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点燃生命的火花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风,语文教学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生动局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生命的火花,鼓荡起生命的活力呢?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生命的火花,唤醒生命的潜力,因为,学生不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
  
  一、用生命面对生命,给学生以期待和自信
  作为教师,一步踏进教室,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感情。如果教育只是客观传授知识,训练出一些受过教育的专家,那么他们充其量只是一堆技术纯良的机器人。所以我们的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产生思想的碰撞而形成一个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
  教师要用一生的智能和经验储备激活每一次课堂教学,要鼓荡起名著回肠荡气,豪放悲壮的情感激流,或发掘出文本丝丝入扣、鞭辟入里的理性魅力,用喷涌的感情去唤醒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渴望和激情。有时,在课堂上,老师过于看重的是自己的尊严,完全不顾学生作为生命实体的现实,对学生灵性的思维置若罔闻,只坚持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的新答案新思维,或揶揄、或嘲讽、或嗤之以鼻,以致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里,学生与文本之间缺少正常的对话,或者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对话。一些优秀的学生也只好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不见“庐山真面目”。殊不知,当学生敢于表露自己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应对能力。尤其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更是优秀教师展示自己智慧之时,面对学生的各种观点,教师可以走出文字的困扰,探幽发微,深得个中三昧,学生可以沿波探源,披文入情,大有醍醐灌顶之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评价、鼓励等方法,刺激学生思维的冲动,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给学生以期待和自信。
  
  二、教师不是蜡烛,而应该是照亮他人和自己的火炬
  人们常说:教师如同蜡烛,毁灭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现在,我
  要说,教师不应是一根只会燃烧自己的可怜的蜡烛,而是一个在辉煌中同时照亮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火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讲求单方面的奉献,而要追求互利互惠的双赢式的发展。明确语文教师的自我定位,我们应该重构一个合理的人文底蕴。
  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所以,教师要热爱阅读,对自我阅读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文本不但要能理性把握,即从学科意义、单元组合、精细解读等角度进行深入思考,而且要有个性感悟,要以自己独特的人文底蕴和生命经历,触类旁通地阐发出文本另一种意义。要自觉超越粗陋的快餐文化,对语言出色的文本,含英咀华,敞开自我心扉,迎受八面来风,无限地扩展自我的精神地平线。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徜徉于瑰丽多姿的精神世界,感应文本中的精神脉动。这样,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法则。
  这时,教师就是能源充足的火把,在点燃学生的同时,也照亮了自身。
  
  三、唤醒超越的本能,播撒神奇的种子
  高扬生命的尊严,增强审美能力,是人类超越自我的内在需要。承载痛苦,追求孤独,超越死亡,深化忧患是艺术家最重要的四种生命体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重视这些复杂深刻的人类情感,让我们的课堂在多向对话中成为唤醒生命、激扬生命、指导生命的精神圣殿。
  有效的对话,需要对话双方处于相等的精神高度。而由于知识层次,人生经验的差异,在对话的起始阶段,学生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阅读一流名著,跟大师对话,使自己的心灵逐渐高贵、强悍起来。一部出色的著作,就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具有丰富的可生成性。当班上每一位学生把自己选定的名著读通了,读精了,有了深刻体会后,名著精神将会化为一个人自己的精神血脉,甚至成为改变其一生的行为方式,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有意义的对话就成为了可能。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对话的效果,就要实现对日常语言的升华和突破。要从尘封的经典名著中发现其原真的表达方式和精神魅力,要以新奇的眼光不断揭示文本的独特性,让对话双方不断走进崭新的精神天地,感悟不同的艺术风格。让我们在对话的过程中用智慧唤醒崇高的理想,点燃生命的热源,让昂扬的生命之歌激荡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之中。
其他文献
“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感到管理好一个班集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激励为主题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大人都希望得到肯定与赞赏,更何况孩子呢?多给孩子赏识与激励,孩子的进步将会令你大吃一惊。从教的事实证明: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习惯好的孩子需要赏识,习惯坏的孩子更需要赏识。赏识能激活孩子的潜能,能增强孩子的信心,能激发孩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班主任实施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就是运用语言把各种有益信息输入到学生头脑中,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品德,使他们健康成长。但是,学生个性的千差万别决定了班主任的语言也需要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谈话的艺术。班主任的谈话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谈话要倾注情感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列宁曾说过:
期刊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现状分析  初中思品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基础课程,以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目前,毕业班学生由
期刊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走教研之路,必须唤醒教师的教研意识,让教研形成一种牵引机制,集中发现教育教学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达到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新治街小学的校本教研特色,就是“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利用教研组这个平台,从备课、上课、反思等诸多环节入手,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各
期刊
运用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一、以杰出人物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在古代史的教学中,把最能体现祖国辉煌与灿烂的那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讲述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期刊
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体验让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时能做到知己知彼将会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出色。下边我从知己和知彼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知己方面  “知己”我们可以理解为全面了解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全面了解自己呢?  一是认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师要时常掂量自己是否有一桶水。只有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具备良好的工作
期刊
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扭转这一局面?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1)用热点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
期刊
从优化课堂教学,实行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不外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对这三个环节给予同等重视。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成绩,课前预习以及课堂上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经常性地提醒和督促学生进行自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
期刊
“提纲挈领”,解释为:纲:鱼网的总绳;挚: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由于小说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采用提纲挈领设置问题的教学形式,把一篇小说化散为整,使之整体化、系统化、有效化,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从标题挈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
期刊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作文时,常常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二)观念陈旧,随意性强。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观念陈腐的“八股式”教学。为单纯应付考试,教师规定许多条条框框,只准这样写,不准那样写。学生作文一般都是三段式,记叙文开篇点题,叙述经过,结尾扣题;议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