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闻的传播以及各种新闻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记者受人关注的,记者的社会角色也非常值得关注和讨论。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社会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句话点明并强调了新闻记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记者的角色是单纯的,即政府的“喉舌”,中国媒体的一项中心使命就是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喉舌”不仅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对新闻媒体的明确要求,得到过新闻界和学术界的认同和肯定,也体现在具体的传播行为中。这种角色的扮演在媒体的身份构成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记者的角色在公众的理解中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政治色彩,即具有与相当政治权力联系着的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从一定意义上讲,那个时代记者的角色往往带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同政治权力密切相联。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新的媒介生存环境对记者角色扮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外部对于记者角色及其角色规范的认同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作为职业记者,迅速地、负责任地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从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人们对记者的最根本的角色期待。然而在现实的新闻工作中,报道一些激烈的社会事件时,记者常常会给自己附加上了多重的角色,充当起了为民解困的勤务员,从而使自己在角色行使过程中发生冲突。比如:没有弄清楚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主观地充当矛盾一方的代言人;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充当权力执行者的角色,为民解困;充当百姓矛盾的调解员;充当不法行为侦察员;充当社会责任的告知员;充当弱势群体救助员;充当违法犯罪的取证员。记者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却又承担这么多的角色,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记者的作为使得应该承担责任的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人有了不作为的理由。同时,还容易滋生公众对于记者非职业要求的期待。尤其是,记者集非职业要求的多种角色于一身,往往会影响其客观、公正而真实、迅速地报道新闻。
笔者认为,新闻记者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让各种各样的消息能够到达广大受众的耳朵。也就是说,记者与受众的关系是记者首先要扮演并要扮演成功的社会角色。广大受众要求知道他们应该知道但还不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这是广大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欲求,记者的出现就是要满足广大受众的这一要求,这是最基本的。所以,记者首先要采集信息,这要求记者要有敏锐地“嗅觉”,即强烈的新闻敏感度,只有具备这一良好的素质,记者才能在大部分人前头获知新闻,然后将新闻传递给受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记者的工作就是失败的。采集到的信息,记者还要进一步进行处理,因为信息的传播是有要求的,其中一点就是真实性,真实性不仅包括记者所采信息的真实可靠度,记者还要保证自己能够准确的将新闻事实表述出来,这非常关键,这是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避免新闻失实。记者的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确保新闻不失实,因为新闻失实会造成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不信任,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所以,记者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而是要去采访事实,接触实际,然后下笔来写;也不能為了制造轰动效应,吸引广大受众而夸大新闻事实、炒作新闻事实,当然更不能捏造假新闻来欺骗广大受众。只有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才保证了新闻的生命,同时保护了公众的知情权。
记者不仅要像上面所说的将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还要从受众那里搜集“声音”,并有意识的引导受众。记者向受众传达信息,还要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反映人们的意愿,这其实是和记者采集信息可以同时进行甚至合二为一的。记者采集信息,有一部分就是从社会中广大群众那里获取,这也同时给记者倾听群众意见提供了方便。记者将听到的民意反映给上级政府,有利于政府决策的制定,而记者还会将政府的政策等传给群众,这种两种意见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记者往往在这种交流中充当了桥梁。还有一点,记者不能只做到简单的把信息准确的传达给受众,还要力图通过分析、研究事实等来引导受众,这就要求记者对所报道事件要高度把握,即理解其实质,参透道理,得出启示,让受众不只简单的接受新闻信息,还能得到思考性的结论与话语,引导受众也是记者应该做的。
新闻工作的影响效力很大部分来自舆论权利,新闻职业所拥有的各种权利中包括舆论监督权。要正确地进行新闻舆论监督,记者首先要能辨别事实的对错,能快速把握时间的大小,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有很高的新闻敏感性,还应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历史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良好的知识构成有助于记者对事件尽可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认识。记者拥有了高度的新闻敏感和良好完备的知识构成,在面对多种多样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就容易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从而决定什么该批评、揭露。记者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出发点要确立的高一些,写出稿件是一个目的,但不是全部目的,记者还应该考虑到问题的解决。新闻舆论监督中,批评性稿件和揭露性稿件反映的都是复杂的问题、事件,记者由于要写稿件,所以对问题、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掌握有大量的材料,记者对事件的把握比较全面,应该让有关方面注意到所批评和揭露的事件和问题,引起多方关注、重视,这样有利于相关方对事件、问题的调查。同时,记者要提供一定的帮助来协助调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是记者的一项重大责任。
