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商业和创意的交融在于,创意不仅仅表现在对产品的设计,对概念的包装,更大范畴的创意还包括对商业模式、商业机制的开发创新。商业模式的设计是有规律可寻的,应该响应市场,加强商业模式创新。
关键词:文化创意;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64-02
在这个商业模式日渐受到关注的时期,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应该偏向于应用性研究还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如果偏向于应用性研究,注重解决具体问题的话,那有没有具有普適性的原则与方法指导?如果偏向于基础性研究的话,那会不会犯纸上谈兵的错误?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实践是走在理论前面的。目前学界与业界,以业界为主,关于商业模式方面的文章大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提出都不久,大概十年前开始被人重视,最近两三年才成为一个焦点,所以由于实践经验的局限,理论建设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所谓“文化创意产业”,简而言之就是将文化通过创意变成产业。“文化经济”则是将文化借由某种商业机制,转化成经济效益。整理一下“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两者之间的思路。在学界也有这样的理解:“真正最有价值的,是这种把创意转化成为财富的产业组织形态。”也就是把“创意”借籍某种机制“产业化”。“文化”与“创意”之间的差异比较,其实归结一下不过是创意不仅仅是对产品的设计,对概念的包装,更大范畴的创意还包括对商业模式,机制的创造创新,甚至是对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的创新。所以不要把创意局限于艺术的范畴,它其实等同于更广泛意义上的变革创新。
业界与学界都非常关注文化创意与商业模式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探讨,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模块化。“商业模式几乎决定了初创企业的成败”——马云。很明显,初创企业包含了各行各业,他的这句话暗示目前或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商界关注的焦点——对商业模式研究与探索,从移动互联网,到教育培训,到文化旅游,到传媒娱乐等各行各业。而这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更是如火如荼。因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下面这个箭头的意义: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不会将文化资源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仿佛没有桥梁。《史记》上的故事会永远尘封在博物馆中,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只会被当地人所知晓,画家的画也只是由他自己欣赏罢了。
拿平民美学来说——
创意产业的起点,当然是人的文化与创意,但是文化和创意本身不能够直接变成财富,它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化的过程,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流程→配置资源→成本核算→执行操作。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一个精明的投入产出过程,把各种价值量组合起来,获得最大的商业回报。同时,为了尽快获得规模化的优势,它还需要大量的商业投资,使暂时弱小的创意之苗,获得丰富的营养液,开放出灿烂的产业之花。
文化创意产业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通过创意的产业化,以更大的差异性、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场价格,把一套更新颖的大型游戏软件、一种更现代更实用的工业或者建筑设计,在国内或者国外市场上推销出去。套用深圳人的一句格言,那就是“创意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和财富在这里转换”。要注意区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大众文化的氛围,是娱乐性的。
文化产业靠创新,而不是靠积淀,最好是在积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文化产业应该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抱有一种产业观,大经济观,这也正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文化创意产业是企业主导的产业行为,是从消费行为反向思考的商业行为,以做企业的态度做项目,将其市场化,所以企业家,具有工商管理学历背景的人才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产生经济、社会或其他形式价值的框架,或者指通俗意义上的盈利方法。商业模式这个词被广泛地用来描述,正式地或非正式地,代表公司的主要方面,包括目的、产品服务、战略、基础设施、组织结构、商业操作、及运营过程和政策。
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架构
基础
设施 主要能力 实行公司商业模式所必需的能力和竞争力
合作伙伴网络 补充商业模式其它方面的商业联盟
价值构架 使公司和客户互相有利的原理
产品
服务 价值命题 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Osterwalder(2004)里的话说,一个价值命题就是“对特定顾客区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看法。它描述了公司怎样区别于竞争对手,也是顾客为什么从这个公司而不是其它公司购买的原因。”
顾客 目标顾客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受众
分销渠道 公司将铲平和服务递送给顾客的方式。
包括公司的营销和分销战略。
客户关系 公司建立的和不同顾客区间的关系。
管理客户关系的过程被称为客户关系管理。
财务 成本结构 商业模式采用的方式的金钱后果。公司的文档。
收入 公司通过一系列收入流挣钱的方式。公司的来源。
进化 创新力 不断实现变革与创新,基业长青。
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已经一目了然,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的企业设计商业模式了,如何选择有效的商业模式,经营策略,发掘盈利点。但这似乎很难,因为很难有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必须在一定的规律下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商业模式是不断革新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技术在革新,文化在变革。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又不可以复制,可以复制是鉴于商业硬件资源的复制性,不可复制则鉴于商业软件资源的不确定性。
新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表明,利用人的创造力、技能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不但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更具有高度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下面我用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说明商业模式完全可以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与高效,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的循环包含四个阶段: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组织规划-商业模式执行-重新分析环境。
1.环境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知识结构的商业模式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应该来自业务、流程、技术、客户关系、设计、研发、人力资源等部门。让团队成员就商业模式的环境(社会、法律、竞争、技术水平等)达成共识,然后规划商业模式的框架。
特别是针对文化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更是如此,因为文化企业的生命力完全在创意。而多元的文化背景才是创意的源泉。
2.商业模式创新
在既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设计团队可以开始设计商业模式的原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办公室中就可以搞定的,必须到市场中,到顾客中,探索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创意。
是什么:我的工具是不是为潜在的客户提供了真正的价值?它能够满足什么需求?是唯一的吗?谁提供了一样的东西?与其他工具的区别是什么?
