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物传记应当是集真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文学创作,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性。以华盛顿·欧文晚年传记作品《华盛顿传》(第一部)[1]为蓝本,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文学性在此传记作品中的具体传达:即如何通过朦胧传奇色彩的描绘、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和真挚的情感抒发来凸显文本的文学性,增强整部传记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性,从而进一步实证文学性在传记文学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关键词】:人物传记;文学性;《华盛顿传》;华盛顿·欧文
引言
傳记文学往往被归于非虚构文学的范畴,承担着传递人物生平事实和信息的任务,这也是传记文学历史真实性的体现,但在强调真实性的同时,传记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中的文学性传达却被许多学者所忽视或轻视。正如赵白生在《传记文学理论》一书中所提及的,传记作家在写传的时候,往往会运用技术性的虚构,即创作中的各种文学手法,以创造出一定的美学效果。[1]要想使传记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除了真实性的基础原则之外,传记作者必须注入一些文学性的元素,以提高其审美性,实现作品本身的艺术升华。目前虽有部分学者对传记作品的真实性与文学性进行探究,但对具体传记文本进行的文学性分析却并不多见。对此,本文将以《华盛顿传》(第一部)的汉译本为例,具体赏析这部作品中的文学性传达,即华盛顿·欧文是如何通过文学性的创作手法塑造出华盛顿这一人物形象的:具体将从朦胧传奇色彩的描绘、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以及真挚的情感抒发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朦胧的传奇色彩
欧文十分看重古代遗风,尤其喜欢关注一些奇闻轶事,这在他的许多作品当中都有所显露,就是在以实为重的传记作品中我们仍能感受到欧文笔下的浪漫气息。这在本传记第一章“家族史”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刻画传主时,欧文并没有把时间轴的起点定位在其出生之时,而是将其往前拉了6个世纪之久。从诺曼征服时期开始,欧文根据相关历史文献,为我们详细翻阅了华盛顿的家族族谱,尽忠职守的骑士、誓死捍卫修道院权益的修道院院长、奋战沙场的将领等等无一不向我们彰显了这个家族的辉煌、才能和高贵。正如欧文在本章最后一句所说:世袭的头衔可能只是一个虚名;但世袭的美德却给予了任何世袭光环所无可比拟的与生俱来的高贵。
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华盛顿的才能和优良品德是流淌在其血液中的,是与生俱来的。这无疑为传记主人公增添了一抹传奇和浪漫的色彩,让我们从一开始便对传记主人公心存敬畏。
欧文基于历史事实和所得到的相关资料,通过浪漫的文笔对这些资料进行再加工,让读者感受到了其间所传递出的传奇意味。这无疑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文学性艺术创作手法,通过这种传奇化的语言,历史和轶事似乎超越了历史本身的真实和客观,实现了话语在表达、叙述、描写、审美等方面的升华,成为感染并打动读者内心的文字音符。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
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入门》中将西方学界就文学性所作的定义划分成五大类。[2]对此,史忠义将其第一种定义称为形式主义的定义,即传记作品的主旨便是写人,如果能将传记作品中的人写活、写生动,那么传记作品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鲜明生动、感人心魄,实现了作品的文学性。[3]马良春也曾就传记的科学性和文学性问题提出,“艺术性(文学性)实际是一个写作手法的问题,传记文学应该带有创作的特点,要描写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给人以立体感。” [4]因此,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成为了实现作品文学性、增强作品可读性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笔。在《华盛顿传》中,欧文通过性格刻画、细节铺陈、环境渲染等艺术手段将各色人物尤其是传主华盛顿的鲜明个性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丰富饱满的人物交集中将这首有关美国国父的人生乐曲谱写得更加精彩动人。
传记最多的笔墨自然是落在对传记主人公华盛顿的刻画上,其中有许多对其为人处事方面的直接描写,以下是摘录的一处文段。
在英法战争大草甸一役打响前夕,华盛顿在给丁威迪州长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必须奋起反抗。……您可以放心,无论法军何时发动突袭,我都不会措手不及,这也是我可以向您承诺的;但除此之外,我无法承诺更多。如果您听到我们遭受袭击的消息,那么我相信与此同时您还会听到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战斗到底的打算。”
在英法战争期间,欧文为我们生动再现了英国、法国以及印第安人之间的利益纠葛,并再现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聪慧、有着一腔爱国热血,但却十分固执”的印第安人首领亚王;“头脑极为灵活、为人大胆但却狡猾而危险”的法国间谍拉弗斯;“不懂军事、缺乏远见,性格固执、脾气暴躁、心胸狭窄而且傲慢”的丁威迪州长;“军事经验丰富、为人严谨、正直宽厚但遇事非常独断、性格高傲”的英法战争时期出任美国殖民地总司令的爱德华·布拉道克等。通过华盛顿与这样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力量的周旋和处理中,我们得以一窥华盛顿审慎、睿智、沉着、坚定和谦逊的性格品质。
三、真挚的情感抒发
