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的腕表,只能指示钟点时间的流逝。而计时码表在显示常规时间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至少一根附加指针,按需测量某个事件的持续时间。用最简单易懂的话表述,计时码表就是小学体育老师用的秒表和普通腕表的结合体。
“年轻的”计时码表
很少有人知道,相较于日历、报时等其他复杂功能,计时码表是最“年轻”的制表发明之一。因为如果想要精确计时,你首先需要一根秒针,而秒针直到18世纪下半叶才被引入怀表。直到1821年,法国国王的指定制表师尼古拉斯·马蒂厄·凯世(Nicolas Mathieu Rieussec)发明了一个名为“chronographe àseconde”的装置,为一场赛马比赛计时。在每个测量间隔开始和结束时,该机械装置会在一个珐琅表盘上滴下一滴墨水。希腊语意为“书写时间”,“chronograph(计时码表)”这一名称由此诞生,而凯世也被视为计时码表之父。
到了2013年,人们根据路易·莫华奈(Louis Moinet)1848年出版的《WatchmakingTreatise》(制表专著),发现原来计时码表之父也许另有其人。1816年,巴黎钟表匠莫华奈研发推出了他称之为“compteur de tierces”的装置。根据描述,这款袖珍计时器并不显示常规时间信息,而是以一根中央指针显示六十分之一秒,在两个独立的表盘上显示秒钟与分钟,并在一个24小时制的表盘上显示小时。这款作为天文仪器而设计的怀表,还配备了两个用于启动、暂停及重置计时机制的按钮,远远领先于其时代。
首个计时码表的现代版本,可以追溯至大约1861年。瑞士汝山谷的制表师Henri-Ferréol Piguet代表Nicole & Capt公司研发了一款配备附加秒针的怀表,可以通过一个集成在表冠内的按钮启动、暂停和重置归零。而第一款计时腕表应该出自A.Ducommun-Muller,证据是一份1909年的瑞士注册设计申请。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人們对计时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916年,豪雅(Heuer)推出了计时精确度达到百分之一秒的Mikrograph秒表。尽管电子计时已于1930年官方化,但计时精度的竞赛却持续至今。泰格豪雅(TAG Heuer)于2011年推出的Mikrotimer Flying 1000概念腕表,达到了1/1,000秒的计时精确度。而该品牌于一年后发布的Mikrogirder概念腕表,则能精确测量并显示5/10,000秒,其中央计时秒针每秒完成10圈旋转。由真力时(Zenith)出品的ElPrimero星速机芯,是首款计时精确度达1/100秒的自动上链计时机芯。该品牌如今的Defy El Primero 21腕表,也是全球唯一精确至1/100秒的量产机械腕表。
计时码表的标志性“脸庞”
在计时码表中,位于表盘中央的秒针是计时指针,在不启动计时功能的情况下是不走的。所以,下回你看到别人腕表的秒针不走,不要以为他的表坏了,有很大可能性那是一款计时腕表。一般而言,计时码表的表盘会比普通腕表多出一个或两个“小圈圈”。如今最典型的计时腕表在表盘上设有三个小表盘,分别显示走时秒钟(正常的秒钟时间)、累积计时分钟以及累积计时小时,如同萧邦(Chopard)Mille Miglia系列中的两款腕表。在Mille Miglia 2020赛车特别版计时码表中,3点位的小表盘显示走时秒钟,9点位显示计时分钟(最多30分钟),6点位显示计时小时(最多12小时)。而在Mille MigliaGTS Azzurro Chrono腕表中,9点位显示走时秒钟,12点位显示计时分钟,6点位显示计时小时。
除了常规的三盘布局,还有被称为“bicompax”的水平双盘布局,它放弃了累积小时计时盘——毕竟,有多少人会为一个时常超过一小时的事件计时呢?三盘是更现代化的设计,双盘则更为古典,因此常出现在复刻表款中。例如浪琴表(Longines)的经典复刻系列燕尾服腕表计时款,在3点位显示走时秒钟,9点位显示计时分钟。当然,也有现代表款会选择双盘布局,例如柏莱士(Bell & Ross)BR05系列计时表款(小圆圈在此变身为小方圈)。
而在某些情况下,就算表盘上一个“小圆圈”都没有,它也可能是计时码表,例如亨利慕时(H. Moser)的Streamliner疾速者飞返计时码表。这时你会发现,它的表盘外缘带有密密麻麻许多刻度,而最重要的是,它一共设有四根中央指针!更有趣的是,这四根指针中没有一根指示正常的秒钟。其中一根镀铑指针指示计时分钟(对应于内测轨道上的刻度),一根红色指针指示计时秒钟(对应于外测轨道上的刻度),另外两根较短较粗的指针则分别指示小时和分钟。这,被称为中央计秒计分,其机械构造的复杂程度要远远胜于普通的计时码表。 最早的计时码表将操控按钮集成于表冠之中,例如上文中提到的Henri-FerréolPiguet怀表。在此之后,表冠集成式按钮系统被广泛模仿。直到1895年,瑞士拉绍德封的Nicolet Fils & Cie率先为独立于表冠的按钮提交了专利。1915年,百年灵(Breitling)推出了自己的首款计时码表并设定了新的标准:一个设于2点位的独立按钮。这个极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解决方案树立了里程碑,至今仍被视为首款配备独立按钮的现代计时码表。
