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斑秃常与家族过敏性疾病(atopy)、甲状腺疾病、白癜风、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有联系,并且有特殊性自身抗体的存在。作者在60例斑秃中,从临床上及免疫学上选择了10例全秃(alopecia totalis)患者,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治疗。60例斑秃患者中有2/3其近亲有斑秃、家族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内分泌疾病。2/3患者有异常免疫学反应及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对10例全秃患者(平均病期2年)以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秃常与家族过敏性疾病(atopy)、甲状腺疾病、白癜风、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有联系,并且有特殊性自身抗体的存在。作者在60例斑秃中,从临床上及免疫学上选择了10例全秃(alopecia totalis)患者,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治疗。60例斑秃患者中有2/3其近亲有斑秃、家族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内分泌疾病。2/3患者有异常免疫学反应及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对10例全秃患者(平均病期2年)以1毫克DNCB溶于丙酮中致敏(封闭斑试验)。14天后,应用一系列DNCB稀释度,并以达到艹反应的最微弱的稀释度(微克/平方厘米)作为敏感滴度。
其他文献
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有三条:第一,念珠菌细胞膜固醇类成分的改变导致抗真菌药物的通透性降低。第二,唑类药物的靶酶―――细胞色素P450L1A1基因突变导致唑类药物对其亲和力降低。第三,唑类药物的靶酶――细胞色素P450L1A1产生过多。本文就上述三条机制及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男36岁。1974年起四肢和面部出现结节,未加治疗。
9岁以下儿童的结节病是少见的,结节病伴有泛发性表皮剥脱和全身红皮病者也非常少见。作者报告1例结节病为6岁男孩,曾伴有全身红皮病和表皮剥脱达18个月之久。除了全身鳞屑外,皮肤上有许多小丘疹,手背、指背和颈后有类似于毛发红糠疹的角刺,掌?并无角化过度,但却有许多像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中所见的掌一?点状凹窝。随意取自6个部位的皮肤活检标本,组织学检查均显示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所构成的肉样瘤性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疾病,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常出现双侧肺门淋巴结病伴有或不伴有肺部浸润,以及眼或皮肤病变,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主要取决于脏器受累情况。诊断则根据临床、放射学和一个或多器官活检发现散在的非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该病通常为自限性,可自发性消退,但少数亦可表现为进行性恶化和不可逆的纤维化和器官损伤。
患者男,18岁。因出血性结肠炎就诊,结肠活检为典型溃疡性结肠炎。开始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6个月后停用而改用柳氮磺胺吡啶(sulphasalazine)lg.每日2次,病情基本稳定,肠炎偶有复发。6年后出现腮腺、下颌腺和泪腺肿胀、广泛的颈淋巴结病、口眼干燥和肌痛。
超声影像在皮肤科中已应用于皮肤肿瘤和皮肤病,如黑素瘤、基癌、银屑病、硬皮病、接触性皮炎和异位性皮炎等.A型超声波提供了一维的资料,表达了探测物的距离;B型超声波提供了二维的影像.早期应用低频率B超(2~20MHz)显示银屑病图像,其分辨力充其量为200μm,而高频B超(40~50MHz)使皮肤结构更清晰可见.该文研究在高频率范围中的成像能否为识别银屑病的斑块严重度提供资料.
近年来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模型已被免疫学界普遍接受,第二信号――即共同刺激分子的存在与否决定着T细胞发生抗原特异性的增殖或耐受。B7抗原是学者们最感兴趣的共同刺激分子,在多种细胞系中表达,正常人类表皮和某些以T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皮损处也存在着B7分子,它与角朊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密切相关,在皮肤免疫学和某些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近来曾报告一种高度亲水性的葡聚糖聚合体(dextranomer)治疗灼伤、感染性伤口和下肢溃疡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评定它在非性病性阴茎溃疡方面的作用,作者报告25例,其中14例为生殖器疱疹所致,所有这些病例的溃疡为多发性伴疼痛,其中8例有明显的继发性感染,4例溃疡大于1厘米。3例为典型的克菌定(dequalinum chloride)引起的中毒性坏死,表现为大而深的无任何肉芽形成征象的顽固性溃疡。8
周围神经损害是麻风病的特征。其病理变化曾经有许多人研究过。在活动性瘤型和结核样型麻风患者中,麻风杆菌及其产物破坏雪旺氏细胞是神经麻痹的主要原因。但是,有时各型麻风患者病情已经长期制止不活动,有的甚至仍在抗麻风治疗中,也会发生神经麻痹。
一、前言在皮肤科领域中,近年由于诊断和治疗的进步,有些疾病的预后已变为良好。本文就天疱疮类,即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来说明这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