树立和强化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意识,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通过对记者和受众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记者在新闻舆论监督中的作用的讨论,可以说明记者的社会角色。一个负责任的新闻记者应该通过准确的报道,探寻新闻背后的真相,面对海量信息,帮助人们进行选择、核准、分析和解读,关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报道。面对社会,记者要勇于担当道义;面对人民,记者要彰显赤子情怀。这是新闻的力量与价值体现,也是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所在。记者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守夜者,要用新闻语言真实书写并传递正能量,真正把社会责任落实到版面和屏幕上。总体来说,记者在社会中的责任重大,记者应该正确处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社会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句话点明并强调了新闻记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记者的角色是单纯的,即政府的“喉舌”,中国媒体的一项中心使命就是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喉舌”不仅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对新闻媒体的明确要求,得到过新闻界和学术界的认同和肯定,也体现在具体的传播行为中。这种角色的扮演在媒体的身份构成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记者的角色在公众的理解中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政治色彩,即具有与相当政治权力联系着的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从一定意义上讲,那个时代记者的角色往往带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同政治权力密切相联。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新的媒介生存环境对记者角色扮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外部对于记者角色及其角色规范的认同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作为职业记者,迅速地、负责任地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从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人们对记者的最根本的角色期待。然而在现实的新闻工作中,报道一些激烈的社会事件时,记者常常会给自己附加上了多重的角色,充当起了为民解困的勤务员,从而使自己在角色行使过程中发生冲突。比如:没有弄清楚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主观地充当矛盾一方的代言人;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充当权力执行者的角色,为民解困;充当百姓矛盾的调解员;充当不法行为侦察员;充当社会责任的告知员;充当弱势群体救助员;充当违法犯罪的取证员。记者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却又承担这么多的角色,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记者的作为使得应该承担责任的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人有了不作为的理由。同时,还容易滋生公众对于记者非职业要求的期待。尤其是,记者集非职业要求的多种角色于一身,往往会影响其客观、公正而真实、迅速地报道新闻。
笔者认为,新闻记者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让各种各样的消息能够到达广大受众的耳朵。也就是说,记者与受众的关系是记者首先要扮演并要扮演成功的社会角色。广大受众要求知道他们应该知道但还不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这是广大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欲求,记者的出现就是要满足广大受众的这一要求,这是最基本的。所以,记者首先要采集信息,这要求记者要有敏锐地“嗅觉”,即强烈的新闻敏感度,只有具备这一良好的素质,记者才能在大部分人前头获知新闻,然后将新闻传递给受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记者的工作就是失败的。采集到的信息,记者还要进一步进行处理,因为信息的传播是有要求的,其中一点就是真实性,真实性不仅包括记者所采信息的真实可靠度,记者还要保证自己能够准确的将新闻事实表述出来,这非常关键,这是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避免新闻失实。记者的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确保新闻不失实,因为新闻失实会造成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不信任,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所以,记者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而是要去采访事实,接触实际,然后下笔来写;也不能為了制造轰动效应,吸引广大受众而夸大新闻事实、炒作新闻事实,当然更不能捏造假新闻来欺骗广大受众。只有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才保证了新闻的生命,同时保护了公众的知情权。
记者不仅要像上面所说的将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还要从受众那里搜集“声音”,并有意识的引导受众。记者向受众传达信息,还要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反映人们的意愿,这其实是和记者采集信息可以同时进行甚至合二为一的。记者采集信息,有一部分就是从社会中广大群众那里获取,这也同时给记者倾听群众意见提供了方便。记者将听到的民意反映给上级政府,有利于政府决策的制定,而记者还会将政府的政策等传给群众,这种两种意见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记者往往在这种交流中充当了桥梁。还有一点,记者不能只做到简单的把信息准确的传达给受众,还要力图通过分析、研究事实等来引导受众,这就要求记者对所报道事件要高度把握,即理解其实质,参透道理,得出启示,让受众不只简单的接受新闻信息,还能得到思考性的结论与话语,引导受众也是记者应该做的。
新闻工作的影响效力很大部分来自舆论权利,新闻职业所拥有的各种权利中包括舆论监督权。要正确地进行新闻舆论监督,记者首先要能辨别事实的对错,能快速把握时间的大小,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有很高的新闻敏感性,还应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历史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良好的知识构成有助于记者对事件尽可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认识。记者拥有了高度的新闻敏感和良好完备的知识构成,在面对多种多样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就容易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从而决定什么该批评、揭露。记者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出发点要确立的高一些,写出稿件是一个目的,但不是全部目的,记者还应该考虑到问题的解决。新闻舆论监督中,批评性稿件和揭露性稿件反映的都是复杂的问题、事件,记者由于要写稿件,所以对问题、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掌握有大量的材料,记者对事件的把握比较全面,应该让有关方面注意到所批评和揭露的事件和问题,引起多方关注、重视,这样有利于相关方对事件、问题的调查。同时,记者要提供一定的帮助来协助调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是记者的一项重大责任。
树立和强化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意识,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通过对记者和受众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记者在新闻舆论监督中的作用的讨论,可以说明记者的社会角色。一个负责任的新闻记者应该通过准确的报道,探寻新闻背后的真相,面对海量信息,帮助人们进行选择、核准、分析和解读,关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报道。面对社会,记者要勇于担当道义;面对人民,记者要彰显赤子情怀。这是新闻的力量与价值体现,也是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所在。记者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守夜者,要用新闻语言真实书写并传递正能量,真正把社会责任落实到版面和屏幕上。总体来说,记者在社会中的责任重大,记者应该正确处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