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尴尬,问题颇多。本文就目前中职教育语文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课;学情现状;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中职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而且也为其它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基础课程也好,专业课程也罢,课程知识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任何一种知识或能力都是通过语言活动来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而且相当比例的知识性的作业,也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
1.我们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尴尬,问题颇多。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1从教师层面看。虽然语文课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仍采用成不变的“一言堂”或有限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篇、章、句、语、修、逻等知识嚼碎,详尽而系统地“喂”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一些经典名著是详细讲解,而说明文、议论文则走马观花,实用文体更如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语言训练往往重书面表达,而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虽然有些老师已经认识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设法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但常又缺乏科学指导。这些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失去了吸引力,也不合学生的胃口。
1.2从学生层面看。近年来,中职生源质量的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下降速度之快、程度之深,令人瞠目结舌。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长期的考试低分,使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更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厌学情绪严重。而且在中职生中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思想,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他们不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了专业技能,语文学不学都一样。
2.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2.1教师要改变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中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上与普高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在学习成果上差距就更大,但另一方面,中职学生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比如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强烈。教师不要用普高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中职学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感受学生的真善美。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中职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知识需求,注重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我们的教育起点,确定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才能实施更为有效的教育。
2.2挖掘教材情感因素,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名教师和每门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学科有很强的人文性、思想性,教师在教给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抓好切入点,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比如《论语》中孔子谈到修身养性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些思想,显然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借鉴意义。学习苏轼、李白,则注重培养学生面对人生不得志,始终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和旷达的胸怀。这些教育内容是隐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力争把隐藏在教材中的有益因素、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挖掘出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服务。
2.3改变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讨论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其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让学生观看《雷雨》电影,并讨论其中的情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法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儒家思想的资料,并让学生体会儒家思想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深刻影响。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知道了儒家思想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发展脉络,而且对我们现在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热爱生活。
2.4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巩固教育成果。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必须借助于有效的载体,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如在课前5分钟进行口语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将来从事工作的信念。此外,结合教材内容,举行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既增长知识,又能明辨事非,识别美丑。开展读书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组织出版手抄小报、文学专栏,成立文学社团,使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应用文写作中“合同”写作训练,可指导学生拟写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旅游合同,“规章制度”写作训练可以旅行社会规章制度、游客须知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专业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春胜《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甘肃农业,2005年周筠
[2]《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2007年11月
[3]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4月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课;学情现状;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中职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而且也为其它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基础课程也好,专业课程也罢,课程知识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任何一种知识或能力都是通过语言活动来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而且相当比例的知识性的作业,也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
1.我们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尴尬,问题颇多。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1从教师层面看。虽然语文课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仍采用成不变的“一言堂”或有限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篇、章、句、语、修、逻等知识嚼碎,详尽而系统地“喂”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一些经典名著是详细讲解,而说明文、议论文则走马观花,实用文体更如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语言训练往往重书面表达,而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虽然有些老师已经认识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设法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但常又缺乏科学指导。这些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失去了吸引力,也不合学生的胃口。
1.2从学生层面看。近年来,中职生源质量的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下降速度之快、程度之深,令人瞠目结舌。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长期的考试低分,使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更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厌学情绪严重。而且在中职生中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思想,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他们不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了专业技能,语文学不学都一样。
2.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2.1教师要改变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中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上与普高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在学习成果上差距就更大,但另一方面,中职学生与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比如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强烈。教师不要用普高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中职学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感受学生的真善美。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中职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知识需求,注重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我们的教育起点,确定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才能实施更为有效的教育。
2.2挖掘教材情感因素,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名教师和每门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学科有很强的人文性、思想性,教师在教给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抓好切入点,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比如《论语》中孔子谈到修身养性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些思想,显然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借鉴意义。学习苏轼、李白,则注重培养学生面对人生不得志,始终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和旷达的胸怀。这些教育内容是隐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力争把隐藏在教材中的有益因素、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挖掘出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服务。
2.3改变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讨论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其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让学生观看《雷雨》电影,并讨论其中的情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法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儒家思想的资料,并让学生体会儒家思想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深刻影响。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知道了儒家思想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发展脉络,而且对我们现在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热爱生活。
2.4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巩固教育成果。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必须借助于有效的载体,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如在课前5分钟进行口语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将来从事工作的信念。此外,结合教材内容,举行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既增长知识,又能明辨事非,识别美丑。开展读书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组织出版手抄小报、文学专栏,成立文学社团,使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应用文写作中“合同”写作训练,可指导学生拟写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旅游合同,“规章制度”写作训练可以旅行社会规章制度、游客须知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专业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春胜《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甘肃农业,2005年周筠
[2]《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2007年11月
[3]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