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印社闲章艺术精品展选

来源 :书法赏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t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我与周斌初识至今,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了。而这几年交往的渐多,想也是因为双方在艺术上多有共同感受的缘故罢。  就他的年龄来说,周斌如今在书画创作上所获得的成就,或可说是超前的。这自然与他自小长成的耳濡目染的良好文化环境有关,但依我看来,周斌的向来勤奋和突出的悟性聪颖,则更加造就了这位年方三十的青年书画家。  周斌的学书之道,经历了一条先学颜氏(鲁公)楷体,后学世称“颠张(旭)醉(怀)素”的大草书体,再
期刊
我来福鼎工作刚两月。初到鼎邑就有朋友示我一鸣书法,观其布白,法度森严,在心中刻划的一鸣形象,该是个学养深厚的老先生。
期刊
  
期刊
若论起近七八年以来篆刻作者谁在全国重大展事获奖、入展最多,恐怕美发长髯的辽阳印人梁宏伟应该排在前几位,他的工稳古雅的印作得到了当今印坛的认同。
期刊
唐诗与宋词相比,我更喜欢宋词,词的表述比诗更有层次感并显得细腻而深沉,尤其是婉约词那种出自性灵的千回百转,缠绵悱恻的吟唱令人扼腕不已。在书法中其实也有婉约风格的作品和书家存在,近代的沈尹默,当代的刘一闻我想均属于此种类型。他们的特点是对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具有高超的书法表现技巧和对气息神韵的把握能力;能以精巧雅致的书写内容与形式对作品做情调化和个性化的处理,同时,他们还善
期刊
我的书法启蒙于七十年代后期,当时,我由上海下乡到北大荒已近八年。每年返沪探亲,我都沉湎于上海浓郁的书法氛围之中,沈尹默、谢稚柳、赵冷月、周慧等名字是我心中的神圣与偶象。对于上海书法的向往,是我对书法艺术的痴迷与对故乡的怀恋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的。半生客居塞北的我,书法与故乡两者都是萦绕在我心中的永远的情愫。  去年初,周斌从上海寄给我一册他的书法作品集,随手翻开一看,眼前为之一亮,他的书法仿佛似曾相
期刊
        
期刊
a.孤独的书法父亲早年写过不少毛笔字,但一生未能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我有幸能跨进那扇神圣的门槛,看她的珠光宝气听她的笙歌燕舞,那快乐激动和欣慰,很想与父亲一同分享。但很快发觉我们之间所隔的那道门槛就像我们两代人的代沟一样不可逾越。当我为刘新德的一幅精品叹服时,他不光是不以为然,而且还大加鄙薄。这让我不安。本来书法是少数人的艺术,目不识“书”的事屡见不鲜,不懂也就罢了,恨的是又以得道者的姿态来说服并
期刊
研究中国古老的篆刻艺术,不能脱离篆刻的发展的特殊规律,中国篆刻历史源远流长,自秦汉至今曾极大地推动了此门艺术的发展。  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中叶,形成了流派,而且在明末和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从产生以来就活跃着极大的创造性,在它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屡次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即许多篆刻家和爱好者,共同追逐着某一种流派,这种效法,如同一个有惯性,又时起时伏的潮汐,进则同进,退则同退。这样的效法在篆刻史如同一个链
期刊
长期地沉溺在书法的海洋中,看书法作品,交书法师友,读书法报刊,写书法文章……日就月将,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为常人所不理解的癖好,姑且称之为“书法综合症”。这种综合症的症状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日不写字、不看字就觉得不舒服。上学读书时,就喜欢随手写写画画,都参加工作多年了,这个习惯还一直未改。一有闲空,总禁不住要在纸上写几笔。笔不在好,从行管科领的办公的毛笔就行,有点发叉没关系;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