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水浒传》的思想,学术界的论述甚多,并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但这些大多集中在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腐化的批判,以及由此引发的农民起义等,却很少有分析《水浒传》中所蕴含的积极正面的思想,例如平等思想,其深层次教义便是鼓励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社会大众夺回被剥夺的人权,追求平等。
关键词:水浒传;平等思想;人权
不同的读者和学者眼中有不同的《水浒传》,有盛赞梁山英雄劫富济贫、锄强扶弱的“替天行道”之行为,认为其是一部有益于世教的小说,也有毁损和攻击这部小说的,认为其是“诲盗之最可恶者”。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又把《水浒传》认定为“倡民主、民权”,讲“自由、平等”之书,是“痛黑暗”、“反专制”的千古小说之冠。解放以后,人们对于《水浒传》的看法仍不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英雄的史诗”,有的则说它是一部“瓦解农民起义的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的小说名著所反映的积极思想,尤其是平等思想,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政治上的平等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这是封建社会中农民追求的一种政治理想和美好夙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当时社会对平等的呼声愈来愈高,这恰恰是违背宋明理学中的“天理”,使得这种平等的追求被打压下去。而“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则又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否定和反抗,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允许农民打破森严的等级观念,平等只能在小说构架出的理想政治中实现。富豪出身的卢俊义没有鄙视偷窃扒拿的时迁,并以兄弟相称;自诩为龙子龙孙的世袭贵族柴进也能和花和尚平等相处,等等例子不胜枚举。
但是,我们亦应看到,水浒中这种政治上的平等,仍是一种朴素的平等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平等只是初级意识形态的东西。宋明理学发展儒学,宣扬“君王至上”、“君君臣臣”、“三纲五常”,构建起中央集权制社会内部从最高统治者到各级诸侯、官吏、基层百姓之间,在各个方面的有不同的等级格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其所蕴含的政治平等思想的社会效应是不宜估计过高的。相对于当时的严重不平等的社会来说,这种平等只是存于人们内心的一种奢求,但其同时是积极的并且值得肯定的东西,因其对当时的农民反封建的斗争具有一定的鼓舞和指引作用。
二、经济上的平等
经济平等是政治平等和社会平等的基础,但是平等不是平均,《水浒传》中的分配问题与其说经济上的平等,不如说在经济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就是这种平均主义才体现了在经济上的平等愿望。其实这就是农民和小生产者的愿望、追求的现实反映。晁盖、吴用等人上梁山后,将劫取的“生辰纲”和自己的家财,除留一部分存入公库作为公共积累外,其余的大部分当场全部分给喽啰,头领也没有多取。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所以只需考虑到集体和个人。攻克州县所得的府库钱财,也大多扶贫济困,安定民心,充分体现了经济上的平均主义。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还写了反面的例子,即清风山等山寨,即他们在经济分配问题上是不平均的,对于首领和群众的所得是不相同的,这种经济上的不平均,导致了山寨里喽啰积极性不高,积累也有限,战斗力不强,最终归入平分财物的梁山。这里充分体现了经济上的平均对政治上平等的保障意义,政治上的平等须以经济上的平均为基础。正因为梁山军士执行了这条平均主义路线,所以其战斗力极强,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见经济上的平均分配在当时的优越性和影响的强大性。尽管历史证明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经济分配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分配制度是落后的、不合理的,最终可能导致共同贫困,但在当时却是很有号召力和吸引力的。这对于需要召集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江湖好汉的加入就已经足够了。
《水浒传》中虽未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类的口号,但实际上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充分展现了这一积极思想。《水浒传》描写的“替天行道”、“全忠仗义”的“义”,突出了“义”的经济释义“分予”意义,只不过将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分予”更改为由下而上的群侠“义分”,充分体现了在经济上的平等,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和抨击。
三、组织上的平等
