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无论是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不少相同之处和不同之点。通过对两大“语言”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时代的发展对于语言的深刻影响,进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保护民族语言。
关键词:短信语言 网络语言 差异 相似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历史的不断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与时俱进的语言,从而满足人们多样的交际需要。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作为新兴语言,是应信息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短信息传送服务方式。目前短信语言从纯文本形式进一步发展,其中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多媒体短信服务,俗称彩信)突破文本的限制,应用了彩色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效果,使短信进入一个多彩的世界。“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跟网络有关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于振元,2001)。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已成为现代都市人语言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沟通和交际工具的作用。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它们,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通过对这两大“语言”异同的比较,可以了解到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进而更好地使用和保护民族语言。
一、短信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差异
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虽然同为当代的流行语言,但由于媒介不同以及使用场合不同,两者之间肯定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一)语音差异
短信语言比网络语言更加长于押韵,更注重音韵美。如:
(1)九霄祥瑞福无数,嫦娥派来小玉兔。愿您住房如兔有几处,愿您数钱数得手不住,愿您事业腾云驾雾,愿您身体似南山松树。
这条短信押“u”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兔年送上这些祝福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又如:
(2)又是一年月圆时,朋友牵挂如咫尺。遥祝兄台早得意,美酒留待再见日。
这条短信押“i”韵,在中秋节的晚上收到这样的祝福,让人心旷神怡,倍感温暖。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语言的内容,不用说,是和文化有密切关系的。”
网络语言在语音上更加口语化。网络语言并不是人们面对面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而是通过计算机这个媒介来传情达意的。人们在网络中的交流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所以网络语言在语音上具有口语的特点:句子简短,通俗易懂,结构松散。口语中人们经常会用到语气词,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你吃了吗?”“最近还好吗?”“你怎么了?”在网络中,语气词的使用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
(3)乖,看帖要回帖喔!
(4)哎哟,肚子都笑爆了。
(5)呵呵!开玩笑的啦!
(6)别认真,我路过而已啦!
语气词的效果,就像过分夸张的表情,又显得多少有些嗲声嗲气,符合网民不愿长大的心理,因此在网络上非常流行。
网络语言中体现方言语音的词随处可见。互联网具有超地域性质,把不同地区的人联系在了一起。虽然网民们都会普通话,但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方言特色,或是无意中受到自己方言的影响,网络中便出现大量的方言词语。例如:
(7)你说的是啥子嘛!(四川话,是什么)
(8)我蛮稀罕她的,大家不要这么说人家啊!(河南话,很喜欢)
(9)贼垃圾(东北话,很)
(10)偶觉得还可以。(港台话,我)
(11)阿拉不信那个邪。(上海话,我)
(12)没事瞎咋呼!!!(河南话,大声说话)
使用方言语音,可以拉近同一方言地区人们的距离,减少陌生感,不同方言区的人看到就会觉得十分有趣。有些网民懂得不止一种方言,那么他就会在网络交流中使用多种方言词。如:
(13)谁敢删偶帖,砍你稀巴烂!(港台话+东北话)
(二)词汇差异
短信语言大量运用华丽词藻来表达复杂的感情,文学性极强。如:
(14)友人如书,念念不忘;岁月如画,幅幅珍藏;问候如诗,句句情长;祝福如歌,声声悠扬。书画诗歌,敬颂安康!