为谁做:我想为谁创造价值?我的产品能让他们知道吗?如果他们知道了,怎么能让他们成为我的客户?
怎么做:我已经知道了我要做什么和为谁做,我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做。我需要什么基础?我要雇用多少人?我需要与谁合作?我需要哪些第三方资源?
做多少: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之后,我需要对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进行计算,用以评估未来的收入。
这个团队和其他的执行者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商业模式原型进行测试(就是Web2.0中所谓的Beta)。我觉得像这样选择多个商业模式很像金融领域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投资和收益等),我称之为商业模式组合。
3.组织设计
完成了上面这些之后,在合适的商业模式组合的基础上,公司应该思考怎么能够将商业模式分解为业务单元和具体的流程,称之为组织设计。同时应该规划用于支持商业模式执行的基础信息系统(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平衡计分卡、数据挖掘等),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来执行。
4.商业模式执行
最后是关键的将设计好的模式(商业模式、组织模型、流程、信息系统模型等)付诸实践的阶段。在有了外部(例如风险投资)和内部(预算)保证之后,商业模式就可以具体实施了。从我的经验来看,这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也是经常被忽视的阶段。但是,这个流程远远没有结束!商业模式创新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对商业模式的评估阶段结束,然后在重新分析环境阶段再次开始,即使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取得了成功。如果想从设计中获得更多收益,从事商业的人应该学习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而不是只看设计的结果。这种创新和整合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成功的关键。创新并不仅仅是产品的商业化,更是建立新的实践、流程、关系和商业模式,还有开源等体制的创新——这些领域内都可以看到创造的影子。并且突破性的创新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而维持这种价值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
发现新的需求,并且对各种商业元素进行融合,将导致商业模式的普遍改变。同时,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未来的不可预知。那些具有异常商业嗅觉的人,才能够把握商机,迅速崛起,这就是为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往往由新势力创造,而非相近领域的传统强大势力所创造。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层出不穷,而这也正是商业社会的魅力之所在。也许某一天,从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崛起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
关键词:文化创意;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64-02
在这个商业模式日渐受到关注的时期,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应该偏向于应用性研究还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如果偏向于应用性研究,注重解决具体问题的话,那有没有具有普適性的原则与方法指导?如果偏向于基础性研究的话,那会不会犯纸上谈兵的错误?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实践是走在理论前面的。目前学界与业界,以业界为主,关于商业模式方面的文章大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提出都不久,大概十年前开始被人重视,最近两三年才成为一个焦点,所以由于实践经验的局限,理论建设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所谓“文化创意产业”,简而言之就是将文化通过创意变成产业。“文化经济”则是将文化借由某种商业机制,转化成经济效益。整理一下“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两者之间的思路。在学界也有这样的理解:“真正最有价值的,是这种把创意转化成为财富的产业组织形态。”也就是把“创意”借籍某种机制“产业化”。“文化”与“创意”之间的差异比较,其实归结一下不过是创意不仅仅是对产品的设计,对概念的包装,更大范畴的创意还包括对商业模式,机制的创造创新,甚至是对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的创新。所以不要把创意局限于艺术的范畴,它其实等同于更广泛意义上的变革创新。
业界与学界都非常关注文化创意与商业模式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探讨,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模块化。“商业模式几乎决定了初创企业的成败”——马云。很明显,初创企业包含了各行各业,他的这句话暗示目前或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商界关注的焦点——对商业模式研究与探索,从移动互联网,到教育培训,到文化旅游,到传媒娱乐等各行各业。而这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更是如火如荼。因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下面这个箭头的意义: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不会将文化资源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仿佛没有桥梁。《史记》上的故事会永远尘封在博物馆中,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只会被当地人所知晓,画家的画也只是由他自己欣赏罢了。
拿平民美学来说——
创意产业的起点,当然是人的文化与创意,但是文化和创意本身不能够直接变成财富,它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化的过程,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流程→配置资源→成本核算→执行操作。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一个精明的投入产出过程,把各种价值量组合起来,获得最大的商业回报。同时,为了尽快获得规模化的优势,它还需要大量的商业投资,使暂时弱小的创意之苗,获得丰富的营养液,开放出灿烂的产业之花。
文化创意产业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通过创意的产业化,以更大的差异性、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场价格,把一套更新颖的大型游戏软件、一种更现代更实用的工业或者建筑设计,在国内或者国外市场上推销出去。套用深圳人的一句格言,那就是“创意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和财富在这里转换”。要注意区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大众文化的氛围,是娱乐性的。
