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金融中心的形成和最终确立并不是偶然的,它需要通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形成其对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金融机构在该地开展业务活动的吸引力(Tschoegl,2000年)。从这个角度分析,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就是金融机构的聚集过程。
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在战后恢复了战前实行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被人们所接受,美国的主要港口城市纽约开始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平分秋色;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纽约凭借美国无与伦比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取代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苏黎世担负起西欧资金交易的重任,成为西方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第四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许多发达国家开放资本账户和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跨国投资、融资规模迅速扩大。这时,除了原有的、自然发展起来的伦敦、纽约、巴黎、苏黎世、法兰克福等开始迅速扩张外,在政府推动下又发展起来一批国际金融中心,如曼彻斯特、芝加哥、旧金山、新加坡、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等;同时,地处亚洲的东京、香港、大阪等国际金融中心也开始崛起。于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开始形成。
1.历史上的金融中心
历史上的金融中心,大多是在经济、商贸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法律和信用制度都不甚完备的古代社会,一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地位,往往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
(1)佛罗伦萨(Florence)
佛罗伦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欧洲各国从陆路到罗马的必经之地,也是意大利南北交通的要塞。14世纪初,它就拥有毛织业作坊200余座,年产7.8万匹毛呢。佛罗伦萨还同羊毛产地西班牙、英国和北欧许多国家、城市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从这些城市采购原料,将它的产品再销往欧洲各地。佛罗伦萨成为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被誉为“黄金城市”。工业的发达推动了佛罗伦萨银行业的繁荣,一些富商巨贾投资开办银行,最繁荣时期,佛罗伦萨有80家银行,分支机构遍布意大利。与其纺织业一起居全欧之冠,成为13 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在世纪后期,由于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拒绝偿还其在对法战争中向佛罗伦萨的借款, 佛罗伦萨陷入经济危机,金融业大受打击,加之“黑死病”的流行造成城市人口大量减少,佛罗伦萨金融业从此一蹶不振。
(2)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公元12至15世纪,阿姆斯特丹因开展东方贸易而成为西欧的重要港口。17世纪,荷兰战胜西班牙,成为称雄海上的殖民国家,它经营的航海业和国际贸易一时无与匹敌。那时,阿姆斯特丹还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凭借荷兰强大的国力支持, 阿姆斯特丹迅速取代了意大利的都市国家,成为整个欧洲的商业信息中心、船舶进出贸易中心及国际银行业和保险业中心,经营范围开始超越国界,向英国和其它国家发展。
2.国际性金融中心
纽约、伦敦和东京,是当今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城市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其所在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而且都与某一时期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紧密相连。
(1) 纽约(New York)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它内有广阔的腹地,外有天然的良港,是北美新大陆首先开发的地区之一。1810年纽约就已取代费城,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作为中立国,经济未受战争影响,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银行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纽约金融机构迅速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得到迅速的发展,黄金大量流入。战后,美国恢复了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和清算的重要手段,纽约迅速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聚集也是纽约金融中心的一大特点。在纽约,不仅有许多大银行,而且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云集,许多外国银行也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到1988年底,美国国际银行业务设施达535家,总资产已达2534亿美元。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的就有95家。2000年底,纽约银行业总资产达16834亿美元,其中外国银行有228家,总资产达9761亿美元。
纽约外汇市场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外汇市场之一。2000年,美国外汇日均交易额达2873.89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5.4%;金融衍生工具的日成交额为2847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5.3%,居世界第二位。
纽约货币市场即纽约短期资金的借贷市场,是国际主要货币市场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除纽约市金融机构、工商业和私人在这里进行交易外,每天还有大量短期资金从美国和世界各地涌入流出。在纽约货币市场的交易,按交易对象可分为:联邦基金市场、政府债券市场、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等。
纽约资本市场分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世界最大的经营中、长期借贷资金的资本市场。纽约国内债券市场交易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外国债券,2002年纽约债券市场年末市值为1.39万亿美元;纽约股票市场于2002年底,上市公司总数为6463家,年末流通市值达1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2)伦敦(London)
伦敦是英国首都,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16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伦敦逐渐发展起来。1688年,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光荣革命”,英国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政治经济得到飞速发展。19世纪的工业革命更使英国的经济实力极度增强,对外贸易迅速扩张,殖民地遍布全球。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额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总投资额的一半,全球40%以上的国际贸易结算通过英镑来完成,英镑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英国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到2001年,伦敦共有680多家银行,银行数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外国银行有307家,在伦敦银行拥有的总资产达17439亿英镑(折合25362亿美元)。跨国借贷业务达全球的20%,居世界各国之首。2001年,伦敦外汇日平均成交额达5911.63亿美元,占全球交易量的31.1%,高于纽约和东京市场成交额的总和(见表3-1)。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成交额有时一天可达500多亿美元,占全世界欧洲美元成交额的1/3以上。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以及13家清算银行和60多家商业银行也均设在这里。清算银行中最有名的是巴克莱、劳埃德、米德兰和国民威斯敏斯特四大清算银行。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共有保险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这里的国际保险市场也堪称世界之最,尤其是在航空和海上保险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两者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都在全球的23%。
伦敦的证券交易市场24小时全天候运营,是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中心。此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买卖。截至2002年底,伦敦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总数为2272家,年末流通市值达2.65万亿美元,年成交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债券市场年末市值为1.6万亿美元。
