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贫困县的山水灵魂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b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沂蒙山区腹地的一个小县,丘陵山地、孟良崮、沂蒙六姐妹、贫穷是它的标签;因为闭塞,这里有着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民风淳朴、民俗独特,尤其是点缀在群山之间的一个又一个村庄,成为生态和生活的完美组合。
  一条河的“纯净史”
  汶河滋养了我的童年,尤其是夏天,几乎每天都泡在水里,逮鱼、捉螃蟹、游泳。多少年后,每当回乡,我都要到汶河边走一走,清冽的河水很容易把我拉回到童年的记忆里面去。
  除了河边多了树木,杨树占领了当年河道的大部分;除了人工堤的范围不断扩大,橡胶坝越建越多,拦起的湖面一个连着一个——汶河还是那个汶河。水流依旧清澈,鱼儿依旧成群,芦苇荡依旧轻轻飘荡,甚至曾经消失了的野鸡也不时从芦苇荡里跃出来,嘎嘎叫着跳到另一片芦苇荡。
  汶河,又叫东汶河,沂河(除黄河外,山东省最大的河流)最大的一条支流。这是一条我经常引以自豪的小河,这些年来,我遇见了不知多少河流,大到长江、黄河,小到小清河、徒骇河,却没有一条河能有汶河般如此透明的眼神。
  出了我住的村子,汶河擦着县城往东,然后汇入云蒙湖。我的村子往上,也就是汶河的上游,几乎没有任何工业企业,曾经贫穷的乡村无力污染这一条清流。县城附近倒是有些企业,汶河也曾浊臭不堪,尤其是流经县城的支流上庄河,汶溪公园旁边酒厂排出的酒糟、废水堆积在河岸边,几乎半个县城都能闻到一股带着酒气的臭味。后来,经过治理,汶河恢复了清澈,甚至有人说云蒙湖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其实原因很简单,云蒙湖是临沂城的饮用水源,不准有任何污染,前些年网箱养鱼使很多湖民致富,大概2005年前后,网箱被废止了。临着浩渺的云蒙湖,除了旅游观光,农民不能养鱼,失去了“靠湖吃湖”致富的可能。
  寻找最美的村庄
  一次,我走进了蒙山深处的百花峪村。
  这里山高涧陡,水流潺潺,鸟语花香,民风淳朴。奇花异草郁郁葱葱,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百花峪,位于蒙阴县城南15公里处,紧邻蒙山云蒙景区,全村390人。相传清嘉庆年间建村,因座落在蒙山深处像布袋状的山峪中,故得名布袋峪。1993年开发蒙山旅游,因该村处在蒙山之云蒙、龟蒙之间的峡谷中,风景优美,景点颇多,是蒙山旅游黄金地段之一,春天到来,百花争放,遂更名为百花峪。
  百花峪内的白石崖、天蒙峰两条山脉各绵延五六公里,大小云蒙峰、北大楼峰、南大楼峰、天蒙峰,高耸入云,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高林密,风景宜人。
  山上住户不多,房子都是用石块垒的,房顶用茅草苫起,旁边是牲口棚,养着牛羊。几乎家家都有磨,用来磨煎饼糊糊,我在想这些石制的器物,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一路传承过来。时值中午,家家冒出蓝色炊烟,缭绕在小村上空,房前屋后有丛丛苍翠的竹子,风吹过,摇曳作响。
  其实在这片山区,除了名声在外的百花峪,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村庄,自然而又纯朴。从我居住的村庄北上十几里地,是八达峪村。单从村名可以看出,这又是一个藏在山谷里的村庄。
  八达峪的特色在于,几乎每户人家都藏在桃园里面,俨然一个又一个庄园。“房在园里,林在村里,一片桃园一座房,一圈兔舍做围墙”。村民李长普说:“自家门口就是地,这不就成庄园了吗?”李长普的小庄园,周围是桃园,中间是房子,人住在两层小楼上,兔子住在房前的兔舍里,兔毛可以卖钱,兔粪进了沼气池,沼气可以做饭、发电,沼渣又施到了桃园里。
  和八达峪类似的还有杏山子村,这也是一个趴在山坡上的村庄,家家户户种桃树。每年4月,一年一度的蒙阴县旧寨桃花节在这里举办。去年4月,在蒙阴采访期间,我走进了这个小山村。漫山遍野的桃花,一眼望不到边,等到了夏天、秋天,桃子上市,北京、上海的客商云集,又是一番景象。
  杏山子村本是一个乱石坡的所在,多少年一直垒梯田种粮食作物,但生长的并不好,也没多少产量。愁眉愁眼许多年,后来试种果树,却有了惊人的成功。一位村民说:“过去那些日子,电视上说叫‘不堪回首’,俺们的话叫‘别提它了’。种了几辈子地,现在才知道这山坡上长什么……”
  城镇化的蒙阴模式:把城市建设成村庄
  汶河,以及一个又一个以山为媒介的村庄,是我家乡的缩影。
  蒙阴县——蝉联历届国家级贫困县,沂蒙老区的资深成员,曾以贫困“举世闻名”,孟良崮战役在这里打响,几个纳鞋底、送军粮的妇女(沂蒙六姐妹)成为形象代言人。蒙阴是纯山区县,山地丘陵占94%,全县大小山头有上千个。古县志对蒙阴县的记载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
  于是,点缀在各个山头、山腰、山谷中的村庄便成了这个山区的累赘。多少年来,土匪横行、战争饥荒、自然灾害曾一次次席卷每个山村。除了一丛丛的绿树、清澈的河流、人与自然共存亡的生存环境、发达的工业、集约的农业生产、繁荣的商业都与这里绝缘。
  近年来,山东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出现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两区同建”的德州模式、“生态文明”的蒙阴模式。建设“江北最美乡村”成为这个县喊得最响的口号,以生态为主题,宜城则城宜村则村,实现“绿色崛起”。
  而曾被先人们厌弃的山崮,也以中国“第五大地貌”的形式,出现在旅游宣传里。“沂蒙七十二崮,半数在蒙阴”,四塞之崮的怀抱里,每个村庄几乎都隐藏于群山和绿树里面,多年的贫穷,从未成为时代潮流的闭塞村庄,竟然以“生态”的名义重新走入大众视野,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其他文献
