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分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人际关系、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知识、人格、能力发展这三个方面。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和重视。小学生在接触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过程中,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在美的陶冶下形成了高尚的品德情操,树立起对美的生活的向往和信念。然而,美术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育规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才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值得每个美术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介绍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主动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延伸能力和求知欲、自信心等。美术课型也有较多的变化,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因此,学生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就需要主动学习,要敢于动手。这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学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心。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以其趣味性及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绘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新鲜的课,尤其是一年級学生对色彩比较感兴趣,当他们画出自己想象的画时,会感到无比激动,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会色彩的运用。同时,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工艺制作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美术理论和技法的运用,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掌握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生活能力包括自理能力、服务能力、自护能力和主动性、独立性。在上美术课之前,教师都让学生先检查一下自己的物品、工具自带情况,看看是否放在了规定的位置。在下课之前,每次都让学生收拾、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检查身边的卫生,自觉收拾干净,相互监督,这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教会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学习物品的同时,也教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做到有条不紊。这样自然而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把教学内容渗透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社会能力包括参与能力、人际关系、组织能力和合作性、主动性、责任感。在美术课中,我经常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或分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如出示一幅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做,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做,由小组长将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交流。在绘画课上,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幅大型的作品。例如,教学《好大一幅画》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美丽的画,学生特别激动,很想动手作画。我一改平常的画法,让学生分组在一幅大作业纸上绘画,学生互相讨论着自己画什么,相互安排错落有致,意想不到的一幅大作很快就完成了。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手工课上,我根据内容的不同,适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由几个人完成一幅作品。大家兴致勃勃地相互合作,做完以后,看哪个做得最好,相互评价,促进提高。这些看上去虽然是小事,但能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想将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能力的人,最起码的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责任感、自主性及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是不能缺少的。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以上几个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四、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思维的独创性和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美术课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发散思维。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引导其思维的拓展。在美术课上,无论是绘画课,还是手工制作课,教师只要导入新颖,创设情境,使学生兴趣浓厚,再放手让学生大胆创作,适时鼓励他们。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遭到同学嘲笑,更怕教师批评。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久而久之,他们会运用大胆的想象,夸张地表现出独具匠心的效果。
由此看来,美术教育应该与学生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责编侯艳星)
一、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主动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延伸能力和求知欲、自信心等。美术课型也有较多的变化,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因此,学生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就需要主动学习,要敢于动手。这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学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心。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以其趣味性及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绘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新鲜的课,尤其是一年級学生对色彩比较感兴趣,当他们画出自己想象的画时,会感到无比激动,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会色彩的运用。同时,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工艺制作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美术理论和技法的运用,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掌握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生活能力包括自理能力、服务能力、自护能力和主动性、独立性。在上美术课之前,教师都让学生先检查一下自己的物品、工具自带情况,看看是否放在了规定的位置。在下课之前,每次都让学生收拾、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检查身边的卫生,自觉收拾干净,相互监督,这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教会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学习物品的同时,也教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做到有条不紊。这样自然而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把教学内容渗透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社会能力包括参与能力、人际关系、组织能力和合作性、主动性、责任感。在美术课中,我经常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或分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如出示一幅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做,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做,由小组长将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交流。在绘画课上,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幅大型的作品。例如,教学《好大一幅画》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美丽的画,学生特别激动,很想动手作画。我一改平常的画法,让学生分组在一幅大作业纸上绘画,学生互相讨论着自己画什么,相互安排错落有致,意想不到的一幅大作很快就完成了。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手工课上,我根据内容的不同,适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由几个人完成一幅作品。大家兴致勃勃地相互合作,做完以后,看哪个做得最好,相互评价,促进提高。这些看上去虽然是小事,但能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想将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能力的人,最起码的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责任感、自主性及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是不能缺少的。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以上几个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四、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思维的独创性和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美术课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发散思维。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引导其思维的拓展。在美术课上,无论是绘画课,还是手工制作课,教师只要导入新颖,创设情境,使学生兴趣浓厚,再放手让学生大胆创作,适时鼓励他们。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遭到同学嘲笑,更怕教师批评。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久而久之,他们会运用大胆的想象,夸张地表现出独具匠心的效果。
由此看来,美术教育应该与学生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