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我们要积极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品质 培养
担任小学教师这个岗位已经有三十几年的时间,我认为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1、教师应该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
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文明高尚的言谈举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来教育学生,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
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前者使学生信服,后者使学生佩服。要想让学生信服,自身就必须过硬。所以,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讲卫生,见到垃圾教师先弯腰;要求学生爱国,升旗时我们首先肃立;要求学生守时,教师不能迟到早退;每次劳动,教师应该带头干,与同学生们一起扫地、拖地。教师处处都能以身作则,时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学生就一定能受到感染,进而达到品德教育目的,“无声的教育”必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家长要当好启蒙老师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一位儿童教育学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应该从孩子还在摇篮中就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宠儿,全家的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一再的满足他们的要求。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小时候受过苦,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他。其实这样只会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艰苦成长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只知道追求享乐,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的坏习惯。前苏联作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优良品德,如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与他人友好相处等,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学生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家长要注意到自己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热爱环境、理解他人、关爱生命等良好的品质。
此外,社会舆论、社会公德,影视作品、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影响和培养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创设良好学校环境,潜移默化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要学会俯下身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求。用耐心、善意、诚恳、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儿童,答疑解惑,矫正指导,多欣赏鼓励,少批评惩罚,多倾听,放下架子。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爱。
2、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责任感
从进小学校门开始,通过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学生对班集体这个概念逐步明确,知道自己所在班级,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通过各种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自己要为班级争光。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活动的开展,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逐步形成和发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制定具体的班级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日常生活中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同学接触的各种事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我们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4、全员行动起来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全员效应。一所学校,上至校长,下至学生,如果都讲文明、懂礼貌,在校园内彬彬有礼,见到烂纸弯弯腰,见到果屑捡一捡,“我把学校当我家”,“我爱班级如爱家”。那么,为了学校、为了班级,会把不文明行为克制、会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全员树立爱学校、爱家的思想,那么学校是文明学校、班级是文明班级。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在耳闻目睹中便已养成。
结语:道德教育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持之以恒地做这项工作,让孩子们从小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王惠津;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培养原则探微[N];乐山日报;2006年
【2】涂敬碧;浅谈小学思想品德的纵向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2011年03期
【3】黄芳;“拓麻歌子”风波[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6期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品质 培养
担任小学教师这个岗位已经有三十几年的时间,我认为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1、教师应该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
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文明高尚的言谈举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来教育学生,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
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前者使学生信服,后者使学生佩服。要想让学生信服,自身就必须过硬。所以,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讲卫生,见到垃圾教师先弯腰;要求学生爱国,升旗时我们首先肃立;要求学生守时,教师不能迟到早退;每次劳动,教师应该带头干,与同学生们一起扫地、拖地。教师处处都能以身作则,时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学生就一定能受到感染,进而达到品德教育目的,“无声的教育”必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家长要当好启蒙老师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一位儿童教育学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应该从孩子还在摇篮中就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宠儿,全家的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一再的满足他们的要求。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小时候受过苦,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他。其实这样只会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艰苦成长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只知道追求享乐,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的坏习惯。前苏联作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优良品德,如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与他人友好相处等,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学生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家长要注意到自己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热爱环境、理解他人、关爱生命等良好的品质。
此外,社会舆论、社会公德,影视作品、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影响和培养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大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创设良好学校环境,潜移默化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要学会俯下身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求。用耐心、善意、诚恳、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儿童,答疑解惑,矫正指导,多欣赏鼓励,少批评惩罚,多倾听,放下架子。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爱。
2、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责任感
从进小学校门开始,通过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学生对班集体这个概念逐步明确,知道自己所在班级,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通过各种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自己要为班级争光。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活动的开展,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逐步形成和发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制定具体的班级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日常生活中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同学接触的各种事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我们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4、全员行动起来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全员效应。一所学校,上至校长,下至学生,如果都讲文明、懂礼貌,在校园内彬彬有礼,见到烂纸弯弯腰,见到果屑捡一捡,“我把学校当我家”,“我爱班级如爱家”。那么,为了学校、为了班级,会把不文明行为克制、会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全员树立爱学校、爱家的思想,那么学校是文明学校、班级是文明班级。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在耳闻目睹中便已养成。
结语:道德教育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持之以恒地做这项工作,让孩子们从小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王惠津;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培养原则探微[N];乐山日报;2006年
【2】涂敬碧;浅谈小学思想品德的纵向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2011年03期
【3】黄芳;“拓麻歌子”风波[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