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幼儿现阶段的身心特点,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开展中,大多数的教育活动都是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的,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认知水平、社会经验,也能打开幼儿人际交往的大门,对于幼儿本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的开展中,幼儿园也应对幼儿教育加以必要的重视,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将幼教价值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课题,对游戏活动的作用进行研究,希望对相關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游戏活动 幼儿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010-01
1.幼儿发展中游戏活动的必要性
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社会的竞争性是非常大的,无论是社会、家长还是幼儿园,都对早期教育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很早开始就教给幼儿背唐诗、数数、认字等,甚至还有部分家长在幼儿四五岁时,就开始让幼儿不断的接触外语,其实这一现象是非常不好的。在现阶段,部分家长也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活动的穿插提出了质疑,认为游戏就是玩,就是消磨时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并未产生帮助,并且希望幼儿园能减少一些游戏的时间,“小学化”这一现象是非常严重的。
在现阶段,很多家长在衡量幼儿园教学水平的过程中,就只是考虑到幼儿在幼儿园当中认知了几个数、几个字、背了几首诗等,这也是幼教定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导致“小学化”这一倾向不断的蔓延。《纲要》中指出,在基础教育当中,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从幼儿现阶段的实际特点出发,来实施好素质教育,做到因地适宜,为幼儿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游戏活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将游戏活动开展好是十分必要的。
2.幼儿发展中游戏活动的作用
(1)基于游戏活动,增强学习效率
幼儿的入园年龄普遍为4—5岁,这一阶段的幼儿本身具有不听管教、调皮、任性、天真、爱玩等特点,认知水平也非常缺乏,再加上大部分幼儿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长常常扮演着小公主、小皇帝的角色,如何才能使得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其在学习中不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是教师应该探究的一个课题。相关的幼教学者刘焱在其的著作当中也提出:“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以上课作为主要的形式,更多的则是游戏。”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善于借助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在活动中始终集中专注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幼儿园当中,幼儿不仅能在课堂中学习,也能在游戏当中学习。在幼儿教育当中,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组成部分,将对幼儿的发展和生活奠定非常重要的经验,这些经验的获取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在此方面的认知,将游戏纳入到教的范围当中,使得幼儿在游戏的参与当中获取到更多的促进、引导、帮助、支持等,将游戏活动的价值展现出来。
(2)基于游戏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能促进身体发展。在幼儿教育当中,可以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使其对气候和环境更好的相适应。在游戏的实际开展当中,能够使幼儿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机能得到增强,促使其的自我协调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加强,预防疾病,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如,在《跳格子》游戏当中,就能让幼儿踢包跳、双腿跳、单腿跳等等,有着非常多的玩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身心技能,促进幼儿本身的综合和全面发展。
其次,能促进心理发展。幼儿对于游戏这一形式是非常喜爱的,这是由于在游戏的实际参与当中,幼儿往往能获取到心理上的满足,而并不在于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在游戏的实际开展当中,幼儿的心理需求也是幼儿园应该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应充分的满足好幼儿本身的放松、表现、交往、好动需求等等,使得幼儿真正的喜欢游戏,将游戏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
最后,能促进智力发展。在游戏活动的实际开展当中,幼儿能对一些具体事物进行感知,并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摆弄等,来认知事物、找寻到事物间的关联性等,使其粗浅的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对幼儿本身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3)基于游戏活动,建设和谐家园
第一,激发主动性。根据幼儿现阶段的特点,在一日生活当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思想溜号、坐立不安等情况。在这时,就可以将一些适当的小游戏融入进来,这样不仅可以舒缓学生的认知和思想,使其的压力得到解放;也能使得幼儿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下,获取到认知上的发展,使其真正的变成“我要玩”、“我要学”。
第二,构建良好关系。通过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也能增强家长和幼儿园间的联系,幼儿园不仅可以向家长请教、征集一些意见,也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有趣的游戏,使得亲子游戏得到开展,使得和谐家园得到构建。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当中,游戏就仿佛是维生素,假如缺少游戏的话,就很难展现教育价值,就更谈不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了。因此,在幼教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幼儿园一定要找寻到游戏的合理定位,开展好一日生活,不断的调动幼儿在游戏参与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等,使得幼儿真正的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其获取到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洁.浅谈童话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以小班童话表演游戏活动《南瓜汤》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101
