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乔治·库塔格的钢琴练习套曲《玩耍与游戏》第三、第四卷,曲目自身具有独特的音高组织方式和特点,彼此间以小二度音程为线索贯穿其中,所以在整体上又体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关键词]音级集合;音列;音阶;音块;小二度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7-0114-03
匈牙利当代作曲家、钢琴家乔治·库塔格为儿童而作的钢琴练习套曲《玩耍与游戏》(Játékok)(以下简称为“《玩》”),共分为六卷,创作年份由1960年直至1979年。可以说,这部钢琴套曲是作曲家近二十年的灵感汇集之作(作曲家也曾将第六卷的副标题标记为“日记”)。整部套曲涵盖了少年儿童各个年龄阶段所能接受的各种演奏练习。从最初的音块式、线条式的“非具体音高”逐步向单音、音程、音列、旋律等层层深入;而伴随它们的还有各种演奏法的变化。《玩》三、四卷,在前两卷练习的基础上,加入了改编的双钢琴合奏曲,以及专门为两位演奏者而作的双钢琴合作练习。这两卷的乐曲在音高组织技术方面既表现出单一作品内部的统一和完整性,彼此间又体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一、乐曲的音高组织类型
作为一部汇聚作曲家灵感的套曲作品,《玩》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库塔格多样化的创作特点和音乐语言风格。三、四卷的乐曲在音高组织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音级集合类;音列、音阶类;音群、音块类等不同的类别。
(一)音级集合类
第三卷第2首,在半音列从极高音区向极低音区运动的“背景”中,乐曲“主题”的主体部分由3-1集合(012,210000)构成,首尾及中部则以半音化的小二度音组进行引入、收拢与分隔;从而在整体上,小二度的进行贯穿始终。在“主题”部分,十二个音已完全呈现。乐曲结束时,半音列下降至最低音区,而高音区则以音块式的音响结束,这是高度半音化的结果,从而更加稳固了“半音”在乐曲中的核心地位,3-1集合的半音特点也得以极大巩固。
(二)音列、音阶类
第四卷第3首是音列写法的典型代表。乐曲使用“白键音列”与“黑键音列”进行叠置。每位演奏者的左右手各演奏一组,而两位演奏者黑、白键音列的左右手安排是相反的,在同一音区内存在着小二度音程的碰撞音响。
相较于音列技术,音阶技术更强调“主音”的核心作用,主要特点是调性的潜在或凸显,从而使作品中分成了几个功能区域。而使用了复合调式或多调性等技法的乐曲,在功能性体现的同时,其音响的色彩也具有特殊的表现力。第四卷第5首,是一首使用多调性技法创作的乐曲。两位演奏者各自有其独立的调式。第一钢琴演奏者左手调号为#F、#G、#D,右手调号为#C、#G;而第二演奏者左右手的调号分别是bB和bE、bB。每位演奏者自身均为双调性结构,从而在整首乐曲中构成了四种调性音阶的叠置。值得注意的是,若将各层次音阶的音高进行综合,则可构成完整的十二音,半音化特征明显。
(三)音群、音块类
音群类型的乐曲,使用柱式和弦构成多层的复合和声层次,使得音乐具有独特的色彩音响。第三卷第29首,使用等时值节奏,柱式和弦;整体音区由窄到宽再到窄,呈现出梭形布局;音程方面从中低音区密集排列的小二度音程开始,最后结束在中高音区开放的8度音程,形成“扩张”的状态;乐曲内部具有较为丰富的和声层次,表现出各种和音结合的群响色彩效果。
音块类的创作方式在整部练习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整部练习套曲针对对象的年龄段设计,在第三、第四卷中,只出现了三首音块写法的乐曲),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音响效果。第三卷第8首,使用了三种不同的音块演奏法,和在琴弦上进行刮奏的特殊演奏法,从而使乐曲获得与众不同的音响,与常规的键盘演奏形成对比。从记谱方式上,可以看到音块的演奏方式存在着黑、白键两种演奏要求。[1]
二、乐曲之间的音高关系
《玩》第三、第四卷中,同一创作手法的乐曲之间存在着显性的音高关系;而这些音高关系的共性特征,则又成为不同创作手法的乐曲之间的潜在关联性。
(一)相同手法乐曲间的音高关系
1.音级集合类乐曲
音级集合理论在库塔格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四卷中,音级集合手法创作的乐曲存在一定的共性。
第三卷中,第2首的中心集合为3-1(012,210000),贯穿整首;3-1集合的主要特征为连续半音化。而在此之后,第4首在持续低音的背景下,内部也明显地体现出与之相应的集合音程特点,半音化的特征明显。第22首单纯地使用了3-1和4-1等集合进行写作,材料较之第2首更为集中;第四卷第12首,第一钢琴单纯使用3-1集合F、#F、G贯穿始终,在此背景之下,第二鋼琴也相应地体现了半音特点,整体上相辅相成。
可以看出,音级集合类的乐曲间突出了小二度音程的核心地位,具有高度半音化的特点
2.音列、音阶类乐曲
音列写法、音阶写法的乐曲很大程度上与作曲家的意识与观念相关,库塔格的创作观念受到印象派、新古典主义、序列主义等影响,在音响色彩、民族性、音列音阶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
第三卷第33首与第四卷第11首,是具有匈牙利民间音乐特点的乐曲,而且两首乐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材料关系。
例6中,上方声部前4个小节是带有民间舞蹈性质的小调旋律(a小调),其中连续的小二度环绕进行极具民族特色;例7第一钢琴声部为例6的整体移位(c小调),不同的是在第二声部为它添加了伴奏声部,和声同样以小二度为主,模仿民间乐器。两首不同时期乐曲在主题上的一致,体现出作曲家创作思维的统一;对于民间曲调的引用,也表现出具有民族意识的创作观。
3.音群、音块类乐曲
第三卷第24首,左右手分别演奏黑白键音群;第四卷第14首单纯地使用了演奏音块的方式,内部则强调黑键音块与白键音块的效果对比与音区对比。两首乐曲均以黑白键分层的演奏方式来获得极端小二度碰撞的音响效果。
(二)不同手法乐曲间的音高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玩》三、四卷中,存在着一条隐形的主线,可以将两卷中的大部分作品联系为一个过程性的整体,即在各类技术中都显在的“小二度”音程。从集合类型开始,小二度音程贯穿始终,层层深入,到最后形成音块类型时,小二度音程的复杂及密集程度达到一个巅峰,但音响的层次却相反地进入到一种相对单一的状态。[2]而与这个层次相对应地,是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声音状态,即由单音构成的单一音响层次。这也恰好解释了两卷中唯一出现的以单一音写成的乐曲(第四卷第9首)存在的理由。
结 语
作为一位当代作曲家,库塔格曾受到巴托克、柯达伊和韦伯恩等人的影响,音乐语言精练且深富内涵,而在作品的音高体系方面,又呈现出严谨的逻辑发展脉络。通过对《玩耍与游戏》第三、四卷的音高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库塔格的音乐创作观念涉及了西方传统音乐、先锋派音乐、匈牙利的传统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现象,表现了一种面对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交融,《玩耍与游戏》,其本源是传统的;语言是现代的;传达出的音响是独特、新颖的。而其文化底蕴则是民族性的,这也是库塔格创作风格的思想根源。作曲家是音乐的“发现者”和“制造者”,只有更深入地对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揭示作曲家在思想、文化、意识、观念等各方面的思考。
注释:
[1]Grov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Music:Gyorgy·Kurtag WWNorton & Co Inc.
[2]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8.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