳(1994—)女。民族:汉。河南省濮阳市人。财政学硕士。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财政学专业。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
关键词:财政支农 资金投入 监管机制
一、财政支农及相关概念的涵义
财政政策,就是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为了处理和解决在财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协调财政之间的关系而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定的方针和政策。而财政支出呢,顾名思义,就是花费在财政方面的各项支出,比如政府部门将财政资金用于各地方经济建设和其他方面建设,来满足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按照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以划分为两种: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财政支农就是政府部门对于农业经济方面的帮扶和支持,用来支援农村事业的发展,帮助农民一步步脱贫。简单来说,就是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具体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村事业费和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补贴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出。而财政支农资金,就是国家为了帮扶农业,在财政支出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那部分资金,具体包括农村基础设施支出,农村科技支出,农林水利气象支出和一些补贴性支出等等。政府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公共产品领域,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农业也有着类似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我国财政及政府部门应当农业承担起保护和帮扶责任。
二、政府财政支农现状分析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较小。农业一直都是我国的弱势产业,更加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护和支持。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扩大农业投入政策的具体体现,能够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升农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切切实实为农民谋福利。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我国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影响仍然不可忽视,需要更大规模的资金来支持农业的发展。财政部门对农业的投入速度大大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与一些发达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农投入水平相对较低,投入规模不大,对农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还远远不够。
2.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各部门使用资金分散,交叉重复现象屡禁不止,大大削弱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根据部门之间的相关职责不同,财政支农资金归属于不同的部门监管和使用。目前来讲,我国还没有一部法律针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做出具体的界定和明确的划分,这样就容易导致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对于财政支农项目的进行情况进行互相推脱,导致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时,一些财政部门对支农资金进行滞留,迟迟不发,不能够对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农业项目及时拨付,或者是项目的审批不够规范,项目的范围也不够合理,
造成财政支农资金的损失(苏明,2008)。一般来说。政府相关财政部门事务繁多,很少对农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只要沒有超出预算,都会予以批复,这样造成支农项目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不能够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最大效益。
3.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机制不完善。首先,财权与事权界定不明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农村和农村发展的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明确,责任相互交叉。对于财政支农项目哪些应该由中央政府投资,哪些由地方政府投资,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旦发生问题,又分不清责任,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过于简单和交叉重叠的事权划分,尚不明确的责任构成,都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职能错位现象。农业一般来说经济效益比较低,而地方政府财力相对紧张,有时候会进行大量举债,因此往往会减少对农业的投入。其次,在财政支农资金监管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现象,虽然我国的支农资金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但正是由于这样多头监管,权力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了各部门之间不协调,资金设置存在交叉重复,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不合理,资金管理成本偏高,而又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
三、关于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
1.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规模。首先要确保支农资金总量呈持续增长状态 ,对农业经济重视起来,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农在各地区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规模,要认真执行和贯彻《农业法》的相关政策,确保财政资金在农业方面的投资稳定增长。在资金投入方面,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财政补贴,扩大补贴力度,使农民切实体会到发展成果。要注重对农业生产的基础性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对农业结构的帮扶性投入,引领农民发展农副产品和加工企业;突出农业经济的推动性投入,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民的农业生产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要尽最大可能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引领农业经济朝着稳固的方向发展,同时吸收社会的闲置资金,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2.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相关财政部门应该改进当前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对适用范围进行具体的界定,同时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政府人员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认清楚现阶段三农问题的现状,合理利用财政资金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的事权,政企分开,各级政府事权明确是市场经济和分税制正常运行的基础。只有界定了财政部门在农业经济中的职责范围,进行合理权责分配,才能够保证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利用。要加强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充分考虑地方各级政府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相应的农业建设项目。同时,进行资金整合,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降低支农项目中间成本,规范资金走向。
3.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体制。针对当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相关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因此要把财政支农项目与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把财政支农项目的具体效益与绩效考核体系结合起来,把官员的个人利益与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关联起来,使之更好的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建立支农项目的事后评价制度,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对支农项目做出具体评价,提高项目效益。要合理确定财政支农资金的具体投入范围,激励相关管理人员自觉监督管理,有效利用政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农业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来服务广大农民。
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地各县乡政府相关资源,明确他们的在财政支农资金方面的监管责任。当地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源头出发,积极参与国家支农项目的调查研究,评价估量以及如何有效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并给予相关支持。同时,也要对支农项目的具体开展进行监督检查。要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安全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利用透明公开,无体制内操作,防止资金的挪用问题,确保支农资金一步步落到实处,使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好处。同时,基层财政部门应该与上一级财政部门做好沟通和交流,形成更加合理和完善的支农资金管理格局。
4.合理安排支农投入结构,界定支农投入重点。虽然我们要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其稳定发展,但是支农资金总量用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要合理安排支农资金的投入结构,使其效益最大化。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比如饮水,出行等。同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比如教育、医疗、环境综合治理等。其次,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支农资金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例如可以对一些研发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为农民谋福利。最后,在财政支农中要控制好农林气象等部门的投入,适当减小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要明确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李玉萍,2010)。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农业利益悬殊,使地区发展农业的热情逐渐减弱。但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农业的重要作用无法替代。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固发展,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规模,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使农业迅速增长,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明. 完善国家财政支农政策[J]. 农村工作通讯,2008,(15):28-30.
[2]李玉萍.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途径[J]. 现代农业,2010,(05):113-115.
作者简介:武亚琳(1994—)女。民族:汉。河南省濮阳市人。财政学硕士。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财政学专业。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