伦敦的金融衍生交易也十分活跃。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虽然1982年才开业,但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由小到大蓬勃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期货交易场所,客户遍布世界各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交易市场,全球有色金属贸易的90%在此成交;欧洲最大的能源交易中心,世界上生产的原油大都在此进行交易或参照这里的价位定价。2001年,伦敦金融衍生工具平均日交易额为6281亿美元,占全球33.7%,居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交易场所和国际性机构以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为伦敦增辉。譬如伦敦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是全球黄金交易的票据交割中心,世界每天的黄金、白银价格皆由设于此处的黄金市场协会会员来制定。 最近几十年来,伦敦与亚洲的联系日益紧密,得到亚洲商家的广泛好评和信赖。许多亚洲公司和机构都把伦敦视为首选的资金管理中心,将它们在海外的大部分资金委托给这里的金融机构管理。目前,英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欧洲投资国。
(3)东京(Tokyo)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京国际金融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产物,是依靠政府主导推动方式,发展本国金融产业的典范。早在1974年,在日本的外国银行家,特别是美资银行家就提出了设立东京离岸市场的概念,但日本政府始终未采纳。进入八十年代,由于日本的国际贸易收支出现大量“黑字”,巨额的外汇盈余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日经济摩擦日益尖锐,由此带来日本的国际资本流动剧增和开放金融市场的巨大压力。1985年,在美国的要求下,日本逐步采取利率自由化,经营业务领域自由化,金融市场及产品自由化,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日元国际化等多项改革措施。
1986年12月1日,东京离岸国际金融市场正式开业。初期市场规模为800亿美元,有280多家银行加入。它以非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吸收有剩余资金的非居民存款并把它借给需要资金的非居民,是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在形成方式上是典型的政府主导推动型。在市场结构方面.东京采取境内外市场分离的方式,在境内及离岸业务之间筑起一道隔离墙。所有离岸交易均需透过独立的账户进行,资金从离岸市场转移到境内市场,必须遵循兑换日元的规则办理。在经营方便及优惠方面,东京同纽约、伦敦一样,豁免利息限制及取消存款准备金要求。同时还采取豁免非居民存款利息预扣税措施,但不豁免离岸公司业务所得税。在经营业务方面,东京既可以进行欧洲货币市场的各种外币交易,也可以进行本国货币——日元的交易。但为保证内外市场隔离,东京不准经营可转让存款证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具有转让性的证券业务。截止2002年11月,东京离岸市场金融资产总量为47.6万亿日元,总债务为33.3万亿日元。其中91%的资产和87%的债务是由非居民持有的。
东京金融中心创设之后发展很快,截至2000年底,世界最大的300家银行中,已有75家在东京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14家银行的总部也设在东京,这使东京成为当时世界上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到2002年,日本的银行总资产已达到15.35万亿美元。在日本雄厚经济实力支持下,加上日本原有的各类金融市场也不断扩展,东京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渐发展成为与纽约、伦敦比肩的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极大地提升了日本金融的国际地位。
2002年,日本的黄金储备高达4612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从各类金融市场的规模来看,日本也居领先地位: (1)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股票类衍生工具市场总市值方面,2003年6月,日本OTC市场这一数量为1032.39亿美元,在亚洲排名第一。(2)股票市场:2002年,股市总值为20693亿美元,年交易量15.64万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股市。(3)债券市场:1993年日本债券市场总值为70051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由于政府放宽了限制,企业从处于缓和状态的资本市场筹集了巨额低利资金,将其用于设备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投机,又以剩余的资金偿还银行贷款。银行则完全陷入资金过剩状态,被卷入泡沫经济的浪潮,大举向房地产业融资。这是日本式金融体系崩溃的开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泡沫经济崩溃,1998年日本有3家银行破产,金融秩序濒临崩溃。汇率股价动荡、交易量萎缩使得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外汇交易规模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模仍居全球第三位。
3.区域性金融中心
按照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级别划分和评价,在现有国际金融中心中,除上述三大国际性金融中心外,还有许多金融中心是属于区域性的。主要包括: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苏黎士、巴黎、布鲁塞尔、悉尼、多伦多、卢森堡和芝加哥等。
(1)香港(Hongkong)
香港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包括大屿山及23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著名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被誉为“东方之珠”、“动感之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成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通过香港进行的国际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形成的贸易款与华侨汇款构成了香港重要的资金源。七十年代,香港在成为一个重要的银团贷款中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离岸金融中心。1965年至1978年间,由于香港政府既不肯撤消外币利息税又不愿意发放外资银行执照,缺乏政府支持使得香港金融业的发展与同期的新加坡相比逊色许多——新加坡此时已经初步成为亚洲美元的聚焦点。1978年,香港政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一方面是新加坡迅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香港与中国内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以及香港本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广泛的金融服务。于是,香港政府采取了一些自由化的措施,巩固和促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1978年放宽银行执照限制,使得大量外资银行涌入香港开业;1982年撤消外币存款利息税,使得大量国际资金重新流回香港。到八十年代末,香港作为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式形成。
到2001年底,香港共有银行361家,其中外国银行296家,银行总资产7357亿美元;共有注册保险公司202个,其中超过50%是海外公司,保费收入总额约82.59亿美元;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总数为867家,年末市场价值5061亿美元,年均成交额2410亿美元;日均外汇成交额800亿美元;年末债券市场价值779.6亿美元,全年交易总额490万美元。目前,香港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占全球4.1%左右,银行外汇结存额约占全球7%左右,金融衍生工具日交易量约占全球2.8%左右,黄金市场交易规模居全球第四位。香港已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2)新加坡(Singapore)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交通要道,是欧洲、地中海、西亚、南亚到远东航船的必经之地,地理形势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世界海运交通中心之—,也是亚洲、欧洲和大洋洲之间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素有“东方直布罗陀”和“远东十字路口”之称。新加坡既是国名,又是岛名,还是作为首都的城市名。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金融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间适逢美国为缓和国际收支逆差,准备在亚洲设立离岸金融市场,而首选地香港政府又不愿撤消外币利息税和对外资银行发放执照。新加坡政府抓住时机,及时取消外币利息税,大力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新加坡金融市场。1968年10月,美洲银行新加坡分行在新政府的准许下设立发行的亚洲货币单位(ACU)。1969年以后,花旗银行、华侨银行、渣打银行等先后得到了经营亚洲美元业务的许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又进一步放宽了对外资持有银行股份的限制,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大量外资金融机构争相进入,各类金融工具在新加坡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并得到广泛使用;亚洲美元市场终于在新加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为国际性金融市场,新加坡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
