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集团创始人:我回答最多的问题是博士后为什么要做零售业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美是商业连锁企业,创办于1994年,彼时正是进入连锁业合适的时机,早一点或晚一点都可能不合适。所以,办企业不仅要方向正确,更要掌握好时机和节奏。这是我多年来最深切的感悟。

我是“误入歧途”


  创办物美可能与我在硅谷学习的经历有关。在硅谷我看到的都是创业,通过创业来体现人的价值。但我从来没有立志要做超市,平时我是一个连商店都懒得逛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要做零售业。
  1993年,我从斯坦福做完博士后研究回到国内,和当时不少的归国人员一样创办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做系统集成,后来公司开发了零售管理信息系统。但开发完系统之后,这个系统并没有太多的人认可,我们觉得应该做一个示范店,就在北京租一家工厂的厂房开了第一家超市。没想到的是,1995年就做到1个多亿的销售额,从此就在零售业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许多人碰到我时,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博士后为什么要做零售业?就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来物美视察时也问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回答说,我是“误入歧途”。
  虽然是“误入歧途”,但物美做零售业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曾经,全球500强之中有1/10是做零售的;美国前50强企业中,有10家是做零售的,占到了20%。
  虽然1993年时零售业在中国还很不受重视,当时全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是上海一百,年销售也只有10个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零售业大有发展前途。
  我在1994年就做过两个预测:第一是到2000年,中国将出现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零售企业;第二个预测是,到2010年中国会出现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零售企业。
  中国商业零售业还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在经济结构中处于末端的零售业将出现颠覆性的变化,“渠道为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把握突破的时机


  中国第一家食品超级市场是1984年9月开办的“北京京华自选商场”,同期全国共开办了十几家。但是由于当时商品紧缺,价格很高,经济效益都大大低于经营同类商品的普通零售店。由于费用大幅度增加,致使自选商场经营亏损,不久就相继关闭。说明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做超市的时机不对。
  1994年前后,几乎与物美同时,全国开始陆续创办了几家超市,从此,超市业态开始发展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这说明当时做超市,时机就是对的。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何把握战略转型和突破的时机?
  企业在初创阶段,规模还很小,这时候企业要闯的是生存关,管理者会直接控制各种经营业务,还谈不上规范的管理。而随着业务范围的增加,这时需要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就需要过规范关。
  在这一阶段,梳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全面提升管理绩效和运营效率,加强规范化管理就变得十分紧迫。好的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物美每天早上的晨会制度,就是规范管理过程中的范例。它是为了贯彻我们做实、做细的文化而制定的。刚开始时,晨会也是乱糟糟的,后来制度逐步完善,晨会该怎么开,都有了很具体的规定。
  比如,站凳子、拿喇叭、点人数、写条子。站凳子——是为了让参加晨会的全体员工能看见店长,店长也能看到大家听会的反应,否则,几十人、几百人,一大片,没有效果是极大的浪费。拿喇叭——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清楚听到店长的講话,确保每一个人了解晨会的内容。点人数——是保证晨会的出勤,防止员工缺勤,如果有缺勤的话,还有补课。写条子——是晨会前店长要自己做准备,把要讲的内容写出提纲。
  简单一句话,这四个要求都是细节。通过晨会制度,物美的内部管理越来越规范,执行力也越来越强。