所谓的单按钮计时,就是通过单个按钮,控制计时功能的启动、暂停和重置。这个按钮可以集成在表冠之中,乍看上去就像是没有按钮,例如雅克德罗(JaquetDroz)的偏心大秒针计时腕表。这款腕表在偏心时分盘之外,仅设有一个“小圆圈”,后者对应于内圈刻度显示最多达30分钟的累积计时分钟,同时以红色针尖指针对应于外圈刻度显示日期。单个计时按钮也可以单独设立,如同上文中提到的百年灵首款计时腕表,例如Alpina艾沛勒的Startimer飞行员复古腕表系列计时款。除了2点位,这个按钮也可能出现在4点位或12点位。
然而,单按钮计时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陷。作为一个三段式机制,它总是按以下顺序运行:启动、暂停、重置。也就是说,计时指针一旦被暂停后,下一次按动按钮便会将其重置,而无法再次启动。为了提供增加更多测量时段的可能性,双按钮计时诞生了。这个两段式系统将控制启动和暂停功能的按钮1,独立于控制重置功能的按钮2。暂停后再次按下按钮1,便可重新启动计时指针。而按钮2,只有在计时指针暂停运行后才可激活。
双按钮计时的发明者是百年灵。1933年,该品牌为一款配备两个按钮的计时腕表申请了两项专利,明确区分了2点位的启动/暂停功能和4点位的重置功能。此全新配置自1935年起广泛普及,并催生了我们如今所熟知的计时码表的现代面貌。当然,两个独立的计时按钮也可以设于其他位置,例如4点和8点位、7点和11点位或11点和1点位,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亨利慕时Streamliner疾速者飞返计时码表。
此外,计时功能也有可能不依靠按钮操控。2006年,积家(Jaeger-LeCou l t re)在其AMVOX 2Chronograph Concept计时腕表中,成功研发了通过蓝宝石水晶玻璃表镜操作的控制系统:通过按压表镜的12点位启动和暂停计时功能,再次按钮表镜的6点位则重置归零。可以说是真正的0个按钮的计时码表。
然而积家只是个例,计时腕表的按钮控制系统应该不会经历任何显著的进一步发,除了在防水性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腕表的计时功能都不可以在水下操作,因为其按钮不配备特殊的防水系统。欧米茄(Omega)于1933年推出的海马系列专业潜水计时表,是第一款防水深度达到300米的潜水计时表,其计时按钮即使在水下也可操作。随后在2006年,该品牌的海洋宇宙计时表又将这一纪录推进至600米。
把计时玩出花样
飞返计时
在传统计时码表中,要开始任何新的时间测量,必须先暂停并将指针重置归零。然而在有些情况下,要求在不损失任何时间或精力的同时重新启动一次测量。在机载导航中尤其如此,即通过速度、行进方向角和飞行时间来确定飞机的位置。因此,随着航天业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特定类型的计时码表——飞返计时码表。
同样配备两个传统的计时按钮(启动/暂停和重置),飞返计时的特点是可以在计时功能运行期间激活重置功能,也就是说没有暂停阶段的过渡。一旦释放按钮,该操作立刻将指针带回零位并启动一次新的测量,并可根据需要重复多次。1936年,浪琴成为第一家为腕表中的飞返计时功能申请专利的公司。
在外观上,飞返计时码表与普通的计时码表并无区别,但就机械构造而言会更复杂,例如宝齐莱(Carl F. Bucherer)的马利龙飞返计时码表。近年来,诸如宝珀等品牌还为潜水表配备了飞返计时功能,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五十噚系列深潜器极光绿飞返计时码表。即使在水下也可运行,计时码表由此得以用于计算减压停留时间。
倒数计时
时光不能倒流,但在计时码表中,时间真的可以“倒着走”。在计时码表中,大部分所谓的倒数计时指的是帆船赛计时,顾名思义,该功能用于帆船比赛开始前的倒数。例如沛纳海(Panerai)于2015年推出的Luminor 1950 47毫米3日动力储存飞返计时钛金属腕表,便可设定最长为15分钟的倒数计时。其表盤外缘印有用于倒计时的15分钟刻度,最后5分钟以橙色加以突出。设定完成并启动计时后,蓝色计时秒针从0点位开始运行,每旋转一圈,橙色倒计时分针便从设定的倒数分钟数顺时针前进一分钟。当橙色倒计时分针走到0点位,而计时功能仍在运行,则该分针将跟随正常的计时功能计分。
