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台湾有出版业者宣布,将进军电子书的总经销业务,负责电子书的经销与推广工作。
这则新闻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电子书也需要总经销吗?
众所周知,纸本书由于是拥有实体物质的产品,需要物流系统才能将产品送到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面前,然而,电子书是数字(虚拟)产品,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传送给所有销售电子书的平台系统,无论是网络商城、网络书店,还是数字图书馆,只要建构一套类似Google ad,能以计算机系统自行处理产品的上传与外挂的装置,每一本电子书的作者都可以自行将作品传送到网络平台上销售。
当然,如果电子书的总经销,是打算抢食原本传统出版社的营销企划功能,也就是对出版阅读市场上的读者推广或销售书籍,那么,电子书的确需要总经销。
虽然电子书因为数字科技的进步,能够跳过许多筛选机制,还能有效节省制作成本,出版门坎被压低了。但与此同时,出版物的数量势必会大幅增加。
消费者面对庞大的电子书市场,除非本身已经拥有较强的鉴别能力,或者有固定追读的作品或作家,否则从中捞出好看、想看的书,的确是个大麻烦。
推荐好的作品给读者,应该是电子书总经销未来可以着力的切入点。
当然,电子书发展初期,还不够成熟的时候,或者是电子书与纸本书仍双轨并行时,电子书的总经销很可能还会兼具纸本书的发行流通业务。不过,当电子书最后成为图书市场的主流并且拥有一套完整的产业机制时,总经销的任务应该就会以营销推广为主。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看,纸本书退位、电子书崛起后,传统出版社的三大功能(三合一)将被拆散,将会有新形态的出版企业来抢食传统出版社的功能。对此笔者是这么想的:
1.传统出版社的选(审)书功能,将会保留在出版社内部。不过,出版社之所以对书籍是否出版还保有选(审)书的功能,是因为出版社想挖掘拥有畅销潜力的作家,并且将作家明星化、品牌化,为此,出版社将具备并强化经纪公司的功能。
2.传统的编辑/制作功能,出版社本身也会保留,但市场上将会出现大批可以帮作者进行专业文稿编辑/制作成图书的工作室。这些专门的编辑工作室并不审稿,但可帮作者修/润稿,甚至辅导作者进行文本的改进工作,帮助作者提升文稿的完成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编辑工作室的功能更接近现在的自费/个人出版公司。只要作者愿意自掏腰包,便有专门的公司将作者的文稿编辑排版制作成书,并且通过总经销发行到市场上销售。
3.传统的总经销/营销功能,出版社也会想法保留,不过,市面上将会出现搜购自费编制图书的作者的作品,承诺由其代为总经销,在图书市场上销售推广。
也就是说,传统出版社的三大功能虽然未来的出版社也都会保留,但各自的功能都会出现新的专业公司,与出版社抢食市场。
那么,传统出版社想要在电子书时代继续存活下来,有什么别人没有的优势吗?
笔者认为,应该是精通并且掌握目前出版产业的人脉与产业资源,只要出版社愿意配合电子书的发展进行调整,再根据自家出版社的专长调整营运项目,舍弃弱项而强化专长,跟着产业链进行调整,应该还是能顺利进行业务转型的。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城邦出版集团执行长何飞鹏早在好几年前就非常积极地在公司内部推动电子书的原因了。因为出版社越大,在传统纸本图书市场的占有率越高,利润比重越高,就会越不愿意放弃眼前的甜头而进行未来市场需要的调整,于是他们极有可能忽略了外在环境的变化,最后反而让自家企业被环境所淘汰。毕竟,蚂蚁走错路要掉头很简单,大象或恐龙则无法那么灵活,需要花比蚂蚁多上好几倍的时间才能转头。
这则新闻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电子书也需要总经销吗?
众所周知,纸本书由于是拥有实体物质的产品,需要物流系统才能将产品送到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面前,然而,电子书是数字(虚拟)产品,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传送给所有销售电子书的平台系统,无论是网络商城、网络书店,还是数字图书馆,只要建构一套类似Google ad,能以计算机系统自行处理产品的上传与外挂的装置,每一本电子书的作者都可以自行将作品传送到网络平台上销售。
当然,如果电子书的总经销,是打算抢食原本传统出版社的营销企划功能,也就是对出版阅读市场上的读者推广或销售书籍,那么,电子书的确需要总经销。
虽然电子书因为数字科技的进步,能够跳过许多筛选机制,还能有效节省制作成本,出版门坎被压低了。但与此同时,出版物的数量势必会大幅增加。
消费者面对庞大的电子书市场,除非本身已经拥有较强的鉴别能力,或者有固定追读的作品或作家,否则从中捞出好看、想看的书,的确是个大麻烦。
推荐好的作品给读者,应该是电子书总经销未来可以着力的切入点。
当然,电子书发展初期,还不够成熟的时候,或者是电子书与纸本书仍双轨并行时,电子书的总经销很可能还会兼具纸本书的发行流通业务。不过,当电子书最后成为图书市场的主流并且拥有一套完整的产业机制时,总经销的任务应该就会以营销推广为主。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看,纸本书退位、电子书崛起后,传统出版社的三大功能(三合一)将被拆散,将会有新形态的出版企业来抢食传统出版社的功能。对此笔者是这么想的:
1.传统出版社的选(审)书功能,将会保留在出版社内部。不过,出版社之所以对书籍是否出版还保有选(审)书的功能,是因为出版社想挖掘拥有畅销潜力的作家,并且将作家明星化、品牌化,为此,出版社将具备并强化经纪公司的功能。
2.传统的编辑/制作功能,出版社本身也会保留,但市场上将会出现大批可以帮作者进行专业文稿编辑/制作成图书的工作室。这些专门的编辑工作室并不审稿,但可帮作者修/润稿,甚至辅导作者进行文本的改进工作,帮助作者提升文稿的完成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编辑工作室的功能更接近现在的自费/个人出版公司。只要作者愿意自掏腰包,便有专门的公司将作者的文稿编辑排版制作成书,并且通过总经销发行到市场上销售。
3.传统的总经销/营销功能,出版社也会想法保留,不过,市面上将会出现搜购自费编制图书的作者的作品,承诺由其代为总经销,在图书市场上销售推广。
也就是说,传统出版社的三大功能虽然未来的出版社也都会保留,但各自的功能都会出现新的专业公司,与出版社抢食市场。
那么,传统出版社想要在电子书时代继续存活下来,有什么别人没有的优势吗?
笔者认为,应该是精通并且掌握目前出版产业的人脉与产业资源,只要出版社愿意配合电子书的发展进行调整,再根据自家出版社的专长调整营运项目,舍弃弱项而强化专长,跟着产业链进行调整,应该还是能顺利进行业务转型的。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城邦出版集团执行长何飞鹏早在好几年前就非常积极地在公司内部推动电子书的原因了。因为出版社越大,在传统纸本图书市场的占有率越高,利润比重越高,就会越不愿意放弃眼前的甜头而进行未来市场需要的调整,于是他们极有可能忽略了外在环境的变化,最后反而让自家企业被环境所淘汰。毕竟,蚂蚁走错路要掉头很简单,大象或恐龙则无法那么灵活,需要花比蚂蚁多上好几倍的时间才能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