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组成部分。在开放城市划定的一块较小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通过吸收利用外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成为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Qinhuangdao Economic &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缩写为QETDZ),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正在迅速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毗邻京津,联结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庄480公里。全区规划控制面积56.72平方公里。分东西两区,东区位于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老龙头东侧,西区紧邻著名避暑胜地北戴河。拥有海岸线6公里,海域面积23.81平方公里。全区规划总面积到达128平方公里(三区之和)。
二、基于SWOT分析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
秦皇岛开发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秦皇岛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成为秦皇岛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一个经济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正在形成。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城市三年大变样活动,使处在燕山脚下、渤海之滨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得以充分发挥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1、开发区发展的优势
首先是环境优势,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以其靓丽的姿态伫立在渤海之滨,天蓝、水碧、地绿、城净是其经过努力的真实写照。加大了对污染源的严格治理,对空气的有效呵护,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从2007年的0.065毫克/立方米降到2009年的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也从0.037毫克/立方米降到了0.027毫克/立方米。其次是独特的区位优势,秦皇岛开发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在350公里半径内,拥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唐山等大中城市,是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最后是完备的基础设施优势,秦皇岛开发区始终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0年来,共投入了3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
2、开发区发展现存的劣势
产业集聚水平及结构还有提高空间。受开发区起步时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制约,以及对招商引资工作认识的局限,建区之初引进了一些产业层次低、投资规模小、资源消耗较大的项目。同时由于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存在项目类别繁杂的问题,产业集聚水平不高。同时区内尚未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调查显示,秦皇岛开发区大约30%的大企业贡献了70%左右的税收,而剩余70%左右的小企业,尽管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能源,但只贡献了不到30%的税收。所以加强产业集聚,避免同种产业过量重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和土地资源的浪费,是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3、开发区发展面临的机会
随着高速公路西出口工程的竣工通车,开发区成为秦皇岛名副其实的门户。国家加大经济圈的建设,其中特别强调了津京冀经济圈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中天津至秦皇岛、北京至秦皇岛的交通环境都将得到明显改善,促进资源流动与整合。这将有效推动本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面对这样的机会开发区就拥有了发展经济的最为重要的一张牌,交通便利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走出去,带回来国际先进的生产力,别人也可以走进来,带进来符合我市优势的产业。
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规定开发区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在项目建设、产品研发、技术进步、技术引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并且专项资金支持方式为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这对秦皇岛开发区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机会。
津京产业转移的机遇。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周围地区转移是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调整,发达地区的产业外溢、企业外迁以及"津京冀经济"共建是开发区承接转移的有利时机。未来五年,北京东南部和南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高端制造业新区地区的开发建设,将引导产业沿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等发展轴向外辐射发展。秦皇岛要不失时机地吸收高技术及管理经验,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技术引进载体的作用愈益昭显,国家赋予了开发区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商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当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也是吸收外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随着中国对外商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外商在生产领域的投资一般不再有不允许独资的限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新建企业所需的完备的设施、配套的企业,高效精练的政府管理机构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首选。截止2010年底,全区实际到位外资21.2亿美元;引进内资447.7亿元。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区内投资兴业。产业聚集效应凸现,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压延和高新技术等特色产业。
4、开发区发展存在的威胁
经过20几年的发展建设,秦皇岛开发区已经成为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强区,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开发区的发展不存在威胁。
政策优势正逐渐弱化。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家相继取消了改革开放初期赋予开发区的财政返还等特殊政策优惠。中国入世后,一系列与WTO规则不相符合的政策逐步取消,国家级开发区在对外开放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取消。开发区面临着再造新优势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优势转变。
招商引资的竞争更加激烈。周边地区都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纷纷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等形式吸引跨国投资者。大连开发区为了扩大招商引资范围采取了奖励办法并不断调整,不仅取消了原来设立的奖励起点,而且扩大了奖励对象的范围。奖励对象也由"招商引资的直接引荐人"扩展为"项目人、招商人"等。青岛开发区同样拓宽了对招商部门的奖励范围,除对专业奖励外,对在开发区引进项目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的法人、非法人机构以及中介组织和个人也给予奖励,同时对经济服务部门及驻区单位视其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贡献大小给予不同奖励。同时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对为招商引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奖金的授予额度上实行上不封顶;对引进"三高一强"项目,即高科技、高效率、高出口创汇和世界500 强项目,还要追加奖励等等。这些无疑对秦皇岛开发区招商引资构成了竞争和挑战。
三、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策略
面对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存在的劣势和问题,并结合实际的优势和机会本文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秦皇岛开发区的发展策略。