同样是为帆船赛而设计,劳力士(Rolex)的游艇名仕型II只能用于倒数计时,却不能完全作为传统计时码表使用。可设定最长为10分钟的倒数计时,一旦带有红色箭头的倒计时分针指向数字0,便不再继续前进,而计时秒针则会继续运行直到按下暂停按钮。在倒计时期间,按下4点位的按钮将启动飞返功能,使计时秒针回到0点位并即刻重新开始运行,而倒计时分针则会回到原本设定好的分钟数。
世界上第一款具有真正意义上倒数计时功能的腕表,是格拉苏蒂原创(Glashütte Original)于2000年推出的PanoRetroGraph腕表。该表款在1点至3点位的扇形空间中,显示最长为30分钟的逆跳倒计时。在到达设定的倒数时间后,腕表还会如问表般发出三声铃音以示提醒。
然而在所有帆船赛倒计时腕表中,计时秒针都是顺时针运行的。直到2017年,雅典表(UlysseNardin)在其航海系列MarineRegatta帆船赛计时码表中实现了逆行倒数计时。通过10点位的按钮可设定最长为10分钟的倒数计时,在启动倒计时功能后,中央计时秒针和黄色箭头中央计时分钟便开始逆向运行。在到达0点位后,黄色箭头中央计时分钟停止不动,而中央计时秒针会立即调转方向,开始顺时针运行。与此同时,6点位的同轴计时小时、分钟指针也随之启动,进行正数计时,测量时间最长达12小时。
追针计时
追针计时可用于测量同时开始的两个或多个事件,也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分段时间。该功能配备重叠在表盘中央的两根同轴秒针,以及一个独立的按钮:追针按钮。启动计时功能后,两根计时秒针以完全同步的方式运行,按下追针按钮,将使追针秒针先于另一根指针暂停,后者继续运行。再次按下追针按钮,能使停止不动的追针秒针即刻追上另一根指针,并继续共同测量时间。该操作可根据需要重复多次。
看似简单,但追针计时的机械构造其实非常复杂。1923年,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推出了首款追针计时腕表。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正如该品牌于去年推出的新款Ref. 5370P-011双秒追针计时腕表,其追针计时按钮集成在3点位的表冠中。1989年,宝珀推出史上首款自动上链的追针计时码表。
有许多人将追针称为双秒追针,其实这种说法不够严谨,因为可以“追”的不仅仅只有秒。朗格(A.Lange & S?hne)于2004年推出的Double Split腕表,是全球首款配备两个追针系统的计时码表,一个用于秒针,另一个用于分针,具备长达30分钟的双针积算功能。2018年,该品牌再接再厉,推出了Trip Split腕表。通过分钟和小时累积计时盘上的附加追针,该表款能在长达12小时的范围内进行分段计时。不仅如此,三对计时指针皆具备飞返功能,可谓达到了追针计时功能的巅峰。
计时码表中的实用刻度
很多人会问,在日常生活中,计时码表究竟有什么用?当然,你可以用它计算煮蛋的时间,自己在水下憋气的时间,或是读完这篇文章的时间……如果搭配表盘或表圈上的各种刻度,计时码表能做的还要更多。
脉搏计
脉搏计是最早出现的刻度。使用方式很简单:以万宝龙(Montblanc)的传承系列脉搏计计时码表为例,首先确定标示在刻度圈之外的基数(此处为30),然后启动计时功能,并在数到第30次心跳时停止,此时计时秒针指向刻度上的数字对应于每分钟的心跳数。呼吸计的原理与之相同,通常基于5次到10次呼吸。当然,在没有计时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使用脉搏计和呼吸计,只需在秒针指向0点位时开始计数。
测速计
计时码表中最常见的刻度是测速计,藉由测量通过某段距离(通常为1,000米)所用的时间,确定平均速度。以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 的His toriques历史名作系列Cornes de vache牛角1955腕表为例:在经过首个距离標志时启动计时功能,然后在到达下一个距离标志时停止,此时计时秒针指向刻度上的数字,指示的就是以公里/每小时表示的平均速度。一些表款还配备以海里为单位的测速刻度,以便测量帆船在特定距离内的航速,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沛纳海Luminor 1950 47毫米3日动力储存飞返计时钛金属腕表。
准距仪
准距仪能利用音速(20°C的环境下为每秒340米)来测量一个事件与其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例如在风暴期间,当闪电出现时启动计时码表,然后在雷声响起时停止。基于光速瞬间传播的原理,此时计时秒针指向刻度上的数字,便是风暴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准距仪刻度往往伴随着测速计刻度出现,例如万宝龙的1858系列追针计时码表,除表盘外缘的准距仪刻度外,其表盘中央还配有螺旋形的测速计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