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组成先学先行的学生队伍开展宣讲教育实践,是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尝试。通过用学习提升站位、用研究深化理解、用调研求得真知、用宣讲引领思想的“一心双向多维”立体化模式,在朋辈教育中引领思想,在思想浸润中坚定信念,形成坚定学生“四个自信”的学思践悟长效机制,推进学生学思用相长、知信行合一。
关键词:大学生宣讲 理想信念教育 宣讲模式 四个自信 朋辈教育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被确定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其有效切入点,便是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坚定学生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从而坚定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于上述工作思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2017年成立了大学生宣讲团,以“讲述中国故事、汇聚正向能量、宣传先进思想、传播青年之声”为宗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经过4年的实践,逐步探索总结了“一心双向多维”立体化大学生宣讲队伍骨干培养及宣传引导模式,固化形成了在朋辈教育中引领思想,在思想浸润中坚定信念,推进学生学思用相长、知信行合一的学思践悟长效机制,不断坚定学生“四个自信”。
一、立体化模式的内涵与机制
1. 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心双向多维”大学生宣讲队伍骨干培养及宣传引导模式(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一心”指打造一支核心队伍,即建设好大学生宣讲团,发挥他们在学习、研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在理论学习与思想引领方面的先学一步、先行一程;“双向”指注重对内队伍建设与对外宣传引领的齐抓并举,实现自我成长与朋辈指导的双向并重,在学以致用、筑牢基础和用以促学、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实现培养骨干、引领思想的双重双向效果;“多维”指通过读书交流、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参观学习、工作交流、专题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和主题宣讲、微视频、交流分享、观影沙龙、专题宣传等形式,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思想引领,不断提升队伍的政治性、先进性和影响力、感召力。
2. 形成的长效机制
坚定理想信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抓手和关键内容,也是“四个自信”的思想根基和信念支撑,“四个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和持续性保障。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识水平和自信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认同、行为认同和对自身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
“一心双向多维”模式,正是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四个自信”三者间的相互补充联系与彼此促进上升的过程中,深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朋辈教育方式,形成以学习为抓手,以研究、调研、宣讲为核心的学思践悟长效机制。该模式中的“一心”先研先学、形成核心,“双向”学思互促、教学相长,“多维”彼此深化、协同推进,充分利用学生身份视角、话语体系、思维特点的优势开展宣讲引导,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团校团课培训等契机讲理论、讲历史、讲案例、讲变化、讲榜样、讲感受,在育己育人的过程中形成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自信,进而将“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际行动。
二、立体化模式的特点
1. 由同线起跑到先研先学的队伍转变
大学生宣讲团的组成,主要依靠“广泛宣传”和“重点吸纳”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学生自主报名和综合选拔——学生主动报名加入,表明了这部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理解、研究和传播具有优于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将他们组织到一起,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定期开展学习研究,可以讓他们获得更大进步、更快成长。另一方面通过重点吸纳——在团学干部、党员学生等群体中,吸纳优秀学生加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促进思想上和能力上的更大提高,同时也能发挥他们的组织、作用与示范作用,提升宣讲活动的整体效果,扩大影响。
2. 由被动接受到朋辈辅导的角色转变
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受教者,在课上通过被动地接受理论教育,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再通过认识去指导自身的实践,体现的是师生关系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大学生宣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生面对学生的形式,基于相同的学生身份,从群体熟悉的话题切入,建立起共同的话语体系去讲案例、讲故事,谈变化、谈体会,从而穿点成线、连线成面,带动更多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政课堂的有力补充。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阶段是自我教育,最终形态是自我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自我认知结果和自我教育效果。这种以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为核心的朋辈辅导形式,体现了思政工作中角色的转变。以更加符合学生群体内心活动、思想特点的方式,提高思政工作的群众性、参与性和共鸣度,用大众化的语言、生活中案例、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思想浸润的过程中深化认识、引领思想。
3. 由单一说教到学用相长的方式转变
积极探索多样化学习、研究、宣传途径,搭建互补联动平台,从单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向以学促研,以研助用,学用相长的方式转变。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一手以宣讲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阅读指定章节,分享读书心得与体会的读书交流;确定话题主题,结合自身理解交流与讨论的专题研讨;选取经典片段,讲述故事背景、分析思想内涵开展的观影沙龙等形式,促进学习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在学用相长的过程中实现入脑入心。 三、大学生理论宣讲长效机制建设路径
