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孩与女孩完全不同。我的儿子罗勃从小就是个坐不住的孩子,他调皮捣蛋,常常闯祸,从小到大不知被我教训了多少次。还好女儿平时文文静静,总是笑咪咪的,从小就是我们家的开心果。说起这两个小家伙在美国的成长经历,我心头真是有许多的感慨。
孩子,英文是妈妈送你们的保护伞
儿子上学第一天,我怕他在学校闯祸,便反反复复地嘱咐他:“学校不比家里,在外行为要收敛些,对老师一定要存有尊敬之心。”接着我又讲了一大堆尊师重教的道理,也不知他听进去了多少。好在他在学校行为果然收敛了些,从来没有闯过祸。
有一次,幼儿园的卡罗琳老师问我:“你们在家是不是不讲英文?罗勃究竟会不会讲英文?”
原来儿子在学校里常常沉默寡言,很少开口,所以卡罗琳老师以为他不会讲英文。
“虽然我们在家讲中文,不过罗勃的英文也很流利。”我向她保证着,“去年我们送他去育幼院,那时他的英文没有一点问题。”的确,自从两个孩子出生,为了让他们很好地适应国外的教育,我花了很多精力教他们英文。
通过观察,卡罗琳老师发现罗勃的英文真的很流利,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于是再也没有向我提起过这件事。
那年冬天,流行性感冒特别猖獗,学校里的学生缺席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上课的学生很少,卡罗琳老师这才有机会与罗勃单独相处。接触时间久了,她发现罗勃的学业程度比普通的一年级学生还高,便马上向学校建议给罗勃做智力测验。
那天下午,罗勃放学回家后,兴奋地向我报告:“妈,今天老师把我带到小房间里,她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我好好地把考卷上的答案圈出来。”
我当时以为那只是学校的例行考试,也没特别去注意它,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卡罗琳老师打电话说,罗勃的智商很高,学校决定把罗勃转到上午班,这样他就可以和一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英文课和数学课。
女儿两岁时,我开始教她认单词。三岁时,她已经能够自己看懂一般的英文儿童漫画书了。四岁时,她开始着迷于查理·勃朗的漫画书,日常对话中,她喜欢引用查理·勃朗的口头语,常常令人忍俊不禁。
一个周末的午后,我们在电影院里碰到一个金发的小男孩,他大概从来没有见过东方人,跟我女儿说:“You look funny(你看起来很可笑)!”
女儿不假思索,很快地回敬了一句:“Oh!You shut up(你给我闭嘴)!”
这是一句查理·勃朗的口头语,她引用得非常得体。我骄傲地望着站在身旁的女儿,心里想:“这一代毕竟比我们坚强多了,教他们英文没有白费工夫,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保护伞。”
背九九表是惩罚,也是爱
儿子生性顽皮,而且笨手笨脚,因此常常惹我生气。每次他做错事时,我就罚他跪在地上,要他背九九表,背熟了才可以起身。儿子脑筋灵活,只需片刻工夫便背熟了,然后他若无其事地站起身来,拍拍膝盖,高高兴兴地去外面找玩伴了。儿子常常做错事,所以九九表背得也特别快,班上的同学还在算加减的时候,他的九九表已经朗朗上口了。
女儿做事小心谨慎,很少惹我生气,偶尔做错事,当我正想责备她时,她已经先哭起来。我问她:“你为什么哭?”
“因为我惹您生气。”她哭哭啼啼地说。
看着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我心里实在不忍,责备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但我还是让她背九九表,女儿在哭泣声中背完。慢慢地,她的数学功课大有长进。
妈妈陪你们成长
美国的小学生不准带书本回家,除了每周一次的英文单词拼写考试之外,学生放学回家后,根本不必准备功课。
学校每周礼拜五都有拼写考试。儿子一向贪玩,我必须负起督促儿子功课的责任来。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要他把单词拼一遍给我听。如果他拼错了,我就不厌其烦地把拼字的诀窍教给他,例如单词太长时,可以分开来记,我还会教他一些稀奇古怪的记法,令记单词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儿子很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我怕他患了“学得快,忘得也快”的毛病,所以坚持让他把每个拼错的词默写十遍。有一次,他错了太多,大概是写烦了,因此故意在第二个礼拜,不抄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单词,以为从此可以免除默写单词的“苦役”,没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老妈比他更厉害。我逼他打电话问同学,一个一个去问,直到问出所有单词为止。后来他一定是觉得打电话问同学比默写单词更麻烦,便乖乖地把单词抄回家。
几年来,在我不懈的督促之下,儿子每次的拼写考试成绩,总是保持班上最高分的纪录。
女儿进入小学之后,有了儿子做前车之鉴,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在她拼写考试的前一天晚上问她:“明天的拼写考试准备好了吗?”