日前,章丘市给所有公车统一安装车载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并将50余个大型饭店和景点纳入监管区域,公车一旦“越轨”进入,监控系统将自动接收车载GPS报警提示,确保公车在阳光下运行。  自今年6月起,章丘市对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1100余辆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车全部安装GPS,并统一张贴公车标识,实行节假日公车封存。监管部门和车辆所在单位可随时监测公车所在位置、行驶速度,掌握公车行驶轨迹、停放情况
期刊
据解放日报消息 “2013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9月10日在沪发布,综合竞争力进入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揭晓,分别是纽约、伦敦、香港、东京、新加坡、上海、巴黎、法兰克福、芝加哥和悉尼。其中香港首次超越东京,进入全球前三位。上海则连续三年稳居第六位。  今年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从金融市场建设、成长发展能力、产业支撑力度、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国家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金融中心城市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客
期刊
“落后”里的诗意栖居:  《瓦尔登湖》到《空谷幽兰》  1854年8月,梭罗出版了一本“寂寞”的书:《瓦尔登湖》。书中记载他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寂寞”生活,湖边山林砍材建屋,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  梭罗不认为他在隐居,而是找到了工业革命初期人类最理想的生活模式。  近年来,轰轰烈烈的“小城镇改造”、“农民上楼”运动在中国三十几个省市进行,大量的农户住进楼房,改变了耕种劳作的传统生活
期刊
城郊村的生活状态一直是个城市运行中绕不开的话题。济南市历下区浆水泉村是离济南市区极近的村庄。古老的乡村秩序早就荡然无存,在城市夹缝中却自有“身份尴尬”。“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再也回不到过去,可又该如何在城市脚下找到自己的角色形象?近日,浆水泉村黄金谷山水画廊景区开业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浆水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延强。  城郊村的“尴尬”:村不像村,城不是城  浆水泉村连接二环东路的城市闹区,是离济南市
期刊
据中国日报消息 中国双汇国际收购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一案,9月6日通过美国国家安全部门审查,意味着两者清除了达成最终交易最大的障碍之一。  据悉,在通过审查之前,有美国律师团对此次收购提出质疑,担心中国企业收购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会对本国食品安全带来影响。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这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公司在美收购进行了审查。CFIUS是审查外国投资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
期刊
从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到张大千身在台湾对故土的涅槃还原再到山东藉画家王沂东挥之不去的沂蒙映像,呈现出来的都是艺术大师们对乡村及原生态文明的回归与呐喊……  吴冠中:“抢救了一个躺在摇篮里30年的婴儿”  唐宋直延民国,代有画家图绘长江,以油彩绘之全景,吴冠中是第一人。  2011年11月,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 以8000万元起拍,以成交价1.495亿元刷新了吴冠中单幅作品的拍卖纪录。  生长于
期刊
如果不是微信的“扫一扫”功能,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二维码是什么。二维码虽然不是微信发明的,却因微信而广为人知。  不过,随着“扫一扫”渗入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二维码也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由其引发的话费丢失、隐私外泄等安全威胁与日俱增。  其实,看似神秘的二维码生成非常简单和“傻瓜化”。只需借助二维码生成软件,将相关信息如数字、网址、文字、图片、视频等输入到二维码生成器中,二维码就会自
期刊
截车救狗、活熊取淡等等,引发了国内对动物保护的关注。而在国外,发展多年的动保思潮已催生的一批“激进派”,他们出位的宣传方式成为了另类的风景。
期刊
二维码起源于日本,原本是Denso Wave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的一种条码。一个用计算机软件编码技术形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在几何图形中可以通过编码技术来存储数字、汉字或图片,它是一个不含电子芯片的存储器,而且这个图形可以通过打印、印刷、屏显等形式出现,其成本远低于电子存储器。  二维码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
期刊
你会吃实验器皿里“生长”的肉吗?2003年,当科学家首次提出大量生产人造肉以供人类食用时,似乎还是科幻故事。仅仅10年后,第一块人造肉正式出炉。7月29日的英国伦敦,在媒体见证下,首块人造肉制成的汉堡被端上了餐桌。  这块还处于概念阶段的人造肉制作成本达33万美元,但它的诞生不仅意味着给“无肉不欢”的人们一种新的美食选择,更有可能带动全球食品产业的革命,改变未来世界各地人们的餐桌。  “有肉的样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