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的开发,更快、更好、更省时省力地在第一时间从现场发回灾害性天气的视频报道,满足新闻时效性的需求,丰富气象节目视频库,从而使电视气象影视在融媒体大背景下,获得新的机遇。
关键词:气象新闻;即时采编技术;开发与应用
一、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那就是“真实性”、“实效性”、“准确性”、“简明性”。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唯独“时效性”受到拍摄剪辑时间的耗费和播出时段固定的约束,每每落于人后。而本文所提出的“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现场进行素材镜头采集,记者出镜,利用手机视频剪辑软件(例如“美摄”)对镜头进行剪辑,还可以进行配音、加字幕等后期制作,如果写稿迅速再加上软件操作熟练的话,一条完整的气象新闻可以在回单位的路上就制作成功。相比较传统的新闻成片制作手段,省时省力,也让电视媒体在“时效性”上与其他网络、广播等媒体能一较高低。
二、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优势
本文所提出的“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和带有话筒的耳机线这样最简便的采集设备。相比较传统的摄像机、话筒、三脚架等专业的成套设备,这样的配备才是真正做到了轻装上阵。使用过程中,用智能手机的内置摄像头进行横屏拍摄,之后使用手机视频剪辑软件对所拍摄镜头进行剪辑,将画面镜头根据文稿内容进行逻辑剪辑,最后加上配音、字幕、音乐,使用滤镜、贴纸,还能套用现成的主题模式,当然这些在气象新闻制作过程中并不需要,但是对微视频宣传片制作和个人视频保留的时候就显得很有意思。气象局毕竟不是电视台,一般从事气象影视的人员不会很多,参与新闻外拍的记者就不够用了。按照常规的拍摄,一个记者一个摄像为一个小组,记者出镜,现场采访,回来写稿子,主持人配音,制作剪辑,然后将成品新闻传输给中国气象频道,这一系列流程下来,半天能完成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但是如果能将“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应用起来,人手一部手机就能去现场,一组人员能分成两路,两组人员就成分成四路,拍摄的点多起来,新闻就更丰满,也解决了气象影视采编人员人手不足的棘手问题。
三、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实现
上文提到了一般用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和带有话筒的耳机线这样最简便的采集设备就可实现视频的采编,对于有条件使用有卡专业设备进行新闻采集的单位来说,可以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采集素材,前期拍摄格式设置成mp4或mov等“美摄”支持的剪辑格式,拍摄完成后,取出TF、SD等即插卡,使用读卡器连接手机,导入到“美摄”等编辑软件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一条新闻素材的剪辑工作。
四、应急移动设备拍摄新闻技巧
在突发情况下,拍摄设备受限时,利用方便携带的移动设备来代替摄像机完成新闻拍摄,是一种新的拍摄手段。应急情况下,使用移动设备拍摄新闻素材跟摄像机拍摄原理基本相同,移动拍摄设备包括:手机(安卓版和苹果版)、照相机、手持拍摄精灵、航拍飞行器等等,这里我们以使用安卓版手机拍摄来进行分解叙述。
(一)拍摄前准备
电视画面使用的素材大小有几种分辨率大小:PAL720X576(标清)、HD1920X1080(高清)、HD1440X1080(高清)、HD1280X720(小高清),其中,前2种为最常用电视分辨率。手机摄像头参数设置,以华为Mate8为例,手机拍摄一定要横屏拍摄,可以借助自拍杆配小脚架的组合进行拍摄,画面更稳定。拍摄新闻时要注意各种景别空镜头的使用,各景别空镜头在片子中的比列大致为:远景5%、全景20%、中景35%、近景25%、特写15%。而一般3分钟的新闻,需要有效空镜头素材数为50个左右,每组镜头大约5秒时长,以固定镜头为主。
(二)日常新闻拍摄
