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之树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人类,享受着先人为我们创造的灿烂文明,享受着先人创造基础上的快乐。孰不知我们面临新的危机:随着生产技术革命与科学技术发展,更多的人已习惯于依赖机器,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创造性。
  而人类文明的灵魂,就在于创新。洪荒之初,盘古开天辟地,于一片混沌中创新;结绳之时,仓颉造字,用创新点燃文明之火;圣贤辈出的希腊,梭伦改革,用创新迎来西方民主政治的曙光。无创新,何来“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无创新,何来今日的信息化生活?从远古走来,人类的历史,是用创新写就的鴻篇;全球望去,我们的生活,是用创新绘就的华章。
  失去了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的勇士,意大利消沉了几个世纪;封闭守成的东罗马帝国,最终在经历了虚浮的繁荣后化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缕烟云;明清两朝,禁锢思想,闭关锁国,万马齐喑,家亡鼎破。没有创新的地方,是见不到阳光的暗夜,是感受不到生机的死寂。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守成之君”颇有几分赞赏,然守成之君终不能如创业之君那樣赋予国家以新的活力。历史在前进,王朝却停泄不前,社会封闭自足,必然随岁月洪波衰败没落,最终消亡。若王朝常开拓,社会常开拓,而不是只会在祖辈种的树下乘凉,就算有终结之日,也不会区区二三百年便到来。故不创新、不开拓者,势必衰,运必微。
  在信息化社会,国际化打破地域的限制,互相渗透,古中国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被淘汰,创新开拓的重要性愈显。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逐渐集中到了创新能力上。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旺,文化的昌盛,社会的发展。它是生产力,是锐不可当的武器,是无与伦比的雄师,保证了国家的尊严与稳定。
  唯创新,可兴邦。个人要创新,民族要创新。我们不学明清,不学东罗马,我们要学在创新与开拓中不断强大的美国,我们要学在工业革命中蓬勃发展的英国。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将生活与创新相结合,发现自我,发现灵感,勇于创新。当举国皆好创新之日,便为国家雄立于东方之时。
  【作者系湖南省娄底三中高一(G292)班,指导教师:吴韶峰 陈科英】
其他文献
自从阿Q被征入伍后,他的老家未庄也随之声名远扬。政府一声令下,不惜一切代价,打造黄金品牌,宣传阿Q的光荣事迹。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于是政府筹资,把原来的石头小路铺成青色的柏油路。环保局嫌碍事,干脆把路两旁的白杨树全部砍了,取而代之的是“Q居”“阿Q博物馆”“阿Q时装街”……人们欢呼雀跃,喜不自胜。没有一个人觉察到,天空慢慢变得灰暗了。  人们都知道,阿Q最喜欢吃萝卜,政府决定在未庄建设
期刊
要说这清平村啊,巴掌大的个地,却有一个十里八乡都听说过的“名人”,而提到他的人,却又从不掩饰内心的厌恶,见到了他也都躲得远远的。(从人物介绍写起,应尽快入题,突出“中国关键词”。)  瘸子李,脸上挂着憨厚的笑,让人忍不住想去亲近,而孩子却被家人告诫不能靠近他。听村里老一辈的人说,他们家中的男丁世代都是瘸子,人们便认为,这是因为祖上没积阴德,神仙降罪,给的惩罚。就连带着他父亲在工地里被砸死,也说成了
期刊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学院发表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他以“讲故事的人”为主线,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讲了“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回忆了自己的成長历程,讲述了蕴含朴素哲理的生活故事,表达了作家通过写作讲述故事,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坚定信心。  与顺叙相比,倒叙、插叙、补叙改变了故事情节的平铺直叙,使文章极尽波
期刊
我来谈谈对初高中语文学习衔接的看法。意见可能片面,也可能肤浅,仅供参考。  从学习的角度看,初中偏于感性,高中偏于理性。所以高中比初中“深”在多了一些谈人生哲理的文章,譬如谈金钱,谈人生,谈哲学等,因此,高中生更需要思考,需要懂点逻辑。  从教材看,高中更有系統性。比如高一册的文言文,讲先秦历史散文,选材很有代表性。高二册开始讲古诗,也是按照《诗经》、《楚辞》的系统讲下来的。高中三年下来,应该说中
期刊
下午5时10分,朱晓玉准时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  朱晓玉抬起头来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风呼啸着一阵阵从站台掠过,无形雁阵撞击着她的黑色羽绒服,她不由得将头埋进灰黄黑小格围巾里,提着小马扎推着旅行箱往标有6号的候车点走去。此刻,6号候车点的人已排起了长队。  一会儿,K568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每到周末返回J城的人多,朱晓玉只买到站票,所以她提着小马扎呢,一个半小时后就到J城了。这样的
期刊
一、 全面周详的战略构想  《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对当时天下大势的分析,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联吴”的战略方针、战略措施,从总体上看是准确的、可行的,因而成为刘备集团立国和兴复汉室的基本指导思想。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刘备夷陵之败,导致《隆中对》战略构想中途夭折。《隆中对》战略构想的最终目标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不在它本身,而在于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二、 成就三国鼎立的战略方针  诸葛亮一是要刘
期刊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那里山清水秀,远离城市的喧嚣,是这座工业化城市里仅存的一方净土。我在这里有过一些美好的童年回忆,每年过年回去探亲的时候,总能激起我许多感慨。那里留有我的大伯、二伯,逢年过节都会叫我们回去一家团圆。而每次回老家,爸爸都会拎着油米柴盐带着我去看我的叔公。(开篇对老家环境和我童年回忆的介绍过于详细,与主题关系不大。)  叔公已经八十多了,叔公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眼睛”
期刊
这是一个梦。  母亲抱着婴儿乘了一辆长途汽车,在她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摆着她们母子鼓绷绷的行囊。  铅似的天空锅似的闷住了大地和大地上这辆长途汽车,这长久的灰暗和憋闷终于使母亲心中轰地炸开一股惊惧。她的头颅猛烈地撞在车窗上,玻璃无声地粉碎了,母亲和婴儿被抛出了车窗外。  母亲在无边的黑暗里叫喊。当一阵闪电凌空划过,母亲才看见脚下的大地正默默地开裂,这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开裂。母亲低下头,她看见婴儿对着
期刊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那里留有我的大伯、二伯,逢年过节我们会回去一家团圆。而每次回老家,爸爸都会拎着柴米油盐带着我去看我的叔公。(开门见山,直接引出叙述的主要对象——叔公。)  叔公已經八十多了,伴着他的是花白的头发,松弛的皮肤,迟缓的动作,破旧的衣裤与一根年纪比我还大的拐杖,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双“眼睛”。叔公的眼睛早在十年前就失明了,但似乎正因为这样,他才更热爱阳光,在我有限的记忆中,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眼睛最富于表情,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能看到他的整个内心世界。有的人的目光传递着坦然、亲切和和蔼,有的人的目光流露的是无奈、悲凉或感伤。你在生活中曾经见过什么样的目光,在这目光中又流露了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请以“_____的目光”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襲,套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