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舟载古愁,妙笔写无形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意说明】
  我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文学的摇蓝、写作的范本。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历代诗人喻愁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写愁的篇章,或摹形状态,或想象奇特,或妙用修辞,或情景交触,将无形的愁写得可触可感。教学设计的是人物情绪描写专题训练,意在引导学生从灿烂的诗词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文本《武陵春》等写愁的古诗词中感悟方法,提升写作技能,学会智慧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教学目标:首先以写愁的诗词作为学生进行情绪描写的范本,让学生在吟咏、品味古诗词中发现写作方法。其次设置情境,发挥想象,口头作文,通过想象与现实,把愁与乐进行对比,体会明了人的各种情绪,让学生明白人的情绪是多种和复杂的。最后通过人物情绪描写专题训练,让学生真切地描绘人的各种情绪,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情绪的丰富多彩。教学思路:在上课之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写愁的诗词,并查资料明确愁之原因。用音乐渲染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然后分四个板块进行:一、低吟浅唱——吟愁;二、字斟句酌——品愁;三、情真意切——写愁;四、奇思妙想——说乐。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低吟浅唱——吟愁。
  同学们,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当忧愁弥漫心头时,古人以诗词的形式将它记录了下来,下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吟咏诗词,体会古人悲伤的心情。
  『创意说明』此环节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吟咏诗词,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为品味愁绪、感悟方法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字斟句酌——品愁。
  同学们,古人为什么能将愁情描绘得穷形尽相呢?下面让我们从写愁的古诗词中去寻找答案!
  李清照一生坎坷、多难,她将这种愁写得淋漓尽致、游刃有余,风格柔婉细腻。有感情地朗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明确写作背景及词的大意,在反复读这首千古传唱的词的基础上,出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从《武陵春》这首词中,你感知到词写愁的内容、范围、程度、情味是怎样的?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深重的愁绪?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愁的?
  『创意说明』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感悟,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悟写作方法,并用所归纳的方法品析积累的诗词,在积累方法的同时感悟新的方法。
  第三环节:情真意切——写愁。
  1、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明确原因:你因什么而愁?
  ②哪些景物能烘托你当时的忧伤心情?
  ③当时的你有哪些伤心的表现?
  2、拟定了这样几个写愁的主题:考试失利,失去亲人,亲人离别。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尝试,写一个片段。
  3、学生根据老师小结的方法,思绪涌动写出这样的片段:
  一阵寒风吹过,枯树上几片落叶无奈地飘落下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怎么办?母亲一定准备好了夜宵,正在门口盼望着我回家。这样可怜的分数,叫我如何面对那关切的眼神?
  点评:运用情景交融、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出了考试失利之愁。
  『创意说明』《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把笔触伸向心灵深处。这一环节让学生描绘自己的愁情,学生不仅有内容可写,还有方法可用。真正做到了易于动笔,乐于动笔。
  第四环节:奇思妙想——说乐。
  ①设置一种情境,发挥想象。
  设置了这样一种情境:马朝景,1991年10月出生,小学和初中就读于石首实验小学和石首市笔架山中学,高中进入荆州中学学习。今年以总分641分的优异成绩夺得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语文128分,数学149分,英语134分,文综230。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情绪是“乐”,然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给一个“抓手”,口头作文。
  2011年6月25日,是一个令马朝景难忘的日子。
  那天上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情景交融)她和父母坐在电脑前准备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细摹)
  中午,他们一家坐上学校派来的专车去荆州参加庆祝活动。
  在交流中,学生对状元的喜悦之情描绘得五花八门。教室里笑声不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喜悦这一情绪的丰富多彩。
  ③定格一组“镜头”,对比愁乐。
  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比较烘托喜悦情绪与忧伤情绪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景物所营造的氛围必须与人物心情一致。
  『创意说明』本环节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喜悦,通过想象与现实、愁与乐的对比,感受情绪的丰富多彩,感悟写作要求。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诗词作为学生解读情绪描写写作方法的文本,让学生在收集诗词中积累,在吟咏诗词中感悟,在赏析诗词中发现,运用所感悟的方法,将无形的情绪描绘得真实、生动。
其他文献
在语文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知识性、人文性、自主性。学生从语文课堂中所获得的收益最大程度来源于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如何高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在近几年的教学实际中,更深刻地感受到,学生日渐丢失的阅读习惯、日渐减弱的阅读能力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曾在牌头教办举行的“中小学课堂衔接”活动中听取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课,
期刊
所谓创新,就是要敢于摆脱传统习惯的束缚,冲破原有知识范围、思维定势的禁锢,改善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具有进步意向的新思维、新方法、新发现、新规律。因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
期刊
什么是合格的教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名教师究竟合格不合格,学生最有发言权,那就来看看学生心目中合格的教师究竟有什么标准。据报道,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封“关于自己心目中合格老师”的调查问卷,从中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几种素质。细细数来,发现都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品质,但真正做到却绝非易事,这里不妨逐一做一下解读:  一、友善的态度  学生描述:“她必须非常喜欢我们。她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圈内外人士的共识。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师生的思想创新  初中教师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最主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如果在“教材、教参”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门,就谈不上任何形式的创新。初中语文教师
期刊
“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作业贯串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
期刊
当班主任,就意味着要比一般老师更忙、更累,这个理儿谁都清楚,但既然选择了当班主任,就必须尽心尽力。别人说:干教育就是良心买卖。一点儿也不假,每天吊儿郎当上班,照样一分钱不少拿,拼命干也不多拿一分钱。但每个班主任都那么尽心尽力,都干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曾经读到过李老师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文中有这么几句话感受很深:儿子在慢慢地长大,转眼到了要上学的年齡,多么希望他能分在一个好班主任的班里,摊上些责任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完成探索过程。课堂提问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用得较多的方法。课堂提问要以学定教,既要预设、更要生成,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生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设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应该从思想上达到真正的转变,把课堂那一片天空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展翅翱翔。  一、学生
期刊
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理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光辉历程形成了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充分发
期刊
在新一轮课改中,经过自身教学实践与反思经验的积累,思索并尝试了一些把语文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的方法。一些学生从 “听了会忘记” 和“看了记不住”以及“学过没学会”的学习困境中走了出来,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记,效果比原来要好得多。学生变得更主动、更积极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教师和学生都从原来沉闷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具体操作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预习时间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授知识
期刊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然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因为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无法替代。作为教师,从教学的动态过程去考虑,应使学生真正成为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有所创新。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改变过去的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