新闻素材是由空镜、主持人出镜、现场采访等几个方面组合而成。拍摄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景别。主持人出镜一般使用全景、中景或中近景景别,需要背景支持的,背景里有新闻信息交代的选择全景或中景出镜。完全不需要背景支持,以主持人语言、表情、手势为表现力的可以选择中近景出镜。新闻现场采访是解析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事件的最主要表现手段,在采访画面中,被采訪者占据画面主体2/3,鼻子的高度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下,被采访者居画面的左或右边,眼睛不要直视镜头,与记者交流的视角为最佳角度。一般情况下,现场采访中被采访对象单独入镜,记者与被采访者需要有互动交流的,可以和被采访对象共同入镜。
(三)应急情况下新闻拍摄
在突发天气状况下发生的灾害类新闻事件里,移动设备拍摄本身具有的强机动、快上手、高普及等优势,使其拥有更大用武之地。2016年9月28日发生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苏村的山体滑坡事件中,我们大量使用了手机进行应急拍摄,新闻报道快速、及时、有效。在这一类新闻事件的拍摄中,镜头景别等常规表现手法可以模糊,以第一时间抓拍到有效镜头为主,记录珍贵的现场资料。2016年台风“尼伯特”影响期间,我省气象应急车第一时间奔赴温州苍南报道台风影响情况,全程5次视频直播连线全部都是用“风云即拍”完成,并且直播效果和画面质量完全符合电视播出要求。
(四)特别提醒
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摇移,多用固定镜头。因为手机不像专业摄像机一样有光学变焦功能,特别是拍摄中近景和特写的时候,由于受变焦限制,需要持设备靠近被摄物体拍摄来达到需要的景别要求。在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拍摄新闻素材时,因为设备限制,无法手动调节光圈补光,所以尽可能调整拍摄角度,顺光拍摄时光会比逆光效果好。
五、结语
即时采编技术的开发,在2017年气象灾害融媒体大直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2017年高温天体验杭州的直播中,我们采用了2路记者携带即时采编设备双通道推流的方式直播,解决了直播信号备份、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即时采编技术已经在市县一级气象部门推广使用,大大降低了地市气象部门影视设备的经费投入,优化人员结构,便捷、快速拍摄新闻并及时上传,同时对拍摄到的视频进行微剪辑存档,丰富节目素材库。
作者简介:徐振兴,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
关键词:气象新闻;即时采编技术;开发与应用
一、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那就是“真实性”、“实效性”、“准确性”、“简明性”。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唯独“时效性”受到拍摄剪辑时间的耗费和播出时段固定的约束,每每落于人后。而本文所提出的“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现场进行素材镜头采集,记者出镜,利用手机视频剪辑软件(例如“美摄”)对镜头进行剪辑,还可以进行配音、加字幕等后期制作,如果写稿迅速再加上软件操作熟练的话,一条完整的气象新闻可以在回单位的路上就制作成功。相比较传统的新闻成片制作手段,省时省力,也让电视媒体在“时效性”上与其他网络、广播等媒体能一较高低。
二、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优势
本文所提出的“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和带有话筒的耳机线这样最简便的采集设备。相比较传统的摄像机、话筒、三脚架等专业的成套设备,这样的配备才是真正做到了轻装上阵。使用过程中,用智能手机的内置摄像头进行横屏拍摄,之后使用手机视频剪辑软件对所拍摄镜头进行剪辑,将画面镜头根据文稿内容进行逻辑剪辑,最后加上配音、字幕、音乐,使用滤镜、贴纸,还能套用现成的主题模式,当然这些在气象新闻制作过程中并不需要,但是对微视频宣传片制作和个人视频保留的时候就显得很有意思。气象局毕竟不是电视台,一般从事气象影视的人员不会很多,参与新闻外拍的记者就不够用了。按照常规的拍摄,一个记者一个摄像为一个小组,记者出镜,现场采访,回来写稿子,主持人配音,制作剪辑,然后将成品新闻传输给中国气象频道,这一系列流程下来,半天能完成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但是如果能将“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应用起来,人手一部手机就能去现场,一组人员能分成两路,两组人员就成分成四路,拍摄的点多起来,新闻就更丰满,也解决了气象影视采编人员人手不足的棘手问题。