截至2001年底,新加坡共有银行292家,其中外国银行169家,银行总资产2204亿美元;共有注册保险机构151家,全年保费收入总额约100.16亿美元;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492家,年末市场价值1173亿美元;日均外汇成交额1128.2亿美元;债券年末市场价值2521.5亿美元。目前,新加坡的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约占全球的6.1%,金融衍生工具日交易量约占全球的3.9%,银行外汇结存余额达到全球的5%。
(3)法兰克福(Frankfurt)
法兰克福位于德国的中部,是德国的商贸金融中心及制造业的中心,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城市。
1402年,法兰克福成立了第一个交换所,因此,银行制度在该城的贸易与商业一直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1546年,在麦茵市(Main City)开始铸造硬币,1585年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诞生。从十五世纪开始的商业贸易方面的发展奠定法兰克福于十九世纪跃升为欧洲金融中心的扎实基础。除此之外,1947年时,法兰克福被指定为美国、英国与法国统一经济区域之总部所在地;德国的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Bundes bank)于1957年7月25日亦在此地开始营运。
据2000年统计,法兰克福现有银行375家,其中外国银行240家。德国的三大商业银行,即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总部全都设在此地。全德90%的股市交易是在法兰克福的证券交易所完成的。1997年引入计算机网络(Xetra)从事证券交易后,全世界18个国家的450家银行都与法兰克福的证券交易中心联网,全德85%的证券交易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每天交易额相当于300亿欧元。
随着欧洲经济和政治统一的步伐,法兰克福越来越具有欧洲意义,1992年10月2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高峰会议上,12个欧盟国家决定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设在法兰克福。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中央银行下有12个各国中央银行,再下有8000多个商业银行。2002年1月1日,在这12个国家中正式引入了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经过历史的洗礼,法兰克福已成为整个欧洲经济的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金融首都和世界上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
(4)苏黎士(Zurich)
苏黎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部,苏黎世湖西北端,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瑞士的经济、金融及商业中心和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
苏黎士在克里特语里的意思是“水乡”。早在2000年前就已形成村落,1218年成立城邦,1351年加入瑞士联邦。苏黎士地处从法国到东欧、从德国到意大利的商路要冲,是水陆空交通枢纽。工商业历来兴盛,特别是丝织业有很大发展,是中世纪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丝织业中心。现在它的工业占全国第一位,机器制造业占全国生产总值的3/4。瑞士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就设在此地。
苏黎士不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这里集中了350余家银行及银行分支机构,其中外国银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876年,其成交额在欧洲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苏黎世的黄金市场更是闻名遐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近年来其黄金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
(5)巴黎(Paris)
巴黎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座落在塞纳河两岸,是法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公元6世纪,法兰克王朝定都巴黎,此后即成为法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和历届共和国的首都。公元14世纪起,巴黎成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789年7月14日,巴黎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废除封建制度。1792年建立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法国经济开始了新的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之一。
巴黎是法国和世界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金融、证券、保险业十分繁荣。巴黎还集中了法国多数大型集团公司和金融机构。在世界前100家大企业中,有法国企业TOTALFINAELF石油公司、CARREFOUR超市集团、VIVENDI UNIVERSAL公司、PSA PEUGEOT CITROEN汽车公司、RENAULT汽车公司、SUEZ公司、EDF公司、FRANCE TELECOM公司和ALCATEL公司,它们的总部均设在巴黎。巴黎在30多年前开始兴建拉德芳斯(LA DEFENSE)新区,如今该区已建成30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宇,1500家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世界上100家最大企业中已有五分之一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法国最大企业的办事机构多数也设在这里,是巴黎地区最重要的商务中心。
(6)布鲁塞尔 (Brussels)
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王国的首都,位于西欧交通要冲,是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有200多个国际行政中心及超过1000个官方团体也都在此设立了办事处,是欧洲的政治中心,被称为“欧洲首都”。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其信息集散地的优势也日益显现,许多国际会议经常在此召开。
布鲁塞尔拥有近300家外交机构,1200多家国际和地区组织,上百家外国新闻媒体和律师事务所,许多跨国公司也纷纷将其地区总部迁移至此。2000年9月,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证交所合并建立EURONEXT市场更便利了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
(7)悉尼(Sydney)
悉尼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岸,悉尼城建于1788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最大及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是大洋洲重要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有“南半球的纽约”之称。悉尼工业先进、商业繁荣、文化事业发达,是以行政、商业贸易和娱乐为主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澳洲500强公司的总部有1/2设在悉尼;52家银行中41家的总部设在悉尼;65%的金融机构也设在悉尼;40%以上的澳洲银行从业人员集中在悉尼;37家外资银行中34家总部设在悉尼;澳州100强IT公司的70%总部设在悉尼。
(8)多伦多(Toronto)
多伦多(Toront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会,位于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的中心安大略湖西北岸,地势平坦,风景秀丽。
多伦多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和世界10大商都之一,也是加拿大的经济、金融、文化和商业中心,北美第四大金融中心,拥有北美第三大的股票交易市场,金融和商务活动非常发达。全市有22家银行、25家信托公司总部和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加拿大著名的大银行总部,如皇家银行、帝国银行、蒙特利尔银行等全部汇集于此,90%的外国银行驻加分支机构设在多伦多。加拿大10家最大的投资银行,10家最大的基金公司中的9家,5家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和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均设在该市,国际跨国公司加拿大总部也基本都设在多伦多,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本田、通用电气、杜邦等。另外苹果电脑、惠普和SUN的全球公司总部与研发中心也设在多伦多。按交易额计算,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北美第三大交易所。加拿大最大的汽车制造厂设在此地。其高科技产品占全国的60%。多伦多移民众多,居民的48%为来自世界各地的169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近年来,新移民的大批到来,带来了大量资金,加强了其作为加拿大经济、商业、金融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9)卢森堡(Luxembourg)
卢森堡是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首都卢森堡位于国境南部旁帕依地区中心,座落在阿尔泽特河和佩特鲁斯河的一段狭长的河谷地带,城市历史悠久,尤以城堡闻名。
卢森堡产业结构单纯。没有中央银行,而由比利时中央银行兼管。它同比利时关系特别密切,货币也是统一的。今天卢森堡已成为世界银行集中之地,货币市场的规模仅次于伦敦。西德马克占整个欧洲马克的30%。