(15)皓月明亮撒柔光,照您事业更辉煌;良宵美景度佳节,家庭幸福伴和谐。
网络语言在运用词汇方面则表现出不同之处。第一,词汇更加生活化。例如:“倒”“昏”“晕”“靠”“晕死”,这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在网络中频繁出现,而且很受喜爱。究其原因,是因为网络是一个惜时如金的地方,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内容成为网民的首要准则。另外,由于不是面对面地交流,这些幽默、形象的网络语言词语成为交际者间的润滑剂,使人们能更加融洽地交流。第二,“旧词”赋予“新义”。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入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络聊天或在BBS中随意发言,发表内容空洞的长篇大论和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感叹或者表情符号,像“白开水”一般,形象地体现出发言者的不负责任。而“孔雀”则因自动开屏而被网民用来表示“自作多情”。把“新义”赋给“旧词”,是由网络的幽默化、形象化和非传统化等原因形成的。第三,汉字造新词。汉字新词就是利用汉字中原有的语素,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造出的词语。如:“网虫”“爬虫”“网龄”“果酱”“杯具”“幽香”“拷贝(copy)”“雅虎(Yahoo)”“山寨”“范跑跑”“大虾”“恐龙”“青蛙”“菜鸟”等等。
(三)语法差异
和网络语言相比,短信语言在语法规则上有明显特点。第一,妙用标点符号。人们在使用短信语言时不是面对面地交流,因此短信使用者为了弥补这一感情交流的不足,常借助富有感情色彩的标点来表情达意,比如问号、感叹号。在短信语言中附带感情色彩的符号还会起到文字的作用,用单独的一个“?”直接表达“what”或者“why”。另外,短信语言中还经常省略标点符号,其原因有两个:为了最快地传递信息,人们无意识地忽略了标点符号;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发送更多的内容,人们有意把标点符号给省略了。第二,套用诗词句式。短信语言常套用一些家喻户晓的典故、歌曲、诗词句式,并巧用修辞,通过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生活内蕴,富有情趣和意境。如:
(16)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日日甜!冬去,春来,似水,如烟,一年中秋在眼前!……
(17)瑞雪积丰门,闲阳照景深。又到换岁时,围炉思友人。笑斟一杯酒,遥举香可闻。待到新年见,好事均出现。
这些套用诗词句式的作品,词句押韵,语言凝练而诙谐,抒发了人们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和感悟,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网络语言在语法上与短信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语法的超常规性,汉英混杂。如“有事请call我”“大家+U”(加油)等。第二,语序变异。网民为了节省交流时间,交流时往往使用一些与现代汉语不符的语序,如“我走先”等。第三,随意重叠字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重叠,但是在网络语言中我们很容易就可找到重叠的名词,如“饭饭”“东东”“钱钱”等。第四,任意搭配词语,或者形容词带宾语,如“你不要美我啦”(表示你不要赞扬我啦)、“今天你黑我”(表示陷害我);或者副词修饰名词,如“很现代”“很女人”“很阳光”“很奥特曼”;或者名词带宾语,如:“我先百度一下”(表示到百度网站搜索)、“有事电我”(表示有事给我打电话)、“有事我就伊妹儿你”。以上语言现象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但网民却很乐意使用,且使用频率十分高。
二、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共同点
(一)广泛使用谐音法
随便一条短信,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中巧妙运用了谐音。例如:
(18)新年送你乖乖兔,幸福生活大踏步。愿你兔年:事业腾云吐(兔)雾,生活扬眉吐(兔)气,好运吐(兔)故纳新,斗志奋发图(兔)强,快乐难得糊涂(兔),前途(兔)一片光明。
兔年送上这样的祝福,让阅读者在欣赏文字游戏的同时发出会心一笑。
网络语言使用谐音手法,更是俯首皆是。第一,用普通话字词谐音代替相应的汉字词,如“斑竹”(版主)、“菌男”(俊男)、“霉女”(美女)、“竹叶”(主页)、“共眠”(共勉)、“油墨”(幽默)、“驴友”(旅游)、“米国”(美国)、“米话”(没话)、“版斧”(版副)、“果酱”(过奖)、“大虾”(大侠)、“机油”(机友,喜欢玩手机的人)、“驴友”(旅友,喜欢旅游的人,一般指背包一族)、“美眉”(妹妹)、“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等等;第二,用方言字词谐音代替相应的汉字词,如“稀饭”(喜欢)、“偶”(我)、“虾末”(什么)、“灰常”(非常)、“泥”(你)、“唔系”(不是)、“母代”(没得)、“酱紫”(这样子)等等;第三,数字谐音,如“14”(意思)、“147”(—世情)、“165”(原谅我)、“168”(一路发)、“195”(你找我)、“1314”(一生一世)、“1573”(一往情深)等等;第四,音译外来词,如:“酷”(cool,有个性等)、“兔爸”(toolbar,工具条)、“秀”(show,表演)、“烘陪鸡”(homepage,个人主页)、“粉丝”(fans,××追星族,××迷)、“伊妹儿”(E-mail,电子邮箱)、“爱老虎油”(I love you,我爱你);第五,连读的谐音,“表”表示“不要”,“酱紫”表示“这样子”,所以“表酱紫”表示“不要这样子”。
利用语音上的相似性来造成特有的效果,是这两种语言最大的相似之处。
(二)用词言简意赅,趋新求奇,大量运用字母、符号等
首先,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都短小精练,言简意赅。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手机短信文本的信息量有限,要在有限的空间中传递更多的内容,就需要用简短的文字。因此,短小精练、言简意赅也就成为手机短信最显著的特征。同样,网络语言由于是即时性交流而需要的语言,因而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交流,就需要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其次,在使用者趋新和求奇心理的影响下,在两种语言中都创造了大量的字母词语、表情符号、数字符号等,如:“GG”(哥哥)、“GF”(girlfriend)、“3Q”(thanks)、“(^o^)/”(举手欢呼的人)、“@_@”(戴眼镜的人)、“:-)”(微笑)、“^0^”(欢笑)、“:-D”(大笑)、“*^0^*”(傻笑)、“*_^”(使眼色)、“=~_~=”(脸红了)、“1711”(一心一意)、“56”(无聊)、“100”(你很完美)、“70345”(请你相信我)等等。这些另类词语具有强烈的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不仅简洁、幽默,而且富于想象力,让人回味无穷。
