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二次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写好课后反思是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每次课后,及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失误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我,在同伴间的观摩与互助中发展自我,能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更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二次备课自我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一、什么是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就是指教师个体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后形成的对课堂的一种预设。二次备课,是对第一次上课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等作进一步调整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不断反思改进,完善提高的过程。实践证明,每一次教学实践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出现,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学前的设计与备课无论多么充分,毕竟只是处于设想之中,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却是千变万化的,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及时反思既是对一次备课的重要补充,又是对后续教学的重要指导,更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二次备课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既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而认识活动是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这个基本规律的,如果说第一次备课是从认识到实践的活动,那么第二次备课则是从实践到再认识的过程。教师通过第二次备课,可以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并能根据信息,尽快地对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作出质的判断和量的分析。如估计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和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是否适当,教学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的进度是否合理,等等。教师通过第二次备课获得信息反馈,既是对第一次备课的认识效果进行评价,又能根据教学实践,及时总结自己教学的优缺点,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甚至提出有一定创造性的见解,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三、二次备课的主要内容
  
  1.课时后的备课。
  二次备课可以从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两个角度去考虑。对教师而言,本节课的精彩之处,闪光点,瞬间掠过的灵感等精华所在应该备录,这对将来教学将有极大的帮助。再比如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提问的针对性等,都应该在课后二次备课时深思熟虑。还有时间的控制,作业的设计都可以再考虑调整,以便使教案更合理,使得我们上课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从学生角度来看,课堂上出理的问题、错误,以及作业、考试中易错之处,也应详录;学生新奇独到的思路和见解也是一种财富,是拓宽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对于学生学生困难的环节,可以多花时间多下功夫,重新琢磨课堂设计,或分解问题,或重设铺垫。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能顺利地迈过这道坎。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后的备课中及时制订补救措施。这里的补救学习既包括对学困生的补救(比如适当补课),又包括对学优生的补救(比如超前学习),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大的发展。
  2.单元后备课。
  每单元结束,教师应在原先各个课时二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单元二次备课。教师对该单元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备课,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措施。教师应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总结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困难、分析其原因,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教学。
  3.学期后备课。
  学期结束后的备课既是对本学期教与学的总的考查和评价,又为下一学期的教学总体规划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在实质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对本学期的教学效果综合考查分析,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经验,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二次备课的重要作用
  
  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
  结教学的重要工具。二次备课是在一次备课的前提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随时观察学生动态,再对一次备课的效果作出检验和评价,同时弥补第一次备课的不足和缺陷,增加第一次备课所不具备的内容和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再者,从二次备课中又可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指导和改进一次备课乃至整个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样由一次备课到二次备课再回到一次备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五、几点启示
  
  1.加强二次备课并不是淡化一次备课,而是对一次备课的强化。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真正理解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精心选题,了解学生,才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对各个教学环节融会贯通,在教学中生成更有价值的问题。
  2.二次备课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
  二次备课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1)找出教学中的得失,记录教学方法上的成功之处和疏漏失误之处。(2)捕捉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3)寻找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它既是对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又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4)感悟学生的困惑,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更好的方式、方法。
  3.二次备课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虽有部分理论指导,但成熟的经验较少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情境不同,对象各异,情况千变万化,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发展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靠等、要,不能固守现成的模式,而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探索中成熟,在实践中深化。
  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提高,多一份探究就多一份发展。进行二次备课,一方面能根据具体实际调整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能找到原有教案中的不足之处,挖掘教学资源,这些都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郑杰.教师的自我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伟.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104-105.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针对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种种因素,提出了提高高职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笔者针对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种种因素,提出了提高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种策略,并在实际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
每一个街巷都有自己的故事, 而属于马家巷的故事,比其他街巷更为悠长而有味道。否则,它也不会成为绵阳这座科技城的名片,成为美食达人们口中的天堂。即便随便说出口,那三个字里,都毫不犹豫地满口川味。  在绵阳人眼里,马家巷是悠闲的。零碎的小吃、时尚的饰品、地摊、格子店、杂货铺,甚至也有修鞋铺充斥其间,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来回。尽管现在抬头就是林立的钢筋混凝土高楼,马家巷已不再古香古色,然而,这条宽
期刊
摘要: 《心理学》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传统讲授法已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心理学》应用    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教学活动,一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传统讲授
摘要: 当今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比人类社会以往的任何时期都存在更多的隐患和危险,地球的环境退化和面临的“生态破产”,使人类生存的风险和危机正在迅速地升级,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迫在眉睫。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比较发达,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全国平均在60%左右。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是一家几代人的中心,因此,通过对这部分青年进行有关环境知识的教育,改变他们的态
摘要: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探讨促进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交融的策略,必将有利于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化素质教育。具体策略有:制订全面、具体明确、水平一致的课堂教学目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依托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参与学习。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促进交融策略  “知识与能力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主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所谓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心理方面的关系。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是真理的占有者。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而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网上学习、畅销书阅读方面已落在了学生的后面。在信息时代,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思维敏捷
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从七年级起学生开始涉及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下面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