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中学生自信心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爱默生有一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教师也不难发现,学生获得成功总是和自信联系在一起的。
一、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
(1)在集体活动,人际交往中。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一般表现为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紧张,不流利。不敢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同学的小组或集体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不敢放心大胆地活动;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敢主动地与其他同学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逛或独自游戏,说话小声,胆怯,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
(2)在遇到困难时。遇到困难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新活动。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
(1)教师应信任学生。在学生产生心里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存在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的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发言的水平会更高。
(2)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造一个融合、和谐、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3)教师多赏识学生。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给以赞赏。
三、设立适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自信心
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选择有关的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太高,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听不懂,多次努力,几经挫折,还是没收获,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学习情绪下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反之,教学目标太低,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
四、创设显示才能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让他们在一定的公开场合“亮相”。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保护自尊心,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这种自尊心、上进心是很宝贵的特质,教师要注意保护。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而教师的否定和批评,会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再努力也没用,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2)创造成功机会,是树立自信心的关键。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因此,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一般而言,学生的自信心总是在具体的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在组织开展集体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十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使每个人都成为集体的主人。
(3)提高能力,是树立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自信源于对自我能力的确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全面入手,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好的事,就要相信他能做好。当然,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把事情办糟,甚至惹来麻烦。
(4)赏识赞美,是树立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教师就不能生活。”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会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著名的“罗森培尔效应”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只有表现自己对学生的赏识才能使学生信心倍增。
(5)激发潜能,是树立自信心的需要。如果学生仅仅是依靠家长、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而形成的自信,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住考验。只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优势和潜力,让他们真正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巩固他们的自信。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优势,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牢固的自信心。
(6)展示自我,是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勇于展现自我,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是每一个自信的现代人所应有的品质。学生年幼,通过展现自己获得成就感,对于他们树立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大多由于胆小、害羞和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而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好学生”往往占据了舞台,而那些所谓“差学生”似乎只有当观众的份。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学生机会也就多,能力也就越强;能力弱的学生机会似乎没有,因此他们对各种活动往往报以冷眼旁观,更缺乏自信。
六、建立自信的方法
(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但在不同的环境里,优点显露的机会并不均等。例如,有些学校注重文化课,成绩好的优点就显露,而体育好的未必被人看重;换成体校,情况可能就恰好相反。因此,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可能会意外地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与长处。
(2)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为此,我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同时,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当然,在尝试中,会有些失败和错误。如果我们相信爱迪生所说的“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儿”,那么,对于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乃至失败,就能看的淡一点儿,从容应对,把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不断增强实力。而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重要支柱
(3)挑前面的位子坐。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一、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
(1)在集体活动,人际交往中。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一般表现为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紧张,不流利。不敢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同学的小组或集体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不敢放心大胆地活动;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敢主动地与其他同学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逛或独自游戏,说话小声,胆怯,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
(2)在遇到困难时。遇到困难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新活动。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
(1)教师应信任学生。在学生产生心里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存在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的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发言的水平会更高。
(2)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造一个融合、和谐、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3)教师多赏识学生。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给以赞赏。
三、设立适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自信心
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选择有关的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太高,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听不懂,多次努力,几经挫折,还是没收获,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学习情绪下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反之,教学目标太低,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
四、创设显示才能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让他们在一定的公开场合“亮相”。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保护自尊心,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这种自尊心、上进心是很宝贵的特质,教师要注意保护。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而教师的否定和批评,会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再努力也没用,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2)创造成功机会,是树立自信心的关键。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因此,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一般而言,学生的自信心总是在具体的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在组织开展集体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十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使每个人都成为集体的主人。
(3)提高能力,是树立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自信源于对自我能力的确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全面入手,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好的事,就要相信他能做好。当然,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把事情办糟,甚至惹来麻烦。
(4)赏识赞美,是树立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教师就不能生活。”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会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著名的“罗森培尔效应”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只有表现自己对学生的赏识才能使学生信心倍增。
(5)激发潜能,是树立自信心的需要。如果学生仅仅是依靠家长、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而形成的自信,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住考验。只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优势和潜力,让他们真正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巩固他们的自信。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优势,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牢固的自信心。
(6)展示自我,是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勇于展现自我,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是每一个自信的现代人所应有的品质。学生年幼,通过展现自己获得成就感,对于他们树立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大多由于胆小、害羞和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而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好学生”往往占据了舞台,而那些所谓“差学生”似乎只有当观众的份。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学生机会也就多,能力也就越强;能力弱的学生机会似乎没有,因此他们对各种活动往往报以冷眼旁观,更缺乏自信。
六、建立自信的方法
(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但在不同的环境里,优点显露的机会并不均等。例如,有些学校注重文化课,成绩好的优点就显露,而体育好的未必被人看重;换成体校,情况可能就恰好相反。因此,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可能会意外地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与长处。
(2)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为此,我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同时,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当然,在尝试中,会有些失败和错误。如果我们相信爱迪生所说的“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儿”,那么,对于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乃至失败,就能看的淡一点儿,从容应对,把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不断增强实力。而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重要支柱
(3)挑前面的位子坐。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