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在人们的认知活动和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而轻情感的渗透、感情的交流,再加上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造成学生的“感情饥饿”。 这样的教学现状,深深地困扰着中学的语文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理念,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这样的现实,就会造成更多“问题学生”的出现。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教学实例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予以叙述,希望能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人云:“情乎于辞。”语文作为语言文学课,它始于情终于情,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绘声绘色,绘情绘景,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语情”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情趣。良好的教学语言,是触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因此,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优美、恰当、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结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练,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这样,学生就会爱学、乐学,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自觉地融入到语文教学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进行《春》的朗读教学时,教师要运用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出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艳丽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既感受到生意盎然美好的春光,又充满奋发向上的情怀。语文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要进行周密的构思和精心的加工,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感情语言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并得到美的熏陶。
二、品味经典句子培养学生情感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我把“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作为重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通过这个句子,同学们感悟到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珍爱生命。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语文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近,更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阅读文章情节滋润学生情感
情节是记叙性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师能抓住关键情节因势利导,抓住课文的动情点,进行点拨,就会使学生不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与感染……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菲利普一家特别盼望于勒回来,为什么遇到了又避而不见呢?以前盼望他回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菲利普一家的做法对不对?”学生思考后明白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世间最可贵的亲情,不要把金钱看的高于一切,而要把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关心、爱护、帮助放在较高位置。学习《背影》时,我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一看到父亲的背影作者就会哭?”在课文中找出买橘子的那部分内容并找出写父亲动作的词,体会父亲买橘子的艰难,感受父子情深。让学生明白,其实,父爱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学会理解父爱,感恩父爱。
四、古诗词诵读中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是发挥情感因素积极作用的重要一环,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中有境有情,进而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1.配乐朗诵,体验情感。语意的表达加上旋律的渲染,可以营造出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学生沉醉在这样的世界中更容易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如教学《月下独酌》时,教师可以播放同名乐曲,并组织学生配乐朗诵,学生在动情的朗诵中自然会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反复吟诵,体验情感。很多诗都是诗人一唱三叹创作出来的,学生只有在反复地吟诵中才能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现代抒情诗,诗歌用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创作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学生只有在深情地吟诵中才能体会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思乡之情。
总之,情感教育如同春风化细雨般,点点滴滴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的感情不再“饥饿”,使“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人云:“情乎于辞。”语文作为语言文学课,它始于情终于情,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绘声绘色,绘情绘景,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语情”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情趣。良好的教学语言,是触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因此,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优美、恰当、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结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练,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这样,学生就会爱学、乐学,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自觉地融入到语文教学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进行《春》的朗读教学时,教师要运用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出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艳丽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既感受到生意盎然美好的春光,又充满奋发向上的情怀。语文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要进行周密的构思和精心的加工,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感情语言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并得到美的熏陶。
二、品味经典句子培养学生情感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我把“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作为重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通过这个句子,同学们感悟到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珍爱生命。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语文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近,更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阅读文章情节滋润学生情感
情节是记叙性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师能抓住关键情节因势利导,抓住课文的动情点,进行点拨,就会使学生不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与感染……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菲利普一家特别盼望于勒回来,为什么遇到了又避而不见呢?以前盼望他回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菲利普一家的做法对不对?”学生思考后明白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世间最可贵的亲情,不要把金钱看的高于一切,而要把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关心、爱护、帮助放在较高位置。学习《背影》时,我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一看到父亲的背影作者就会哭?”在课文中找出买橘子的那部分内容并找出写父亲动作的词,体会父亲买橘子的艰难,感受父子情深。让学生明白,其实,父爱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学会理解父爱,感恩父爱。
四、古诗词诵读中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是发挥情感因素积极作用的重要一环,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中有境有情,进而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1.配乐朗诵,体验情感。语意的表达加上旋律的渲染,可以营造出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学生沉醉在这样的世界中更容易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如教学《月下独酌》时,教师可以播放同名乐曲,并组织学生配乐朗诵,学生在动情的朗诵中自然会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反复吟诵,体验情感。很多诗都是诗人一唱三叹创作出来的,学生只有在反复地吟诵中才能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现代抒情诗,诗歌用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创作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学生只有在深情地吟诵中才能体会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思乡之情。
总之,情感教育如同春风化细雨般,点点滴滴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的感情不再“饥饿”,使“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