卢森堡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市场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远在1929年已奠定了金融市场的基础。那时,卢森堡颁布了执股公司免税的立法。后来又批准了银行的严格保密法。在卢森堡的外国银行从1964年的19家增至1974年的85家,1984年增至115家。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一方面,由于伦敦中心地产租价飞涨,银行业在伦敦的费用猛涨,而在卢森堡可以雇到能说多种语言的职工,工资低于伦敦。因此,开设在卢森堡的银行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与卢森堡毗邻的德国和比利时,货币银行法规较严,而在卢森堡银行的欧洲货币存款没有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国际货币自由流通。北欧银行在卢森堡设立分支行,可以绕开本国的限制,利用欧洲货币的贷款。因此,卢森堡的金融竞争力大大增强。
卢森堡还是欧洲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场所。上市的有价证券1980年有1570种,卢股票交易所的价格表所列证券1985年达3700种,其中欧洲债券占80%。主要是美元债券和德国马克债券。它已成为欧洲债券的交易中心。1971年,71家国际银行联合组成了有价证券结算中心(CEDEL),提供保管及收、付款项等服务。它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欧洲债券的交易。结算中心的股东已发展到94家银行和其它金融业,参加清算体系的单位已超过1000多家。
(10)芝加哥(Chicago)
芝加哥位于美国的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密歇根湖西南端,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五大湖地区最大工业中心。
1833年,芝加哥在皮毛贸易站基础上建立集镇,1837年设芝加哥市。从19世纪中叶起,沟通五大潮地区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建成,横贯大陆的中太平洋铁路等也相继通达,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20世纪初,中西部已是美国最大的谷物和肉、乳产区,五大湖地区煤、铁资源等的开发,使芝加哥迅速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交通、工业中心,商业和金融业也日趋繁荣。
芝加哥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占优势,轻工业也很发达,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和肉类加工工业基地。农业机械、运输机械、化学、石油化工、电机、飞机发动机、印刷等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还有木材加工、造纸、电子、纺织、服装、面粉等工业部门。工业主要分布在芝加哥河南北及运河两侧,其中近城中心的卢普工业区工厂密度很大,为重要轻工业区;市南的卡柳梅特工业区多大型企业,是以钢铁为主的重化工业区,在卫星城加里有美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商业、金融业繁盛。市内有巨大的谷物和牲畜市场。贸易公司有千余家,著名的西尔斯·罗伯克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批发零售额在国内名列前茅,并是世界主要的邮购中心。金融机构有美国第七储备区银行和中西部证券交易所等,后者是美国的第二大证券市场。
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美国中北部30多条铁路线的集结点,城市铁路线总长(1.24万多公里)和年货运量(5.12亿吨)均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公路交通发达,12条公路干线经此,是州内公路系统的中心。此外,又是五大湖地区重要湖港,船只可经伊利运河一哈得孙河或圣劳伦斯河出海,市内有3个重要机场,其中城西北的奥黑尔国际机场是美国面积最大、客运最繁忙的机场,年旅客流量达3000-4000万人次。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金融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货币市场是该交易所为开办外汇期货交易而设立的一个分部,成立于1972年5月,当时共推出七种货币的外汇期货合约。1976年1月,国际货币市场推出90天期的美国国库券期货合约;1981年12月,它开办了3个月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交易。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期货共有十多个品种。其中,货币期货包括英镑、日元、加元、澳元、德国马克、瑞士法郎及法国法郎等品种;利率期货包括美国国库券期货、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及美国国内可转让定期存单期货等品种;股票指数期货包括标准·普尔500指数等多种股指期货品种。在国际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期货品种中,大多数品种的交易量都在世界各大金融期货市场名列前茅。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自1975年10月上市利率期货交易以来,其金融期货的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重日益上升,已超过其农产品期货的交易量,成为一个以金融期货为主的期货市场。1977年8月,该交易所开办美国长期国库券期货交易;1979年6月,该交易所开办10年期美国中期国库券期货交易;1984年7月,该交易所又推出主要市场指数(MMI)期货交易。1987年4月30日,该交易所开始在星期日至星期四的晚上开设夜市,时间与远东主要期货币场的交易时间相对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该交易所交易的金融期货品种以各种利率期货为重点,利率期货的交易量占整个交易所总交易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期货市场之一。
4.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中心是主要为非居民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中心。本国居民虽可有限度地参与离岸市场,但一般情况下政府会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将国内市场与离岸市场严格分开。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和巴拿马均属于此类中心。
(1)巴林(Bahrain)
巴林是位于波斯湾中部的岛国,介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中东的金融中心原来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1975年以后,由于黎巴嫩内战蔓延,国际银行家纷纷转移。巴林利用地处欧亚之间的地理条件,鼓励外国在巴林开办银行,对外汇不加管制,对银行免征税收,吸引了大批美、日、欧的银行在巴林设立机构,经营石油美元,巴林成为中东金融中心。巴林的货币市场非常发达,沙特的里亚尔是使用最广的当地货币,约占交易额的25%,国际贸易的大部分还是使用美元,占65%。科威特第纳尔、阿联酋的迪拉姆也都通用。随着石油美元的大幅度增长,阿拉伯国家的银行业务和金融机构也大大发展,它们的金融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张,几个世界金融中心都有它们的分支机构。不仅阿拉伯国家之间结成银行集团,如海湾国家银行、阿拉伯银行公司、巴林科威德银行等;它们也同非阿拉伯国家合资经营,如阿法银行联盟、阿拉伯国际投资银行、阿拉伯西班牙银行、南朝鲜科威特银行、阿拉伯巴西投资公司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银行在巴黎开展国际业务,在伦敦和纽约也很活跃。到70年代末,它们开始向东方金融市场发展。阿拉伯银行凭借石油美元资金的物质基础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国际资本领域建立了—个庞大的体系。在当前的条件下,巴林是它们在东西方之间活动的联接点。
(2)巴哈马(Bahamas)
巴哈马位于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岛最北端,由700多个岛屿和2000多个岩礁与珊瑚礁组成,群岛像链条一样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沿海一直延伸到古巴和海地的北部沿海。首都拿骚为拉丁美洲美元的中心。巴哈马的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很快,从1973年的260亿美元增长到1982年的1040亿美元。外国金融机构从1977年的262家增长到2000年初的415家,共同基金达到600只。巴哈马近40年来离岸金融业务稳定增长,目前,它管理的资产近2000亿美元。离岸金融业务为全国创造了10%以上的就业机会,金融产值约占GDP ($340 million) 的12%。但这里的银行只办理交易的记帐手续,以逃避税收,实际业务是在其它地区进行的。除美国银行外,还有瑞士、阿拉伯、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东南亚国家的银行。银行业务除经营欧洲货币外,还从事投资、信托、保险、经纪商、金融咨询、证券交易等业务。
(3)开曼群岛(Cayman)
开曼群岛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1969年该岛颁布免税法,发展成为仅次于伦敦、纽约、新加坡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2000年这里已有来自65个国家的450家外国银行经营境外美元和其它欧洲货币的信贷业务,形成一个“避税乐园”。离岸银行总资产为6710亿美元。该岛的银行业分为AB两级。A级可从事当地和海外的全部银行和信托业务,每年只缴2万美元的执照费;B级银行只能做境外存放款和信托业务,但不得接受岛上居民的存款和对他们的放款,执照费较低。
(4)巴拿马(Panama)
位于中美洲地峡,东连哥伦比亚,南濒太平洋,西接哥斯达黎加,北临加勒比海。连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陆,巴拿马运河从南至北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世界桥梁”之称。这个金融中心创建于1970年,当时只有20家银行。金融市场主要是为拉丁美洲服务,是拉美和北美的联结点。80年代初,外国银行已发展到127家。这里的保险公司和租赁公司也很发达,最通用的是美元。但银行信贷业务极大部分是用于贸易资金的周转,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欧洲货币市场。为便于配合这个城市开展国际交通运输业和转口贸易,近10年来,国际金融资本利用它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渠道的地理条件,把它作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理想场所。