1. 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核心
建好用好“一心双向多维”模式,建设政治坚定、思想向上、态度积极、团结凝聚的宣讲队伍至关重要。其不仅决定了宣讲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更决定了宣讲引导的内容是否禁得住檢验。这就要求一要优选先进学生组成队伍,既广泛吸纳思想积极、主动参加的学生,又积极动员思想先进、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群体,加强面试审查和日常关注,确保政治底线万无一失。二要注重队伍日常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学习研究与队伍建设活动,定期与学生交流思想,在深化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队伍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引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三是安排好队伍内部组织,以“宣讲小组”形式开展工作与活动,实现组内协作、组际配合、组间比超,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四是定期开展总结表彰,选拔优秀学生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地参观专题展览,深入学生对“四史”、民族精神等内涵的认识理解。
2. 以开展学习研究为抓手
政治性、先进性是宣讲队伍的首要特征,确保学生时刻保持政治正确、思想先进,需要经常性地开展教育引导活动。一是利用“双周会”的形式,每两周举行一次学习研究活动,将读书会、观影会、研讨会等各类形式穿插进行,明确主题、围绕时事开展学习交流,深化认识、凝聚人心。二是借助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形式,鼓励队伍成员走进社区、农村,在与群众、典型调研交流的过程中,验证学研内容、加深自身理解,使认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设立专门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同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定期进行交流指导,提升队伍思想高度。
3. 以进行宣讲引领为目标
大学生宣讲团明确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宣讲引领活动为工作目的,将提升成员的思想认识和宣讲水平作为培养目标。一是明确以理论宣讲为主要宣讲内容,引导队伍成员从想讲、敢讲到能讲、会讲转变,探索多样化的宣讲引导方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歌曲填词改编、诗词朗诵、“三句半”等作为辅助,影响和引导宣讲受众深化理解、提高认识。二是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结合所讲内容制作主题微信推送、录制理论宣讲微视频、开展线上宣讲,打破宣讲引导活动的时空限制。三是将各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主动将自身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框架之中,依靠自身的政治性、主流性,为规导校园文化思潮发展方向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01).
[2].徐龙建.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的内在逻辑[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01):17-20.
关键词:大学生宣讲 理想信念教育 宣讲模式 四个自信 朋辈教育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被确定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其有效切入点,便是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坚定学生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从而坚定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于上述工作思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2017年成立了大学生宣讲团,以“讲述中国故事、汇聚正向能量、宣传先进思想、传播青年之声”为宗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经过4年的实践,逐步探索总结了“一心双向多维”立体化大学生宣讲队伍骨干培养及宣传引导模式,固化形成了在朋辈教育中引领思想,在思想浸润中坚定信念,推进学生学思用相长、知信行合一的学思践悟长效机制,不断坚定学生“四个自信”。
一、立体化模式的内涵与机制
1. 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心双向多维”大学生宣讲队伍骨干培养及宣传引导模式(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一心”指打造一支核心队伍,即建设好大学生宣讲团,发挥他们在学习、研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在理论学习与思想引领方面的先学一步、先行一程;“双向”指注重对内队伍建设与对外宣传引领的齐抓并举,实现自我成长与朋辈指导的双向并重,在学以致用、筑牢基础和用以促学、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实现培养骨干、引领思想的双重双向效果;“多维”指通过读书交流、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参观学习、工作交流、专题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和主题宣讲、微视频、交流分享、观影沙龙、专题宣传等形式,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思想引领,不断提升队伍的政治性、先进性和影响力、感召力。
2. 形成的长效机制
坚定理想信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抓手和关键内容,也是“四个自信”的思想根基和信念支撑,“四个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和持续性保障。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识水平和自信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认同、行为认同和对自身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
“一心双向多维”模式,正是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四个自信”三者间的相互补充联系与彼此促进上升的过程中,深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朋辈教育方式,形成以学习为抓手,以研究、调研、宣讲为核心的学思践悟长效机制。该模式中的“一心”先研先学、形成核心,“双向”学思互促、教学相长,“多维”彼此深化、协同推进,充分利用学生身份视角、话语体系、思维特点的优势开展宣讲引导,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团校团课培训等契机讲理论、讲历史、讲案例、讲变化、讲榜样、讲感受,在育己育人的过程中形成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自信,进而将“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际行动。