(三)广泛运用修辞格
无论是短信语言还是网络语言,都大量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的运用使得两种语言新颖活泼,给人印象深刻。如:
(19)朋友是春天的树,当你累了时给你带去绿荫;朋友是夏天的风,当你热时为你送来清凉;朋友是秋天的太阳,当你冷时给你带去温暖;朋友是冬天的松柏,当你孤独时永远陪伴着你。
在网络语言中,人们常用借喻这种方式来指称各种“人”,用“青蛙”指相貌很丑的男士,用“恐龙”指容貌不佳的女生,用“大虾”指“资深网虫”,用“沙发”指第一个跟帖的网友,用“板凳”指第二个跟帖的网友。
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都广泛使用比拟。比拟是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的一种辞格。短信语言中,使用比拟这种辞格可以使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如:
(20)我问过“疾病”了,它根本不想靠近你,并让我转告你不要自作多情;另外,“开心”让我给捎个信:它特别喜欢你,想要永远陪伴在你身边。
网络语言中,网名“晴空”,自比为晴朗的天空,说明这个网友内心的开朗和纯洁。
两种语言中还有许多相似的修辞手法,例如排比、双关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三、结论
通过上述简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存在着不同之处,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些独特之处使它们能更好地区别于其他语言形式。当然作为同时代的新兴产物,它们也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具有一些传统语言所没有的特点。使用好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民族共同语,进而促进汉民族共同语不断向前发展,并将其发扬广大。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网络语词研究”[项目编号:07SA033号]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黎昌友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610036)
关键词:短信语言 网络语言 差异 相似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历史的不断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与时俱进的语言,从而满足人们多样的交际需要。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作为新兴语言,是应信息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短信息传送服务方式。目前短信语言从纯文本形式进一步发展,其中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多媒体短信服务,俗称彩信)突破文本的限制,应用了彩色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效果,使短信进入一个多彩的世界。“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跟网络有关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于振元,2001)。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已成为现代都市人语言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沟通和交际工具的作用。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它们,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通过对这两大“语言”异同的比较,可以了解到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进而更好地使用和保护民族语言。
一、短信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差异
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虽然同为当代的流行语言,但由于媒介不同以及使用场合不同,两者之间肯定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一)语音差异
短信语言比网络语言更加长于押韵,更注重音韵美。如:
(1)九霄祥瑞福无数,嫦娥派来小玉兔。愿您住房如兔有几处,愿您数钱数得手不住,愿您事业腾云驾雾,愿您身体似南山松树。
这条短信押“u”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兔年送上这些祝福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又如:
(2)又是一年月圆时,朋友牵挂如咫尺。遥祝兄台早得意,美酒留待再见日。
这条短信押“i”韵,在中秋节的晚上收到这样的祝福,让人心旷神怡,倍感温暖。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语言的内容,不用说,是和文化有密切关系的。”
网络语言在语音上更加口语化。网络语言并不是人们面对面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而是通过计算机这个媒介来传情达意的。人们在网络中的交流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所以网络语言在语音上具有口语的特点:句子简短,通俗易懂,结构松散。口语中人们经常会用到语气词,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你吃了吗?”“最近还好吗?”“你怎么了?”在网络中,语气词的使用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
(3)乖,看帖要回帖喔!
(4)哎哟,肚子都笑爆了。
(5)呵呵!开玩笑的啦!
(6)别认真,我路过而已啦!