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在战后恢复了战前实行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被人们所接受,美国的主要港口城市纽约开始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平分秋色;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纽约凭借美国无与伦比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取代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苏黎世担负起西欧资金交易的重任,成为西方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第四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许多发达国家开放资本账户和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跨国投资、融资规模迅速扩大。这时,除了原有的、自然发展起来的伦敦、纽约、巴黎、苏黎世、法兰克福等开始迅速扩张外,在政府推动下又发展起来一批国际金融中心,如曼彻斯特、芝加哥、旧金山、新加坡、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等;同时,地处亚洲的东京、香港、大阪等国际金融中心也开始崛起。于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开始形成。
1.历史上的金融中心
历史上的金融中心,大多是在经济、商贸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法律和信用制度都不甚完备的古代社会,一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地位,往往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
(1)佛罗伦萨(Florence)
佛罗伦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欧洲各国从陆路到罗马的必经之地,也是意大利南北交通的要塞。14世纪初,它就拥有毛织业作坊200余座,年产7.8万匹毛呢。佛罗伦萨还同羊毛产地西班牙、英国和北欧许多国家、城市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从这些城市采购原料,将它的产品再销往欧洲各地。佛罗伦萨成为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被誉为“黄金城市”。工业的发达推动了佛罗伦萨银行业的繁荣,一些富商巨贾投资开办银行,最繁荣时期,佛罗伦萨有80家银行,分支机构遍布意大利。与其纺织业一起居全欧之冠,成为13 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在世纪后期,由于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拒绝偿还其在对法战争中向佛罗伦萨的借款, 佛罗伦萨陷入经济危机,金融业大受打击,加之“黑死病”的流行造成城市人口大量减少,佛罗伦萨金融业从此一蹶不振。
(2)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公元12至15世纪,阿姆斯特丹因开展东方贸易而成为西欧的重要港口。17世纪,荷兰战胜西班牙,成为称雄海上的殖民国家,它经营的航海业和国际贸易一时无与匹敌。那时,阿姆斯特丹还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凭借荷兰强大的国力支持, 阿姆斯特丹迅速取代了意大利的都市国家,成为整个欧洲的商业信息中心、船舶进出贸易中心及国际银行业和保险业中心,经营范围开始超越国界,向英国和其它国家发展。
2.国际性金融中心
纽约、伦敦和东京,是当今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城市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其所在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而且都与某一时期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紧密相连。
(1) 纽约(New York)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它内有广阔的腹地,外有天然的良港,是北美新大陆首先开发的地区之一。1810年纽约就已取代费城,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作为中立国,经济未受战争影响,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银行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纽约金融机构迅速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得到迅速的发展,黄金大量流入。战后,美国恢复了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和清算的重要手段,纽约迅速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聚集也是纽约金融中心的一大特点。在纽约,不仅有许多大银行,而且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云集,许多外国银行也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到1988年底,美国国际银行业务设施达535家,总资产已达2534亿美元。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的就有95家。2000年底,纽约银行业总资产达16834亿美元,其中外国银行有228家,总资产达9761亿美元。
纽约外汇市场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外汇市场之一。2000年,美国外汇日均交易额达2873.89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5.4%;金融衍生工具的日成交额为2847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5.3%,居世界第二位。
纽约货币市场即纽约短期资金的借贷市场,是国际主要货币市场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除纽约市金融机构、工商业和私人在这里进行交易外,每天还有大量短期资金从美国和世界各地涌入流出。在纽约货币市场的交易,按交易对象可分为:联邦基金市场、政府债券市场、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等。
纽约资本市场分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世界最大的经营中、长期借贷资金的资本市场。纽约国内债券市场交易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外国债券,2002年纽约债券市场年末市值为1.39万亿美元;纽约股票市场于2002年底,上市公司总数为6463家,年末流通市值达1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2)伦敦(London)
伦敦是英国首都,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16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伦敦逐渐发展起来。1688年,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光荣革命”,英国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政治经济得到飞速发展。19世纪的工业革命更使英国的经济实力极度增强,对外贸易迅速扩张,殖民地遍布全球。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额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总投资额的一半,全球40%以上的国际贸易结算通过英镑来完成,英镑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英国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到2001年,伦敦共有680多家银行,银行数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外国银行有307家,在伦敦银行拥有的总资产达17439亿英镑(折合25362亿美元)。跨国借贷业务达全球的20%,居世界各国之首。2001年,伦敦外汇日平均成交额达5911.63亿美元,占全球交易量的31.1%,高于纽约和东京市场成交额的总和(见表3-1)。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成交额有时一天可达500多亿美元,占全世界欧洲美元成交额的1/3以上。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以及13家清算银行和60多家商业银行也均设在这里。清算银行中最有名的是巴克莱、劳埃德、米德兰和国民威斯敏斯特四大清算银行。
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共有保险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这里的国际保险市场也堪称世界之最,尤其是在航空和海上保险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两者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都在全球的23%。
伦敦的证券交易市场24小时全天候运营,是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中心。此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买卖。截至2002年底,伦敦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总数为2272家,年末流通市值达2.65万亿美元,年成交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债券市场年末市值为1.6万亿美元。
