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分析

来源 :基层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_l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分别从给水系统、消火栓消防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污水排水系统、废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和热水供给和循环系统分析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建筑主楼建筑高度为101.4米,共25层,地上23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4880m2,地下一、二层为地下车库辆,战时物资库;地下二层中还有设备泵房,配电室等。一~四楼为商场;五楼办公室及小型会议室;六~十六层为办公室每层各有一小会议室,二十三层为多功能厅。
  二、设计方案
  1 给水系统
  室内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供水,采用市政直接供水和水泵两种供水方式相结合。为了避免直接从校园管网抽水,本系统在地下层设置调节水池。由生活给水泵从调节水池抽水至屋顶水箱,屋顶设置10吨不锈钢板水箱。低区为一层至三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四层到二十三层由屋顶水箱供水,采用上行下给的给水方式。分为高区和中区,中区为四层至十一层,高区为十二层至二十三层,在十二到十三层之间的管道井中设置减压阀,保证中区水压安全。
  ⑴水源
  本工程由市政管网供水,接入管为DN150,市政供水压力0.2MPa。
  ⑵供水方式
  采用调节水池-生活水泵-屋顶水箱-减压阀联合供水方式。建筑内部采用上行下给的给水方式。一层至三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为低区。四层到二十三层由屋顶水箱供水。分为高区和中区,中区为四层至十一层,高区为十二层至二十三层,在十二到十三层之间的管道井中设置减压阀保证中区水压安全。为避免从管网直接抽水,在地下二层设置调节水池,选用40t不锈钢水箱。屋顶水箱选用10t不锈钢水箱。水箱进水管设置两个浮球阀门,一备一用,根据水箱内水位变化控制水泵的启闭。同时水箱需设置溢流管,高度为高于最高水位20到30mm,排至屋面。
  ⑶生活泵
  选取65MS×7-11型离心泵两台,一用一备。从调节水池抽水送至屋顶生活水箱及屋顶消防水箱。
  2 排水系统
  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分流制,废水和污水立管设置专用通气管。污水先排入化粪池,经处理后与废水共同排入市政排水系统。屋顶雨水单独排入城市雨水系统。
  室内排水管采用塑料排水管,每隔六层设置一检查口,同时顶层和底层也设置检查口。检查口距楼层地面高度1.0米。
  3 消防系统
  本建筑物为二类建筑,属中危险级。分别设置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湿式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分为高区和低区,中间设置减压阀。屋顶设置消防水箱,储存十分钟消防水量18m3,室外共设置五个水泵结合器,通过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补给室内消防系统,其中三个供消火栓系统,两个供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泵结合器离建筑墙的距离应保持在15到40米之间,并且离马路保持2米的距离为宜。消防系统必须两路进水,消火栓系统应成环布置。
  ⑴ 消防水源
  市政管网满足任何时刻都能供足够的水,管网为网状,可不设消防水池。消防泵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消防水分两路进水,进水管管径为DN150。在屋顶设置18t的不锈钢消防水箱,提供十分钟的消防水量。
  ⑵消防水量
  室内消火栓流量为40L/S,室外消火栓流量为30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流量为30L/S。
  ⑶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
  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火灾时启动消防水泵,使满足消防水压。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并联给水,减压阀分区。消火栓口距地面高度为1.1m,在五层与六层之间设置减压阀,即地下二层到四层为低区,五层到二十三层为高区。为保证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不超过50米水柱,在五层至十层之间的消火栓支管上设置减压孔板。为了保证有两个木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地方,主楼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30米,裙房室内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50米。所以,主楼设有四根消火栓立管,其中两根分别位于两个消防前室(消防前室必须设置消火栓);裙楼也设有一根消火栓立管。高低区消火栓各自成环,同时相互成环,分别位于二十三层、五层、四层及地下二层。
  室内消火栓选用SN65型、水枪为QZ19、衬胶水带DN65长25m。消火栓泵选用XBD9.9/50-W150型。共设有三个水泵接合器,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为15L/S,两个接于高区,一个接于低区。水泵接合器选用SQB150型。主楼及裙房的屋顶均设试验消火栓。
