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ai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著名教育家顾冷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师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尽情地享受语文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焕发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变“厌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
  罗杰斯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的确,积极、健康、愉悦的情感,能促进人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要通过创设愉快的兴趣氛围,恰当地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也会焕发生命活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尽力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文言文的学习很枯燥,为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我在教学《核舟记》一文时,采取游戏诵读法,模拟演示场景人物的形式,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学习兴趣也一下子浓厚起来。在学习《爱莲说》时,通过图片展示,再配以古典音乐,学生马上融入到这一美好的情境中来,从视觉、审美角度吸引学生,学生感受到了美、体验到了快乐,想不学都不行。
  二、学会幽默,以乐激趣
  通常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觉得语文课枯燥,没意思,不喜欢学语文,实际上,我们教育工作者仔细想一想,这样一种现状确实与我们的语文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与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联。笔者认为其中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幽默,以乐激趣。在教学过程中其实可以有很多灵活的办法:
  (一)夸张变形。有时故意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夸大,从而造成反差,产生幽默。比如“不过就是浪废了二百万,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权当交一次学费吧。”这是大事化小。又如“正当你胆大妄为擅自使用我的橡皮擦的时候,恰好被我撞见了。”这叫小事夸大。
  (二)无中生有。原本没有的硬塞进去,或者根本不可能有的假设其有,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比如《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事托附给她时,课文写到:“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园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教师不妨假设一种写法与之比较。“女人定了定神,从嘴里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
  (三)画蛇添足。本来无需加一个尾巴,却有意识地加上一个尾巴,也能产生诙谐的效果。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说到迎春,文中用了一个比喻“腮凝新荔”,红润的脸颊宛如新鲜的荔枝。教师说到这里加一句:“当然是像荔枝肉,不能像荔枝壳。”又如黛玉见到贾母时,贾母一把把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教师插一句:“谁敢不哭?哪个敢笑?”如此点一下,学生更加明确贾母的特殊地位。
  尾声: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们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在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还会厌烦语文吗?学生会期待每一节语文课,期待每一天的新体验。和谐——这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和谐教育”我们提倡,“快乐教学”我们需要,让知识超越教材,让教学超越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插上快乐的翅膀!让同学们在语文的殿堂里自由翱翔,激发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让同学们都来热爱语文、享受语文的乐趣吧!
  (作者单位:陕西榆林市神木县中鸡镇中鸡初级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在十多年的写字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写字不只是分析笔画、结构这么简单,而更像是一次次寻美之旅。一、初步认识汉字之美在三年级的毛笔字教学的第一课时,我打破先教执笔姿势
期刊
一、研究背景  2010年9月,我校数学课题组对“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里面的《图形的旋转》一课展开了研究。旋转这个几何概念,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次研究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数学活动中,归纳总结出旋转的中心、方向、角度,并能设计较复杂的图案。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之后,我们课题组确定了相应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策略。  二、研究目标  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表现,是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基础,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什么是倾听呢?倾听就是在与人交谈时,认真仔细地听别人说话,听清别人说了什
期刊
美术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部分初中生对美术兴趣不浓。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应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实际、立足学科特点,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A
期刊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高中政治学科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