伦敦的金融衍生交易也十分活跃。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虽然1982年才开业,但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由小到大蓬勃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期货交易场所,客户遍布世界各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交易市场,全球有色金属贸易的90%在此成交;欧洲最大的能源交易中心,世界上生产的原油大都在此进行交易或参照这里的价位定价。2001年,伦敦金融衍生工具平均日交易额为6281亿美元,占全球33.7%,居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交易场所和国际性机构以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为伦敦增辉。譬如伦敦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是全球黄金交易的票据交割中心,世界每天的黄金、白银价格皆由设于此处的黄金市场协会会员来制定。 最近几十年来,伦敦与亚洲的联系日益紧密,得到亚洲商家的广泛好评和信赖。许多亚洲公司和机构都把伦敦视为首选的资金管理中心,将它们在海外的大部分资金委托给这里的金融机构管理。目前,英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欧洲投资国。
(3)东京(Tokyo)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京国际金融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产物,是依靠政府主导推动方式,发展本国金融产业的典范。早在1974年,在日本的外国银行家,特别是美资银行家就提出了设立东京离岸市场的概念,但日本政府始终未采纳。进入八十年代,由于日本的国际贸易收支出现大量“黑字”,巨额的外汇盈余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日经济摩擦日益尖锐,由此带来日本的国际资本流动剧增和开放金融市场的巨大压力。1985年,在美国的要求下,日本逐步采取利率自由化,经营业务领域自由化,金融市场及产品自由化,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日元国际化等多项改革措施。
1986年12月1日,东京离岸国际金融市场正式开业。初期市场规模为800亿美元,有280多家银行加入。它以非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吸收有剩余资金的非居民存款并把它借给需要资金的非居民,是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在形成方式上是典型的政府主导推动型。在市场结构方面.东京采取境内外市场分离的方式,在境内及离岸业务之间筑起一道隔离墙。所有离岸交易均需透过独立的账户进行,资金从离岸市场转移到境内市场,必须遵循兑换日元的规则办理。在经营方便及优惠方面,东京同纽约、伦敦一样,豁免利息限制及取消存款准备金要求。同时还采取豁免非居民存款利息预扣税措施,但不豁免离岸公司业务所得税。在经营业务方面,东京既可以进行欧洲货币市场的各种外币交易,也可以进行本国货币——日元的交易。但为保证内外市场隔离,东京不准经营可转让存款证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具有转让性的证券业务。截止2002年11月,东京离岸市场金融资产总量为47.6万亿日元,总债务为33.3万亿日元。其中91%的资产和87%的债务是由非居民持有的。
东京金融中心创设之后发展很快,截至2000年底,世界最大的300家银行中,已有75家在东京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14家银行的总部也设在东京,这使东京成为当时世界上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到2002年,日本的银行总资产已达到15.35万亿美元。在日本雄厚经济实力支持下,加上日本原有的各类金融市场也不断扩展,东京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渐发展成为与纽约、伦敦比肩的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极大地提升了日本金融的国际地位。
2002年,日本的黄金储备高达4612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从各类金融市场的规模来看,日本也居领先地位: (1)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股票类衍生工具市场总市值方面,2003年6月,日本OTC市场这一数量为1032.39亿美元,在亚洲排名第一。(2)股票市场:2002年,股市总值为20693亿美元,年交易量15.64万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股市。(3)债券市场:1993年日本债券市场总值为70051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由于政府放宽了限制,企业从处于缓和状态的资本市场筹集了巨额低利资金,将其用于设备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投机,又以剩余的资金偿还银行贷款。银行则完全陷入资金过剩状态,被卷入泡沫经济的浪潮,大举向房地产业融资。这是日本式金融体系崩溃的开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泡沫经济崩溃,1998年日本有3家银行破产,金融秩序濒临崩溃。汇率股价动荡、交易量萎缩使得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外汇交易规模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模仍居全球第三位。
3.区域性金融中心
按照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级别划分和评价,在现有国际金融中心中,除上述三大国际性金融中心外,还有许多金融中心是属于区域性的。主要包括: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苏黎士、巴黎、布鲁塞尔、悉尼、多伦多、卢森堡和芝加哥等。
(1)香港(Hongkong)
香港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包括大屿山及23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著名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被誉为“东方之珠”、“动感之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成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通过香港进行的国际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形成的贸易款与华侨汇款构成了香港重要的资金源。七十年代,香港在成为一个重要的银团贷款中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离岸金融中心。1965年至1978年间,由于香港政府既不肯撤消外币利息税又不愿意发放外资银行执照,缺乏政府支持使得香港金融业的发展与同期的新加坡相比逊色许多——新加坡此时已经初步成为亚洲美元的聚焦点。1978年,香港政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一方面是新加坡迅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香港与中国内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以及香港本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广泛的金融服务。于是,香港政府采取了一些自由化的措施,巩固和促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1978年放宽银行执照限制,使得大量外资银行涌入香港开业;1982年撤消外币存款利息税,使得大量国际资金重新流回香港。到八十年代末,香港作为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式形成。
到2001年底,香港共有银行361家,其中外国银行296家,银行总资产7357亿美元;共有注册保险公司202个,其中超过50%是海外公司,保费收入总额约82.59亿美元;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总数为867家,年末市场价值5061亿美元,年均成交额2410亿美元;日均外汇成交额800亿美元;年末债券市场价值779.6亿美元,全年交易总额490万美元。目前,香港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占全球4.1%左右,银行外汇结存额约占全球7%左右,金融衍生工具日交易量约占全球2.8%左右,黄金市场交易规模居全球第四位。香港已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2)新加坡(Singapore)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交通要道,是欧洲、地中海、西亚、南亚到远东航船的必经之地,地理形势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世界海运交通中心之—,也是亚洲、欧洲和大洋洲之间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素有“东方直布罗陀”和“远东十字路口”之称。新加坡既是国名,又是岛名,还是作为首都的城市名。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金融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间适逢美国为缓和国际收支逆差,准备在亚洲设立离岸金融市场,而首选地香港政府又不愿撤消外币利息税和对外资银行发放执照。新加坡政府抓住时机,及时取消外币利息税,大力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新加坡金融市场。1968年10月,美洲银行新加坡分行在新政府的准许下设立发行的亚洲货币单位(ACU)。1969年以后,花旗银行、华侨银行、渣打银行等先后得到了经营亚洲美元业务的许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又进一步放宽了对外资持有银行股份的限制,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大量外资金融机构争相进入,各类金融工具在新加坡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并得到广泛使用;亚洲美元市场终于在新加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为国际性金融市场,新加坡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