三、气象新闻及微视频即时采编技术实现
上文提到了一般用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和带有话筒的耳机线这样最简便的采集设备就可实现视频的采编,对于有条件使用有卡专业设备进行新闻采集的单位来说,可以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采集素材,前期拍摄格式设置成mp4或mov等“美摄”支持的剪辑格式,拍摄完成后,取出TF、SD等即插卡,使用读卡器连接手机,导入到“美摄”等编辑软件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一条新闻素材的剪辑工作。
四、应急移动设备拍摄新闻技巧
在突发情况下,拍摄设备受限时,利用方便携带的移动设备来代替摄像机完成新闻拍摄,是一种新的拍摄手段。应急情况下,使用移动设备拍摄新闻素材跟摄像机拍摄原理基本相同,移动拍摄设备包括:手机(安卓版和苹果版)、照相机、手持拍摄精灵、航拍飞行器等等,这里我们以使用安卓版手机拍摄来进行分解叙述。
(一)拍摄前准备
电视画面使用的素材大小有几种分辨率大小:PAL720X576(标清)、HD1920X1080(高清)、HD1440X1080(高清)、HD1280X720(小高清),其中,前2种为最常用电视分辨率。手机摄像头参数设置,以华为Mate8为例,手机拍摄一定要横屏拍摄,可以借助自拍杆配小脚架的组合进行拍摄,画面更稳定。拍摄新闻时要注意各种景别空镜头的使用,各景别空镜头在片子中的比列大致为:远景5%、全景20%、中景35%、近景25%、特写15%。而一般3分钟的新闻,需要有效空镜头素材数为50个左右,每组镜头大约5秒时长,以固定镜头为主。
(二)日常新闻拍摄
新闻素材是由空镜、主持人出镜、现场采访等几个方面组合而成。拍摄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景别。主持人出镜一般使用全景、中景或中近景景别,需要背景支持的,背景里有新闻信息交代的选择全景或中景出镜。完全不需要背景支持,以主持人语言、表情、手势为表现力的可以选择中近景出镜。新闻现场采访是解析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事件的最主要表现手段,在采访画面中,被采訪者占据画面主体2/3,鼻子的高度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下,被采访者居画面的左或右边,眼睛不要直视镜头,与记者交流的视角为最佳角度。一般情况下,现场采访中被采访对象单独入镜,记者与被采访者需要有互动交流的,可以和被采访对象共同入镜。
(三)应急情况下新闻拍摄
在突发天气状况下发生的灾害类新闻事件里,移动设备拍摄本身具有的强机动、快上手、高普及等优势,使其拥有更大用武之地。2016年9月28日发生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苏村的山体滑坡事件中,我们大量使用了手机进行应急拍摄,新闻报道快速、及时、有效。在这一类新闻事件的拍摄中,镜头景别等常规表现手法可以模糊,以第一时间抓拍到有效镜头为主,记录珍贵的现场资料。2016年台风“尼伯特”影响期间,我省气象应急车第一时间奔赴温州苍南报道台风影响情况,全程5次视频直播连线全部都是用“风云即拍”完成,并且直播效果和画面质量完全符合电视播出要求。
(四)特别提醒
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摇移,多用固定镜头。因为手机不像专业摄像机一样有光学变焦功能,特别是拍摄中近景和特写的时候,由于受变焦限制,需要持设备靠近被摄物体拍摄来达到需要的景别要求。在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拍摄新闻素材时,因为设备限制,无法手动调节光圈补光,所以尽可能调整拍摄角度,顺光拍摄时光会比逆光效果好。
五、结语
即时采编技术的开发,在2017年气象灾害融媒体大直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2017年高温天体验杭州的直播中,我们采用了2路记者携带即时采编设备双通道推流的方式直播,解决了直播信号备份、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即时采编技术已经在市县一级气象部门推广使用,大大降低了地市气象部门影视设备的经费投入,优化人员结构,便捷、快速拍摄新闻并及时上传,同时对拍摄到的视频进行微剪辑存档,丰富节目素材库。
作者简介:徐振兴,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