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地动仪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t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地震,人们便会想起张衡发明和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架记录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然而,自东汉末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谁能知道地动仪究竟是什么样子。而今公众看到的地动仪既非原物又非出土文物,而是后人根据史料记载所设计和制作的模型,最近的一个复原模型上个月在山西“出炉”,这也是国家“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最新的一次尝试。人们之所以对复原地动仪如此感兴趣,是因为它一度被誉为现代地震学的奠基石,但它究竟能不能“工作”又是如何“工作”的,在后人看来还是一个谜。
  
  历史记载中的“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 “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仪体外部周围有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
  当某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地震波由震中传来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当”的一声,落到铜蟾蜍的嘴里,于是人们就知道了地震发生的方向。
  汉顺帝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条龙的机关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当”的一声,掉进了下面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城的人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于是有人责怪地动仪不灵验,甚至说张衡有意造谣生事!没过几天,陇西有人飞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众人“于是皆服其妙”,对张衡的高超技术表示了信服。你看,陇西距洛阳有1000多里呢,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据学者们考证,张衡在当时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的设立是关键,能够感知地震波的到来,实际上起到惯性摆的作用。张衡对地震波的传播和方向性也有所了解,这些科学成就是十分了不起的,在欧洲直到1856年,才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随着汉朝的灭亡,张衡地动仪神秘消失,成为中华民族科技发明的又一个千古之谜。
  
  复原“地动仪”的关键
  
  有关张衡“地动仪”,在史书中留下过记载。见于《后汉书》的一段记载只有196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更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12个意义隐晦、众说纷纭的字。以后,北齐的信都芳和隋朝的临孝恭也都制造过地动仪,还留下了相关著作,可惜他们的著作也都亡佚了。显然,仅根据《后汉书》中的简单记载,要复原张衡的地动仪十分困难。今天的复制品,其实是在史书那些“约束条件”之下所作的新创造。尽管如此,《后汉书》的记载,还是向我们提供了一些珍贵信息。
  但是,一些西方学者却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张衡地动仪不属于科学发明,之所以失传,是因为它没有达到科学的要求。为一探究竟,我国很多科学家不断研究,制作出来地动仪复原模型。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关键是对“都柱”的理解。先后有两个版本;一种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直立杆,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最近已被基本否定。另一种模型即“都柱”是悬垂摆,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波传来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这种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基本吻合,于是“悬垂摆原理”取代了传统的“直立杆原理”。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学和考古学专家的肯定。
  那么,张衡“地动仪”为什么可以感觉到远方的地震呢?我们还必须从地震的发生原因谈起。
  
  地震发生的原因
  
  其实,地震就是地动,是地球表面的振动。据地震科学家精确测定;全球每年发生地震500多万次,不过,这些地震极大多数都是极其微小的,只有精密仪器才能够觉察。其中强震在20次左右,多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和海洋地区,产生地震的时间并不具有规律性。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完整一片,它是由一块一块“板块”构成,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地壳中大的板块有六个,如果一旦受到力的作用,使地壳中的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世界上85%~90%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四川5.12“汶川”地震,就是来自于印度板块推挤青藏高原的相对运动。
  引起地壳振动的原因很多,有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等,地震可能与天文因素有关,主要指太阳、月亮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它可以引起地球表面流体的潮汐(如海潮、大气潮等),其实这种“引潮力”对于地壳岩石也有推拉的作用,虽然不能像海水一样涌来涌去,但是长年累月的积累,这种“引潮力”对于地壳的作用也不可小看。
  一次地震的发生,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才能感觉到。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的能量在“震源”处最大,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传到一定的距离,就可以弱到人们感觉不出来。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P波)和横波(S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将引起地面上下颠簸,速度在每秒7千米左右,而这部分纵波携带的能量只占地震波全部能量的一小部分。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速度在每秒4千米左右。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众说不一“地动仪”
  
  张衡地动仪由于失传已久,后人只能根据史料记载进行分析,因之看法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机理,张衡“地动仪”是不太可能做到“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因为根据初波的震动方向,是可以知道震源方位。但初波非常微弱,而这部分初波携带的能量只占地震波全部能量的一小部分,如果张衡地动仪能敏感到对“第一哨”初波就做出响应,那么足以有许多别的和地震无关的振动对它产生影响,从而让人误把许多不是地震的振动也当成是地震,但如果要让张衡地动仪保持一定的“迟钝”性,它又有可能无法“感觉”到地震的初波,直到之后的各种波陆续传来时才被“惊醒”,可是这些迟来的波的振动方向已经完全不能代表震源的方向了。
  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地震稍强一些,当地震波传来,将引起地面上下左右颠簸摇晃,这时地动仪的八个球会一同落下。就是说,地动仪可以感觉记录到地震的发生,但是无法准确报告地震的大小和方位。
  还有人认为,记录一次地震必须有三个要素: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地震强度)。即使张衡地动仪能够记录震中的方向。使用几台地动仪“联网”,也可测出震中位置。但地动仪却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张衡地动仪并不能全面记录地震,不属于观测地震的仪器,称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不准确的。
  笔者认为,张衡地动仪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技发明,远在1800多年前,张衡的地动仪利用当时的物理知识,对于地震的发,生与方位有所掌握,从这一点来看,意义已经足够大了,这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项古代科学成就。我们决不能用我们现代科技强求古人,更不能全盘否定,不承认这项伟大发明。
  
  (文章代码:1807)
  
  [责任编辑]庞 云
其他文献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第五分报告。根据上述四个分报告研究与探讨,本文提出了5类40项绿色量指标,全面、综合地反映和衡量城市绿色环境的生
孙志国同志现任朝阳金河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从普通工人到科长、矿长,工作积极、思想进步;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兴
在学校学习了七个学期的英语之后,我们到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教外事局国际合作处进行英语实习,以检验、巩固与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到外事局后,指导老师安排并指导我们阅读
研究木质素胺的合成及表面活性。用木质素胺与石油磺酸盐复配,可以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这种表面活性剂用于原油的乳化降粘,具有性能好、成本低的优点 To study the synthesis
“魔术师”约翰逊是美国职业篮坛八十年代最著名的球员之一,曾三次获得NBA最有价值球员称号。1991年11月7日,“魔术师”约翰逊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身患艾滋病,从此退出美
公元581年杨坚废周称帝,更国号为“隋”,他就是隋文帝,时在开皇元年。隋文帝在登上皇位的当年,就开始币制改革,首先统一币式,铸造“开皇五铢”钱,开皇五铢又叫“置样五铢”,
现状与分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限定的教师任职标准要求,我国小学至高中(中专)的体育师资学历现状如何?从有关体育师资培养情况的课题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学历以
中国男篮向职业化迈进的第三年,CBA终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外援的引进和内援的加盟使队伍间的实力更加接近,场上对抗更趋激烈,精彩场面不断,悬念增加时有“爆冷”、
提出一个用铜离子选择性电极间接测定微量钍的方法。方法的分析下限为1×10~(-6)M(约0.2微克/毫升)。对标准钍的测定精密度优于5%。Al~(3+),Ca~(2+),Co~(2+),Mg~(2+),Mn~(2+)
前不久,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的奥林匹克团结基金会高级足球教练员培训班上,英国足球专家泰瑞·凯西(国际足联讲师)介绍了 Not long ago, at the Olympic Solidarity Found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