掌握发展的节奏


  规范之后还要有发展,企业需要根据发展的不同时机,掌握好发展的节奏。
  一是管理的节奏。比如: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你不会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而达到规模以后,比如现在的物美,就选择上ERP系统来规模管理,从而缩短与先进企业的差距。物美规模小时,统一采购就没有那么必要,而现在的发展阶段,统一采购是一定要走的一步。
  二是扩张的节奏。最初物美开店大多在北京,2002年销售总额达到50亿元规模后,2003年才到天津发展,2006年物美并购了北京第四大超市美廉美,进一步稳固华北市场后,才收购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大的零售企业新华百货。
  其实大家都一样,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谁也不会想得那么长远。但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就不仅要明晰思路,还要抓住转折的时机,掌握发展的节奏。
  所有企业里都有改革创新的反对者,有对新事物看不惯的人。对待这些抵制改革、反对创新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循序渐进的策略,即在进行变革时,要精心选择战略,控制适当节奏,甚至妥协,实行反对改革人可以接受的节奏去推行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我不想做官,就想做事  1985年,我有机会成为湖南省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那时候我才23岁。但我放弃了,成了大连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我又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到了湖南省一个偏远的小县城涟源市。  我到三一集团没提任何要求,就是认定三一集团能做我想做的事。我最先做总经理助理,然后一起创办三一重工,先后担任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我希望三一重工成为一流的企业,它是我实现理想的平台。 
期刊
我的父亲由于从小热爱英语,能够非常流利地运用英文进行听说读写,而这项能力在他年轻时所处的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同时又恰逢上世纪90年代初借着中国广阔而又廉价的劳动力乘势起飞的中国OEM制造出口行业,我的父亲被广州一家灯光制造企业相中,成为从零开始开拓企业出口贸易业务的人。  这家企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灯光工程的供应商。后面的剧情套路大家应该很熟悉——一
期刊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已成为一些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抓手。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毕业以后不选择创业这条路,创新创业相关的经历也能提升其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可以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这些实践经验和能力,正是现阶段企业评估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参考条件。  因此,鼓励大学生在
期刊
最初,并没多少人把江小白定义成网红,我们的期望也没那么高,可能是环境的变化和某些幸运的因素使它很快火了。  本质上,江小白的呈现方式和盈利模式都是通过品牌展示出来的。因此,它是一家品牌公司,品牌是让用户接受产品的重要载体。  若我们还有一点小梦想,就是驱动自己往前走,因为存在感会比生命延续更长的时间。比如著名的作家、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比生命更长久;建筑也是一样,可能存续千万年,超越人类的生命周
期刊
2017年底,大润发被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辞任时说了一句话:“我赢了所有的对手,但是输给了这个时代。”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朱恒源将黄明端的这句话解读为:沃尔玛、家乐福这样一些看得见的、常规的对手容易应对,但当时代携着那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对手来袭,你还来不及应对可能就被踢出局了。“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可以说是这个故事最合适不过的概括了。  企业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
期刊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在线协同办公和远程办公的用户量激增,一时间成为众多企业的刚需。很多互联网企业以免费模式抢跑这个热点赛道,其产品和服务也带来了新的打法和商业模式,空前激发了协同软件市场的潜力。  协同办公产业里的“传统企业”,因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在“热点赛道”上保持优势,继续为企业智能化转型赋能,成了该行业从业者思考的新课题。近日,上海旻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
期刊
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伯克希尔2020年的盈利为425亿美元。这一数字的四个组成部分是219亿美元的营业利润,49亿美元的实现资本利得,我们持有的股票中存在的净未实现资本利得增加所带来的267亿美元收益,以及我们拥有的一些子公司和附属公司的价值减记导致的110亿美元损失。所有项目均在税后基础上列示。  营业利润是最重要的,即使它们不是我们公认会计准则总额中最大的项目。我们在伯克希尔的重
期刊
互联网焦虑症  我从所谓的互联网行业转战传统酒店业,已有12个年头。虽然辛苦劳累,但成果还不错:虽然起步较晚,但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超越同行,慢慢成了中国酒店业的“头牌”。加上我连续创业了几个公司,还经常被一些新的创业者请去介绍“经验”。  酒店行业并不好做,都是些苦活累活,事务繁琐,环节众多。经济型连锁更难,既要好又要便宜,成本稍微高一点,利润就不见了。365天,天天要睁大眼睛,不能出纰漏;天天要做
期刊
坦诚永远都是风险最小的方法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在南京的一家煤矿工作,母亲就在煤矿旁边的服装厂打工,我一直跟着外公外婆和舅舅生活,是货真价实的留守儿童。我在家里帮外公放牛、照顾小卖铺。  中考的时候,家里人都觉得我考个中专就行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当时父亲单位效益不好,我们家生活很紧张,他们认为已经足够了,但我比他们想得远。  虽然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但我并不满足于只上中专,能在悬崖边把自己捞回
期刊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新科技成为驱动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实现金融行业产品的创新,促进行业流程再造、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成为行业发展大势。纵观金融业发展历程,每一次商业模式的变革都离不开创新理念的支撑,以及科技力量的赋能。  刘茜,是一位深耕金融领域的风控专家,凭借其对金融业态创新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将创新理念与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在金融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