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主体;压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怎样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呢?笔者就初中物理《压强》一章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好的新课导入非常重要。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要讲解的内容中去。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效果就不会好。
实录片断1 压强课题的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胸口碎大石》。
生:认真观看。
师:为什么华仔在重击之下安然无恙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中的道理?通过今天压强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究这里面的道理。
二、概念分析,让学生总结区分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要只等着教师给现成的东西,应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总结。自我总结促使自己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记忆。
实录片断2 区分压力与重力
师:观察例子的三幅图(平面上放物体、斜面上放物体、竖直面上压物体),在本子上画出物体对表面压力的示意图和重力示意图,并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
生:作图。
师:检查学生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师:让学生自己评价在黑板上做的图。
生1:认为自己画的没有问题。
生2:斜面上的压力画的不对,作用点应该画在受力物体上。
师:下面请大家总结一下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生:主要从三方面来看,一是作用点,都作用在受力物体上;二是方向,压力是垂直于接触面,重力是竖直向下的;三是大小,只有在平面上的时候两者的大小相等。
师:非常好。从刚刚同学叙述中可以看出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要把它们区分开。作图时斜面尤其要注意。
三、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很好,但是碰到自己动手实践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录片断3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小组实验
师:刚刚同学们对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猜想,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那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怎么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通过什么方法呢?
生:通过比较物体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属于转换法。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师:下面请大家观察桌上的器材:沙子、海绵、纸盒、小桌、钩码,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几个,开始小组实验,并记录数据填到表格中。
生:组内讨论开始实验。
师:来回巡视,解答同学们出现的问题。
师:完成实验的小组请举手示意。哪个小组能说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
生:上台演示实验,分工讲解实验过程。
师:很好。还有哪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
生:演示实验过程,展示数据。
师:大家完成得都很好。下面根据大家得到的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生:实验结论:(1)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四、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地参与之外,更多地教学生学习物理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科学的精神。
实录片断4 类比方法定义压强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如果没有定量时,我们怎么比较呢?例如甲:F=15N,S=3㎡;乙:F=12N,S=4㎡,如何比较?大家可以回忆之前我们学习过的类似内容。
生:速度。当路程和时间不相等时,为了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
师:那么谁能用类比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压力作用效果?
生:压力除以受力面积,计算面积为1㎡的压力。受力面积都是1㎡时,甲对地面的压力是5N,而乙对地面的压力是4N,所以甲对地面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非常好。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所以在物理学中把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定义为压强。我们用p来表示压强,可以得出压强的公式:p=F/S。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的地位也在发生改变。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简介:贾洪颖(1989- ),女,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吉林省扶余第四中学物理教师;陈万金(1956- ),男,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光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主体;压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怎样让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呢?笔者就初中物理《压强》一章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好的新课导入非常重要。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要讲解的内容中去。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效果就不会好。
实录片断1 压强课题的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胸口碎大石》。
生:认真观看。
师:为什么华仔在重击之下安然无恙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中的道理?通过今天压强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探究这里面的道理。
二、概念分析,让学生总结区分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要只等着教师给现成的东西,应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总结。自我总结促使自己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记忆。
实录片断2 区分压力与重力
师:观察例子的三幅图(平面上放物体、斜面上放物体、竖直面上压物体),在本子上画出物体对表面压力的示意图和重力示意图,并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
生:作图。
师:检查学生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师:让学生自己评价在黑板上做的图。
生1:认为自己画的没有问题。
生2:斜面上的压力画的不对,作用点应该画在受力物体上。
师:下面请大家总结一下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生:主要从三方面来看,一是作用点,都作用在受力物体上;二是方向,压力是垂直于接触面,重力是竖直向下的;三是大小,只有在平面上的时候两者的大小相等。
师:非常好。从刚刚同学叙述中可以看出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要把它们区分开。作图时斜面尤其要注意。
三、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很好,但是碰到自己动手实践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录片断3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小组实验
师:刚刚同学们对压力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猜想,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那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怎么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通过什么方法呢?
生:通过比较物体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属于转换法。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师:下面请大家观察桌上的器材:沙子、海绵、纸盒、小桌、钩码,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几个,开始小组实验,并记录数据填到表格中。
生:组内讨论开始实验。
师:来回巡视,解答同学们出现的问题。
师:完成实验的小组请举手示意。哪个小组能说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
生:上台演示实验,分工讲解实验过程。
师:很好。还有哪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
生:演示实验过程,展示数据。
师:大家完成得都很好。下面根据大家得到的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生:实验结论:(1)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四、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地参与之外,更多地教学生学习物理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科学的精神。
实录片断4 类比方法定义压强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如果没有定量时,我们怎么比较呢?例如甲:F=15N,S=3㎡;乙:F=12N,S=4㎡,如何比较?大家可以回忆之前我们学习过的类似内容。
生:速度。当路程和时间不相等时,为了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
师:那么谁能用类比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压力作用效果?
生:压力除以受力面积,计算面积为1㎡的压力。受力面积都是1㎡时,甲对地面的压力是5N,而乙对地面的压力是4N,所以甲对地面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非常好。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所以在物理学中把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定义为压强。我们用p来表示压强,可以得出压强的公式:p=F/S。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的地位也在发生改变。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简介:贾洪颖(1989- ),女,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吉林省扶余第四中学物理教师;陈万金(1956- ),男,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光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