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三要素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obertro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念、系统观念,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新型人才,做一简单探讨。
  一、课堂教学与学生学史兴趣的培养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新课导入要有技巧。
  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人,制造较强的悬念感,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探索精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位教师在教授“北朝黄河流域的各族大融合”时,一开课就这样讲:“公元494年的一天,有个皇帝在洛阳街上看到一个鲜卑族妇女坐在车中,仍然穿着夹领小袖的鲜卑服装,大为恼怒。于是,他就在朝会上责备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督查不严。可那位长官司辩解说:‘那只是少数人的打扮。’皇帝一听更为恼火,反问道:‘难道要全部都那样打扮才算得上是督查不严吗?这简直是一言丧邦!’他又转向史官说:‘应该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这个皇帝就是北魏孝文帝,他为什么这样严厉地禁止鲜卑妇女穿民族服装呢?我们本节课就专门讲这个问题。”像这样的导入新课模式,学生是非常欢迎的。
  实际上,导入新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材料,设计导语。设计的导语要精,且简洁明快;要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顺势进入新课。故教师在课首要结合教材,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利用悬念感,巧妙地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二,教学语言要生动。
  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能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如有位教师在讲“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时,对当时延安人民欢庆胜利的历_史.隋景和热烈场面(挂图),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描述:“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延安,延安顿时沸腾起来!以延安为中心的几条辐射形山沟中,漫山遍野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爆竹齐鸣,笑语阵阵。人们欢呼雀跃,把衣服帽子纷纷抛向天空,卖水果的老乡把筐子里的果子送给近旁不相识的人。人们互相拥抱,拉起手来扭秧歌。当天夜晚,漫山遍野是火的海洋、欢乐的洪流!狂欢持续了三天。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胜利了……”
  可见,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的趣味性,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充满生气,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对知识的巩固,对作业的兴趣。
  历史教学语言要体现三原则,即科学性原则、生动性原则、概括性原则。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用优美生动、鲜明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就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教师板书要科学化、艺术化。
  教师的板书不但能使学生清晰领会教学内容的思路和结构,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力,牢固地保持对知识的记忆,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板书要力求做到“三化”:一是简约化,浓缩知识点,体现重难点;二是线索化,以利于点、线、面的形成,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三是规范化,做到有序、有度。同时力求坚持“四性”:—是浓缩性,用简洁而概括的文字,简单的图案、图表,把教学内容浓缩出来;二是突破性,力求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的;三是思维性,要启发学生思维,以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四是美学性,要做到结构美、布局美、色彩美的统一,让学生在听课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二、课堂教学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教师及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故教师要使教学顺利地进行,就必须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氛围。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一方面,学生可把客体变成自己所需要的对象,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主体的认识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进而建立起新的主客体关系。实际上,学习就是一个对客体的无限追求和逐步占有,不断扩展学习认识的范围和领域,使“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转化的过程。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科学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是教师时刻不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精心设计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二是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发掘知识间或隐或现的联系,建立历史认知结构;三是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其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并主动地学习。
  三、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离开课堂,离开教师、走向独立、走向自我发展。所以,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且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由于历史教材不仅重视史实的再现,更注重分析阐明,学生自学时要完全理解教材还有较大难度,故教师应提供相应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自学,比如划出重要知识点,在疑难处标记,做好读书笔记,试着理清线索、归纳要点、形成认识等。
  教师要重在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与过程。即基本线索—历史五要素—简要小结—巩固练习。基本线索包括背景(或原因)、经过(过程)、历史作用或意义(结果或影响)。历史五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结果。学生只要把历史的五要素融于背景、过程、作用或影响中,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就呈现出来了。再经过适当的小结和练习,相应的知识也就基本掌握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也就逐渐探索出自学的方法了。
  自学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获取广博的知识,从而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链接,并形成新的观点或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广博的知识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何等地重要,而广博知识的获取,又是与学生的自学能力分不开的。这足见自学之重要性!
  总之,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只要历史教师把握好了学生的兴趣、主体角色和自学能力三个要素,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就会大有裨益。
  (编辑 刘泽刚)
其他文献
游戏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但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表演游戏的组织存在“重情节,轻创意”“重教师指导,轻幼儿体验”“教师主导干预过多、幼儿主体体验不够”等问题。为此
【正】 一、西周时期齐国的土地制度欲知西周时期齐国的土地制度,须先理清殷商时期齐地的土地制度;欲知殷商时期齐地的土地制度,须先理清当时最基本的社会组织。那么当时的社
在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中,首次明确指定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并明确提出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是,在实践中,规定的名著阅读目标往往难以实现。除了当今中学生阅读意识普遍不强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由于性别引起的名著阅读差异。  一、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新大纲在向中学生推荐书目时,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渎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川的埘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让师生敞开心扉,平等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使学生在对话中体验语文阅读教学。  一、师生平等对话,
西瓜是上海市郊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按收获季节可以分为夏熟和秋熟,按主要种植方式可分为露地和大棚种植。其中秋熟西瓜种植方式主要以大棚种植方式为主。本文以西瓜为例,对2003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教师深感作文教学难,无从下手;学生更是一听说写作文便一筹莫展,迟迟不能下笔。这恐怕就是小学作文的现状。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仅是难点,更是重点。且不说小升初、中考、高考作文所占分数的比例有多大,就我们日常生活、工作而言,“作文”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彻底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让学生不但不惧怕作文,还
Mg2+在人类生理活动、病理失衡和临床治疗中均有重要作用。2005~2009年,我们对119例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的血清Mg2+水平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为深入落实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全国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工作,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排查工作。  此次安全排查在延续以往交通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更聚焦校车安全宣传教育、校车安全隐患排查、校车安全防范预案的完善、保障校车通行优先权利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地校车安全管理部门积极会同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宣
肝移植手术复杂,受体创伤大、病情变化快,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而影响其术后恢复,甚至导致肝移植失败或危及受体生命。2006年1月~2010年6月,我们对23例肝移植受体术后早期
从文王卦图到五行、十翼赵缊一、《周易》与文王的关系当我最初接触《周易》文王演卦作易的传说时,认为那不过都是孔子为依托圣王立说的溢美之词而已。在以后结合先秦史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