文学是人情感的反映,而情感又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周小仪指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出现之前,对于诗歌本质进行深入探讨已不乏其人。其中,浪漫主义诗学在强调有机统一性的基础上, 做出了相应的情感补充。[5]因此,有机统一性还须加上情感表现性才是文学的本质特征。
《华盛顿传》虽是一部以客观事实为奠基的人物传记,但在欧文的笔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尤其是其对主人公品性的肯定和赞美更是表露无遗,这样强烈的抒情性表达无疑加强了这部传记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英法两国争夺美洲领土的斗争中,欧文对于美洲主人印第安人的處境有这样一句感叹:“这些可怜的野蛮人啊!他们的法国“父亲”和英国“兄弟”是想以最仁慈的方式瓜分他们的整个家园啊!”两个感叹凸显了欧文对于印第安人所处境地的同情,同时又对他们认法国为“父亲”,称英国为“兄长”的愚昧感到一丝无奈和怜悯,而“仁慈的方式”更是凸显了欧文对英法两国伪善面目的讽刺。跟随者欧文的这一声感叹,读者似乎也恍然大悟,陷入了对印第安人的同情之中。
结语
传记作品若只以史料堆砌而无任何诗意的点缀,那么其也只能是书架上的一本工具书,无法吸引更多的读者去了解传主。在《华盛顿传》中,欧文在力求真实的基础上,更有意无意地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创作手法来提高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通过富有朦胧传奇色彩的华盛顿家族血统从一开始便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使读者心怀敬畏之心去了解华盛顿;通过刻画鲜明的个性人物丰富传记的内容,将传主和传主背后的历史表现地更加精彩生动,避免走入为传记而传记的枯燥泥潭;通过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将作者本人的情感融入其间,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真实与虚构的轶事和细节之中,欧文将真实性、故事性、文学性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也因此使得《华盛顿传》一书成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一笔。
注释:
[1]本篇论文以许庆红教授和柯秀青合译的《华盛顿传》(第一部)为蓝本,所有译文均出自于此。该译本预计将于2017年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参考文献:
[1] 赵白生. 传记文学理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76.
[2] 乔纳森·卡勒. 文学理论入门 [M].李平.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3,1.
[3] 史忠义.“文学性”的定义之我见 [J]. 中国比较文学, 2000, 7(3): 126-127.
[4] 犁耕. 传记文学的科学性和文学性——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召开现代作家传记作者座谈会[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 (2):390.
[5] 周小仪. 文学性[J]. 外国文学, 2003, 5: 51-62.
[6] 童庆炳. 谈谈文学性 [J]. 语文建设, 2009(3): 55-59.
作者简介:柯秀青(1991—),女,安徽歙县人,硕士,研究方向:翻译。
【关键词】:人物传记;文学性;《华盛顿传》;华盛顿·欧文
引言
傳记文学往往被归于非虚构文学的范畴,承担着传递人物生平事实和信息的任务,这也是传记文学历史真实性的体现,但在强调真实性的同时,传记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中的文学性传达却被许多学者所忽视或轻视。正如赵白生在《传记文学理论》一书中所提及的,传记作家在写传的时候,往往会运用技术性的虚构,即创作中的各种文学手法,以创造出一定的美学效果。[1]要想使传记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除了真实性的基础原则之外,传记作者必须注入一些文学性的元素,以提高其审美性,实现作品本身的艺术升华。目前虽有部分学者对传记作品的真实性与文学性进行探究,但对具体传记文本进行的文学性分析却并不多见。对此,本文将以《华盛顿传》(第一部)的汉译本为例,具体赏析这部作品中的文学性传达,即华盛顿·欧文是如何通过文学性的创作手法塑造出华盛顿这一人物形象的:具体将从朦胧传奇色彩的描绘、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以及真挚的情感抒发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朦胧的传奇色彩
欧文十分看重古代遗风,尤其喜欢关注一些奇闻轶事,这在他的许多作品当中都有所显露,就是在以实为重的传记作品中我们仍能感受到欧文笔下的浪漫气息。这在本传记第一章“家族史”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刻画传主时,欧文并没有把时间轴的起点定位在其出生之时,而是将其往前拉了6个世纪之久。从诺曼征服时期开始,欧文根据相关历史文献,为我们详细翻阅了华盛顿的家族族谱,尽忠职守的骑士、誓死捍卫修道院权益的修道院院长、奋战沙场的将领等等无一不向我们彰显了这个家族的辉煌、才能和高贵。正如欧文在本章最后一句所说:世袭的头衔可能只是一个虚名;但世袭的美德却给予了任何世袭光环所无可比拟的与生俱来的高贵。
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华盛顿的才能和优良品德是流淌在其血液中的,是与生俱来的。这无疑为传记主人公增添了一抹传奇和浪漫的色彩,让我们从一开始便对传记主人公心存敬畏。
欧文基于历史事实和所得到的相关资料,通过浪漫的文笔对这些资料进行再加工,让读者感受到了其间所传递出的传奇意味。这无疑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文学性艺术创作手法,通过这种传奇化的语言,历史和轶事似乎超越了历史本身的真实和客观,实现了话语在表达、叙述、描写、审美等方面的升华,成为感染并打动读者内心的文字音符。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
