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os_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国家对给排水专业培养方案最新要求,开展了《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分析了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提出了基于课程群理念,科研促进教学,强化理论與实际的结合、改进实验教学,加强信息化手段利用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有效带动了《水质工程学》课程体系全面发展。
  关键词:水质工程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1、引言
  近年来,国家住建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国水工业发展情况,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体系进行了新的构建,同时对传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也多次进行修订与重组,提出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并将专业原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两门课程中关于水处理部分章节重组为《水质工程学》课程。重组后的《水质工程学》课程在专业体系建设中越来越重要,可以称之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最为重要的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熟知水处理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为日后从事水处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对重组后的《水质工程学》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是《水质工程学》课程建设的基本内涵之一。为了加强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的专业教学,夯实学科基础,培养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质工程学》课程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扎实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带动课程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1-3]。
  2、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水质工程学》课程重点为给水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单元的技术原理、工艺选择、工程设计以及各环节处理设施的管理、运行调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教学难点体现在单元处理技术原理的掌握及如何在工程中进行设计计算。为解决此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其要领,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总结精练,并通过实际工程的实例进行设计计算,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掌握设计的要点。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合理选择给水及污水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的区别与理论,精讲基本单元处理理论,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并强化水处理基本知识拓展,不断拓展单元技术应用、工艺选择、设计计算方法和优化设计内容,增加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专题内容,结合工程设计内容讲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按照学生不同专业发展方向要求,进行多层次区分教学,在实践教学和日常教学中尊重学生专业方向选择,配合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在创新性意识、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4)《水质工程学》课程在教学中根据给水处理与污水处理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课程中涉及的统一性的基础知识,因为整体学时调整,所以,给水处理任课教师与污水处理任课教师将根据其差异性,分别阐述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的相关原理、特征参数及各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1基于课程群理念,构筑学生知识结构网络
  以“建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优质课程群建设”为背景,在绪论课中为学生详细描述“水质工程学”(上、下)课程在专业课中的地位、作用,课程间知识点的相互关联,并进行课程间教学内容的协调,让学生充分理解“水质工程学”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加强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进而自发形成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使学习和实践更具有针对性。
  3.2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在《水质工程学》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采取课程教学、科研助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重点讲解理论与应用,在科研助教学环节,引申关于水处理理论方面的新工艺、新方法及行业发展新动态,此举有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视野。在课外活动科技活动过程中,教师以科研课题,实际工程为背景,让本科生充分参与进来,有效发挥科技活动第二课堂的作用[4]。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任课教师依托学科优势,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构建了全新的《水质工程学》教学内容体系。新的教学内容体系融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先进的技术理论。例如课程组在污水好氧法与厌氧法处理污水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好氧颗粒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在污水处理领域近年来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在讲解活性污泥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水时,适当引入该部分内容,以拓展学生思维,针对重点教学内容,课程组教师都要适当介绍和该知识点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新理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这种科研促教学的改革措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习热情空前提高,尤其是对一些准备考研的同学,影响更为深远。
  3.3结合课程特点,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课堂内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优化调整,任课教师明确并讲透教学重点。例如关于水及废水处理的基础理论,以点带面,切实做到少而精,概念和原理融会贯通,给水处理理论重点关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污水处理理论重点关注、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污泥处理。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引用最新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案例,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加强师生互动环节的时间。例如现代《水质工程学》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通过多方案比较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在课外通过科研式训练+作业综合化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提出要求,在每个章节学习完成之后,向学生提出课程之外需要自学的内容,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学内容开展扩展性思考,并能够根据实际所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专题小论文,自主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奠定良好基础。   3.4改进实验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基础实验包括学生预习实验报告,教师集中讲解、学生操作等环节组成。学生的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同时,我们依据学生有问必答的原则,采用以按2-3人一组为单位,确保学生在有问题需要解答时实验指导教师和理论课教师都在场。实验过程中,要求每组学生都要独自或合作完成实验内容。指课程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操作技能顺利完成实验的操作过程。开放性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自选实验的方式进行,每组按照4-6人进行编排,同时采取预约方式,实验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同时,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需要,依据“验证性实验弱化,综合性实验强化原则,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对原有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在满足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于实验要求的前提下,开展一些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等较强的实验,构建了验证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等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5]。通过上述实验教学的改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完《水质工程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后,能够有效掌握关于城市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等相关知识,为日后从事与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的相关工作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3.5 加强信息化手段利用,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诸如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技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等[6]。结合《水质工程学》开发水处理系统的多个仿真模拟的工艺处理流程和单体构筑物的模拟,同时,在课程内容优化过程中致力于将以下内容视改进及视频化处理。現有城市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设计、运行、管理;给水、污水处理单元施工过程过程模拟;给水、污水处理新工艺展示。仿真软件及视频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交互性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根据教学需要由学生自主实践,使学生对给水处理、污水处理中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生动化、具体化和完整化。让学生感受到“如同走进了现代化的水处理厂”,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多媒体、模型演示等多种教学信息化手段,同时综合运用互动式、启发性、主动性教学方式,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与知识运用能力,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4、结论
  《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水质工程学》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改革研究结合该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课程理论体系更为系统完整。夯实了学科基础。基于课程群理念,提出科研促进教学,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改进实验教学,加强信息化手段利用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有效带动了《水质工程学》课程体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班福忱,李亚峰.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6):38-40.
