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都寻求有什么方法能够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加扎实有效。
一、制定目标,进行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所有的教学行为,不仅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它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因为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均数》一课时,由于在制定目标时,我过于注重对平均数的方法的讲解,而对其意义的理解有点疏忽,所以在一个班教学时,我讲解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后,再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平均数意义的理解,都感觉很空洞。出现这种状况以后,我重新制定了目标,应该让学生产生要求平均数的需求,从而在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之后,再来研究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效果就更好。学生不光对平均数的意义理解透彻,对求平均数的方法也更加深刻。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应该也有所差别,要根据学情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引领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只有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走进数学的课堂。由于我现在教学的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阅历也比较少,如果用数学的专业语言来教学,往往使得学生对数学感到乏味无趣,所以在上每节课前,我都会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的身心都进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个数宝宝——46和38。数宝宝46对38说:“我比你大。”数宝宝38不以为然,笑着说:“我的个位上是8,你的个位上是6,我比你大。”46一听,都急哭了。小朋友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大谁小呢?
生1:46大
生2:46大
……
师:到底哪个数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较数的大小。
用儿童化的语言亲近学生,用小小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课堂中来。
三、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中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在游戏中进行比较数的大小的一系列的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个摸数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对比较数的大小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师:看小朋友们闯关这么厉害,老师和大家做摸数的游戏好不好?
①听清楚游戏规则:我们分两大组,女生一组,男生一组。每组派一个小朋友上来到老师的大信封里摸一个数,摸两次,第一次摸的放在个位,第二次摸的放在十位,哪个数大,哪一队就赢。
②现在重新派一个小朋友上来摸,这个回合第一次摸的放在十位,第二次摸的放在个位。谁摸到的数大,哪一队就赢。
③很多小朋友都想摸,老师给每一小组都发了一个信封。现在同桌两个人,每人摸两个数,自己决定放在什么数位上,谁的数大,谁就赢。
师:玩得高兴吗?别太高兴,因为我们还有一关没有闯过呢。赶快开动大家的脑筋来闯关吧。
……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作为教师在教会学生应有的数学知识后,更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认识一元以下的人民币》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人民币带到学校里来当成教具来认识。由于平时学生也有一定的自己购物或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的经验,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感受平时生活中的购物,从而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小超市”开到我们教室里来啦!(展示课前布置好的“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小朋友们愿意到超市来买东西吗?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中真正的认识到了人民币,懂得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等一系列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也感受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后面的《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打下了基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从一個或者两个方面就可以提高的,要从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认真的研究,从细节中着手,真正的提升自身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一、制定目标,进行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所有的教学行为,不仅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它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因为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均数》一课时,由于在制定目标时,我过于注重对平均数的方法的讲解,而对其意义的理解有点疏忽,所以在一个班教学时,我讲解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后,再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平均数意义的理解,都感觉很空洞。出现这种状况以后,我重新制定了目标,应该让学生产生要求平均数的需求,从而在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之后,再来研究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效果就更好。学生不光对平均数的意义理解透彻,对求平均数的方法也更加深刻。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应该也有所差别,要根据学情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引领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只有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走进数学的课堂。由于我现在教学的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阅历也比较少,如果用数学的专业语言来教学,往往使得学生对数学感到乏味无趣,所以在上每节课前,我都会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的身心都进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个数宝宝——46和38。数宝宝46对38说:“我比你大。”数宝宝38不以为然,笑着说:“我的个位上是8,你的个位上是6,我比你大。”46一听,都急哭了。小朋友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大谁小呢?
生1:46大
生2:46大
……
师:到底哪个数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较数的大小。
用儿童化的语言亲近学生,用小小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课堂中来。
三、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中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在游戏中进行比较数的大小的一系列的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个摸数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对比较数的大小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师:看小朋友们闯关这么厉害,老师和大家做摸数的游戏好不好?
①听清楚游戏规则:我们分两大组,女生一组,男生一组。每组派一个小朋友上来到老师的大信封里摸一个数,摸两次,第一次摸的放在个位,第二次摸的放在十位,哪个数大,哪一队就赢。
②现在重新派一个小朋友上来摸,这个回合第一次摸的放在十位,第二次摸的放在个位。谁摸到的数大,哪一队就赢。
③很多小朋友都想摸,老师给每一小组都发了一个信封。现在同桌两个人,每人摸两个数,自己决定放在什么数位上,谁的数大,谁就赢。
师:玩得高兴吗?别太高兴,因为我们还有一关没有闯过呢。赶快开动大家的脑筋来闯关吧。
……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作为教师在教会学生应有的数学知识后,更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认识一元以下的人民币》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人民币带到学校里来当成教具来认识。由于平时学生也有一定的自己购物或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的经验,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感受平时生活中的购物,从而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小超市”开到我们教室里来啦!(展示课前布置好的“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小朋友们愿意到超市来买东西吗?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中真正的认识到了人民币,懂得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等一系列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也感受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后面的《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打下了基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从一個或者两个方面就可以提高的,要从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认真的研究,从细节中着手,真正的提升自身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