1、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
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必将会面对以资源环境约束为主要特征的矛盾,土地资源利用越来越面临压力。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亮点,在土地利用中的浪费现象严重。所以必须改变开发区外延扩张与用地粗放的局面,实现高度集约化经营。可以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土地的使用和审批做出相应的规定,在整个利用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真正的有效利用。同时秦皇岛开发区可以向海要地,填海造陆,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其他的条件下增加陆地面积。实实在在增加了开发区的陆地面积。
2、有效利用京津产业转移,实现秦皇岛开发区的产业转型
秦皇岛开发区应利用好这个机会,借此机会,实现秦皇岛开发区的目标,由产业园区单一主体形态向新兴产业聚集区和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新型城区形态转变,产业链式的转移,在引进产业时,注重产业链的承接,实现产业链的发展,这样产业有了承接,循环发展得以实现,不至于由于产业链的断裂造成产业发展的困难。现阶段开发区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中低端加工环节多,关键零部件、核心制造环节少,尚未形成高附加服务业集聚;还是以粗放型的产业为主要的增长点。应努力追求"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量最大化"。并且大力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
3、完善投融资体系
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用于重点扶植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提供关键和重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政府应组织银企联席会议,就商业银行支持重点产业集群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专项银团贷款,扩大重点产业集群的信贷规模,并采取授信贷款贴息贷款等方式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效果。对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植,提供政府投入信贷投资证券市场风险投资和海外融资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等环节,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投融资体制处于经济体制的中心地位是一定的,经济体制是所决定的流通体制、财税体制、企业管理体制的集中体现,因而对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具有重大的影响
4、建立健全的园区环保机制
在利用外资方面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引资工作的重点要由引资数量转向引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项目的筛选和识别。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处理好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同保护自然资源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污染物入境处置、进口污染产品和入境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让环境税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海婷.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J].企业战略,2010,6:25-27
[2]任海军,王振宙.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问题研究--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区域经济,2010,4:190-191
[3]张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4:195-196
[4]厉敏萍,陈剑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J].现代经济探讨,2010,9:28-31.
[5]宋之杰,金婷.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北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
作者简介:程燕芳(1986-),女,河北邯郸市,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杨雨凡(1984-),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组成部分。在开放城市划定的一块较小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通过吸收利用外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成为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Qinhuangdao Economic &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缩写为QETDZ),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正在迅速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毗邻京津,联结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庄480公里。全区规划控制面积56.72平方公里。分东西两区,东区位于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老龙头东侧,西区紧邻著名避暑胜地北戴河。拥有海岸线6公里,海域面积23.81平方公里。全区规划总面积到达128平方公里(三区之和)。
二、基于SWOT分析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
秦皇岛开发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秦皇岛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成为秦皇岛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一个经济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正在形成。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城市三年大变样活动,使处在燕山脚下、渤海之滨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得以充分发挥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1、开发区发展的优势
首先是环境优势,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以其靓丽的姿态伫立在渤海之滨,天蓝、水碧、地绿、城净是其经过努力的真实写照。加大了对污染源的严格治理,对空气的有效呵护,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从2007年的0.065毫克/立方米降到2009年的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也从0.037毫克/立方米降到了0.027毫克/立方米。其次是独特的区位优势,秦皇岛开发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在350公里半径内,拥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唐山等大中城市,是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最后是完备的基础设施优势,秦皇岛开发区始终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0年来,共投入了3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
2、开发区发展现存的劣势
产业集聚水平及结构还有提高空间。受开发区起步时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制约,以及对招商引资工作认识的局限,建区之初引进了一些产业层次低、投资规模小、资源消耗较大的项目。同时由于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存在项目类别繁杂的问题,产业集聚水平不高。同时区内尚未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调查显示,秦皇岛开发区大约30%的大企业贡献了70%左右的税收,而剩余70%左右的小企业,尽管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能源,但只贡献了不到30%的税收。所以加强产业集聚,避免同种产业过量重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和土地资源的浪费,是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3、开发区发展面临的机会
随着高速公路西出口工程的竣工通车,开发区成为秦皇岛名副其实的门户。国家加大经济圈的建设,其中特别强调了津京冀经济圈的发展,在未来几年中天津至秦皇岛、北京至秦皇岛的交通环境都将得到明显改善,促进资源流动与整合。这将有效推动本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面对这样的机会开发区就拥有了发展经济的最为重要的一张牌,交通便利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走出去,带回来国际先进的生产力,别人也可以走进来,带进来符合我市优势的产业。