  [2]班福忱,李亚峰.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140-144.
  [3]班福忱,李亚峰.建筑类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联合培养工作站建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6):6-7,23.
  [4]殷震育,李卫平,于玲红,等.提高水质工程学教学质量的实践 [J].教育现代化,2016,6:82-83.
  [5]张小燕,马瑞娜,王刚,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水质工程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5):71-75.
  [6]张彦平,王荣霞,李静,等.水质工程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06-107.
  基金项目:
  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二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项目重点课题;(PJHYZD1701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3DB025)。
  作者简介:
  班福忱,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为培养出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传统人才培养工作理论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则需要明确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积极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才能有效构建教育理实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现阶段,机械加工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地位逐渐呈现出来,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可以更好满足对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期刊
摘要:焦化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由于所产生的废水中所含有的物质较为复杂,因此在对废水成分处理时,有较高的工艺要求。目前对于焦化厂所产生的废水处理方式最为有效的技术是对其进行集中处理,该技术的应用从废水成分以及焦化厂废水的处理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其较大优势。本次论文主要对焦化厂废水的处理方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焦化厂废水的处理方式的原理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分析了焦化厂废水的来源及焦化厂废水中所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拓展,电商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带货方式,以跨越时空、即时互动、高清同步等优势为品牌快速实现了增收,吸引了各种品类的品牌方投身于电商直播大潮中来。本文试分析在云时代下,电商直播经营的优势和品牌在新模式下的经营策略,以及电商直播所产生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云时代;电商直播;品牌形象  云时代即云计算时代,云计算是指技术将所有互联网设备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云”,所有用户都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的显著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从“被灌输”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将合作学习应用到《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的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深化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将这一模式应用到更多课程的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起到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却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要。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教学现状及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军队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军事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新形势下我军军事实践需求。本文从ICC跨文化教学模式的视角,分析了军事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ICC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军事英语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世界各国国防力量已聚焦国际舞台,参与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国际性军事交流
期刊
摘要:商业广告作为一种以销售为目的促销工具,人们更多地关注到商业广告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它的文化功能。“龙城画派”在艺术类型上属于“文人画”,“文人画”重视意境与修养,但是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文化相互渗透,“龙城画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势下,本文分析了“龙城画派”的艺术特征,讨论了“龙城画派”艺术特征在地方商业广告的有效运用,旨在通过与商业广告相结合,为“龙城画派”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代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体现了高校对教职工行使民主监督和管理职能权利的重视。本文通过梳理高校教代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意义和主要问题,对高校教代会网上提案、流转和办理机制进行分析,给出信息化背景下教代会信息化管理平台下一步的发展思考。  关键词:教代会;信息化;管理平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
期刊
摘要:在新工科指导思想背景下,应用型焊接专业人才越来越缺乏,本文提出的校企共建模式培养探究从培养定位、学生发展机制、师资团队建设和搭建校企共建创新型平台四个方面进行展开叙述。通过校企共建模式探究能够加强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共建模式的探索也是起着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焊接专业;校企共建;模式  引言  新工科是从现阶段全面创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以适应引领
期刊
摘要:教育部要求应用型地方高校建设,必须强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韶关学院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共建校外实践基地,重视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依托“校内外双导师”制度,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收获经验也引发了思考。本文就如何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尝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内外双导师;校外实习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