乔纳森·卡勒在《文学理论入门》中将西方学界就文学性所作的定义划分成五大类。[2]对此,史忠义将其第一种定义称为形式主义的定义,即传记作品的主旨便是写人,如果能将传记作品中的人写活、写生动,那么传记作品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鲜明生动、感人心魄,实现了作品的文学性。[3]马良春也曾就传记的科学性和文学性问题提出,“艺术性(文学性)实际是一个写作手法的问题,传记文学应该带有创作的特点,要描写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给人以立体感。” [4]因此,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成为了实现作品文学性、增强作品可读性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笔。在《华盛顿传》中,欧文通过性格刻画、细节铺陈、环境渲染等艺术手段将各色人物尤其是传主华盛顿的鲜明个性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丰富饱满的人物交集中将这首有关美国国父的人生乐曲谱写得更加精彩动人。
传记最多的笔墨自然是落在对传记主人公华盛顿的刻画上,其中有许多对其为人处事方面的直接描写,以下是摘录的一处文段。
在英法战争大草甸一役打响前夕,华盛顿在给丁威迪州长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必须奋起反抗。……您可以放心,无论法军何时发动突袭,我都不会措手不及,这也是我可以向您承诺的;但除此之外,我无法承诺更多。如果您听到我们遭受袭击的消息,那么我相信与此同时您还会听到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战斗到底的打算。”
在英法战争期间,欧文为我们生动再现了英国、法国以及印第安人之间的利益纠葛,并再现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聪慧、有着一腔爱国热血,但却十分固执”的印第安人首领亚王;“头脑极为灵活、为人大胆但却狡猾而危险”的法国间谍拉弗斯;“不懂军事、缺乏远见,性格固执、脾气暴躁、心胸狭窄而且傲慢”的丁威迪州长;“军事经验丰富、为人严谨、正直宽厚但遇事非常独断、性格高傲”的英法战争时期出任美国殖民地总司令的爱德华·布拉道克等。通过华盛顿与这样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力量的周旋和处理中,我们得以一窥华盛顿审慎、睿智、沉着、坚定和谦逊的性格品质。
三、真挚的情感抒发
文学是人情感的反映,而情感又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周小仪指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出现之前,对于诗歌本质进行深入探讨已不乏其人。其中,浪漫主义诗学在强调有机统一性的基础上, 做出了相应的情感补充。[5]因此,有机统一性还须加上情感表现性才是文学的本质特征。
《华盛顿传》虽是一部以客观事实为奠基的人物传记,但在欧文的笔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尤其是其对主人公品性的肯定和赞美更是表露无遗,这样强烈的抒情性表达无疑加强了这部传记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英法两国争夺美洲领土的斗争中,欧文对于美洲主人印第安人的處境有这样一句感叹:“这些可怜的野蛮人啊!他们的法国“父亲”和英国“兄弟”是想以最仁慈的方式瓜分他们的整个家园啊!”两个感叹凸显了欧文对于印第安人所处境地的同情,同时又对他们认法国为“父亲”,称英国为“兄长”的愚昧感到一丝无奈和怜悯,而“仁慈的方式”更是凸显了欧文对英法两国伪善面目的讽刺。跟随者欧文的这一声感叹,读者似乎也恍然大悟,陷入了对印第安人的同情之中。
结语
传记作品若只以史料堆砌而无任何诗意的点缀,那么其也只能是书架上的一本工具书,无法吸引更多的读者去了解传主。在《华盛顿传》中,欧文在力求真实的基础上,更有意无意地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创作手法来提高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通过富有朦胧传奇色彩的华盛顿家族血统从一开始便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使读者心怀敬畏之心去了解华盛顿;通过刻画鲜明的个性人物丰富传记的内容,将传主和传主背后的历史表现地更加精彩生动,避免走入为传记而传记的枯燥泥潭;通过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将作者本人的情感融入其间,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真实与虚构的轶事和细节之中,欧文将真实性、故事性、文学性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也因此使得《华盛顿传》一书成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一笔。
注释:
[1]本篇论文以许庆红教授和柯秀青合译的《华盛顿传》(第一部)为蓝本,所有译文均出自于此。该译本预计将于2017年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参考文献:
[1] 赵白生. 传记文学理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76.
[2] 乔纳森·卡勒. 文学理论入门 [M].李平.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3,1.
[3] 史忠义.“文学性”的定义之我见 [J]. 中国比较文学, 2000, 7(3): 126-127.
[4] 犁耕. 传记文学的科学性和文学性——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召开现代作家传记作者座谈会[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 (2):390.
[5] 周小仪. 文学性[J]. 外国文学, 2003, 5: 51-62.
[6] 童庆炳. 谈谈文学性 [J]. 语文建设, 2009(3): 55-59.
作者简介:柯秀青(1991—),女,安徽歙县人,硕士,研究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