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在三年开始走进学生的课堂,学生对刚刚接触到的新学科充满好奇和渴望,特别是在科学课上的实验操作更是让学生大声尖叫和心动不已。而小学科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但是小学生特别是刚刚接触科学实验的三年级学生在目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如: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分组不合作,多数作壁上观;动手不动脑,探究层次浅;要达到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我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适时巧用评价,发挥评价作用” 等几方面作了探讨。
  一、创设兴趣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什么叫机械》一课中,我是通过进入教室就用班级的拖把拖地,仅仅用了2分钟就把讲台附件的地面给收拾的干干净净,学生都很好奇,为什么邢老师进教室就干活呢?看到他们疑惑的表情,我又找到一个身材高大的同学和我一起拖地,但是我给他一把没有拖把柄的拖把,让他和我比赛,学生都笑了,说他输定了。这时我告诉学生,机械的一个特点,在后面的课堂上,学生在做其他的一些机械原理实验的时候能紧紧地和本课内容联系在一起,效果非常好。
  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中,我是通过魔术创设学习情境的。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要看好啊。(我先拿出一个马铃薯,学生一起喊是土豆。我强调学名:马铃薯。然后我把烧杯装满水,让学生猜猜把马铃薯放到水中是什么状态?实验表明马铃薯在水中下沉。这时我告诉学生说老师有一种魔法粉(食盐),把它放到水中就会让马铃薯浮起来,然后把食盐放入水中并搅拌)学生们的双目死死地盯着。过了2—3分钟,学生们都惊讶了,马铃薯从底部慢慢的浮到了水面。这样他们的探究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都开始讨论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师:要想知道原因,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带着这样的探究兴趣,和教师一起开展了有效的实验探究。
  二、选择生活中常见材料,方便学生实验操作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挂图、几段视频是远远不够的。要完成科学探究的目标势必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前提。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如研究《电磁铁的性质》这一课中“电磁铁”的制作,教材选用铁定和軳线,取材方便、效果很好。
  在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时,所选材料是否具有引导性,能否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深入探究。如在《认识水》一课教学中,我选用冷开水、淡盐水、白醋和牛奶,把他们分别放入洗干净的烧杯中,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四种液体,让学生充分利用眼、鼻、舌头等感觉器官来感受不同液体的差别,从而深化对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而且透明的液体这一概念的强化,效果非常明显。
  只有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来设计、选取合理的有结构的材料,才能让学生由材料引发经历,由经历形成科学认识,方便实验探究活动的是顺利开展,最终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对课程的设计要重在过程,理清探究步骤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关注的是科学探究与科学概念并重,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清探究步骤,发展科学概念。“工欲利其行,必先善其器”,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教学《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时,教师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目的出发,在研究平面镜“反射”这一性质时加入了“点亮绿灯”、“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这一设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上呈现了精彩而有序的探究场景:在“暗箱寻秘”活动中,教师特地准备了一个神秘的盒子考同学们的眼力。我有意在盒子上只开了一个小洞,由于学生要将眼睛贴在小洞上观看,因此挡住了射入的光线,也就看不到里面的东西。教师笑着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眼力不够好?”并再次让学生观察,当学生把眼睛贴在小洞上,再尝试着离开一些时,就兴奋地说“我看到了!” 接着开展师生对话:“为什么开始有很多同学没看到呢?你还有不同的描述吗?”最后总结出原因: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中。整个教学过程按思维发展的过程设置了新奇有趣的情境与活动,让学生能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类似过程,真正动脑动手学科学,自主而有效地运用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的内涵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既包括教师“有效的教”,又包括学生“有效的学”,努力实现科学探究与科学概念的协调发展,即科学探究围绕科学概念开展。开展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研究,除了以上涉及的内容外,关于科学探究中的倾听、记录、评价、预设与生成等内容,都与有效教学有关,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医疗保险体系在人们生活中依旧占有较大比重,我国当代的医疗体系也逐渐实现了全方面的覆盖,医疗保险体系也在不断的进步,提高对人们服务的水平与能力
园林景观建设虽然在我国起源较早,我国有着著名的苏州园林,但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进行研究则相对较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各大城市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均非常重视园
我国空分装备的生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30m3/h小型设备到现在110000m3/h的超大型空分设备,正在朝特大型化发展。调研国内空分装备发展现状发现,国产大型空分机组运行可靠性差,故障频发,连续运行周期是国外设备的1/2-2/3,停机损失严重,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研究旋转机械多机组轴系同步运行稳定性对空分装备的稳定、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大型压缩机,研究其低压端由大
建立一个非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是一项长期的改进和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可以说,非煤炭矿业企业可以通过基于安全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有效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接触式柔顺测量机构,即面向大型零件自动化对接装配的柔顺测量机构。主要以柔顺机构学为基础并运用柔性手腕辅助测量原理,利用机构中柔顺构件的弹性变形来