截至2001年底,新加坡共有银行292家,其中外国银行169家,银行总资产2204亿美元;共有注册保险机构151家,全年保费收入总额约100.16亿美元;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492家,年末市场价值1173亿美元;日均外汇成交额1128.2亿美元;债券年末市场价值2521.5亿美元。目前,新加坡的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约占全球的6.1%,金融衍生工具日交易量约占全球的3.9%,银行外汇结存余额达到全球的5%。
(3)法兰克福(Frankfurt)
法兰克福位于德国的中部,是德国的商贸金融中心及制造业的中心,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城市。
1402年,法兰克福成立了第一个交换所,因此,银行制度在该城的贸易与商业一直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1546年,在麦茵市(Main City)开始铸造硬币,1585年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诞生。从十五世纪开始的商业贸易方面的发展奠定法兰克福于十九世纪跃升为欧洲金融中心的扎实基础。除此之外,1947年时,法兰克福被指定为美国、英国与法国统一经济区域之总部所在地;德国的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Bundes bank)于1957年7月25日亦在此地开始营运。
据2000年统计,法兰克福现有银行375家,其中外国银行240家。德国的三大商业银行,即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总部全都设在此地。全德90%的股市交易是在法兰克福的证券交易所完成的。1997年引入计算机网络(Xetra)从事证券交易后,全世界18个国家的450家银行都与法兰克福的证券交易中心联网,全德85%的证券交易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每天交易额相当于300亿欧元。
随着欧洲经济和政治统一的步伐,法兰克福越来越具有欧洲意义,1992年10月2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高峰会议上,12个欧盟国家决定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设在法兰克福。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中央银行下有12个各国中央银行,再下有8000多个商业银行。2002年1月1日,在这12个国家中正式引入了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经过历史的洗礼,法兰克福已成为整个欧洲经济的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金融首都和世界上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
(4)苏黎士(Zurich)
苏黎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部,苏黎世湖西北端,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瑞士的经济、金融及商业中心和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
苏黎士在克里特语里的意思是“水乡”。早在2000年前就已形成村落,1218年成立城邦,1351年加入瑞士联邦。苏黎士地处从法国到东欧、从德国到意大利的商路要冲,是水陆空交通枢纽。工商业历来兴盛,特别是丝织业有很大发展,是中世纪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丝织业中心。现在它的工业占全国第一位,机器制造业占全国生产总值的3/4。瑞士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就设在此地。
苏黎士不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这里集中了350余家银行及银行分支机构,其中外国银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876年,其成交额在欧洲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苏黎世的黄金市场更是闻名遐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近年来其黄金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
(5)巴黎(Paris)
巴黎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座落在塞纳河两岸,是法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公元6世纪,法兰克王朝定都巴黎,此后即成为法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和历届共和国的首都。公元14世纪起,巴黎成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789年7月14日,巴黎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废除封建制度。1792年建立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法国经济开始了新的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之一。
巴黎是法国和世界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金融、证券、保险业十分繁荣。巴黎还集中了法国多数大型集团公司和金融机构。在世界前100家大企业中,有法国企业TOTALFINAELF石油公司、CARREFOUR超市集团、VIVENDI UNIVERSAL公司、PSA PEUGEOT CITROEN汽车公司、RENAULT汽车公司、SUEZ公司、EDF公司、FRANCE TELECOM公司和ALCATEL公司,它们的总部均设在巴黎。巴黎在30多年前开始兴建拉德芳斯(LA DEFENSE)新区,如今该区已建成30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宇,1500家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世界上100家最大企业中已有五分之一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法国最大企业的办事机构多数也设在这里,是巴黎地区最重要的商务中心。
(6)布鲁塞尔 (Brussels)
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王国的首都,位于西欧交通要冲,是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有200多个国际行政中心及超过1000个官方团体也都在此设立了办事处,是欧洲的政治中心,被称为“欧洲首都”。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其信息集散地的优势也日益显现,许多国际会议经常在此召开。
布鲁塞尔拥有近300家外交机构,1200多家国际和地区组织,上百家外国新闻媒体和律师事务所,许多跨国公司也纷纷将其地区总部迁移至此。2000年9月,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证交所合并建立EURONEXT市场更便利了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
(7)悉尼(Sydney)
悉尼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岸,悉尼城建于1788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最大及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是大洋洲重要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有“南半球的纽约”之称。悉尼工业先进、商业繁荣、文化事业发达,是以行政、商业贸易和娱乐为主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澳洲500强公司的总部有1/2设在悉尼;52家银行中41家的总部设在悉尼;65%的金融机构也设在悉尼;40%以上的澳洲银行从业人员集中在悉尼;37家外资银行中34家总部设在悉尼;澳州100强IT公司的70%总部设在悉尼。
(8)多伦多(Toronto)
多伦多(Toront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会,位于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的中心安大略湖西北岸,地势平坦,风景秀丽。
多伦多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和世界10大商都之一,也是加拿大的经济、金融、文化和商业中心,北美第四大金融中心,拥有北美第三大的股票交易市场,金融和商务活动非常发达。全市有22家银行、25家信托公司总部和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加拿大著名的大银行总部,如皇家银行、帝国银行、蒙特利尔银行等全部汇集于此,90%的外国银行驻加分支机构设在多伦多。加拿大10家最大的投资银行,10家最大的基金公司中的9家,5家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和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均设在该市,国际跨国公司加拿大总部也基本都设在多伦多,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本田、通用电气、杜邦等。另外苹果电脑、惠普和SUN的全球公司总部与研发中心也设在多伦多。按交易额计算,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北美第三大交易所。加拿大最大的汽车制造厂设在此地。其高科技产品占全国的60%。多伦多移民众多,居民的48%为来自世界各地的169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近年来,新移民的大批到来,带来了大量资金,加强了其作为加拿大经济、商业、金融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9)卢森堡(Luxembourg)
卢森堡是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首都卢森堡位于国境南部旁帕依地区中心,座落在阿尔泽特河和佩特鲁斯河的一段狭长的河谷地带,城市历史悠久,尤以城堡闻名。
卢森堡产业结构单纯。没有中央银行,而由比利时中央银行兼管。它同比利时关系特别密切,货币也是统一的。今天卢森堡已成为世界银行集中之地,货币市场的规模仅次于伦敦。西德马克占整个欧洲马克的30%。