  例如某办公楼共48层,底下6层为商业用途的裙房,建筑高度193m,消火栓系统分区如下:-3~7层为1区,由低区消火栓泵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8~22层为2区,由低区消火栓泵直接供水;23~34层为3区,由高区消火栓泵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35~48层为4区,由高区消火栓泵直接供水。(为叙述方便,1区、2区合称低区,3区、4区合称高区)中间消防水箱和高区消火栓泵设于22层。这样分区的优点在于消火栓泵扬程不至于过大,管道及设备的耐压等级也不会过高。它的不利因素是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需设中间设备层,设备分散,管理不便。
  ⑷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高规”,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084—2001,2005年版,以下简称“喷规”)第8.0.1条规定:“配水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MPa”。
  设计应以每个报警阀所负担的楼层进行分区,并尽量使分区与生活给水系统及消火栓给水系统相适应,以避免横管过于分散。“喷规”第6.2.3.1条规定:“湿式系统及预作用系统一个报警阀组所控制的喷头数不宜超过800个,干式报警阀组所控制的喷头数不宜超过500个。”第6.2.4条规定:“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与最低位置的喷头高差不大于50m。”则报警阀所负担的层数应当根据上述条文确定。   例如某住宅区含3栋42层超高层纯住宅楼,层高为3m,建筑高度为126m。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区如下:1~10层为1区,11~20层为2区,21~30层为3区,31~42层为4区。1~3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别由管井内成环状的双主立管上引出,各区分别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4区由自动喷水灭火主立管直接供水。
  本工程地下一层、二层车库属于中危险级Ⅱ级。在建筑的办公室、商场、会议室等公共活动场所、走廊、地下车库等处均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重要设备用房等不宜用水消防的部位设置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楼梯部位配置适量灭火器。
  地下车库和设备间采用直立式上喷式喷头,其余均采用标准喷头。本建筑共计约3100个,共设四套湿式报警阀系统,分别为地下二层到三层、四层到八层、九层至十三层、十四至二十三层。
  喷头布置原则为两喷头距离小于3.6m大于2.4m,离墙小于1.8m大于0.6m。
  喷淋泵选用KQDL65-16×8型两台,一用一备。
  喷淋稳压泵选用XBD Pn/Qn-DLGZ型两台,一用一备。
  每层的喷淋支管末端,即最不利点,都需设置压力表和泄水阀,排水立管。每层的支管进水处均需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应设置排水管,用于排出喷淋支管中剩余水,管径为DN70。
  共设两个水泵接合器,每个流量为15L/S。
  4 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单独排入市政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单斗内排水。内排水的设计计算包括选择布置雨水斗,布置并计算连接管、立管、排出管和埋地管的管径。
  5 热水系统
  本建筑二层到二十三层的卫生间洗脸盆供应热水,供水时间为10小时。
  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给水方式为上行下给式。配水系统的泄气由系统中最上部的龙头在放水的同时进行。采用卧式容积式热交换器,进水温度按5℃计,出水温度为60℃,冷水由屋顶水箱供给。为保证热水温度,在立管上设置回水管,采用立管循环方式。回水管需低于立管顶端0.5m接出。
  供水方式为开式,热水加热方式为间接加热,循环方式为立管循环,从而保证随时都有规定水温的热水,使热水经循环水泵流回水加热器以补充管网所散失的热量。
  冷水由屋顶水箱供给,设进水温度为5℃,出水温度为60℃。加热器设置在上部设置层,为上行下给式热水循环系统,配水系统的泄气由系统中最上部的龙头在放热水同时进行,回水管需低于立管顶端0.5m接出。
  在各立管上设置检修阀门,在各回水立管上设置调节阀门。
  采用返程布置热水系统,即从加热器的热水管出口,经热水配水管、回水管再回到加热器为止的任何循环管路的长度几乎相等。
  热水管网应在下列管段上装设阀门:
  ① 与配水干管连接和分干管;
  ② 配水立管与回水立管;
  ③ 从立管接出的支管;
  ④ 与加热器连接的管段。
  热水管网在下列管段上应装止回阀:
  ① 水加热器的冷水供水管;
  ② 机械循环的第二循环回水管。
  循环水泵选用40R-26IA型两台,一用一备。
  6.结语
  总的来说,给排水系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些设计施工中的细节处理不细致,常常给住户带来诸多问题,设计及施工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本设计方案合理,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做到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2]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
  [3]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2005年版.