文化产业靠创新,而不是靠积淀,最好是在积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文化产业应该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抱有一种产业观,大经济观,这也正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文化创意产业是企业主导的产业行为,是从消费行为反向思考的商业行为,以做企业的态度做项目,将其市场化,所以企业家,具有工商管理学历背景的人才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产生经济、社会或其他形式价值的框架,或者指通俗意义上的盈利方法。商业模式这个词被广泛地用来描述,正式地或非正式地,代表公司的主要方面,包括目的、产品服务、战略、基础设施、组织结构、商业操作、及运营过程和政策。
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架构
基础
设施 主要能力 实行公司商业模式所必需的能力和竞争力
合作伙伴网络 补充商业模式其它方面的商业联盟
价值构架 使公司和客户互相有利的原理
产品
服务 价值命题 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Osterwalder(2004)里的话说,一个价值命题就是“对特定顾客区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看法。它描述了公司怎样区别于竞争对手,也是顾客为什么从这个公司而不是其它公司购买的原因。”
顾客 目标顾客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受众
分销渠道 公司将铲平和服务递送给顾客的方式。
包括公司的营销和分销战略。
客户关系 公司建立的和不同顾客区间的关系。
管理客户关系的过程被称为客户关系管理。
财务 成本结构 商业模式采用的方式的金钱后果。公司的文档。
收入 公司通过一系列收入流挣钱的方式。公司的来源。
进化 创新力 不断实现变革与创新,基业长青。
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已经一目了然,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的企业设计商业模式了,如何选择有效的商业模式,经营策略,发掘盈利点。但这似乎很难,因为很难有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必须在一定的规律下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商业模式是不断革新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技术在革新,文化在变革。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又不可以复制,可以复制是鉴于商业硬件资源的复制性,不可复制则鉴于商业软件资源的不确定性。
新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表明,利用人的创造力、技能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不但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更具有高度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下面我用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说明商业模式完全可以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与高效,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的循环包含四个阶段: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组织规划-商业模式执行-重新分析环境。
1.环境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知识结构的商业模式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应该来自业务、流程、技术、客户关系、设计、研发、人力资源等部门。让团队成员就商业模式的环境(社会、法律、竞争、技术水平等)达成共识,然后规划商业模式的框架。
特别是针对文化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更是如此,因为文化企业的生命力完全在创意。而多元的文化背景才是创意的源泉。
2.商业模式创新
在既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设计团队可以开始设计商业模式的原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办公室中就可以搞定的,必须到市场中,到顾客中,探索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创意。
是什么:我的工具是不是为潜在的客户提供了真正的价值?它能够满足什么需求?是唯一的吗?谁提供了一样的东西?与其他工具的区别是什么?
为谁做:我想为谁创造价值?我的产品能让他们知道吗?如果他们知道了,怎么能让他们成为我的客户?
怎么做:我已经知道了我要做什么和为谁做,我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做。我需要什么基础?我要雇用多少人?我需要与谁合作?我需要哪些第三方资源?
做多少: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之后,我需要对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进行计算,用以评估未来的收入。
这个团队和其他的执行者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商业模式原型进行测试(就是Web2.0中所谓的Beta)。我觉得像这样选择多个商业模式很像金融领域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投资和收益等),我称之为商业模式组合。
3.组织设计
完成了上面这些之后,在合适的商业模式组合的基础上,公司应该思考怎么能够将商业模式分解为业务单元和具体的流程,称之为组织设计。同时应该规划用于支持商业模式执行的基础信息系统(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平衡计分卡、数据挖掘等),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来执行。
4.商业模式执行
最后是关键的将设计好的模式(商业模式、组织模型、流程、信息系统模型等)付诸实践的阶段。在有了外部(例如风险投资)和内部(预算)保证之后,商业模式就可以具体实施了。从我的经验来看,这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也是经常被忽视的阶段。但是,这个流程远远没有结束!商业模式创新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对商业模式的评估阶段结束,然后在重新分析环境阶段再次开始,即使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取得了成功。如果想从设计中获得更多收益,从事商业的人应该学习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而不是只看设计的结果。这种创新和整合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成功的关键。创新并不仅仅是产品的商业化,更是建立新的实践、流程、关系和商业模式,还有开源等体制的创新——这些领域内都可以看到创造的影子。并且突破性的创新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而维持这种价值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
发现新的需求,并且对各种商业元素进行融合,将导致商业模式的普遍改变。同时,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未来的不可预知。那些具有异常商业嗅觉的人,才能够把握商机,迅速崛起,这就是为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往往由新势力创造,而非相近领域的传统强大势力所创造。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层出不穷,而这也正是商业社会的魅力之所在。也许某一天,从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崛起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