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今天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很多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进行分组?教师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出现分歧怎么办?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怎样关注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
一.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小组活动重表面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和学习的过程。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往往根据对合作学习肤浅的理解,在教学中采取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即吸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忽视它的基本内涵。我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加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学生开始合作探究,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收场。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在调查中有所体现。
(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课程改革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的评价尚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使一些人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学校管理者在评价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不是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只注重表面上的东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无合作被认为是好课的标准。由此,导致一些教师为了争取成为好课,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盲目应用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对“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议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没有教师参与介入,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的素质是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认为提高教师的素质应该着重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对一种理论理解深入与否,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又会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行为表现出来。目前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已经有些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理解还大都停留在表面上,处在一种经验水平,这与合作学习的应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师要深入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基本含义、基本方法,应用条件和基本操作程序。这中理解不是在思想或者理论上对合作学习进行简单的移植,也不是对国外合作学习进行单纯的科隆,而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造应用,这个过程应该是教师积极主动吸取的过程,只有经过教师积极深入的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精髓才能为教师所掌握。
2.提高教师合作学习课堂调控的技巧
提高教师课堂调控的技巧,首先要掌握有关课堂控制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尽量减少对其他小组的干扰。教师还要适当控制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度和速度,之所以这样做,是应为如果合作学习速度过快,使合作学习显得匆促,如果速度过慢又使学生合作学习过度,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这种课堂调控的技巧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灵活处理。
(二).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合作学习采取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成功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它需要混合编组,各小组成员发挥特长,使学生之间形成互补性。因此在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时,不是成员之间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要正视参与者的生活经验和工作背景,发挥全体成员的优势。
2.根据学生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角色搭配
合作学习小组是教师按照学生的性别、年龄、爱好、学习成绩等因素共同组成的,小组成员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不同的角色。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考虑在小组中需要哪些成员,各成员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这样才能在小组分配责任时做到优势互补,更好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教师评价的建议
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两方面着手:
1.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展,充分利用激励语言,即使学生做得不好,都要委婉的指出。我们知道,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
2.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课程标准标》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对广大小学教师而言却是一件新事物,它不同于以前教师习惯与熟悉的个体学习形式下的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本身的任务之外,还应侧重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使这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张扬,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小组活动重表面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和学习的过程。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往往根据对合作学习肤浅的理解,在教学中采取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即吸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忽视它的基本内涵。我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加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学生开始合作探究,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收场。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在调查中有所体现。
(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课程改革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的评价尚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使一些人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学校管理者在评价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不是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只注重表面上的东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无合作被认为是好课的标准。由此,导致一些教师为了争取成为好课,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盲目应用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对“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议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没有教师参与介入,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的素质是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认为提高教师的素质应该着重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对一种理论理解深入与否,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又会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行为表现出来。目前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已经有些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理解还大都停留在表面上,处在一种经验水平,这与合作学习的应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师要深入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基本含义、基本方法,应用条件和基本操作程序。这中理解不是在思想或者理论上对合作学习进行简单的移植,也不是对国外合作学习进行单纯的科隆,而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造应用,这个过程应该是教师积极主动吸取的过程,只有经过教师积极深入的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精髓才能为教师所掌握。
2.提高教师合作学习课堂调控的技巧
提高教师课堂调控的技巧,首先要掌握有关课堂控制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尽量减少对其他小组的干扰。教师还要适当控制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度和速度,之所以这样做,是应为如果合作学习速度过快,使合作学习显得匆促,如果速度过慢又使学生合作学习过度,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这种课堂调控的技巧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灵活处理。
(二).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合作学习采取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成功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它需要混合编组,各小组成员发挥特长,使学生之间形成互补性。因此在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时,不是成员之间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要正视参与者的生活经验和工作背景,发挥全体成员的优势。
2.根据学生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角色搭配
合作学习小组是教师按照学生的性别、年龄、爱好、学习成绩等因素共同组成的,小组成员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不同的角色。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考虑在小组中需要哪些成员,各成员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这样才能在小组分配责任时做到优势互补,更好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教师评价的建议
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两方面着手:
1.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展,充分利用激励语言,即使学生做得不好,都要委婉的指出。我们知道,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
2.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课程标准标》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对广大小学教师而言却是一件新事物,它不同于以前教师习惯与熟悉的个体学习形式下的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本身的任务之外,还应侧重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使这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张扬,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