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 ,需防“空巢综合征”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sk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空巢”一词起源于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非常快乐。然而在山林深处,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好凄凉、好孤单……
  
  熟悉李大妈的人都说她福气好,子女十分孝顺。儿子知道母亲喜欢吃大闸蟹,只要秋风一起,他就会驱车到大闸蟹的著名产地阳澄湖,买来给母亲;刚吃过月饼,气温还没有降低,女儿就替母亲买好了羊绒衫。对年迈的母亲,子女还有“三不断”,即逢年过节礼物不断,冬令进补礼品不断,一年四季保健品不断……但李大妈似乎还是不高兴。她对邻居说:“其实,物质方面我什么都不缺,就是一个人感到很孤独。以前老头子在的时候,还能和我说说话。现在老头子走了,我一个人和谁去说话?”再后来,李大妈竟得了抑郁症。
  像李大妈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就会显得空虚寂寞、孤独,继而产生心情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这就是现在常说的“空巢综合征”。
  
  巢空了,心也空了
  
  现在的居房,具有封闭性强、独立性大、与邻居接触少的特点。虽然宁静、舒适,有利于休息、娱乐和学习,但早先邻里之间声闻相望的凝聚力与和谐气氛消失,使人们的活动接触减少,造成“水电日夜相通,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逐渐形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心理,人际之间互相疏远,感情淡漠。
  子女们婚后多与父母分居,往往对老人(特别是丧偶老人)的精神需要重视不够。老人离退休后,长期生活在这种既“孤独无援”又“封闭”的“空巢”中,易产生孤独、怪癖、偏执和心胸狭隘等不健康心理,加速老人的精神衰老,使他们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加快减退,促使痴呆以及老年期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
  
  空巢不可怕 ,困于空巢才可怕
  
  “空巢综合征”在丧偶老人中发生率较高。即使与子女同居一室,白天子女上班,“小皇帝”上学;晚上吃过饭后,“小皇帝”做作业,小夫妻俩看电视,丧偶老人很可能仍处于孤独、无人对话之中。
  所以,子女要明白,孝顺老人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同时也体现在精神上。如果晚辈能够经常陪老人聊聊天,哪怕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问暖嘘寒,老人就会因感到子女的亲近、体贴而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如果老人有再婚需求的话,小辈应该乐于为他们牵线搭桥,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夫妻二人都健在,也可能会患空巢综合征。如果老人身体健康,性格又外向、开朗,社交活动圈大,整日忙碌不停,未必会得此病。但性格内向,身体多病,整日无所事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难免罹患此病。
  所以,老人要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多参加些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居住在封闭式住房中的老人,可以通过“出去串门”和“请客入室”的办法进行人际交流。人虽然退休了,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为街道、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自己感到“我还不太老,我还能为社会作贡献”。只有走出“空巢”,才能远离“空巢综合征”。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对问题的质疑,没有质疑,就不会产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因此,运用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针对标题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所谓针对标题设疑,就是结合课文的标题进行设疑提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的欲望。文章的标题往往可以成为阅读的窗口,引领学生对标题提出问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
不大的房间,安静幽暗,耳边传来阵阵轻柔的音乐声,舒适的躺椅令人彻底放松。“看着我的眼睛,放松。你觉得眼睛越来越沉重……”神色诡谲的催眠师晃动着一块小小的怀表。几十秒后,被催眠者昏昏睡去,叫都叫不醒。对于催眠师的提问,被催眠者在梦中对答如流,不知不觉中说出深埋心中的秘密……  这是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的镜头。催眠是如此的神秘,以至于被误认为是巫术。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催眠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    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