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猝死患者初步心肺复苏的效果及护理特点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mfdpv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猝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中外交流的增加,外籍人士在国内发生猝死也越来越常见。医院如何提高院内猝死的抢救成功率、如何提高医护之间的配合以及对外籍人士的抢救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2002年以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抢救的院内外猝死患者及外籍猝死患者,对其早期复苏的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02年7月至2009年6月发生猝死的病例共111例,其中院内41例,院外70例,包括外籍人士5例,平均年龄60.4岁(18~89岁)。
  1.2 判断标准 猝死的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初步复苏成功判断依据为自主循环恢复,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最终复苏成功为患者恢复意识。
  1.3 猝死的急救及护理原则
  1.3.1 早期心肺复苏 猝死一经发现,即应就地抢救,医护相互配合,迅速开始双人心肺复苏。2005年之前的抢救以2000年心肺复苏指南为原则;2005年之后的抢救以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为原则。
  1.3.2 尽早除颤 根据心电图情况,尽早进行除颤。
  1.3.3 迅速开放静脉通路 目前静脉是复苏最佳的给药途径,首选上肢静脉,因复苏患者远端肢体血流减退,不宜选用远端静脉给药,尤其是下肢。护士必须在3 min内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静脉给予肾上腺素1 mg/(3~5)min。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2 结果
  110例猝死患者中,其中41例院内发生的猝死患者,均有目击者,从猝死发生到开始心肺复苏抢救不超过5 min,初步复苏成功为9例,其中8例最初心电图记录为室颤,其他1例为心室停搏(心电图为直线),最终复苏成功5例,均为心肌梗死发生室颤的患者;院外发生猝死70例,其中仅8例有目击者,开始心肺复苏时间从15~60 min不等,心电图记录均为直线,初步复苏成功仅1例,最终复苏成功为0。猝死患者中包括外籍人士5例,其中院外2例,抢救均未成功,院内发生3例,均为心肌梗死室颤患者,最终复苏均成功。
  3 讨论
  3.1 猝死的抢救成功率及其相关因素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 s的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止。世界卫生组织界定死亡发生于发病后6 h内为猝死,“猝死”的高峰则是在起病后1 h内,因此多认为发病后1 h内死亡为“猝死”标准[1]。猝死患者中90%为心源性猝死,在美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0.1%~0.2%,每年有20万~45万人死亡[2]。猝死发生前可能有症状,也可毫无预兆就突然发生。本文通过对111例猝死患者(包括5例外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院内外猝死患者初步复苏的成功率差别很大,在院内初步复苏成功率达到了21%,而院外猝死患者初步复苏成功率仅为1%,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目击者及目击者的急救技能很重要。在院内猝死患者都有现场目击者,开始复苏抢救的时间均在5 min以内,而且都是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按照历年的急救复苏指南的标准来进行;而院外猝死患者现场目击者很少,而且很少有急救知识,不知如何进行复苏,使复苏成功率很低。如果现场第一目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给予猝死者初步心肺复苏,将使复苏的成功率明显提高。(2)院外猝死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也远远长于院内猝死患者。(3)从资料中可以看到初级复苏成功总共为10例,复苏成功率为9%,而其中绝大部分心电图最初记录为室颤。最终复苏成功者为5人,均为院内发生,并且其发生原因均为心肌梗死引起室颤。因此复苏是否成功与对室颤患者进行早期除颤及患者的原发病密切相关。有资料显示室颤1 min内除颤,复苏率达到98%,5 min为50%,超过12 min则复苏成活率降至2%[3]。在国外,大部分公共场合都设有自动除颤器,很多人受过急救培训,会使用自动除颤器,往往可以挽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
  3.2 如何提高院内猝死复苏率 患者在院内发生的猝死,往往因患者家属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如果能够提高猝死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往往可以避免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尤其是护士处于医疗服务的最前沿,往往是院内猝死的最早发现者,因而有必要掌握最新的急救技术,以确保患者在出现心搏骤停时,能够获得高素质的急救。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也很重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合理排班,把好各个工作环节,为猝死的急救创造良好的护理条件。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在中国长期居住和工作,因而外籍人士发生猝死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见。对外籍人士猝死的抢救在程序上与国内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对其家属的解释及交代病情需要流利准确的外语,因此对医护人员外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议在有可能抢救外籍人士的医院配备一支抢救业务精湛、外语水平高的急救队伍。
  3.3 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鼓勵定期检查身体,可以早期发现某些潜在的疾病,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正确治疗基础病,注意留心某些疾病的先兆,如感觉身体有异常征象,尽快及时就诊。
  积极普及急救知识,尤其是现场第一目击者参与急救,宣传、普及、提高心肺复苏技能与意识,使他们一旦发现猝死患者,可以尽快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并正确地向急救中心呼救。
  总之,猝死常发生在家中、工作单位或公共场所,现场急救对其存活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作为急救医护人员应该尽快提高自身的急救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院内初级复苏的成功率,为进一步提高最终复苏成功率争取时间并可以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治疗的60例心肌梗死病人,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病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之上,制定详细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总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摘要】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8例,均给予积极、合理的对症治疗方案,在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死亡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 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例脑梗死患者经过医护的积极抢救治疗及积极护理症状均得到明显好转,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护理人员根据临床路径的要求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吞咽及患肢等功能的锻炼,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咯血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咯血患者行肺动脉造影加支气管动脉栓塞,给予护理干预,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立刻止血8例,术后咳少量暗红色血痰3例,继续治疗后一周内均无再次咯血。1例较前无明显改善。出现轻度的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7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中接受护理措施,治疗有效率为98%。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行具有针对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就罗伊适应模式在20例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所收治的2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罗伊适应模式护理。结果:有12例患者在治疗1周后症状减轻,在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余下的8例患者在治疗10天后症状减轻,在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患者在护理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报告了8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对新入院的患者要稳定情绪,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感染,控制并发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 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85例均系我院2009年1月-10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应用策略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开展护理工作;对照组36例,施行常规护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在施行常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通过对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其护理质量及效果,得出做好心理护理,更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纠正患者的偏执和过激行为,对病情的早日康复起积极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健康教育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关节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摘 要:总结18例内镜下阑尾支架支架置入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支架置入前完善相关准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架置入后做好术后护理,嚴密观察病情,观察有无肠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18例患者支架置入顺利,解除疼痛效果好,自觉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阑尾支架;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