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滋养生命,教者和学生在这种生命的本真状态中,共同享受教育过程中生命成长的幸福。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可能多多少少有“大、多、急”的现象。“大”,就是教者设计的课堂容量过于庞大,“多”就是教师讲述太多,“急”就是教师总担心时间不够用,不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急急忙忙地进行一个又一个环节。结果是老师累,学生厌。
我认为,语文老师,不妨让自己闲一点儿,慢一点儿,静一点儿。
曾经做客《百家讲坛》的曾仕强教授认为,《易经》中的蒙卦就是讲启蒙教育的。蒙卦上卦是山,下卦是水,山挡住了水,因此需要启蒙,但是水是不可能向上流的,因此卦辞中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老师去求学生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学习。
那么,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呢?那就是,老师闲下来,给学生自主的平台。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是有自主的心理需求的。这就好比人们进了超市,购物的欲望会有所增加,因为货架上琳琅满目,任你选择,这正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自主需求。超市得先摆好货架,我们怎样在课堂中为孩子搭建一个这样的“货架”呢?——方法,教给孩子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现行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主题整合的,这更有利于我们为学生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比如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都是关于交流语言艺术的文章。我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杨氏之子》一文,认识古文,享受古文的语言特色,领悟杨氏子的妙语。在接下来的课文《晏子使楚》的学习中,我就让孩子把这一课与前一课作比较,找到两篇文章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再由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又给了学生“对比学习”的学习方法。而到了该单元最后一课《打电话》的学习,我基本就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学习,用相声表演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老师只针对表演等问题引导讨论,相机点拨。这减少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也因为有机会大显身手,而更加主动学习。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是否处于“愤、悱”的状态,捕捉学生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思维困区,在学生疑惑处下功夫。
比如我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时,当我引导孩子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时,有一个孩子冒了一句:“难道小发现就一帆风顺吗?”其他的孩子有少数认同这个观点,有一部分不同意,却讲不出反驳的理由。我说:“那我们现在来想想,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有没有被误会或不被认可的时候呢?”其实这也是文后的选做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语文”。
大家讨论后达成共识:原文用词准确,“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受到驱逐和迫害”;而我们的小创新顶多就是小小的误会或者短时间的质疑。这样,老师既抓住了学生的困惑点,自然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语文由于学科特点,更多地承载着“传道”的重担。但是,我认为,这“道”可不是靠“传”,而是靠“悟”的。“悟”,需要安静。当全班处于非常安静的状态时,我不会着急,因为,我知道,这是孩子在思考了。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曾经有学生问:“诸葛亮为什么要饮酒而不下棋呢?”后来查阅资料才得以解决:酒面能观测到船的倾斜,也就能知道受箭的多少,足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三国故事,大部分孩子已经读过了,但是怎样引导五年级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物性格和“借箭”之神机妙算呢?于是,我将文中这样一句话“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放在了课前预习,叫孩子们去查资料,讨论。课堂上,就紧扣“神机妙算”,让学生自己发现诸葛亮计谋的高妙。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没有思考的语文课堂,就看不到生命的追寻。当孩子思考的时候,那就是种子努力顶破外壳的时候,花骨朵努力绽放的时候。所以,老师们,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他们会破土而出的。
薛瑞萍老师说:“语文,不只是课;语文是一股美麗的生命之流。”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聆听彼此生命拔节的声音,享受彼此生命成长的幸福。生命化的语文教学,让老师和学生,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道风景。这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生命化的语文课堂,为此,我将不懈追求!
作者简介: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天河小学语文教师。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可能多多少少有“大、多、急”的现象。“大”,就是教者设计的课堂容量过于庞大,“多”就是教师讲述太多,“急”就是教师总担心时间不够用,不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急急忙忙地进行一个又一个环节。结果是老师累,学生厌。
我认为,语文老师,不妨让自己闲一点儿,慢一点儿,静一点儿。
一、闲一点儿,给学生搭建自主的平台
曾经做客《百家讲坛》的曾仕强教授认为,《易经》中的蒙卦就是讲启蒙教育的。蒙卦上卦是山,下卦是水,山挡住了水,因此需要启蒙,但是水是不可能向上流的,因此卦辞中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老师去求学生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学习。
那么,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呢?那就是,老师闲下来,给学生自主的平台。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是有自主的心理需求的。这就好比人们进了超市,购物的欲望会有所增加,因为货架上琳琅满目,任你选择,这正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自主需求。超市得先摆好货架,我们怎样在课堂中为孩子搭建一个这样的“货架”呢?——方法,教给孩子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现行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主题整合的,这更有利于我们为学生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比如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都是关于交流语言艺术的文章。我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杨氏之子》一文,认识古文,享受古文的语言特色,领悟杨氏子的妙语。在接下来的课文《晏子使楚》的学习中,我就让孩子把这一课与前一课作比较,找到两篇文章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再由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又给了学生“对比学习”的学习方法。而到了该单元最后一课《打电话》的学习,我基本就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学习,用相声表演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老师只针对表演等问题引导讨论,相机点拨。这减少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也因为有机会大显身手,而更加主动学习。
二、慢一点儿,捕捉孩子“愤、悱”的火花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是否处于“愤、悱”的状态,捕捉学生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思维困区,在学生疑惑处下功夫。
比如我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时,当我引导孩子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时,有一个孩子冒了一句:“难道小发现就一帆风顺吗?”其他的孩子有少数认同这个观点,有一部分不同意,却讲不出反驳的理由。我说:“那我们现在来想想,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有没有被误会或不被认可的时候呢?”其实这也是文后的选做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语文”。
大家讨论后达成共识:原文用词准确,“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受到驱逐和迫害”;而我们的小创新顶多就是小小的误会或者短时间的质疑。这样,老师既抓住了学生的困惑点,自然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三、静一点儿,聆听学生思考的声音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语文由于学科特点,更多地承载着“传道”的重担。但是,我认为,这“道”可不是靠“传”,而是靠“悟”的。“悟”,需要安静。当全班处于非常安静的状态时,我不会着急,因为,我知道,这是孩子在思考了。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曾经有学生问:“诸葛亮为什么要饮酒而不下棋呢?”后来查阅资料才得以解决:酒面能观测到船的倾斜,也就能知道受箭的多少,足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三国故事,大部分孩子已经读过了,但是怎样引导五年级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物性格和“借箭”之神机妙算呢?于是,我将文中这样一句话“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放在了课前预习,叫孩子们去查资料,讨论。课堂上,就紧扣“神机妙算”,让学生自己发现诸葛亮计谋的高妙。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没有思考的语文课堂,就看不到生命的追寻。当孩子思考的时候,那就是种子努力顶破外壳的时候,花骨朵努力绽放的时候。所以,老师们,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他们会破土而出的。
薛瑞萍老师说:“语文,不只是课;语文是一股美麗的生命之流。”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聆听彼此生命拔节的声音,享受彼此生命成长的幸福。生命化的语文教学,让老师和学生,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道风景。这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生命化的语文课堂,为此,我将不懈追求!
作者简介: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天河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