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精神文化的型塑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精神文化型塑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阐述,就是教育主体通过发挥大学精神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以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自我构建的一种教育方式。当下,在社会因素和大学自身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精神文化具有的育人功能减弱甚至缺失。大学精神文化的型塑,是加强和改善大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校训、校徽、学风、校史为例重点探析大学精神文化型塑的具体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2000—2009年经济与环境数据,构建了我国经济增长与“三废”排放的计量模型并进行曲线模拟,结果表明:“三废”EKC曲线均呈“倒u型”;废水已达到拐点,而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尚未到达拐点,仍处于上升期;“三废”治理投资对“三废”排放量具有明显的遏制作用,因此应当通过加大污染治理投资力度、优化污染治理投资结构和合理利用“三废”治理投资来改善环境质量。
近年来,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尤其是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比较突出。本文选择灰色关联度数学模型,以湖南省近几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相关因素可以归结为土地供需矛盾和土地出让方式的市场化程度。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同时加快土地出让方式的市场化进程,是治理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可行路径。
在解决地区冲突,维护和平的实践中,非洲形成了联合国、非洲联盟和非洲次区域性国际组织三方相互合作,具有非洲特色的集体安全机制。这种机制在利比里亚、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上表现尤其明显。三方合作的维和机制既有法理依据,又有组织机构基础,在维护联合国权威,解决人道主义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机制还不甚完善,需要共同努力加以改进。
身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梁启超,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民主共和制度以后的宪政前途,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认识;在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代言上表现出软弱性;在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和实践上表现出缓进、妥协、务实的特性;在民族利益上也表现出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之,在“过渡时代”,其思想和行为上都表现出多变性特征,这与此一“过渡时代”的社会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法的社会规则理性,必然要求从社会学角度审视“法”,由此产生“法”的多元思维进路。该进路下,不仅承认国家法对社会的范导作用,也注重民间法、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规则对现实社会群体“活法”实然规则作用。研究理性告诚人们,多民族统一中国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必须理性直面少数民族在长期社会生产生活中生成的传统习风习俗、传统习惯法及传统习惯,并对其进行法理辨析,进而充分挖掘西部少数民族地方本土资源,实现法治中国化。
《中兴间气集》与《御览诗》两选本皆为中唐之际的诗歌选本,但二选本在诗人及诗歌选录上存在较大差异,后世对二选本的评价也大相径庭。通过比较分析.二选本存在诸多差异的原因在于:二选本诗选家的审美趣味相异;选家编选选本出发点或目的不尽相同。从比较中更可探索中唐诗歌所存在的共同的审美风尚以及中唐诗歌演变轨迹,更为重要的是二选本的存在使许多诗人及其诗作得以流传,为唐诗的校勘、辑佚等提供依据,通过比较更能发掘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反英雄”的创作范式,解构了少数民族自古有之的“英雄情结”,同时为少数民族文学人物与时俱进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反英雄”在态度上表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学对真实生活的追求,而其丰富的类型诉说的则是民族价值、民族精神外在的表现。从积极向上的平凡一族到被驯化了的小人物,从麻木、迷茫的一代到空虚荒诞的一代,他们虽有不同的表现,但都同属一类。新疆当代“反英雄”经典人物的创作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从真实的描述到深刻的反映,从隐匿性的内涵到显性的表征,从读者的接受到读者的共鸣,它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增添了有益的成分。
严复“信达雅”原则所体现出来的阐释学观念往往为时人所误读,刻意回避了其中“达即所以为信”的内涵。事实上,作为士大夫知识分子而非纯粹译者,严复本人对于“信”的理解与“信达雅”的现代解释并不相同。:’严复对自己身份和立场有着清晰的界定,秉承“文以载道”的基本诗学观,在选文和文辞方面都并不重视语言学意义上的对等关系,同时积极地介入个体思想与国情要求,认为信于西学的关键是历史通达而不仅仅是形式逻辑的连贯。然而,历史剧变使严复的阐释观受到了群体性误读,后人以“忠”代“信”,抹杀本土文化和阐释者的主体性,形成了目前流
老龄伦理问题的日益凸显是纵向全球化即人口结构老龄化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中西方的共同课题。代际公正是全球正义在人口结构老龄化背景下的具体要求,它既是中西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道德共识,也是立足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公共理性与社会正义这一共享性价值观念的普遍伦理准则。基于底线公平与老龄民生幸福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中西制度伦理互补的契合点,其基本特征是全民普享、权利差等,公平至上、弱者优先,政府主导、责任共担。
牵连犯的罪数形态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界比较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分析牵连犯的典型案例,提出了牵连犯本质上属于实质数罪的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断原则,即牵连犯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对于与此相关的牵连犯概念的存废问题,笔者则不主张取消牵连犯的概念,而是认为现阶段应当保留其概念,从而有利于相关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