  [4]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
  [5]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房屋建筑工程高大模板的施工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施工难点和施工的方案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施工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探讨  0引言  高大模板,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
期刊
摘要:近年来,变风量空调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广泛地应用到工程中来,在VAV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同时有些VAV系统在试运行一两年后又因各种原因出现种种问题而被迫停止运行,这种情况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因此,有必要对VAV空调系统进行调试分析和研究。本文对一座商业建筑的变风量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试工作,成功地解决了该建筑大范围区域室内效果差等问题。  关键词:变风量;空调系统;调试  变风量
期刊
摘要:随着钢结构在建筑行业的普遍应用,钢结构的施工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更好地保证钢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在施工中,应加强管理,以确保施工的顺利、高效进行。本文主要对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以对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工业厂房;钢结构;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1.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形式  本工程师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新厂区建设
期刊
摘要: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是隧道设计、施工的关键,是隧道正常使用和运营当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寒地区,防排水显得特别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隧道衬砌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及其通行能力。本文结合隧道防排水实践,结合防排水设计新思想、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国内隧道的建成实践,在总结隧道防排水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隧道防排水技术、防排水系统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公路隧道;防水排水技术;研究  1公
期刊
摘要:现阶段由于城市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其地域的扩展性也在不断延伸,城市的跨铁路桥梁建设也在不断增多,所以跨铁路桥梁的施工技术成为施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的现浇梁支架技术更是跨铁路桥梁工程的重要施工方法。本文主要根据现浇梁支架技术的施工理论及相关技术进行分析,从而为跨铁路桥梁的工程设计及工程分析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跨铁路桥梁;现浇梁支架;施工技术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
期刊
摘要:建筑电气安装是一项系统性很强且施工较为复杂的工作,一旦发生错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安装施工技术,高度重视电气安装的施工过程,保证安装的质量,使其朝着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湛江市某小高层住宅楼的电气安装为例,探讨了建筑电气安装中管线预埋、电缆敷设及接地防雷等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安装  1工程概况  湛江市霞山区新建一栋小高层住宅楼,由地上1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空调制冷系统的施工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目前空调制冷系统的施工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其制冷的效果,甚至会造成一些使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如何对空调制冷系统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提高空调安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能耗,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空调制冷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优化设计方案、改
期刊
摘要:在公路路面施工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沥青与混凝土材料,其性能比较强,不但有着较高的抗压能力以及强度,还有着较好的防水以及防渗功能。下面将重点分析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前言  公路建设工程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交通压力大的现象,还可以给人们日常的出行带来了较多的便利。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公路施工中比较常见类型,这种材料的路面强度比较高,抗压
期刊
摘要:工程建设监理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以及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日益显现它的巨大作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本文主要阐述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理控制。  关键词:施工监理质量;安全控制  在从事监理这几年,对于建筑程序上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人从事过的项目有:惠阳区信和苑二期商品房(九层);惠阳区环卫局生活垃圾焚烧车间;稳坤·汇鑫花城(十八层);慧通汽车检测中心。在施工阶段应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
期刊
摘要:从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土建行业迅速崛起。土建工程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各个方面,同时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快速的发展就会促成低质量、低安全保障工程的出现,很多地区的劣质工程给人民以及国家都带来了经济财产的损失,有些甚至威胁到了人民群众和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由此可见,土建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区接连发生的建筑倒塌,桥梁损毁的事件已经提醒工程质量的监管部门、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