语气词的效果,就像过分夸张的表情,又显得多少有些嗲声嗲气,符合网民不愿长大的心理,因此在网络上非常流行。
网络语言中体现方言语音的词随处可见。互联网具有超地域性质,把不同地区的人联系在了一起。虽然网民们都会普通话,但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方言特色,或是无意中受到自己方言的影响,网络中便出现大量的方言词语。例如:
(7)你说的是啥子嘛!(四川话,是什么)
(8)我蛮稀罕她的,大家不要这么说人家啊!(河南话,很喜欢)
(9)贼垃圾(东北话,很)
(10)偶觉得还可以。(港台话,我)
(11)阿拉不信那个邪。(上海话,我)
(12)没事瞎咋呼!!!(河南话,大声说话)
使用方言语音,可以拉近同一方言地区人们的距离,减少陌生感,不同方言区的人看到就会觉得十分有趣。有些网民懂得不止一种方言,那么他就会在网络交流中使用多种方言词。如:
(13)谁敢删偶帖,砍你稀巴烂!(港台话+东北话)
(二)词汇差异
短信语言大量运用华丽词藻来表达复杂的感情,文学性极强。如:
(14)友人如书,念念不忘;岁月如画,幅幅珍藏;问候如诗,句句情长;祝福如歌,声声悠扬。书画诗歌,敬颂安康!
(15)皓月明亮撒柔光,照您事业更辉煌;良宵美景度佳节,家庭幸福伴和谐。
网络语言在运用词汇方面则表现出不同之处。第一,词汇更加生活化。例如:“倒”“昏”“晕”“靠”“晕死”,这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在网络中频繁出现,而且很受喜爱。究其原因,是因为网络是一个惜时如金的地方,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内容成为网民的首要准则。另外,由于不是面对面地交流,这些幽默、形象的网络语言词语成为交际者间的润滑剂,使人们能更加融洽地交流。第二,“旧词”赋予“新义”。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入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络聊天或在BBS中随意发言,发表内容空洞的长篇大论和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感叹或者表情符号,像“白开水”一般,形象地体现出发言者的不负责任。而“孔雀”则因自动开屏而被网民用来表示“自作多情”。把“新义”赋给“旧词”,是由网络的幽默化、形象化和非传统化等原因形成的。第三,汉字造新词。汉字新词就是利用汉字中原有的语素,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造出的词语。如:“网虫”“爬虫”“网龄”“果酱”“杯具”“幽香”“拷贝(copy)”“雅虎(Yahoo)”“山寨”“范跑跑”“大虾”“恐龙”“青蛙”“菜鸟”等等。
(三)语法差异
和网络语言相比,短信语言在语法规则上有明显特点。第一,妙用标点符号。人们在使用短信语言时不是面对面地交流,因此短信使用者为了弥补这一感情交流的不足,常借助富有感情色彩的标点来表情达意,比如问号、感叹号。在短信语言中附带感情色彩的符号还会起到文字的作用,用单独的一个“?”直接表达“what”或者“why”。另外,短信语言中还经常省略标点符号,其原因有两个:为了最快地传递信息,人们无意识地忽略了标点符号;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发送更多的内容,人们有意把标点符号给省略了。第二,套用诗词句式。短信语言常套用一些家喻户晓的典故、歌曲、诗词句式,并巧用修辞,通过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生活内蕴,富有情趣和意境。如:
(16)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日日甜!冬去,春来,似水,如烟,一年中秋在眼前!……
(17)瑞雪积丰门,闲阳照景深。又到换岁时,围炉思友人。笑斟一杯酒,遥举香可闻。待到新年见,好事均出现。
这些套用诗词句式的作品,词句押韵,语言凝练而诙谐,抒发了人们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和感悟,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网络语言在语法上与短信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语法的超常规性,汉英混杂。如“有事请call我”“大家+U”(加油)等。第二,语序变异。网民为了节省交流时间,交流时往往使用一些与现代汉语不符的语序,如“我走先”等。第三,随意重叠字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重叠,但是在网络语言中我们很容易就可找到重叠的名词,如“饭饭”“东东”“钱钱”等。第四,任意搭配词语,或者形容词带宾语,如“你不要美我啦”(表示你不要赞扬我啦)、“今天你黑我”(表示陷害我);或者副词修饰名词,如“很现代”“很女人”“很阳光”“很奥特曼”;或者名词带宾语,如:“我先百度一下”(表示到百度网站搜索)、“有事电我”(表示有事给我打电话)、“有事我就伊妹儿你”。以上语言现象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但网民却很乐意使用,且使用频率十分高。
二、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共同点
(一)广泛使用谐音法
随便一条短信,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中巧妙运用了谐音。例如:
(18)新年送你乖乖兔,幸福生活大踏步。愿你兔年:事业腾云吐(兔)雾,生活扬眉吐(兔)气,好运吐(兔)故纳新,斗志奋发图(兔)强,快乐难得糊涂(兔),前途(兔)一片光明。