“老师说,我明天不必考。”她得意地回答。
“为什么?”我奇怪地问。
“今天老师举行了一次考前预试,我拿了满分。”她解释道,“老师说,今天拿了满分的同学,明天不必考了。”
后来,女儿几乎每次都在考前预试中得满分,她的英文拼写考试,一点也不用我操心。
儿子十一岁时,学校老师又给他做了一次智力测验,那时他的智力已经是十九岁五个月的水平了,本来可以跳级念书,不过我怕他心理压力太大,不愿让他跳级。我觉得他的智力虽然可以应付,但心理上还没成熟,何必这么快剥夺他快乐的童年呢。何况孩子留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并不长,只不过短短的十八年而已,我非常珍惜这段与孩子相处的时光,舍不得那么早就让孩子离开身边。
(本栏目责编 孙 婷 王燕梅)
孩子,英文是妈妈送你们的保护伞
儿子上学第一天,我怕他在学校闯祸,便反反复复地嘱咐他:“学校不比家里,在外行为要收敛些,对老师一定要存有尊敬之心。”接着我又讲了一大堆尊师重教的道理,也不知他听进去了多少。好在他在学校行为果然收敛了些,从来没有闯过祸。
有一次,幼儿园的卡罗琳老师问我:“你们在家是不是不讲英文?罗勃究竟会不会讲英文?”
原来儿子在学校里常常沉默寡言,很少开口,所以卡罗琳老师以为他不会讲英文。
“虽然我们在家讲中文,不过罗勃的英文也很流利。”我向她保证着,“去年我们送他去育幼院,那时他的英文没有一点问题。”的确,自从两个孩子出生,为了让他们很好地适应国外的教育,我花了很多精力教他们英文。
通过观察,卡罗琳老师发现罗勃的英文真的很流利,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于是再也没有向我提起过这件事。
那年冬天,流行性感冒特别猖獗,学校里的学生缺席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上课的学生很少,卡罗琳老师这才有机会与罗勃单独相处。接触时间久了,她发现罗勃的学业程度比普通的一年级学生还高,便马上向学校建议给罗勃做智力测验。
那天下午,罗勃放学回家后,兴奋地向我报告:“妈,今天老师把我带到小房间里,她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我好好地把考卷上的答案圈出来。”
我当时以为那只是学校的例行考试,也没特别去注意它,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卡罗琳老师打电话说,罗勃的智商很高,学校决定把罗勃转到上午班,这样他就可以和一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英文课和数学课。
女儿两岁时,我开始教她认单词。三岁时,她已经能够自己看懂一般的英文儿童漫画书了。四岁时,她开始着迷于查理·勃朗的漫画书,日常对话中,她喜欢引用查理·勃朗的口头语,常常令人忍俊不禁。
一个周末的午后,我们在电影院里碰到一个金发的小男孩,他大概从来没有见过东方人,跟我女儿说:“You look funny(你看起来很可笑)!”
女儿不假思索,很快地回敬了一句:“Oh!You shut up(你给我闭嘴)!”
这是一句查理·勃朗的口头语,她引用得非常得体。我骄傲地望着站在身旁的女儿,心里想:“这一代毕竟比我们坚强多了,教他们英文没有白费工夫,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保护伞。”
背九九表是惩罚,也是爱
儿子生性顽皮,而且笨手笨脚,因此常常惹我生气。每次他做错事时,我就罚他跪在地上,要他背九九表,背熟了才可以起身。儿子脑筋灵活,只需片刻工夫便背熟了,然后他若无其事地站起身来,拍拍膝盖,高高兴兴地去外面找玩伴了。儿子常常做错事,所以九九表背得也特别快,班上的同学还在算加减的时候,他的九九表已经朗朗上口了。
女儿做事小心谨慎,很少惹我生气,偶尔做错事,当我正想责备她时,她已经先哭起来。我问她:“你为什么哭?”
“因为我惹您生气。”她哭哭啼啼地说。
看着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我心里实在不忍,责备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但我还是让她背九九表,女儿在哭泣声中背完。慢慢地,她的数学功课大有长进。
妈妈陪你们成长
美国的小学生不准带书本回家,除了每周一次的英文单词拼写考试之外,学生放学回家后,根本不必准备功课。
学校每周礼拜五都有拼写考试。儿子一向贪玩,我必须负起督促儿子功课的责任来。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要他把单词拼一遍给我听。如果他拼错了,我就不厌其烦地把拼字的诀窍教给他,例如单词太长时,可以分开来记,我还会教他一些稀奇古怪的记法,令记单词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儿子很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我怕他患了“学得快,忘得也快”的毛病,所以坚持让他把每个拼错的词默写十遍。有一次,他错了太多,大概是写烦了,因此故意在第二个礼拜,不抄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单词,以为从此可以免除默写单词的“苦役”,没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老妈比他更厉害。我逼他打电话问同学,一个一个去问,直到问出所有单词为止。后来他一定是觉得打电话问同学比默写单词更麻烦,便乖乖地把单词抄回家。
几年来,在我不懈的督促之下,儿子每次的拼写考试成绩,总是保持班上最高分的纪录。
女儿进入小学之后,有了儿子做前车之鉴,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在她拼写考试的前一天晚上问她:“明天的拼写考试准备好了吗?”
“老师说,我明天不必考。”她得意地回答。
“为什么?”我奇怪地问。
“今天老师举行了一次考前预试,我拿了满分。”她解释道,“老师说,今天拿了满分的同学,明天不必考了。”
后来,女儿几乎每次都在考前预试中得满分,她的英文拼写考试,一点也不用我操心。
儿子十一岁时,学校老师又给他做了一次智力测验,那时他的智力已经是十九岁五个月的水平了,本来可以跳级念书,不过我怕他心理压力太大,不愿让他跳级。我觉得他的智力虽然可以应付,但心理上还没成熟,何必这么快剥夺他快乐的童年呢。何况孩子留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并不长,只不过短短的十八年而已,我非常珍惜这段与孩子相处的时光,舍不得那么早就让孩子离开身边。
(本栏目责编 孙 婷 王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