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企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改革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加大,当前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展进行改制。在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转型过程中,其原有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理念需要更新,会计和财务内容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就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企业化会计管理 建议
随着国家经济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提上日程。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更利于事业单位竞争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逐步进行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一、事业单位现有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规范。在我国,事业单位往往是介于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之间的性质,由于这种特殊性,在会计基础工作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规范问题,例如:内控制度不完善,对各种费用支出审核不严、把关不紧,从经办到报销等一系列手续不完整,往往在无形中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各种会计管理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不符合相关专业要求。财务人员对各种凭证审核不严,而造成大量的虚假发票、过期发票以及要素填写不完整的不合格发票。甚至有还接收了大量的“白条”,在形成记账凭证时相关内容填制过于简要甚至漏填,造成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
(二)核算方式的相关问题。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无论在会计核算基础、成本核算内容,还是在固定资产核算方式,都存在着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1.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往往会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账实不符,无法完整地反映出经济业务活动。2.在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上,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时净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背离,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项不能真实反映。3.在成本核算内容上,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而对非经营性业务不进行成本核算,这不仅会使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而且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混乱,外部监管不力。很多事业单位在账务核算中不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随意设置账目,账务处理不严谨、不准确,使收入和支出不实,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事业单位决策者的准确管理和正确决策。此外,虽然国家明令禁止违规设置小金库,但在外部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事业单位不将所有的经济收支活动纳入单位财务账内统一核算和管理,这不仅使事业单位的账务核算脱离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而且也滋生了贪污腐败。
二、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加强对会计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必须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事业单位财务合法权益,并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也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全面了解会计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事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企业化会计管理知识和相关工作规范,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积极主动地维护财经纪律,逐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企业化会计管理转变并系统化、规范化。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和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成本核算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现业务活动的运营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应当采用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主,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为辅”的原则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在总账和报表中采用企业财务准则反映,而对事业经费则采用事业单位财务准则来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必须根据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建立配套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固定资产的产生、使用和处置等各方面进行合理设置,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折旧办法,保证会计核算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三)会计科目设置应全面科学。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制度,设置科学统一的会计科目。特别是对那些在事业单位实际会计工作中十分重要但又不能反映财务活动的会计科目,应按照全面、科学、统一的原则另行设置。例如费用相关科目中,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这两项以外,可考虑加设 “事业费用”科目一项,以便核算事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
(四)加强外部监管,确保执法力度。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监管,促使事业单位能够严格遵守财务、会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督和检查过程中,首先必须督促事业单位建立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能够自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制度上构建统一核算原则;其次,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监督检查的基本衡量标准,对会计工作实施的质量和力度进行监督,以便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再次,必须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的考核与认定,以使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提高,只有这样,这样才能防止会计工作发生违规违法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建坡.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的双向协调[J].北方经贸,2006 (03).
[2]谢艳.论高校财务会计改革[J].审计与理财,2009(08).
[3]张帆,张耀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03).
(责任编辑:刘晶晶)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企业化会计管理 建议
随着国家经济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提上日程。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更利于事业单位竞争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逐步进行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一、事业单位现有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规范。在我国,事业单位往往是介于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之间的性质,由于这种特殊性,在会计基础工作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规范问题,例如:内控制度不完善,对各种费用支出审核不严、把关不紧,从经办到报销等一系列手续不完整,往往在无形中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各种会计管理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不符合相关专业要求。财务人员对各种凭证审核不严,而造成大量的虚假发票、过期发票以及要素填写不完整的不合格发票。甚至有还接收了大量的“白条”,在形成记账凭证时相关内容填制过于简要甚至漏填,造成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
(二)核算方式的相关问题。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无论在会计核算基础、成本核算内容,还是在固定资产核算方式,都存在着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1.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往往会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账实不符,无法完整地反映出经济业务活动。2.在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上,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时净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背离,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项不能真实反映。3.在成本核算内容上,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而对非经营性业务不进行成本核算,这不仅会使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而且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混乱,外部监管不力。很多事业单位在账务核算中不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随意设置账目,账务处理不严谨、不准确,使收入和支出不实,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事业单位决策者的准确管理和正确决策。此外,虽然国家明令禁止违规设置小金库,但在外部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事业单位不将所有的经济收支活动纳入单位财务账内统一核算和管理,这不仅使事业单位的账务核算脱离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而且也滋生了贪污腐败。
二、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加强对会计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必须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事业单位财务合法权益,并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也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全面了解会计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事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企业化会计管理知识和相关工作规范,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积极主动地维护财经纪律,逐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企业化会计管理转变并系统化、规范化。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和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成本核算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现业务活动的运营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应当采用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主,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为辅”的原则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在总账和报表中采用企业财务准则反映,而对事业经费则采用事业单位财务准则来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必须根据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建立配套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固定资产的产生、使用和处置等各方面进行合理设置,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折旧办法,保证会计核算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三)会计科目设置应全面科学。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制度,设置科学统一的会计科目。特别是对那些在事业单位实际会计工作中十分重要但又不能反映财务活动的会计科目,应按照全面、科学、统一的原则另行设置。例如费用相关科目中,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这两项以外,可考虑加设 “事业费用”科目一项,以便核算事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
(四)加强外部监管,确保执法力度。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监管,促使事业单位能够严格遵守财务、会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督和检查过程中,首先必须督促事业单位建立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能够自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制度上构建统一核算原则;其次,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监督检查的基本衡量标准,对会计工作实施的质量和力度进行监督,以便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再次,必须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的考核与认定,以使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提高,只有这样,这样才能防止会计工作发生违规违法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建坡.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的双向协调[J].北方经贸,2006 (03).
[2]谢艳.论高校财务会计改革[J].审计与理财,2009(08).
[3]张帆,张耀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03).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