决策上集体讨论,反对集权。梁山起义军对重大事件的决定,既不是宋江的一锤定音,也不是卢俊义的最后拍板,而是核心集团一百零八人的集体商量,可以各抒已见。这种集体讨论的形式与政治上的平等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有现代民主的缩影,虽是一种放大了的集中,缩小了的民主,但这样明显比一人独裁要进步的多。“晁盖哥哥便做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小宋皇帝……”梁山义军对皇权的否定,完全无视儒学的“三纲五常”,离经叛道,构想着建立一个“理想国”,这种美好的愿望何尝不是平等追求的最好体现。
“随才器使”的用人路线。《水浒传》结构的梁山理想国的领导群体,是一个民主、平等的集体,人员结构充分体现了以“随才器使”为原则的超前人才观及合理用人观,不厌其烦的数次描写排座位,目的在于突出这一用人路线。在《水浒传》的梁山义军里的用人路线在平等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才能,特长,给以适当使用,安排合适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梁山在用人上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上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而不是任人唯亲。神行太保戴宗擅长走路,日行八百里为宋江送信;鼓上蚤时迁惯会飞檐走壁,轻而易举探得情报;神算子蒋敬会精通书算,职司梁山钱粮出纳;圣手书生萧让善临摹,摘星圣手,掌管梁山行文之事。总之是合理任用,使得大家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秩序井然。充分发挥了人的特长和才能,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梁山泊“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是宋元时期南北文化思想碰撞的产物。《水浒传》强调人的物质和权利享受的平等,从而更富有民主性,但其始终无法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封建社会的“君权至上”的思想禁锢,最终接受招安,梁山组织注定昙花一现。
元末明初,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存天理,灭人欲”使得劳动人民不仅表面上而且还要从内心来服从封建统治,劳动人民不允许有任何物质欲望,更不得违背森严的等级制度。王守仁作为心学的创始人,对程朱理学进行了一定的批评,主张人要遵从内心。李贽虽崇尚儒学,但反对当时把程朱理学作为评价是非的唯一标准;强调为社稷民生着想,提倡个性自由、官民平等和男女平等。王守仁等思想家从哲学角度对程朱理学进行批驳,《水浒传》则另辟蹊径,从文学角度用平等思想抨击程朱理学。《水浒传》作者假借历史上的起义故事,阐发平等思想,对程朱理学勇敢地作出的批判。
参考文献:
[1]王俊年,裴效维,金宁芬.《水浒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文学评论[J].1978年,第4期.
[2]许并生,宋大琦.20世纪《水浒传》思想研究及《水浒传》思想论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8年,第1期.
[3]李丹.关于中国人“忠”“义”情结的思考.新闻爱好者[J].2011年,第22期.
[4]周克良.中国民主文学始祖——《水浒传》文学史地位辨析.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1995年,第2期.
关键词:水浒传;平等思想;人权
不同的读者和学者眼中有不同的《水浒传》,有盛赞梁山英雄劫富济贫、锄强扶弱的“替天行道”之行为,认为其是一部有益于世教的小说,也有毁损和攻击这部小说的,认为其是“诲盗之最可恶者”。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又把《水浒传》认定为“倡民主、民权”,讲“自由、平等”之书,是“痛黑暗”、“反专制”的千古小说之冠。解放以后,人们对于《水浒传》的看法仍不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英雄的史诗”,有的则说它是一部“瓦解农民起义的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的小说名著所反映的积极思想,尤其是平等思想,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政治上的平等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这是封建社会中农民追求的一种政治理想和美好夙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当时社会对平等的呼声愈来愈高,这恰恰是违背宋明理学中的“天理”,使得这种平等的追求被打压下去。而“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则又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否定和反抗,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允许农民打破森严的等级观念,平等只能在小说构架出的理想政治中实现。富豪出身的卢俊义没有鄙视偷窃扒拿的时迁,并以兄弟相称;自诩为龙子龙孙的世袭贵族柴进也能和花和尚平等相处,等等例子不胜枚举。
但是,我们亦应看到,水浒中这种政治上的平等,仍是一种朴素的平等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平等只是初级意识形态的东西。宋明理学发展儒学,宣扬“君王至上”、“君君臣臣”、“三纲五常”,构建起中央集权制社会内部从最高统治者到各级诸侯、官吏、基层百姓之间,在各个方面的有不同的等级格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其所蕴含的政治平等思想的社会效应是不宜估计过高的。相对于当时的严重不平等的社会来说,这种平等只是存于人们内心的一种奢求,但其同时是积极的并且值得肯定的东西,因其对当时的农民反封建的斗争具有一定的鼓舞和指引作用。
二、经济上的平等