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规定开发区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在项目建设、产品研发、技术进步、技术引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并且专项资金支持方式为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这对秦皇岛开发区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机会。
津京产业转移的机遇。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周围地区转移是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调整,发达地区的产业外溢、企业外迁以及"津京冀经济"共建是开发区承接转移的有利时机。未来五年,北京东南部和南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高端制造业新区地区的开发建设,将引导产业沿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等发展轴向外辐射发展。秦皇岛要不失时机地吸收高技术及管理经验,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技术引进载体的作用愈益昭显,国家赋予了开发区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商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当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也是吸收外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随着中国对外商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外商在生产领域的投资一般不再有不允许独资的限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新建企业所需的完备的设施、配套的企业,高效精练的政府管理机构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首选。截止2010年底,全区实际到位外资21.2亿美元;引进内资447.7亿元。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区内投资兴业。产业聚集效应凸现,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压延和高新技术等特色产业。
4、开发区发展存在的威胁
经过20几年的发展建设,秦皇岛开发区已经成为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强区,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开发区的发展不存在威胁。
政策优势正逐渐弱化。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家相继取消了改革开放初期赋予开发区的财政返还等特殊政策优惠。中国入世后,一系列与WTO规则不相符合的政策逐步取消,国家级开发区在对外开放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取消。开发区面临着再造新优势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优势转变。
招商引资的竞争更加激烈。周边地区都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纷纷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等形式吸引跨国投资者。大连开发区为了扩大招商引资范围采取了奖励办法并不断调整,不仅取消了原来设立的奖励起点,而且扩大了奖励对象的范围。奖励对象也由"招商引资的直接引荐人"扩展为"项目人、招商人"等。青岛开发区同样拓宽了对招商部门的奖励范围,除对专业奖励外,对在开发区引进项目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的法人、非法人机构以及中介组织和个人也给予奖励,同时对经济服务部门及驻区单位视其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贡献大小给予不同奖励。同时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对为招商引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奖金的授予额度上实行上不封顶;对引进"三高一强"项目,即高科技、高效率、高出口创汇和世界500 强项目,还要追加奖励等等。这些无疑对秦皇岛开发区招商引资构成了竞争和挑战。
三、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策略
面对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存在的劣势和问题,并结合实际的优势和机会本文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秦皇岛开发区的发展策略。
1、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
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必将会面对以资源环境约束为主要特征的矛盾,土地资源利用越来越面临压力。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亮点,在土地利用中的浪费现象严重。所以必须改变开发区外延扩张与用地粗放的局面,实现高度集约化经营。可以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土地的使用和审批做出相应的规定,在整个利用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真正的有效利用。同时秦皇岛开发区可以向海要地,填海造陆,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其他的条件下增加陆地面积。实实在在增加了开发区的陆地面积。
2、有效利用京津产业转移,实现秦皇岛开发区的产业转型
秦皇岛开发区应利用好这个机会,借此机会,实现秦皇岛开发区的目标,由产业园区单一主体形态向新兴产业聚集区和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新型城区形态转变,产业链式的转移,在引进产业时,注重产业链的承接,实现产业链的发展,这样产业有了承接,循环发展得以实现,不至于由于产业链的断裂造成产业发展的困难。现阶段开发区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中低端加工环节多,关键零部件、核心制造环节少,尚未形成高附加服务业集聚;还是以粗放型的产业为主要的增长点。应努力追求"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量最大化"。并且大力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
3、完善投融资体系
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用于重点扶植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提供关键和重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政府应组织银企联席会议,就商业银行支持重点产业集群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专项银团贷款,扩大重点产业集群的信贷规模,并采取授信贷款贴息贷款等方式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效果。对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植,提供政府投入信贷投资证券市场风险投资和海外融资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等环节,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投融资体制处于经济体制的中心地位是一定的,经济体制是所决定的流通体制、财税体制、企业管理体制的集中体现,因而对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具有重大的影响
4、建立健全的园区环保机制
在利用外资方面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引资工作的重点要由引资数量转向引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项目的筛选和识别。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处理好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同保护自然资源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污染物入境处置、进口污染产品和入境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让环境税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海婷.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J].企业战略,2010,6:25-27
[2]任海军,王振宙.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问题研究--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区域经济,2010,4:190-191
[3]张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4:195-196
[4]厉敏萍,陈剑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J].现代经济探讨,2010,9:28-31.
[5]宋之杰,金婷.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北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
作者简介:程燕芳(1986-),女,河北邯郸市,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杨雨凡(1984-),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