卢森堡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市场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远在1929年已奠定了金融市场的基础。那时,卢森堡颁布了执股公司免税的立法。后来又批准了银行的严格保密法。在卢森堡的外国银行从1964年的19家增至1974年的85家,1984年增至115家。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一方面,由于伦敦中心地产租价飞涨,银行业在伦敦的费用猛涨,而在卢森堡可以雇到能说多种语言的职工,工资低于伦敦。因此,开设在卢森堡的银行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与卢森堡毗邻的德国和比利时,货币银行法规较严,而在卢森堡银行的欧洲货币存款没有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国际货币自由流通。北欧银行在卢森堡设立分支行,可以绕开本国的限制,利用欧洲货币的贷款。因此,卢森堡的金融竞争力大大增强。
卢森堡还是欧洲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场所。上市的有价证券1980年有1570种,卢股票交易所的价格表所列证券1985年达3700种,其中欧洲债券占80%。主要是美元债券和德国马克债券。它已成为欧洲债券的交易中心。1971年,71家国际银行联合组成了有价证券结算中心(CEDEL),提供保管及收、付款项等服务。它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欧洲债券的交易。结算中心的股东已发展到94家银行和其它金融业,参加清算体系的单位已超过1000多家。
(10)芝加哥(Chicago)
芝加哥位于美国的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密歇根湖西南端,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五大湖地区最大工业中心。
1833年,芝加哥在皮毛贸易站基础上建立集镇,1837年设芝加哥市。从19世纪中叶起,沟通五大潮地区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建成,横贯大陆的中太平洋铁路等也相继通达,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20世纪初,中西部已是美国最大的谷物和肉、乳产区,五大湖地区煤、铁资源等的开发,使芝加哥迅速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交通、工业中心,商业和金融业也日趋繁荣。
芝加哥工业部门齐全,重工业占优势,轻工业也很发达,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和肉类加工工业基地。农业机械、运输机械、化学、石油化工、电机、飞机发动机、印刷等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还有木材加工、造纸、电子、纺织、服装、面粉等工业部门。工业主要分布在芝加哥河南北及运河两侧,其中近城中心的卢普工业区工厂密度很大,为重要轻工业区;市南的卡柳梅特工业区多大型企业,是以钢铁为主的重化工业区,在卫星城加里有美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商业、金融业繁盛。市内有巨大的谷物和牲畜市场。贸易公司有千余家,著名的西尔斯·罗伯克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批发零售额在国内名列前茅,并是世界主要的邮购中心。金融机构有美国第七储备区银行和中西部证券交易所等,后者是美国的第二大证券市场。
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美国中北部30多条铁路线的集结点,城市铁路线总长(1.24万多公里)和年货运量(5.12亿吨)均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公路交通发达,12条公路干线经此,是州内公路系统的中心。此外,又是五大湖地区重要湖港,船只可经伊利运河一哈得孙河或圣劳伦斯河出海,市内有3个重要机场,其中城西北的奥黑尔国际机场是美国面积最大、客运最繁忙的机场,年旅客流量达3000-4000万人次。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金融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货币市场是该交易所为开办外汇期货交易而设立的一个分部,成立于1972年5月,当时共推出七种货币的外汇期货合约。1976年1月,国际货币市场推出90天期的美国国库券期货合约;1981年12月,它开办了3个月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交易。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期货共有十多个品种。其中,货币期货包括英镑、日元、加元、澳元、德国马克、瑞士法郎及法国法郎等品种;利率期货包括美国国库券期货、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及美国国内可转让定期存单期货等品种;股票指数期货包括标准·普尔500指数等多种股指期货品种。在国际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期货品种中,大多数品种的交易量都在世界各大金融期货市场名列前茅。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自1975年10月上市利率期货交易以来,其金融期货的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重日益上升,已超过其农产品期货的交易量,成为一个以金融期货为主的期货市场。1977年8月,该交易所开办美国长期国库券期货交易;1979年6月,该交易所开办10年期美国中期国库券期货交易;1984年7月,该交易所又推出主要市场指数(MMI)期货交易。1987年4月30日,该交易所开始在星期日至星期四的晚上开设夜市,时间与远东主要期货币场的交易时间相对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该交易所交易的金融期货品种以各种利率期货为重点,利率期货的交易量占整个交易所总交易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期货市场之一。
4.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中心是主要为非居民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中心。本国居民虽可有限度地参与离岸市场,但一般情况下政府会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将国内市场与离岸市场严格分开。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和巴拿马均属于此类中心。
(1)巴林(Bahrain)
巴林是位于波斯湾中部的岛国,介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中东的金融中心原来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1975年以后,由于黎巴嫩内战蔓延,国际银行家纷纷转移。巴林利用地处欧亚之间的地理条件,鼓励外国在巴林开办银行,对外汇不加管制,对银行免征税收,吸引了大批美、日、欧的银行在巴林设立机构,经营石油美元,巴林成为中东金融中心。巴林的货币市场非常发达,沙特的里亚尔是使用最广的当地货币,约占交易额的25%,国际贸易的大部分还是使用美元,占65%。科威特第纳尔、阿联酋的迪拉姆也都通用。随着石油美元的大幅度增长,阿拉伯国家的银行业务和金融机构也大大发展,它们的金融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张,几个世界金融中心都有它们的分支机构。不仅阿拉伯国家之间结成银行集团,如海湾国家银行、阿拉伯银行公司、巴林科威德银行等;它们也同非阿拉伯国家合资经营,如阿法银行联盟、阿拉伯国际投资银行、阿拉伯西班牙银行、南朝鲜科威特银行、阿拉伯巴西投资公司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银行在巴黎开展国际业务,在伦敦和纽约也很活跃。到70年代末,它们开始向东方金融市场发展。阿拉伯银行凭借石油美元资金的物质基础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国际资本领域建立了—个庞大的体系。在当前的条件下,巴林是它们在东西方之间活动的联接点。
(2)巴哈马(Bahamas)
巴哈马位于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岛最北端,由700多个岛屿和2000多个岩礁与珊瑚礁组成,群岛像链条一样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沿海一直延伸到古巴和海地的北部沿海。首都拿骚为拉丁美洲美元的中心。巴哈马的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很快,从1973年的260亿美元增长到1982年的1040亿美元。外国金融机构从1977年的262家增长到2000年初的415家,共同基金达到600只。巴哈马近40年来离岸金融业务稳定增长,目前,它管理的资产近2000亿美元。离岸金融业务为全国创造了10%以上的就业机会,金融产值约占GDP ($340 million) 的12%。但这里的银行只办理交易的记帐手续,以逃避税收,实际业务是在其它地区进行的。除美国银行外,还有瑞士、阿拉伯、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东南亚国家的银行。银行业务除经营欧洲货币外,还从事投资、信托、保险、经纪商、金融咨询、证券交易等业务。
(3)开曼群岛(Cayman)
开曼群岛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1969年该岛颁布免税法,发展成为仅次于伦敦、纽约、新加坡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2000年这里已有来自65个国家的450家外国银行经营境外美元和其它欧洲货币的信贷业务,形成一个“避税乐园”。离岸银行总资产为6710亿美元。该岛的银行业分为AB两级。A级可从事当地和海外的全部银行和信托业务,每年只缴2万美元的执照费;B级银行只能做境外存放款和信托业务,但不得接受岛上居民的存款和对他们的放款,执照费较低。
(4)巴拿马(Panama)
位于中美洲地峡,东连哥伦比亚,南濒太平洋,西接哥斯达黎加,北临加勒比海。连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陆,巴拿马运河从南至北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世界桥梁”之称。这个金融中心创建于1970年,当时只有20家银行。金融市场主要是为拉丁美洲服务,是拉美和北美的联结点。80年代初,外国银行已发展到127家。这里的保险公司和租赁公司也很发达,最通用的是美元。但银行信贷业务极大部分是用于贸易资金的周转,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欧洲货币市场。为便于配合这个城市开展国际交通运输业和转口贸易,近10年来,国际金融资本利用它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渠道的地理条件,把它作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