兔年送上这样的祝福,让阅读者在欣赏文字游戏的同时发出会心一笑。
网络语言使用谐音手法,更是俯首皆是。第一,用普通话字词谐音代替相应的汉字词,如“斑竹”(版主)、“菌男”(俊男)、“霉女”(美女)、“竹叶”(主页)、“共眠”(共勉)、“油墨”(幽默)、“驴友”(旅游)、“米国”(美国)、“米话”(没话)、“版斧”(版副)、“果酱”(过奖)、“大虾”(大侠)、“机油”(机友,喜欢玩手机的人)、“驴友”(旅友,喜欢旅游的人,一般指背包一族)、“美眉”(妹妹)、“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等等;第二,用方言字词谐音代替相应的汉字词,如“稀饭”(喜欢)、“偶”(我)、“虾末”(什么)、“灰常”(非常)、“泥”(你)、“唔系”(不是)、“母代”(没得)、“酱紫”(这样子)等等;第三,数字谐音,如“14”(意思)、“147”(—世情)、“165”(原谅我)、“168”(一路发)、“195”(你找我)、“1314”(一生一世)、“1573”(一往情深)等等;第四,音译外来词,如:“酷”(cool,有个性等)、“兔爸”(toolbar,工具条)、“秀”(show,表演)、“烘陪鸡”(homepage,个人主页)、“粉丝”(fans,××追星族,××迷)、“伊妹儿”(E-mail,电子邮箱)、“爱老虎油”(I love you,我爱你);第五,连读的谐音,“表”表示“不要”,“酱紫”表示“这样子”,所以“表酱紫”表示“不要这样子”。
利用语音上的相似性来造成特有的效果,是这两种语言最大的相似之处。
(二)用词言简意赅,趋新求奇,大量运用字母、符号等
首先,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都短小精练,言简意赅。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手机短信文本的信息量有限,要在有限的空间中传递更多的内容,就需要用简短的文字。因此,短小精练、言简意赅也就成为手机短信最显著的特征。同样,网络语言由于是即时性交流而需要的语言,因而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交流,就需要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其次,在使用者趋新和求奇心理的影响下,在两种语言中都创造了大量的字母词语、表情符号、数字符号等,如:“GG”(哥哥)、“GF”(girlfriend)、“3Q”(thanks)、“(^o^)/”(举手欢呼的人)、“@_@”(戴眼镜的人)、“:-)”(微笑)、“^0^”(欢笑)、“:-D”(大笑)、“*^0^*”(傻笑)、“*_^”(使眼色)、“=~_~=”(脸红了)、“1711”(一心一意)、“56”(无聊)、“100”(你很完美)、“70345”(请你相信我)等等。这些另类词语具有强烈的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不仅简洁、幽默,而且富于想象力,让人回味无穷。
(三)广泛运用修辞格
无论是短信语言还是网络语言,都大量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的运用使得两种语言新颖活泼,给人印象深刻。如:
(19)朋友是春天的树,当你累了时给你带去绿荫;朋友是夏天的风,当你热时为你送来清凉;朋友是秋天的太阳,当你冷时给你带去温暖;朋友是冬天的松柏,当你孤独时永远陪伴着你。
在网络语言中,人们常用借喻这种方式来指称各种“人”,用“青蛙”指相貌很丑的男士,用“恐龙”指容貌不佳的女生,用“大虾”指“资深网虫”,用“沙发”指第一个跟帖的网友,用“板凳”指第二个跟帖的网友。
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都广泛使用比拟。比拟是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的一种辞格。短信语言中,使用比拟这种辞格可以使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如:
(20)我问过“疾病”了,它根本不想靠近你,并让我转告你不要自作多情;另外,“开心”让我给捎个信:它特别喜欢你,想要永远陪伴在你身边。
网络语言中,网名“晴空”,自比为晴朗的天空,说明这个网友内心的开朗和纯洁。
两种语言中还有许多相似的修辞手法,例如排比、双关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三、结论
通过上述简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存在着不同之处,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些独特之处使它们能更好地区别于其他语言形式。当然作为同时代的新兴产物,它们也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具有一些传统语言所没有的特点。使用好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民族共同语,进而促进汉民族共同语不断向前发展,并将其发扬广大。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网络语词研究”[项目编号:07SA033号]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黎昌友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6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