经济平等是政治平等和社会平等的基础,但是平等不是平均,《水浒传》中的分配问题与其说经济上的平等,不如说在经济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就是这种平均主义才体现了在经济上的平等愿望。其实这就是农民和小生产者的愿望、追求的现实反映。晁盖、吴用等人上梁山后,将劫取的“生辰纲”和自己的家财,除留一部分存入公库作为公共积累外,其余的大部分当场全部分给喽啰,头领也没有多取。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所以只需考虑到集体和个人。攻克州县所得的府库钱财,也大多扶贫济困,安定民心,充分体现了经济上的平均主义。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还写了反面的例子,即清风山等山寨,即他们在经济分配问题上是不平均的,对于首领和群众的所得是不相同的,这种经济上的不平均,导致了山寨里喽啰积极性不高,积累也有限,战斗力不强,最终归入平分财物的梁山。这里充分体现了经济上的平均对政治上平等的保障意义,政治上的平等须以经济上的平均为基础。正因为梁山军士执行了这条平均主义路线,所以其战斗力极强,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见经济上的平均分配在当时的优越性和影响的强大性。尽管历史证明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经济分配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分配制度是落后的、不合理的,最终可能导致共同贫困,但在当时却是很有号召力和吸引力的。这对于需要召集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江湖好汉的加入就已经足够了。
《水浒传》中虽未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类的口号,但实际上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充分展现了这一积极思想。《水浒传》描写的“替天行道”、“全忠仗义”的“义”,突出了“义”的经济释义“分予”意义,只不过将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分予”更改为由下而上的群侠“义分”,充分体现了在经济上的平等,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和抨击。
三、组织上的平等
决策上集体讨论,反对集权。梁山起义军对重大事件的决定,既不是宋江的一锤定音,也不是卢俊义的最后拍板,而是核心集团一百零八人的集体商量,可以各抒已见。这种集体讨论的形式与政治上的平等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有现代民主的缩影,虽是一种放大了的集中,缩小了的民主,但这样明显比一人独裁要进步的多。“晁盖哥哥便做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小宋皇帝……”梁山义军对皇权的否定,完全无视儒学的“三纲五常”,离经叛道,构想着建立一个“理想国”,这种美好的愿望何尝不是平等追求的最好体现。
“随才器使”的用人路线。《水浒传》结构的梁山理想国的领导群体,是一个民主、平等的集体,人员结构充分体现了以“随才器使”为原则的超前人才观及合理用人观,不厌其烦的数次描写排座位,目的在于突出这一用人路线。在《水浒传》的梁山义军里的用人路线在平等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才能,特长,给以适当使用,安排合适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梁山在用人上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上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而不是任人唯亲。神行太保戴宗擅长走路,日行八百里为宋江送信;鼓上蚤时迁惯会飞檐走壁,轻而易举探得情报;神算子蒋敬会精通书算,职司梁山钱粮出纳;圣手书生萧让善临摹,摘星圣手,掌管梁山行文之事。总之是合理任用,使得大家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秩序井然。充分发挥了人的特长和才能,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梁山泊“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是宋元时期南北文化思想碰撞的产物。《水浒传》强调人的物质和权利享受的平等,从而更富有民主性,但其始终无法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封建社会的“君权至上”的思想禁锢,最终接受招安,梁山组织注定昙花一现。
元末明初,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存天理,灭人欲”使得劳动人民不仅表面上而且还要从内心来服从封建统治,劳动人民不允许有任何物质欲望,更不得违背森严的等级制度。王守仁作为心学的创始人,对程朱理学进行了一定的批评,主张人要遵从内心。李贽虽崇尚儒学,但反对当时把程朱理学作为评价是非的唯一标准;强调为社稷民生着想,提倡个性自由、官民平等和男女平等。王守仁等思想家从哲学角度对程朱理学进行批驳,《水浒传》则另辟蹊径,从文学角度用平等思想抨击程朱理学。《水浒传》作者假借历史上的起义故事,阐发平等思想,对程朱理学勇敢地作出的批判。
参考文献:
[1]王俊年,裴效维,金宁芬.《水浒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文学评论[J].1978年,第4期.
[2]许并生,宋大琦.20世纪《水浒传》思想研究及《水浒传》思想论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8年,第1期.
[3]李丹.关于中国人“忠”“义”情结的思考.新闻爱好者[J].2011年,第22期.
[4]周克良.中国民主文学始祖——《水浒传》文学史地位辨析.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199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