关键词:游戏活动 幼儿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010-01
1.幼儿发展中游戏活动的必要性
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社会的竞争性是非常大的,无论是社会、家长还是幼儿园,都对早期教育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很早开始就教给幼儿背唐诗、数数、认字等,甚至还有部分家长在幼儿四五岁时,就开始让幼儿不断的接触外语,其实这一现象是非常不好的。在现阶段,部分家长也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活动的穿插提出了质疑,认为游戏就是玩,就是消磨时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并未产生帮助,并且希望幼儿园能减少一些游戏的时间,“小学化”这一现象是非常严重的。
在现阶段,很多家长在衡量幼儿园教学水平的过程中,就只是考虑到幼儿在幼儿园当中认知了几个数、几个字、背了几首诗等,这也是幼教定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导致“小学化”这一倾向不断的蔓延。《纲要》中指出,在基础教育当中,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从幼儿现阶段的实际特点出发,来实施好素质教育,做到因地适宜,为幼儿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游戏活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将游戏活动开展好是十分必要的。
2.幼儿发展中游戏活动的作用
(1)基于游戏活动,增强学习效率
幼儿的入园年龄普遍为4—5岁,这一阶段的幼儿本身具有不听管教、调皮、任性、天真、爱玩等特点,认知水平也非常缺乏,再加上大部分幼儿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长常常扮演着小公主、小皇帝的角色,如何才能使得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其在学习中不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是教师应该探究的一个课题。相关的幼教学者刘焱在其的著作当中也提出:“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以上课作为主要的形式,更多的则是游戏。”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善于借助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在活动中始终集中专注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幼儿园当中,幼儿不仅能在课堂中学习,也能在游戏当中学习。在幼儿教育当中,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组成部分,将对幼儿的发展和生活奠定非常重要的经验,这些经验的获取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在此方面的认知,将游戏纳入到教的范围当中,使得幼儿在游戏的参与当中获取到更多的促进、引导、帮助、支持等,将游戏活动的价值展现出来。
(2)基于游戏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能促进身体发展。在幼儿教育当中,可以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使其对气候和环境更好的相适应。在游戏的实际开展当中,能够使幼儿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机能得到增强,促使其的自我协调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加强,预防疾病,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如,在《跳格子》游戏当中,就能让幼儿踢包跳、双腿跳、单腿跳等等,有着非常多的玩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身心技能,促进幼儿本身的综合和全面发展。
其次,能促进心理发展。幼儿对于游戏这一形式是非常喜爱的,这是由于在游戏的实际参与当中,幼儿往往能获取到心理上的满足,而并不在于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在游戏的实际开展当中,幼儿的心理需求也是幼儿园应该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应充分的满足好幼儿本身的放松、表现、交往、好动需求等等,使得幼儿真正的喜欢游戏,将游戏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
最后,能促进智力发展。在游戏活动的实际开展当中,幼儿能对一些具体事物进行感知,并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摆弄等,来认知事物、找寻到事物间的关联性等,使其粗浅的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对幼儿本身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3)基于游戏活动,建设和谐家园
第一,激发主动性。根据幼儿现阶段的特点,在一日生活当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思想溜号、坐立不安等情况。在这时,就可以将一些适当的小游戏融入进来,这样不仅可以舒缓学生的认知和思想,使其的压力得到解放;也能使得幼儿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下,获取到认知上的发展,使其真正的变成“我要玩”、“我要学”。
第二,构建良好关系。通过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也能增强家长和幼儿园间的联系,幼儿园不仅可以向家长请教、征集一些意见,也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有趣的游戏,使得亲子游戏得到开展,使得和谐家园得到构建。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当中,游戏就仿佛是维生素,假如缺少游戏的话,就很难展现教育价值,就更谈不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了。因此,在幼教活动的实际开展中,幼儿园一定要找寻到游戏的合理定位,开展好一日生活,不断的调动幼儿在游戏参与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等,使得幼儿真正的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其获取到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洁.浅谈童话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以小班童话表演游戏活动《南瓜汤》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