二、立体化模式的特点
1. 由同线起跑到先研先学的队伍转变
大学生宣讲团的组成,主要依靠“广泛宣传”和“重点吸纳”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学生自主报名和综合选拔——学生主动报名加入,表明了这部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理解、研究和传播具有优于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将他们组织到一起,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定期开展学习研究,可以讓他们获得更大进步、更快成长。另一方面通过重点吸纳——在团学干部、党员学生等群体中,吸纳优秀学生加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促进思想上和能力上的更大提高,同时也能发挥他们的组织、作用与示范作用,提升宣讲活动的整体效果,扩大影响。
2. 由被动接受到朋辈辅导的角色转变
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受教者,在课上通过被动地接受理论教育,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再通过认识去指导自身的实践,体现的是师生关系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大学生宣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生面对学生的形式,基于相同的学生身份,从群体熟悉的话题切入,建立起共同的话语体系去讲案例、讲故事,谈变化、谈体会,从而穿点成线、连线成面,带动更多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政课堂的有力补充。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阶段是自我教育,最终形态是自我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自我认知结果和自我教育效果。这种以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为核心的朋辈辅导形式,体现了思政工作中角色的转变。以更加符合学生群体内心活动、思想特点的方式,提高思政工作的群众性、参与性和共鸣度,用大众化的语言、生活中案例、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思想浸润的过程中深化认识、引领思想。
3. 由单一说教到学用相长的方式转变
积极探索多样化学习、研究、宣传途径,搭建互补联动平台,从单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向以学促研,以研助用,学用相长的方式转变。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一手以宣讲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阅读指定章节,分享读书心得与体会的读书交流;确定话题主题,结合自身理解交流与讨论的专题研讨;选取经典片段,讲述故事背景、分析思想内涵开展的观影沙龙等形式,促进学习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在学用相长的过程中实现入脑入心。 三、大学生理论宣讲长效机制建设路径
1. 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核心
建好用好“一心双向多维”模式,建设政治坚定、思想向上、态度积极、团结凝聚的宣讲队伍至关重要。其不仅决定了宣讲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更决定了宣讲引导的内容是否禁得住檢验。这就要求一要优选先进学生组成队伍,既广泛吸纳思想积极、主动参加的学生,又积极动员思想先进、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群体,加强面试审查和日常关注,确保政治底线万无一失。二要注重队伍日常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学习研究与队伍建设活动,定期与学生交流思想,在深化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队伍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引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三是安排好队伍内部组织,以“宣讲小组”形式开展工作与活动,实现组内协作、组际配合、组间比超,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四是定期开展总结表彰,选拔优秀学生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地参观专题展览,深入学生对“四史”、民族精神等内涵的认识理解。
2. 以开展学习研究为抓手
政治性、先进性是宣讲队伍的首要特征,确保学生时刻保持政治正确、思想先进,需要经常性地开展教育引导活动。一是利用“双周会”的形式,每两周举行一次学习研究活动,将读书会、观影会、研讨会等各类形式穿插进行,明确主题、围绕时事开展学习交流,深化认识、凝聚人心。二是借助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形式,鼓励队伍成员走进社区、农村,在与群众、典型调研交流的过程中,验证学研内容、加深自身理解,使认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设立专门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同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定期进行交流指导,提升队伍思想高度。
3. 以进行宣讲引领为目标
大学生宣讲团明确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宣讲引领活动为工作目的,将提升成员的思想认识和宣讲水平作为培养目标。一是明确以理论宣讲为主要宣讲内容,引导队伍成员从想讲、敢讲到能讲、会讲转变,探索多样化的宣讲引导方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歌曲填词改编、诗词朗诵、“三句半”等作为辅助,影响和引导宣讲受众深化理解、提高认识。二是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结合所讲内容制作主题微信推送、录制理论宣讲微视频、开展线上宣讲,打破宣讲引导活动的时空限制。三是将各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主动将自身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框架之中,依靠自身的政治性、主流性,为规导校园文化思潮发展方向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01).
[2].徐龙建.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的内在逻辑[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0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